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卷·2018届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2017-03)
2016-2017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物理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l~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 B.振子在最大位移处时,加速度最大 C.振子在连续两次通过同一位置时,位移相同 D.振子在连续两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动能相同,速度相同 2.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P→Q,位移在增大 B.由P→Q,速度在增大 C.由M→N,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D.由M→N,位移始终减小 3.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5 (cm),则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10cm B.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s C.在t=4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D.在t=4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 4.做简谐运动的单摆,在摆动的过程中 A.只有在平衡位置时,回复力才等于重力和细绳拉力的合力 B.只有在最高点时,回复力才等于重力和细绳拉力的合力 C.小球在任意位置处,回复力都等于重力和细绳拉力的合力 D.小球在任意位置处,回复力都不等于重力和细绳拉力的合力 5.一个单摆做简谐运动,其共振曲线(振幅A与驱动力的频率f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此单摆的固有周期约为0.5s B.若摆长增大,单摆的固有频率也增大 C.此单摆的摆长约为1m D.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右移动 6.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L,如图甲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第一次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 A.周期为△t,波长为8L B.周期为△t,波长为7L C.周期为△t,波速为 D.周期为△t,波速为 7.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b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甲=2m和x乙=6m,图乙为质点b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质点沿+x方向传播,波速为1m/s B.质点a经过6s震动的路成为3s C.此时刻质点a的速度沿+x方向 D. 质点a在t=10s时速度为0 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游泳时耳朵在水中听到的音乐与在岸上听到的一样,说明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波长不变 B.在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绝”是因为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震动 C.“隔墙有耳”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D.摆钟偏慢时可缩短摆长进行校准 9.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会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频率越小 D.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 10.如图所示是一波源O做匀直线运动,在均匀介质中产生球面波的情况,则 A. 该波源正在移向a点 B. 该波源正在移向b点 C. 在b处观察,波的频率变低 D. 在a处观察,波的频率变低 11.如图所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bac=90°,∠abc=60°,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若不考虑原入射光在bc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A. 从ab面射出 B. 从ac面射出 C. 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 D. 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相交 12.如图所示,S1和S2是两个相干波源,由它们发生的波相互叠加,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对于a、b、c三点的振动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b处在此时刻是波谷与波谷相遇 B.c处的振动永远减弱 C.b处的振动永远减弱 D.a处永远是波峰与波峰相遇 第II卷 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24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3.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应选用下列所给器材中的哪些?将所用器材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A)长30m左右的细绳;(B)长1m左右的细绳;(C)直径2cm的铅球;(D)直径2cm的铁球;(E)秒表; (F)时钟;(G)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直尺. 所选择的器材______. (2)实验时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要求是_____ _。理由是 。 (3)某同学测出不同摆长时对应的周期T,作出T2-L图线,如图所示再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1,y1)、(x2,y2),可求得g=______. 