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周练物理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肇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周练物理试卷

www.ks5u.com ‎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周周练物理试卷 ‎ ‎ 一.选择题:‎ ‎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s,第二段用时2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m/s2 B. m/s2 C. m/s2 D. m/s2‎ ‎2.甲、乙两质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经过同一地点.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质点的x﹣t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与AB平行,CB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t2时间内甲和乙的距离越来越远 B.0~t2时间内甲的速度和乙的速度始终不相等 C.0~t3时间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 D.0~t3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3.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t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2‎ C.质点在1s末速度为1.5m/s D.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0.75m/s ‎4.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5.如图所示,加装“保护器”的飞机在空中发生事故失去动力时,上方的降落伞就会自动弹出.已知一根伞绳能承重2000N,伞展开后伞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飞机的质量约为8吨.忽略其他因素,仅考虑当飞机处于平衡时,降落伞的伞绳至少所需的根数最接近于(图中只画出了2根伞绳,sin37°=0.6,cos37°=0.8)(  )‎ A.25 B.50 C.75 D.100‎ ‎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可能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物体A一定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cos θ D.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为Fsin θ ‎7.如图所示,用一个力F将物块压在墙壁上,物块静止,现将F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对墙壁的压力增大 B.墙壁对物块的摩擦力增大 C.墙壁与物块的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 D.物块受到的合力增大 ‎8.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是8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4m/s,则此物体在这l s内通过的位移(  )‎ A.可能等于6m B.可能小于6m C.可能大于6m D.可能等于2m ‎ ‎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如图a是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 ‎(1)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F点由于不清晰而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的数据,算出F点对应的速度vF=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图b是该同学根据纸带上的数据,作出的v﹣t图象.根据图象,t=0时的速度v0=  m/s,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0.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下图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问:‎ ‎(1)小车做  (填“匀减速”或“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打第3个计数点(即图中标“3”的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 ‎(3)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11.一水池水深H=3m,现从水面上方h=1.8m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硬质小球,测得小球从释放到落至水池底部用时t=1.1s.已知小球直径远小于水池深度,不计空气及水的阻力,进入水池过程中浮力变化不计,取g=10m/s2,求:‎ ‎(1)小球在水中运动的时间和加速度;‎ ‎(2)从水面上方多高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才能使小球从释放到落至池底所用时间最短.‎ ‎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6kg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5,然后用两根绳分别系在物块的A点和B点,A绳水平,B绳与水平面成37°,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逐渐增大B绳的拉力,直到物块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此时A绳和B绳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将A绳剪断,为了使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改变B绳方向的情况下,B绳的拉力应为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 三、选考题:共45分.‎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重力为零 B.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C.弹力一定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D.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E.F=kx中“x”表示弹簧形变后的长度 ‎14.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火山灰尘给欧洲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假设灰尘颗粒开始以4m/s2的加速度从地面竖直上升,10s末,忽然失去所有向上的推动力,灰尘颗粒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则该颗粒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多高处?此颗粒失去推动力后经多长时间落回地面?(g取10m/s2)‎ ‎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周周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s,第二段用时2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m/s2 B. m/s2 C. m/s2 D. m/s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分析】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两个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解:第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第二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t=2+1s=3s,‎ 则加速度为:a=.选项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 ‎ ‎2.甲、乙两质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经过同一地点.