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二6月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二6月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二6月调研考试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是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下面是历史上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装置图,其中发现电子的装置是( )‎ A. B. ‎ C. D.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黑体辐射的强度与频率的关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频率的辐射都增加,辐射强度极大值的光向频率较低的方向移动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D.利用α射线可发现金属制品中的裂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衰变 B. 是聚变 C. 是衰变 D. 是裂变 ‎4.图甲是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光电流与加在阴极K和阳极A上的电压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线①、③可知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B. 由图线①、②、③可知对某种确定的金属来说,其遏止电压只由入射光的频率决定 C. 遏止电压越大,说明从该金属中逃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D. 不论哪种颜色的入射光,只要光足够强,就能发生光电效应 ‎5.如图所示,一沙袋用轻细绳悬于O点.开始时沙袋处于静止,此后用弹丸以水平速度击中沙袋后均未穿出,第一粒弹丸的速度为v1,打入沙袋后二者共同摆动的最大摆角为30°,当其第一次返回图示位置时,第二粒弹丸以水平速度v2又击中沙袋.使沙袋向右摆动且最大摆角仍为30°,若弹丸质量是沙袋质量的1/40倍,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v1=v2 B. v1∶v2=41∶‎42 C. v1∶v2=42∶41 D. v1∶v2=41∶83‎ ‎6.一质量为M的航天器远离太阳和行星,正以速度v0在太空中飞行,某一时刻航天器接到加速的指令后,发动机瞬间向后喷出质量为m的气体,气体向后喷出的速度大小为v1,加速后航天器的速度大小v2等于( ) (v0、v1、v2均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A. B. C. D. ‎ ‎7.如图所示.曲线是某质点只在一恒力作用下的部分运动轨迹.质点从M点出发经P点到达N点,已知质点从M点到P点的路程大于从P点到N点的路程,质点由M点运动到P点与由P点运动到N点的时间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从M到N过程中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B. 质点在M、N间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C. 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不相等,但方向相同 ‎8.如图所示,是某次试验中得到的甲、乙两种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关系图象,两金属的逸出功分别为W甲、W乙,如果用v0频率的光照射两种金属,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甲、E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W甲>W乙 B. W甲<W乙 C. E甲<E乙 D. E甲=E乙 ‎9.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体A、B用细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保持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各自到达水平地面(  )‎ A. 速度的变化量相同 B. 动量的变化量不同 C. 动能的增量相同 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 B.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轨道的过程中,原子吸收能量,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C. 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D. 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极图。用光子能量为12.75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可以辐射出连续的各种波长的光 B. 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能量最大 C. 辐射光中,光子能量为0.66 eV的光波长最长 D. 用光子能量为14.2 eV的光照射基态的氢原子,能够使其电离 ‎12.如图所示,1和2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两物块间的距离为‎17m,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 ‎2kg、m2=‎3kg。现令它们分别以初速度v1=‎10m/s和v2= ‎2m/s相向运动,经过时间2s,两物块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物块相碰时各自的位移大小之比为5:1‎ B. 两物块碰后的共同速度为‎2.8 m/s C. 两物块在碰撞中损失的动能为21.6J D. 小物块1从开始到停止运动总的位移大小为‎17.44m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布朗运动虽不是分子运动,但它证明了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 C.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进行,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D.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 E.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越多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 B. 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 温度相等的水和水银,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 D. 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 E. 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 ‎15.如图所示为两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当r等于r1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B.在r>r1区间,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D.在r由r1增大到r2过程中分子作用力做正功 E. 在r由r2减小到r1过程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增加,但分子斥力增加的快 第II卷(非选择题 55分)‎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6.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4)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_____: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________.‎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________.‎ ‎17.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 ‎(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 ‎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④在蒸发皿上覆盖玻璃板,描出油酸薄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酸薄膜的面积。‎ 改正其中有错误的步骤或完善其中有遗漏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2%,;一滴该溶液的体积为5.2×10-3ml ‎,测得其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48cm2,则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 ‎(3)用油膜法测出油酸分子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还需知道油滴的(______)‎ A.