-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林芝二高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科综合 物理试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内与开始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 1:1 B. 1:3 C. 3:4 D. 4: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因为汽车速度为零后不再运动,然后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刹车后的位移. 【详解】汽车从刹车到静止用时:,故刹车后2s为:s1=v0t-at2=20×2 m-×5×22m=30m;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s2=v0t刹-at刹2=20×4 m-×5×42m=40m,故:s1:s2=3:4,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 A. 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 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 C. 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 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v-t图的纵坐标表示速度可知,在前3s内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在前3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故A错误; B.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第3s内和第4s内图线的斜率相同,则加速度相同,故B正确; C.第1s内和第4s内图象的面积在数值上相等,一正一负,所以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 D.因2s~4s内的位移为零,故0~2 s和0~4 s内的位移相同为x=1.5m,由可知时间不等,则平均速度不等,故D错误。 故选B。 3.一小船渡河。河宽800m,船在静水中的速度10m/s,水流速度8m/s,则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 ) A. 100s B. 80s C. 133s D. 62s 【答案】B 【解析】 【详解】欲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船头指向应始终垂直河岸;当船头垂直河岸时,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故B正确,ACD错误。 4.如图所示,用绳子将一质量为m的均质球悬挂在光滑竖直墙壁上,已知绳子长度与球的半径相等。静止时绳子拉力大小为FT,墙面对球的支持力大小为FN,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FT=mg, B. , C. , D. ,FN=2mg 【答案】B 【解析】 【详解】圆球受到重力G、绳子对球的拉力FT和墙对球的支持力FN,如图所示: 由直角三角形知识可得: 故B正确,ACD错误。 5.如图,以10m/s的水平速度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撞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空气阻力不计,则物体飞行的时间为() A. S B. 1S C. 3S D. 6S 【答案】A 【解析】 设垂直地撞在斜面上时速度为v,将速度分解水平的vsinθ=v0和竖直方向的vy=vcosθ,由以上两个方程可以求得:vy=vocotθ,由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规律得:vy=gt,代入竖直可求得:,故选A. 点睛:本题就是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考查,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 6.如图所示,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是M,木块质量是m,力大小是F,加速度大小是a,木块和小车之间动摩擦因数是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 μmg B. C. μ(M+m)g D. ma 【答案】BD 【解析】 【详解】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m)a 再对物体m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前的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 联立解得: 故AC错误,BD 正确。 7.一根轻质细线将2个薄铁垫片A、B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B,此时A、B间距为3L,A距地面为L,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A、B,不计空气阻力,且A、B落地后均不再弹起。从释放开始到A落地历时t1,A落地前的瞬时速率为v1,从A落地到B落在A上历时t2,B落在A上前的瞬时速率为v2,则( ) A. t1>t2 B. t1=t2 C. v1:v2=1:2 D. v1: v2=1:3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由静止释放A、B,A、B都做自由落体运动,A运动的位移为L,B运动的位移为4L,根据自由落体公式 可知,A落地的时间 B落地的时间为 则有 所以t1=t2,故A错误,B正确; CD.A落地前瞬间速率为 B落地前瞬间速率为 所以v1:v2=1:2,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8.质量m=2kg、初速度v0=8m/s的物体沿着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要受一个如图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水平向右为拉力的正方向.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取g=10 m/s2)( ) A. 0~1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 1~2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 0~1s内,物体的位移为7m D. 0~2s内,物体的总位移为12m 【答案】B 【解析】 【详解】A.0-1s内,由物体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得a1=4m/s2,故A错误; B.1-2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得a2=2m/s2,故B正确; C.1s末的速度: 8-4×1m/s=4m/s 向右的位移 m 故C错误; D.2s末的速度为 4+2×1=6m/s 位置右移 m 总位移为: 11m 方向向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物体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某同学通过以上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乙中,请作出F−L图线______;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N/m. 【答案】 (1). (2). 5 (3). 25 【解析】 【详解】(1)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判定F和L间是一次函数关系.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 (2)图线与坐标轴交点表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0时弹簧的长度,即弹簧的原长:5cm. 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10.