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质点的x﹣t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与AB平行,CB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t2时间内甲和乙的距离越来越远 B.0~t2时间内甲的速度和乙的速度始终不相等 C.0~t3时间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 D.0~t3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解答】解:A、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由图可知t1到t2时刻两车的距离始终不变,故A错误;‎ B、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t1~t2时间内甲车的速度和乙车的速度相等,故B错误;‎ C、根据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由图可知,0~t3时间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故C正确;‎ D、0~t3时间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 ‎ ‎3.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t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2‎ C.质点在1s末速度为1.5m/s D.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0.75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 ‎【分析】‎ ‎﹣t的图象表示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贴图产直接读出速度.由=求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得: =0.5+0.5t.根据x=v0t+at2,得: =v0+at,‎ 对比可得: a=0.5m/s2,则加速度为 a=2×0.5=1m/s2.由图知质点的加速度不变,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x=v0t+at2,得v0+at=,由图得: =0.5,则加速度为 a=2×0.5=1m/s2.故B错误.‎ C、质点的初速度 v0=0.5m/s,在1s末速度为 v=v0+at=0.5+1=1.5m/s.故C正确.‎ D、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1m/s,故D错误.‎ 故选:C.‎ ‎ ‎ ‎4.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解答】‎ 解:A、位移时间图中,斜率代表速度,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不变,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斜率逐渐减小,所以做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并非曲线运动,故A错误;‎ B、在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又都是单向直线运动,所以两车路程相等,故B错误;‎ C、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C正确;‎ D.0~t2时间内,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 ‎ ‎5.如图所示,加装“保护器”的飞机在空中发生事故失去动力时,上方的降落伞就会自动弹出.已知一根伞绳能承重2000N,伞展开后伞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飞机的质量约为8吨.忽略其他因素,仅考虑当飞机处于平衡时,降落伞的伞绳至少所需的根数最接近于(图中只画出了2根伞绳,sin37°=0.6,cos37°=0.8)(  )‎ A.25 B.50 C.75 D.100‎ ‎【考点】常见的承重结构及其特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对飞机受力分析,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将每根绳子的拉力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拉力竖直方向的分力之和等于重力.‎ ‎【解答】解:设至少需要n根伞绳,每根伞绳的拉力F等于2000N,飞机受力平衡,将将每根绳子的拉力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如图 则根据平衡条件,有 nFcos37°=G 解得 ‎=50(根)‎ 故选B.‎ ‎ ‎ ‎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可能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物体A一定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cos θ D.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为Fsin θ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受力分析时注意弹力和摩擦力一定在物体与其它物体的接触面上进行分析,注意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在本题中将拉力按照作用效果正交分解后,结合运动情况和摩擦力和弹力的产生条件对木块受力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A、B、物体一定受重力,拉力F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水平向右拉木块,竖直向上拉木块,由于木块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水平方向必有摩擦力与拉力的水平分量平衡,即一定有摩擦力,结合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则必有支持力,因而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水平方向有:f=Fcosθ,故C正确;‎ D、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竖直方向有:FN=mg﹣Fsin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为mg﹣Fsinθ,故D错误;‎ 故选:BC.‎ ‎ ‎ ‎7.如图所示,用一个力F将物块压在墙壁上,物块静止,现将F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对墙壁的压力增大 B.墙壁对物块的摩擦力增大 C.墙壁与物块的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 D.物块受到的合力增大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分析】当重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摩擦力大小等于外力大小;当重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滑动,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因数与正压力的乘积.‎ ‎【解答】解:A、力F把一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当将推力慢慢增大,则压力也慢慢增大,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由重力引起,所以摩擦力不变.故A正确;B错误;‎ C、力F把一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当将推力慢慢增大,则压力也慢慢增大,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故C正确;‎ D、力F把一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合力为零,故D错误;‎ 故选:AC.‎ ‎ ‎ ‎8.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是8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4m/s,则此物体在这l s内通过的位移(  )‎ A.可能等于6m B.可能小于6m C.可能大于6m D.可能等于2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x=求出物体在这l s内通过的位移,注意1s后的速度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答】解:若1s后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x==.‎ ‎ 若1s后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x==‎ ‎.故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 ‎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如图a是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 ‎(1)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F点由于不清晰而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的数据,算出F点对应的速度vF= 0.70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图b是该同学根据纸带上的数据,作出的v﹣t图象.根据图象,t=0时的速度v0= 0.20 m/s,加速度a= 5.