摩尔质量  B.摩尔体积 C.质量 D.体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7分。)‎ ‎18. (本小题共11分)皮球从某高度落到水平地板上,每弹跳一次上升的高度总等于前一次的0.64倍,且每次球与地板接触的时间相等。若空气阻力不计,与地板碰撞时,皮球重力可忽略。‎ ‎(1)求相邻两次球与地板碰撞的平均冲力大小之比是多少?‎ ‎(2)若用手拍这个球,使其保持在‎0.8 m的高度上下跳动,则每次应给球施加的冲量为多少? (已知球的质量m=‎0.5 kg,g取‎10 m/s2)‎ ‎19. (本小题共16分)如图,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l=‎1.0 m,物块A以速度=‎10 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v="2.0" m/s.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A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取‎10 m/s2)‎ ‎(1)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 ‎(2)根据AB与C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 ‎20. (本小题共10分)如图所示,一长为L、内横截面积为S的绝热汽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汽缸内用一质量为m的绝热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活塞用销钉固定在汽缸正中央,汽缸内被封闭气体压强为p.外界大气压为p0(p>p0).现释放活塞,测得活塞被缸内气体推到缸口时的速度为v0求:‎ ‎(1)此过程克服大气压力所做的功;‎ ‎(2)活塞从释放到将要离开缸口,缸内气体内能改变了多少?‎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6月调研考试卷 高二物理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答案】A ‎【解析】A图是阴极射线发生偏转的实验,B图为电子束衍射的实验,C图是α粒子的散射实验,D图是光电效应现象.‎ A图是阴极射线偏转,从而确定阴极射线是电子流,该装置是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A 正确;电子束衍射的实验,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B错误;C图粒子的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错误;D图是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该装置是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实验装置,D错误.‎ ‎2. 【答案】B ‎【解析】A、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方向移动,故A错误; B、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远则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只有当α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就很少,因此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卢瑟福正是对这些现象的认真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 C、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故C错误; D、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不能用α射线检查金属制品的裂纹,故D错误. 故选:B.‎ ‎3. 【答案】B ‎【解析】该反应生成氦原子核,是衰变,A错误;聚变是质量轻的核结合成质量大的核,B正确;裂变是质量较大的核分裂成较轻的几个核,该反应是裂变,C错误;该反应生成电子,是衰变,D错误;选B.‎ ‎4. 【答案】D ‎【解析】由图线①、③可知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故A说法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得: ,可知入射光频率越大,最大初动能越大,遏止电压越大,可知对于确定的金属,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B说法正确;根据最大初动能: 中,遏止电压越大,说明从该金属中逃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故C说法正确;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D说法错误。所以选D。‎ ‎5.【答案】D ‎【解析】选D.由于两次的最大摆角相同,故在最低点的速度相同.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第一粒弹丸击中沙袋后mv1=(m+M)v 第二粒弹丸击中沙袋后 mv2-(M+m)v=(M+‎2m)v 联立可解得v1∶v2=41∶83,D项正确.‎ ‎6. 【答案】C ‎【解析】设加速后航天器的速度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v1+(M-m)v 解得 ,故选C.‎ ‎7. 【答案】C ‎【解析】因为质点在恒力作用下运动,所以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故AB错误;根据动量定理可得,两段过程所用时间相同,所以动量变化量大小和方向都相同,C正确D错误.‎ ‎8. 【答案】B ‎【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Ekm=hγ-W0=hγ-hγ0,又Ekm=qUc;解得: ;知Uc-γ图线;当Uc=0,γ=γ0;由图象可知,金属甲的极限频率小于金属乙,则金属甲的逸出功小于乙的,即W甲<W乙.如果用v0频率的光照射两种金属,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当相同的频率入射光时,则逸出功越大的,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小,因此E甲>E乙,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 【答案】BD ‎【解析】AB、刚开始AB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知识可知:mBgsinθ=mAg,则mB>mA,由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 ,因为h相同,落地速率相等,但方向不同,速度的变化量不同,动量变化量不同,A错误,B正确;‎ C、又因为质量不等,所以两物块动能变化量不同,故C错误;‎ D、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剪断后,A的合力为mAg,加速度为g,B的合力为mBgsin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B的加速度为gsinθ,对A,由 ,得;对B,由,则得;A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B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所以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故D正确。‎ 故选:BD.‎ ‎10. 【答案】ABD ‎【解析】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动量减小,根据,知波长增大.故A正确;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过程中,根据玻尔理论,原子要吸收光子.核外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库仑力提供,电子与原子核距离变大,则库仑力变小,即向心力变小,则速度变小,即动能变小,跃迁到较远轨道时库伦力做负功,则电势能增加,故B正确;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选项C错误; 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正确;故选ABD.‎ ‎11. 【答案】CD[‎ ‎【解析】设氢原子吸收该光子后能跃迁到第n能级,根据能级之间能量差可有:12.75eV=En−E1‎ 其中E1=−13.6eV,所以En=−0.85eV,故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n=4的激发态。所以放出不同频率光子种数为:n(n−1)/2=6种,A错误;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能量为0.66eV,最小,波长最长,B错误、C正确;用光子能量为14.2 eV的光照射基态的氢原子,能够使其跃迁到无穷远,发生电离,D正确。‎ 故选:CD。‎ ‎12.【答案】CD ‎【解析】因为两物块始终作减速运动,有可能出现在相碰前有物块停止运动,故应进行讨论.