若该同学测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也不考虑实验误差,则用上述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______的(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如图所示,画有直角坐标系Oxy的白纸位于水平桌面上,M是放在白纸上的半圆形玻璃砖,其底面的圆心在坐标系原点,直边与x轴重合,OA是画在纸上的直线,P 1 、P 2 为竖直地插在直线OA上的两枚大头针,P 3 是竖直插在纸上的第三枚大头针,α是直线OA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β是直线OP 3 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只要直线OA画得合适,且P 3 的位置取得正确,测得角α、β便可求得玻璃的折射率。 某学生在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时,在他画出的直线OA上竖直插上了P 1 、P 2 两枚大头针,但在y<0的区域内,不管眼睛放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看到P 1 、P 2 的像,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在白纸上画一条与+y轴夹角较小的直线OA,把大头针竖直地插在直线OA上 B. 在白纸上画一条与+y轴夹角较大的直线OA,把大头针竖直地插在直线OA上 C. 沿AO直线将大头针P 1 、P 2向O点移动 D. 沿AO直线将大头针P 1 、P 2之间的距离增大 (2)若他已透过玻璃砖看到了P 1 、P 2 的像,确定P3位置的方法是 。 (3)若他已正确地测得了α、β的值,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5.(6分) 一半径为R的1/4球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球体由折射率为n的透明材料制成。现有一束位于过球心O的竖直平面内的光线,平行于桌面射到球体表面上,折射入球体后再从竖直表面射出,出射角θ=60°,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桌面的距离为为R,求折射率n的值。 16.(10分) 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间做简谐运动,B、C相距20cm。某时刻真子处于B点,经0.5s,振子首次到达C点.求: (1)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2)振子在5s内通过的路程和5s末的位移大小. (3)振子在B点的加速度大小与在距O点4cm处P点的加速度大小的比值。 17.(10分) 图像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其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4s末,A点恰好出现第三次波峰,试求: (1)该简谐波的周期; (2)该简谐波传播到B点所需的时间; (3)B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A点经过的路程. 18.(12分) 如图所示,实验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0.02s后的波形图。 (1)若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可能距离; (2)若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3)若波速为350m/s,求波的传播方向。 高二年级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D 2.A 3.C 4.B 5.C 6.C 7.D 8.CD 9.ABD 10.AC 11.BC 12.AB 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24分) 13. (1)BCDE (2)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超过(或小于)5°。 因为只有在摆角不超过(或小于)5°的情况下,单摆的周期公式T= 才成立。 (3) ;不变 14. (1)A (2)在y<0区域透过玻璃砖看到P 1 、P 2 的像,插上P3恰能挡住P 1 、P 2 的像; (3) 三、计算题 15.(6分) 设入射光线与1/4球体的交点为C,连接OC,OC即为入射点的法线。因此,图中的角α为入射角。过C点作球体水平表面的垂线,垂足为B。依题意,∠COB=α.又由△OBC知 sinα= 所以,∠COB=60° 设光线在C点的折射角为β,由θ=60° 由折射定律得=n =n ② 所以γ=β 由几何关系得,γ=β=30° 代入数据得 n= 16.(10分) (1)1s 1Hz (2)2m 0.1m (3) (1)由题意可知,振子由B→C经过半个周期,即=0.5s, 故T=1s, f==1Hz (2)振子经过1个周期通过的路程s1=0.4m,振子5s内振动了五个周期回到B点, 通过的路程:s=5s1=2m 位移大小x=10cm=0.1m (3)由F=-kx可知:在B点时FB= -k×0.1 在P点时FP= -k×0.04 故 17.(10分) (1)该简谐波的周期为0.16s; (2)该简谐波传播到B点所需的时间0.24s; (3)B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A点经过的路程0.9m. 解析: (1)由题意知,A点经过2.5个周期后第三次出现波峰, 2.5T=0.4s,得到T=016s; (2)由图知波长λ=120cm=1.2m,波速v= λ/ T = 1.2 /0.16 =7.5m/s. 由图知波长=1.2m,波速v=/T=1.2/0.16=7.5m/s B点到x=120cm之巅的距离为300cm-120cm=180cm=1.8m 波传递到B点时间, t= s/ v =1.8/7.5=0.24s (3)x=30cm的波峰到B点的距离为S=270cm=2.7m, B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所需时间就是第一个出现波峰传播到B点的时间,t=S/v=2.7/7.5=0.36s=2.25T 所以A点经过的路程s=4A×2.25=4×0.1×2.25=0.9m 18.(12分) (1)s=(n+)=4n+3(m)(n=0,1,2,3,……) (2)t=(n+)T=0.02s 解析:T=(n=0,1,2,3,……) Tmax=0.08s (3)依v=/T 向左 v1=200n+150(m/s)(n=0,1,2,3,……) 向右 v2=200n+50(m/s)(n=0,1,2,3,……) 将v=350m/s代入,得当n=1时,v1=350m/s 所以,波向左传播。 (其它方法可分步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