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分析】①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解;‎ ‎②速度时间图象的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 ‎【解答】解:(1)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故vF===0.70m/s;‎ ‎(2)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 故v0=0.20m/s,‎ a===5.0m/s2;‎ 故答案为:(1)①0.70‎ ‎②0.20;5.0‎ ‎ ‎ ‎10.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下图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问:‎ ‎(1)小车做 匀减速 (填“匀减速”或“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打第3个计数点(即图中标“3”的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0.504 m/s.‎ ‎(3)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1.5 m/s2.‎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答】解:(1)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打下的点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0.02×5 s=0.1 s,‎ 设0~1间的距离为:S1=8.78cm,‎ ‎1~2间的距离为:S2=16.08﹣8.78=7.3cm,‎ ‎2~3间的距离为:S2=21.87﹣16.08=5.79cm,3~4间的距离为S2=26.16﹣21.87=4.29cm,‎ ‎4~5间的距离为:S2=28.94﹣26.16=2.78cm,‎ 则:相邻的位移差为:△S=S2﹣S1=S3﹣S2=S4﹣S3=S5﹣S4≈﹣1.5cm.所以小车做匀减速运动.‎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小车在第3个计数点时的速度为:v3==×10﹣2=0.504 m/s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 ‎═﹣1.5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1)匀减速; (2)0.504; (3)1.5.‎ ‎ ‎ ‎11.一水池水深H=3m,现从水面上方h=1.8m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硬质小球,测得小球从释放到落至水池底部用时t=1.1s.已知小球直径远小于水池深度,不计空气及水的阻力,进入水池过程中浮力变化不计,取g=10m/s2,求:‎ ‎(1)小球在水中运动的时间和加速度;‎ ‎(2)从水面上方多高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才能使小球从释放到落至池底所用时间最短.‎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通过空中自由落体的时间,求出在水中运动的时间,根据落水的速度、在水中运动的时间、位移,求出在水中运动的加速度,即可分析小球在水中的运动情况.‎ ‎(2)列出下落总时间与水面上方高度的关系式,通过数学方法求极小值.‎ ‎【解答】解:(1)水面上①‎ 解得s ‎ 设水中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时间为,则s ②‎ ‎③‎ 解得a=0,即水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 ‎(2)设释放点距水面x,则 总时间④‎ 当时,即=1.5m ‎ 答:(1)小球在水中运动的时间0.6s和加速度为0;‎ ‎(2)从水面上方1.5m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才能使小球从释放到落至池底所用时间最短 ‎ ‎ ‎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6kg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5,然后用两根绳分别系在物块的A点和B点,A绳水平,B绳与水平面成37°,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逐渐增大B绳的拉力,直到物块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此时A绳和B绳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将A绳剪断,为了使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改变B绳方向的情况下,B绳的拉力应为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x轴方向和y轴方向合力为零,求出此时A绳和B绳的拉力.‎ ‎(2)已知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根据f=μN求出动摩擦因数.‎ ‎【解答】解:(1)当物块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时,物体受到重力G、两个绳子的拉力TA和TB,如图1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 ‎ TBcos37°=TA;‎ ‎ TBsin37°=G=mg 解得:TA=80N,TB=100N ‎(2)将A绳剪断,为了使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力如图2所示.‎ 则得:‎ ‎ Fcos37°=f ‎ Fsin37°+FN=G 又 f=μFN 联立解得:F=27.3N.‎ 答:(1)A绳和B绳的拉力分别是80N和100N.‎ ‎ (2)B绳的拉力应为 27.3N.‎ ‎ ‎ 三、选考题:共45分.‎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重力为零 B.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C.弹力一定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D.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E.F=kx中“x”表示弹簧形变后的长度 ‎【考点】胡克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其方向竖直向下.弹力一定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F=kx中“x”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解答】解:A、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重力不为零,故A错误.‎ 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地球的两极和赤道时重力指向地心,其他位置重力不指向地心,故B正确.‎ C、弹力一定产生在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故C正确.‎ D、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故D正确.‎ E、F=kx中“x”表示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故E错误.‎ 故选:BCD ‎ ‎ ‎14.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火山灰尘给欧洲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假设灰尘颗粒开始以4m/s2‎ 的加速度从地面竖直上升,10s末,忽然失去所有向上的推动力,灰尘颗粒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则该颗粒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多高处?此颗粒失去推动力后经多长时间落回地面?(g取10m/s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得失去向上推力时灰尘的速度和位移,再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求得灰尘上升的最大高度和时间,再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求灰尘下落的时间,从而求得灰尘失去推力后运动的总时间.‎ ‎【解答】解:向上加速阶段有:‎ H1=a1t=×4×102 m=200m 失去向上的推动力时,灰尘颗粒的速度大小为:‎ v1=a1t1=4×10 m/s=40 m/s 此后,灰尘颗粒做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上升阶段有:‎ H2==80m t2==4s 自由下落阶段:H1+H2=gt 得:t3== s 所以,此颗粒距地面最大高度为:‎ Hmax=H1+H2=280 m 颗粒从失去推动力到落地的总时间为:‎ t=t2+t3=(4+)s 答:则该颗粒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280m处,此颗粒失去推动力后经4s时间落回地面.‎ ‎ ‎ ‎2017年1月23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