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
巢湖一中高二年级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物 理 试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其中第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8~14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少选得2分,错选、不选得0分)
1.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 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B、已知在t2时刻,两车并排行驶,在t1~t2时间内,甲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则知甲通过的位移大,可知t1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没有并排行驶;故A错误、B正确.
C、D、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甲车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车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D错误.
故选B.
2.某人先后两次由斜面体顶端的O点沿水平方向抛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第一次的落地点为斜面体上的a点,第二次的落地点为斜面体上的b点,且,两次物体的初速度分别用表示,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别用表示,下落的高度分别用表示,落地瞬间小球的速度与斜面体斜面的夹角分别用、表示。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根据结合几何关系可知,两物体下落的高度比为,C正确;水平位移之比为,两次物体均做平抛运动,根据得,则,B错误;由于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由可知,则,A错误;两次物体均落在斜面体上,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定值,故有:,又,因此位移与斜面体斜面的夹角相同,所以α=β,D错误。
3.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轨道1、2、3上的运行周期:
B. 在轨道1、3上经过Q、P点时加速度:
C. 在轨道2、3上P点时,卫星动能
D. 在轨道2上,卫星由P点到Q点的过程中,引力做负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因为,即,故A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得:,因为,所以,故B错误;卫星从轨道2变到轨道3必须做离心运动,在P点需要加速,可知在轨道3上P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2上P点的速度,所以卫星动能,故C正确;在轨道2上,卫星由P点到Q点的过程中,引力做正功,故D错误。
4.模拟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500”的实验活动.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半径为R,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竖直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忽略自转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火星的密度为
B.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C.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
D. 王跃以与在地球上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得:,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重力加速度的,即为g′=g;设火星质量为M′,由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可得:,解得:
,密度为:.故AB正确;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根据,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即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3倍,故C错误;王跃以v0在地球起跳时,根据竖直上抛的运动规律得出可跳的最大高度是:,由于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5.光子的能量是hν,动量的大小为hν/c.如果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只发出一个γ光子.则衰变后的原子核( )
A. 仍然静止 B. 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
C. 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D. 可以向任何方向运动
【答案】C
【解析】
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因为原子核初动量为零,衰变时发出一个光子,衰变后的原子核一定与光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衰变后的原子核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故C正确
故选C
6.如图所示,PQS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圆周轨道,圆心O在S的正上方.在O和P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a和b,从同一时刻开始,a自由下落,b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B. a与b同时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C. 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
D. b比a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故机械能守恒,故有,解得,所以在相同的高度,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同,即速率相同;由于a的路程小于b的路程.故即a比b先到达s;又到达s点时a的速度竖直向下,而b的速度水平向左,故两物体的动量不相等,A正确;
考点: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动量
【名师点睛】要求物体运动的时间,则要找出两个物体运动的速率大小关系: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同高度速率相同.动量是矢量,等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7.一个人在地面上立定跳远的最好成绩是x,假设他站立在船头要跳上距离在L远的平台上,水对船的阻力不计,如图所示,则( )
A. 只要L
μ2(m+M)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D. 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由于木板相对于地面是否刚要滑动不清楚,地面的静摩擦力不一定达到最大,则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是μ2(m+M)g;故A错误.
B、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2,而f1=μ1mg,由平衡条件得:f2=f1=μ1mg;故B正确.
C、D、由题分析可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改变时,f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9.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点出发,沿直线AC运动.甲先以加速度a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乙以加速度a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亦为v.若,则( )
A. 甲一定先由A达到C
B. 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达到C
C. 乙一定先由A达到C
D. 若a1>a3,则甲一定先由A达到C
【答案】BD
【解析】
【详解】D、若a1>a3,作出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
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甲<t乙;故D正确.
A、B、C、若a3>a1,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
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甲>t乙.通过图线作不出位移相等,速度由相等,时间相等的图线,所以甲乙不能同时到达;故B正确,A、C错误.
故选BD.
10.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6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30m
B. 0~6s内拉力做的功为70J
C. 合外力在0~6s内做的功与0~2s内做的功相等
D.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5N
【答案】ABC
【解析】
A项:0~6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x==30m.故A正确.
B项:在0~2s内,物体的加速度a==3m/s2,由图,当P=30W时,v=6m/s,得到牵引力F==5N.在0~2s内物体的位移为x1=6m,则拉力做功为W1=Fx1=5×6J=30J.2~6s内拉力做的功W2=Pt=10×4J=40J.所以0~6s内拉力做的功为W=W1+W2=70J.故B正确.
C项:在2~6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合力做零,则合外力在0~6s内做的功与0~2s内做的功相等.故C正确.
D项:2~6s内,v=6m/s,P=10W,物体做匀速运动,摩擦力f=F,得到f=F==.故D错误.
点晴: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0~2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由速度图象的斜率求出加速度,2~6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由P=Fv求出摩擦力,再由图读出P=30W时,v=6m/s,由F=求出0~2s内的拉力,由W=Fx求出0~2s内的拉力做的功,由W=Pt求出2~6s内拉力做的功.