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 A.M=200g, m=10 g 、15 g 、20 g 、25 g 、30 g 、40 g B.M=200 g , m=20 g 、40 g 、60 g 、80 g 、100 g 、120 g C.M=400 g , m=10 g 、15 g 、20 g 、25 g 、30 g 、40 g D.M=400 g , m=20 g 、40 g 、60 g 、80 g 、100 g 、120 g (3)图2是试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 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AB=4.22 cm、sBC=4.65 cm、sCD=5.08"cm、sDE=5.49 cm、sEF=5.91 cm、sFG=6.34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B (2)C (3)0.42 【解析】 【详解】(1)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纸带的拉力、细线的拉力.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因此应把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使重力、支持力、纸带的拉力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小车做匀速运动,因此在进行这一操作时,不应挂砂桶,小车应连接纸带,A、C项错误;B项正确. (2)由于本实验中要求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质量M,故C项合理. (3)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T=0.1s,由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a=0.42m/s2. 11.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m/s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 (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答案】(1)f=4N, a=1m/s2 (2)t=1s 【解析】 详解】(1)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大小f=μmg=0.1×40=4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当行李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用时为t,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速度公式: 【点睛】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的应用,属于传送带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行李在传送带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12.小球a在小球b正上方h=5m处,现将两球以大小相等的速度v=10m/s同时抛出,其中小球a速度水平向右,小球b速度竖直向上。(忽略空气阻力作用,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球b上升的最大高度; (2)小球b上升到最高点需要的时间; (3)当a、b两球到达同一高度时,两球间距离s 【答案】(1) 5m; (2)1s;(3)5m。 【解析】 【详解】(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得小球b上升最大高度 (2)小球b上升到最高点需要的时间 (3) 设经过时间t,a、b两球到达同一高度,此过程小球a下落的竖直距离为h1,小球b上升的距离为h2,则有: h1+h2=h 解得: t=0.5s 对小球a有 s=vt=10×0.5 m=5m 所以当a、b两球到达同一高度时,两球间距离s为5m。 1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 B. 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 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 D. 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 a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 E. b和c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 【答案】ADE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从a到b的过程,根据图线过原点可得,所以为等容变化过程,气体没有对外做功,外界也没有对气体做功,所以温度升高只能是吸热的结果,选项A对.从b到c的过程温度不变,可是压强变小,说明体积膨胀,对外做功,理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而温度不变说明从外界吸热,选项B错.从c到a的过程,压强不变,根据温度降低说明内能减少,根据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做功和热传递的结果是内能减少,所以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小于气体放出的热量,选项C错.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状态a的温度最低,所以分子平均动能最小,选项D对.b 和c两个状态,温度相同,即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单个分子对容器壁的平均撞击力相等,根据b压强大,可判断状态b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受到分子撞击的次数多,选项E对. 考点:分子热运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1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竖直放置的圆形气缸内,汽缸壁导热良好,活塞可沿汽缸壁无摩擦地滑动.开始时气体压强为p,活塞下表面相对于气缸底部的高度为h,外界的温度为T0.现取质量为m的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4.若此后外界的温度变为T,求重新达到平衡后气体的体积.已知外界大气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答案】 【解析】 【详解】设气缸的横截面积为S,沙子倒在活塞上后,对气体产生的压强为△p,由玻意耳定律得 解得: 外界的温度变为T后,设活塞距底面的高度为.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 解得: 据题意可得: 气体最后的体积为: 联立可得: 15.图(a)为一列波在t=2s时的波形图,图(b)是平衡位置在x=1.5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是平衡位置为x=2m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速为0.5m/s B. 波的传播方向向右 C. 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8cm D. 时间内,P向y轴正方向运动 E. 当t=7s时,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答案】ACE 【解析】 【详解】A.由图(a)可知该简谐横波的波长为λ=2m,由图(b)知周期为T=4s,则波速为,故A正确; B.根据图(b)的振动图象可知,x=1.5m处的质点在t=2s时振动方向向下,所以该波向左传播,故B错误; C.由于t=2s=0.5T,所以0∼2s时间内,质点P的路程为S=2A=8cm,故C正确; D.由图(a)可知t=2s时,质点P在波谷,所以可知0∼2s时间内,P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D错误; E. t=2s时,质点P在波谷,,则t=7s时,P恰回到平衡位置,E正确。 16.直角玻璃三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AB面入射,ab为其折射光线,ab与AB面的夹角α=60°,已知这种玻璃的折射率。则: (1)这条光线在AB面上的入射角多大? (2)判断图中光线ab能否从AC面折射出去,若能射出求出折射角,若不能射出请说明理由。 【答案】(1)45°;(2)发生全反射,不能从AC折射出去 【解析】 【详解】(1)设这条光线射到AB面上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光路如图所示: 由折射定律可知: 由题意有 i=90°-α=90°-60°=30° 联立可得 i=45° (2)根据 知,光线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45°。 由于ab在AC面上的入射角为 i′=90°-30°=60°>C,所以光线ab在AC面上发生了全反射,不能从AC面上折射出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