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教案

课 题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计划课时 3 节 教学目标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怎样定义的 ‎3、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含义。‎ ‎4、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指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又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今天我们来探究这一问题。‎ 二、主要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3.适用范围 ‎(1)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2)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知识点二、单位制 ‎1.单位制 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 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质量、长度和时间,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kg、m和s。‎ ‎3.导出单位 由基本单位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知识点三、两类动力学问题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 知识点四、超重和失重 ‎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1.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比较 比较 超重 失重 完全失重 产生 条件 加速度方向向上 加速度方向向下 加速度方向向下,且大小a=g 动力学 原理 F-mg=ma F=m(g+a)‎ mg-F=ma F=m(g-a)‎ mg-F=mg F=0‎ 可能 状态 ‎①加速上升;‎ ‎②减速下降 ‎①加速下降;‎ ‎②减速上升 ‎①自由落体运动和所有的抛体运动;②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飞船等 ‎2.对超重和失重的进一步理解 ‎(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 ‎(2)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 ‎(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三、考点及典型例题分析 ‎【例1】 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他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和速度大小v的变化情况是(  )‎ A.a和v都始终增大 B.a和v都先增大后减小 C.a先增大后减小,v始终增大 D.a和v都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质点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他各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使其中一个力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质点受到的合力不断增大且合力方向与这个力的方向相反,质点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变加速运动。当这个力减小为零时,质点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时速度增加得最快。当这个力又沿原方向逐渐恢复的过程中,质点受到的合力不断减小,质点的加速度也不断减小,但加速度与速度仍同向,质点开始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这个力恢复到原来大小时,质点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加速度减小到零,质点的速度达到最大值,C正确。‎ 答案 C ‎【例2】 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用两条轻绳连接,处于平衡状态,如图2所示。现突然迅速剪断轻绳OA,让小球下落,在剪断轻绳的瞬间,设小球A、B的加速度分别用a1和a2表示,则(  )‎ 图2‎ A.a1=g,a2=g B.a1=0,a2=2g C.a1=g,a2=0 D.a1=2g,a2=0‎ 解析 由于绳子张力可以突变,故剪断OA后小球A、B只受重力,其加速度a1=a2=g。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例3】 如图5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受到沿平行于斜面方向向上的轻绳的拉力F=9.6 N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经2 s绳子突然断了,求绳断后经多长时间物体速度的大小达到‎22 m/s。(sin 37°=0.6,取g=‎10 m/s2)‎ 图5‎ 解析 第一过程:在最初2 s内,物体在F=9.6 N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甲 沿斜面方向有 F-mgsin 37°-Ff=ma1①‎ 沿垂直斜面方向有FN=mgcos 37°②‎ 且Ff=μFN③‎ 由①②③式得a1==2 m/s2‎ ‎2 s末绳断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1=a1t1=4 m/s 第二过程:从撤去F到物体继续沿斜面向上运动达到速度为零的过程,设此过程物体运动时间为t2,加速度大小为a2‎ 乙 沿斜面方向有mgsin 37°+Ff=ma2④‎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v1=a2t2⑤‎ 由②③④⑤得t2=0.53 s 第三过程:物体从运动的最高点沿斜面下滑,设第三阶段物体加速度大小为a3,所需时间为t3。‎ 丙 由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得 mgsin 37°-Ff=ma3⑥‎ 由运动学公式得v3=a3t3⑦‎ 由②③⑥⑦得t3=5 s 综上所述,从绳断到物体速度达到‎22 m/s所经历的总时间t=t2+t3=0.53 s+5 s=5.53 s。‎ 答案 5.53 s 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例4 如图7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N),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s)。由图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 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图7‎ 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 s起立 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 在3~4 s下蹲过程中,先向下加速再向下减速,故人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在6~7 s起立过程中,先向上加速再向上减速,故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C、D错误,B正确。‎ 答案 B 四、课堂练习 ‎《创新设计》第39、40页变式训练1、2、3、4‎ 五、课堂小结 ‎ ‎1、分析瞬时问题的注意要点 ‎(1)分析物体的瞬时问题,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2)分析此类问题应特别注意绳或线类、弹簧或橡皮绳类模型的特点。‎ 解决连接体类问题的关键 ‎2、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弄清各物体之间哪些属于连接体,哪些物体应该单独分析,并分别确定出它们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六、课外作业 ‎《4级优化满分练》第三章 基础课时7‎ 板书设计 一、牛顿第二定律 三、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内容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2、表达式:F=ma。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3、适用范围 四、超重和失重 二、单位制 1、定义 ‎1、单位制 2、运动形式 ‎2、基本单位 ‎3、导出单位 教学反思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学生难于理解,今后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强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