11.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 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 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 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答案】C
【解析】
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故A正确。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故B正确。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
12.已知氢原子的能级规律为E1=-13.6 eV、E2=-3.4 eV、E3=-1.51 eV、E4=-0.85 eV.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1~12.5 eV范围内的光去照射一大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照射光中可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的光子只有1种
B. 照射光中可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的光子有无数种
C. 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3种
D. 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2种
【答案】AC
【解析】
【详解】光子能量介于11~12.5eV,只有光子能量为12.09eV的光子被吸收,跃迁到第三能级.故A正确,B错误.光子能量介于11~12.5eV,吸收光子能量,跃迁的最高能级为第3能级,第三能级向基态跃迁最多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C正确,D错误.
13.如图所示,这是工业生产中大部分光电控制设备用到的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由电源、光电管、放大器、电磁继电器等几部分组成.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B. 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光电流增大
C. 改用比绿光波长长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
D. 改用比绿光频率大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
【答案】BD
【解析】
【详解】增大绿光照射强度,会增大光电流强度,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不变,A错误B正确;改用波长比绿光波长大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C错误;改频率长比绿光频率大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D正确.
【点睛】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增大入射光强度只会增大光电流强度,不改变最大初动能.
14.关于核反应方程 (ΔE为释放出的核能,X为新生成粒子),已知的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没有放射性
B. 比少1个中子,X粒子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此核反应为β衰变
C. N0个经2T时间因发生上述核反应而放出的核能为(N0数值很大)
D. 的比结合能为
【答案】BC
【解析】
【详解】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有放射性,故A错误;的中子数为43;的中子数为44,则比少1个中子;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X为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而释放一个电子,是β衰变,故B正确;经2T时间还剩余四分之一没衰变,发生上述核反应而放出的核能为N0△E,故C正确;的平均结合能是234个核子结合成时放出的能量,该能量不是它衰变时放出的能量△E,所以的平均结合能不是,故D错误;
二、计算题(按题目要求作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在、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的计算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kg和2kg的木块A和B,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200N/m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在用力缓慢拉A直到B刚好离开地面.(g=9.8m/s2)
(1)最初静止时弹簧的形变量;
(2)B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形变量;
(3)整个过程中A上升的高度.
【答案】(1)4.9cm (2)9.8cm (3)14.7cm
【解析】
【详解】(1)A压在弹簧上使弹簧被压缩,设弹簧的压缩量为x1,
对A由二力平衡可得:
解得:
(2)B刚要离开地面时,地面的支持力为零,则弹簧处于伸长状态,设伸长量为x2
由B的二力平衡可得:
解得:
(3)A物体拴在弹簧上,则A物体位移即为弹簧的长度变化
弹簧从压缩状态x1变为原长再变为伸长x2,则
16.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核俘获一个速度为v0=7.7×104 m/s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即,若已知的速度v2=2.0×104 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速度方向相同,试求:
(1) 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在图乙中,已画出并标明两粒子的运动轨迹,请计算出轨道半径之比;
(3)当旋转三周时,粒子旋转几周?
【答案】(1)大小为1.0×103 m/s,方向与v0相反 (2)3:40 (3)2周
【解析】
【详解】(1)反应前后动量守恒:m0v0=m1v1+m2v2(v1为氚核速度,m0、m1、m2分别代表中子、氚核、氦核质量)
代入数值可解得:v1=-1.0×103 m/s,方向与v0相反.
(2) 和在磁场中均受洛伦兹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
r1∶r2=∶=3∶40.
(3)和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之比
T1∶T2=∶=3∶2
所以它们的旋转周数之比:n1∶n2=T2∶T1=2∶3,
即旋转三周,旋转2周.
【点睛】本题考查了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和磁场中半径、周期公式,综合性强,难度不大.
17.一静止原子核发生衰变,生成一粒子及一新核。粒子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其运动轨迹是半径为R的圆。已知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新核的质量为M;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c。求衰变前原子核的质量。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设衰变产生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有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设衰变后新核的速度大小为V,衰变前后动量守恒,有
设衰变前原子核质量为M0.衰变前后能量守恒,由
联立上式可得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18.如图所示,质量M=4.0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物块的质量m=1.0kg,以初速度=5m/s冲上长木板,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2.取.求:
(1)若长木板固定,为使物块不滑离长木板,长木板至少为多长?
(2)若长木板不固定,为使物块不滑离长木板,长木板至少为多长?
(3)若长木板的长度L=2.5m,在物块冲上长木板的同时,给长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为使物块从长木板上滑下,求F的大小范围.
【答案】(1)L=6.25m (2)=5m (3)当F<10N时,物块从长木板右端滑下;当F>10N时,物块从长木板左端滑下。
【解析】
【详解】(1)对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当物块滑到长木板最右端时,速度刚好为0,则:
代入数据解得:L=6.25m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m:
对M:
代入数据:,
设历时,m与M共速,此时物块刚好滑到长木板的最右端,则
m的位移:,
M的位移:
又
代入数据解得:=5m
(3)当F较小时,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长木板的最右端时,两者刚好共速.
对m:
对M:
历时共速,则
m的位移:
M的位移:
代入数据:F=10N
故当F<10N时,物块从长木板右端滑下
当F较大时,物块从长木板左端滑下,此种情况下,物块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与长木板共速,此后,物块相对长木板向左滑动,直至从左瑞滑离长木板.
在物块相对长木板向左滑动过程中:对m:,摩擦力方向向右;
对M:
要使物块滑离长木板,则,代入數据:F>10N
故当F>10N时,物块从长木板左瑞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