先假定在时间t内,都未停下,以a表示此加速度的大小,现分别以s1和s2表示它们走的路程,则有s1=v1t−at2 ① s2=v2t−at2  ② s1+s2=d  ③ 解①②③式并代入有关数据得:a=‎1.75m/s2   ④ 经过时间t,两物块的速度分别为: =v1−at=‎6.5m/s  ⑤ =v2−at=−‎1.5m/s ⑥ 为负值是不合理的,因为物块是在摩擦力作用下作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少至零时,摩擦力消失,加速度不复存在, 不可为负, 为负,表明物块2经历的时间小于t 时已经停止运动.在时间t内,物块2停止运动前滑行的路程应是:   ⑦ 解①③⑦式,代入有关数据得:a=‎2m/s2    ⑧‎ s2=‎1m,s1=‎16m ,选项A错误; 由⑤⑥式求得刚要发生碰撞时物块1的速度: =‎6m/s ⑨ 而物块2的速度=0   ⑩ 设v为两物块碰撞后的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m1+m2)v   (11) 解得:v=‎2.4m/s.选项B错误; 两物块在碰撞中损失的动能为 ,选项C正确;‎ 碰后两物块一起减速运动,加速度认为a=‎2m/s2 ,则停止时还能滑行的距离,则小物块1从开始到停止运动总的位移大小为‎16m+‎1.44m=‎17.44m,选项D正确;故选CD.   ‎ ‎13. 【答案】BDE ‎【解析】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大量分子撞击引起的,反应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距离近似等于r0,内部分子之间距离小于r0,分子距离为r0时分子势能最小,所以液体的内部分子间比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有更大的分子势能,故B正确.‎ C、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进行,也能在固体中发生,故C错误;‎ D、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是它们合力的变化却不一定,如分子之间距离从小于r0位置开始增大,则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故D正确;‎ E、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由 =C知,气体的压强越大,由于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不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所以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越多.故E正确.‎ 故选:BDE.‎ ‎14. 【答案】BCE ‎【解析】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水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故A错误;‎ 空中的小雨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B正确;‎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等的水和水银,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故C正确 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是由于高原地区气压低,故水的沸点也较低,故D错误;‎ 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是由于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收热量,从而温度会降低的缘故,故E正确;故选BCE。‎ ‎15. 【答案】CDE ‎【解析】由图象可知:分子间距离为r2时分子势能最小,此时分子间的距离为平衡距离;r2是分子的平衡距离,当r=r2时分子力为零,故A错误;当r2>r>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B错误;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故C正确;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力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故D正确;在r由r2减小到r1过程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增加,但分子斥力增加的快,故E正确.故选CDE.‎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6.【答案】 (1)C; (2)ADE; (3) (4)14; 2.9; 1.01‎ ‎【解析】(1)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于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小球的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其初速度,故选C.‎ ‎(2) 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定律,即验证: ,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上式两边同时乘以t得: ,得: ,因此实验需要测量:两球的质量、小球的水平位移,故选:ADE.‎ ‎(3)由(2)分析可知:表达式可表示为: ,‎ ‎(4)碰撞前后动量之比: , ,‎ ‎17. 【答案】中在量筒中应滴入N滴溶液 中在水面上应先撒上痱子粉 1.3×10-9 B ‎【解析】(1)步骤②有问题,应在量筒中滴入N 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中在水面上应先撒上痱子粉; (2)1滴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为 V0=5.2×10-3ml,由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2%,可得1滴酒精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0.12%V0;在水面上形成的油酸薄膜轮廓面积 S=48×10‎-4m2‎;所以油酸分子直径 ‎ ‎(3)知道油滴分子的直径可求解一个分子的体积,然后用摩尔体积除以一个油分子的体积可求解阿伏伽德罗常数,故选B.‎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7分。)‎ ‎18.【答案】 (1)5∶4 (2)1.5 N·s 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1) , 每弹跳一次上升的高度总等于前一次的0.64倍,则碰撞后的速度是碰撞前的0.8倍。设皮球所处的初始高度为H,与地板第一次碰撞前瞬时速度大小为,第一次碰撞后瞬时速度大小(亦为第二次碰撞前瞬时速度大小) 和第二次碰撞后瞬时速度大小。设两次碰撞中地板对球的平均冲力分别为F1、F2,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有 ‎ ‎ ‎ 则 ‎(2)欲使球跳起‎0.8 m,应使球由静止下落的高度为,球由高‎1.25 m从静止落到高‎0.8 m处的速度 解得,,则应在‎0.8 m处(此时速度为零)给球的冲量为,方向竖直向下。‎ ‎19. 【答案】(1) ‎4.0 m/s (2)当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同;当时,AB的速度为0,当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反.‎ ‎【解析】(1)设AB碰撞后的速度为,AB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设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为,由动能定理得,联立以上各式解得该过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2)若AB与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代入数据解得:k=2‎ 此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同 若AB与C发生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代入数据解得,此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反[]‎ 若AB与C发生碰撞后AB的速度为0,由动量守恒定律得,代入数据解得,‎ 总上所述得:‎ 当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同;‎ 当时,AB的速度为0;‎ 当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反.‎ ‎20. 【答案】 (1) (2) ‎ ‎【解析】由功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克服大气压所做的功,由能量守恒可以求气体内能的改变量.‎ ‎(1)设大气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力为F,则:F=p0S 根据功的计算式W=Fl 得: ‎ ‎(2)设活塞离开汽缸时动能为Ek,则: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 即内能减少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