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穴中学2020届高三物理11月月考试题 (答案不全)
湖北省武穴中学2020年11月高三月考 物 理 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一根架在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均匀电线。在夏、冬两季,由于热胀冷缩的效应,电线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B.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C.夏季、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 D.夏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 2.我国于2020年12月2日凌晨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从100km×100km的环月圆轨道,降低到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轨道,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并于12月14日21时11分实现卫星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的表面软着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如果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的阻力,则“嫦娥三号”的发射速度可以小于7.9km/s B.若已知“嫦娥三号”在100km的环月圆轨道上飞行的周期及万有引力常量,则可求出月球的平均密度 C.若已知“嫦娥三号”、“嫦娥一号”各自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高度(高度不同)、周期和万有引力常量,则可求出月球的质量、半径 D.“嫦娥三号”为着陆准备而实施变轨控制时,需要通过发动机使其加速 3.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均为m,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分别用细绳悬于O点,其中球A处在光滑竖直墙面和光滑水平墙面的交界处,已知两球均处于平衡状态,OAB恰好构成一个正三角形(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球A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弹簧对球A的弹力大于对球B的弹力 C.绳OB对球B的拉力大小一定小于mg D.绳OA对球A的拉力大小等于或小于1.5mg 4.在某一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有a、b两点,相距为d,a点的场强大小为Ea,方向与ab连线成120°角,b点的场强大小为Eb,方向与ab连线成150°角,如图所示,关于a、b两点场强大小及电势高低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Ea Eb a b 120° 150° A. Ea=Eb/3,,φa>φb B. Ea=Eb/3,,φa<φb C. Ea=3Eb,,φa>φb D. Ea=3Eb,,φa<φb 5. 倾角为θ=30°的长斜坡上有C、O、B三点,CO = OB =10m,在O点竖直地固定一长10m的直杆AO。A端与C点间和坡底B点间各连有一光滑的钢绳,且各穿有一钢球(视为质点),将两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同时分别沿两钢绳滑到钢绳末端,如图所示。则小球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tAC和tAB分别为 ( ) A、2s 和2s B、和2s C、和4s D、4s和 A C B 6.如图所示,物体C放在水平面上,物体B放在C上,小球A和B之间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若B上的线竖直、两滑轮间的线水平,且不计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滑轮与线间的摩擦。把A拉到某位置(低于滑轮)由静止释放使A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在A摆动的过程中B、C始终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所受摩擦力始终不可能为零,摩擦力方向时而沿斜面向上时而沿斜面向下 B.B所受摩擦力有时有可能为零 C.C一直受到水平面施加的向右的摩擦力 D.C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有时可以等于B、C重力之和 7. 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内通过位移 到达 a 点,接着在时间 T 内又通过位移 到达 b 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 a 点的速度大小为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物体在 b 点的速度大小为 8. 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容,其公式为,关于电容的单位,我们知道是法拉(F)。通过物理量间的关系,知道其单位间的关系。电容的单位还可以用其他表示方法。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1F=1 B. 1F=1 C. 1F=1 D.1F=1 9. 如图所示,分别用恒力F1、F2先后将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同一粗糙的固定斜面由底部推到顶端,两次所用时间相同,第一次力F1沿斜面向上,第二次F2沿水平方向.则两个过程中( ) A. 物体与斜面摩擦生热不相同 B. 物体机械能变化量相同 C. F1做的功与F2做的功相同 D. F1做功的功率比F2做功的功率大 10. 如图所示,离地H高处有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物体处于电场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均为大于零的常数,电场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的电场中(忽略磁场的影响),物体与竖直绝缘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已知。t=0时,物体从墙上静止释放,若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下滑后脱离墙面,此时速度大小为,最终落在地面上。则下列关于物体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沿墙壁下滑时,物体先加速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从脱离墙壁到落地之前的运动轨迹是一段直线 C.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物体与墙壁脱离的时刻为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1.(7分)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验证“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为M,沙桶和沙的质量为m,小车的速度可由小车后面拉动的纸带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得到. ⑴在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 A.将木板的右端垫起,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用直尺测量细线的长度作为沙桶下落的高度 D.在小车运动过程中,对于M、m组成的系统,m的重力做正功 ⑵图乙是某次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一些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若用B、E两点来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小车 打点计时器 沙桶 纸带 甲 O A B C D s5 E s4 s3 s2 s1 s6 F 乙 12.(8分)某班级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倾斜轨道上,小车甲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小车乙上固定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乙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力传感器和小车乙之间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两辆小车一起开始运动,利用两个传感器可以采集记录同一时刻小车乙受到的拉力和加速度的大小. (1)下列关于实验装置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轨道倾斜是为了平衡小车甲受到的摩擦力 B.轨道倾斜是为了平衡小车乙受到的摩擦力 C.实验中,在小车乙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均可采集数据 D.实验中,只能在小车乙加速运动的过程中采集数据 (2)四个实验小组选用的小车乙(含加速度传感器)的质量分别为m1=0.5kg、m2=1.0kg、m3=1.5kg和m4=2.0kg,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像. (3)为了进一步验证a和m的关系,可直接利用图(b)的四条图线收集数据,然后作图。 请写出具体的做法: ①如何收集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更直观地验证a和m的关系。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应以 为纵轴,以 ____________为横轴。 三、本大题共四小题共计45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 (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 14.(10分)如图所示,从A点以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光滑圆弧轨道BC(固定在地面上),经圆弧轨道后滑上与C点等高,静止在粗糙水平的长木板上,圆弧轨道C端切线水平,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4kg,A、B两点距C点的高度分别为H=0.6m,h=0.15m,R=0.75m,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求: (1)小物块滑动至C点时,对圆弧轨道C点的压力; (2)长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15、(12分)如图,倾角为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底端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A点位于斜面底端,AB段斜面光滑,长度为,BC段足够长,物体与BC段斜面、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质量为的物体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当运动到B点时撤去力F。求: (1)物体上滑到B点时的速度vB; (2)物体最后停止时距离A点的距离。 16.(13分)如图,足够长斜面倾角θ=30°,斜面上OA段光滑,A点下方粗糙且。水平面上足够长OB段粗糙且μ2=0.5,B点右侧水平面光滑。OB之间有与水平方向成β角(β已知)斜向右上方的匀强电场E=×105V/m。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C、D质量分别为mC=4kg,mD=1kg,D带电q= +1×10-4C,用轻质细线通过光滑滑轮连在一起,分别放在斜面及水平面上的P和Q点由静止释放,B、Q间距离d=1m,A、P间距离为2d,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sinβ=,cosβ=,g=10m/s2),求: (1)物体C第一次运动到A点时的重力的功率; (2)物块D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变化量的最大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