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

‎1.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假设密度为9×102kg/m3的原油泄漏出9t,则这9t原油造成的最大可能污染面积约为( )‎ A.1011m2 B. 1012m2 C. 108m2 D. 109m2‎ ‎2.若以M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mol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①NA= ②ρ= ③m= ④△= 其中(  )‎ A.①和②都是正确的 B.①和③都是正确的 C.②和④都是正确的 D.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3.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ρ/ NA ‎ B.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为M /ρNA ‎ C.1m3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ρNA /M ‎ ‎ D.1kg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NA /M ‎ ‎4、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是() ‎ A、因为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也可以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 C.在室内看到的尘埃不停地运动是布朗运动 D、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小碳粒,小碳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碳粒的运动是布朗运动 ‎5、下列有关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的运动 B、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C、扩散现象突出说明了物质的迁移规律,布朗运动突出说明了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规律.‎ D、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 ‎6、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 ‎7、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种气体之间 B.扩散现象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种液体之间 C.相互接触的固体之间也会产生扩散现象 D.任何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都会产生扩散现象 ‎8.关于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由外界影响如震动,对流等引起的 B.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温度越高越显著 D.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停息 ‎9.对“热运动”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髙,物体运动越快 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里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C、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里每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都越激烈 D、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是热运动 ‎10、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反映 C.悬浮的小颗粒越大,撞击它的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激烈 D.液体的温度越髙,布朗运动越激烈 ‎11.在观察布朗运动时,若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大,可能看到的现象和正确的鮮释是()‎ A.颗粒的布明运动越明显,因为撞击颗粒的液体分子越多 B.顆粒的布朗运动越不明显,因为撞击作用越趋向平衡 C.颗粒的布朗运动越明显,因为大的颗粒更容易观察 D.观察不到颗粒的布朗运动,因为液体分子不运动了 ‎12.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微粒做布朗运动位置的连线.对这个图的正确说法是() ‎ A.图中记录的是三颗微粒运动位置的连线 B.微粒在任何两个相邻位置间的运动时间是相等的 C.连线表示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时经过的路径 D.微粒的运动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 ‎1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和斥力两部分电成,则( )‎ A.F引和F斥是同时存在的 B. F引总是大于F斥,其合力总是表现为引力 C.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小,F斥越大 D.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大,F斥越小 ‎14.当两个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力为零,下列关于分子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力为零,也就是说分子间既无引力又无斥力 B.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增大,分子间表现出是斥力 C.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距离变大时,斥力变大 D.在分子力作用范围内,不管r> r0还是r< r0,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快 ‎15.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 在这整个过程中 A.分子力总对乙做正功 B.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D.乙先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分子力对乙做正功 ‎16.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 ‎ B. 温度越高,分子间的相互作明力就越大 ‎ C.分子力实质上就是分子间的万有引力 ‎ D.分子引力不等于分子斥力时,违背了牛顿第三定律 ‎17.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定处于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同的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18.关于热力学溫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3 ℃ =240 K B.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 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D.温度由t ℃升至2 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 273 K+t ‎19.下列有关热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系统在某时刻处于热平衡状态,则这两个系统永远处于热平衡状态 B.热平衡定律只能研究三个系统的问题 C.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接触而不发生状态参量的变化,且这两个系统又不受外界影响,那么这两个系统一定处于热平衡状态 D.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可以有微小差别 ‎20.—个系统的温度由200K升高到300K,另一个系统的温度由200℃升高到300℃,则有关这两个温度及其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升髙了相同的温度 B.它们升高的温度不同 ‎ C.它们后来的溫度相同 D.它们后来的温度不同 ‎21.下列状态中属于热平衡状态的是;‎ A.将一个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B.冰水相处在0℃环境中 C.突然被压缩的气体 D.开空调2分钟内教室内的气体 ‎22.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力学温标中的每1 K与摄氏温标中的每1℃大小相等 B.热力学温度升高1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 C. 热力学温度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D.某物体摄氏温度10℃,即热力学温度10 K ‎23.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到的引力与斥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势能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小 B.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大 C.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 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24.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溫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D.分子间的矩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 ‎25.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 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置 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 ‎26.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 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 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有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得到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格的边长为1 cm,则可求得:‎ ‎ ‎ ‎(1)1滴该溶中纯油酸的体积 m3‎ ‎(2)油酸薄膜的面积是 cm2 ‎ ‎(3)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分子的大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己知体积为V的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 这种油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 ‎ ‎27.如图所示,在x轴上方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x轴下方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x轴上O点以速度v0垂直x轴向上射出.求:‎ ‎⑴射出之后经多长时间粒子第二次到达x轴?‎ ‎(2)粒子第二次到达x轴时离O点的距离.‎ 答案 ‎1.D 2.B 3.BCD 4.BD 5.CD 6.D 7.CD 8.C 9.BD 10.BD 11.B 12.AB 13.A 14.BD ‎15.C 16.ABCD 17.BD 18.AB 19.C 20.AD 21.AB 22.AC 23.B 24.ACD 25.D ‎26.(1)7.5×10-12m3(2)116-120都对;(3)6.3×10-10m-6.5×10-10m(4) ‎ ‎27.(1)粒子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如图所示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 粒子第二次到达x轴所需时间:t=T1+T2=+=; (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qv0B=m , 解得:r=, 粒子第二次到达x轴时离O点的距离:s =2(r1+r2)=2(+)=;‎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