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物理一轮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
2011届高三物理一轮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 点评: (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t、a、v0、vt,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2)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外,s、v0、vt、a均为矢量。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vt和a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1)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 sm-sn=(m-n)aT 2 (2),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 10 - 点评: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解题,往往会使求解过程变得非常简捷,因此,要对该公式给与高度的关注。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 , , 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2)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3)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4)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5.一种典型的运动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用右图描述该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 B C a1、s1、t1 a2、s2、t2 (1) (2) 6、解题方法指导: 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运动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及特点,合理选择公式,注意多个运动过程的联系。 (4)确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 - 10 - (5)对结果进行讨论、验算。 解题方法: (1)公式解析法: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组。本章公式多,且相互联系,一题常有多种解法。要熟记每个公式的特点及相关物理量。 (2)图象法:如用v—t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的位移大小、可以比较vt/2与vS/2,以及追及问题。用s—t图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比例法:用已知的讨论,用比例的性质求解。 (4)极值法:用二次函数配方求极值,追赶问题用得多。 (5)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求解。 综合应用例析 【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一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的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速度为v2,若撤去恒力甲的瞬间物体的速度为v1,则v2∶v1=? 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弄清过程中两力的位移关系,因此画出过程草图(如图5),标明位移,对解题有很大帮助。 通过上图,很容易得到以下信息: ,而,得v2∶v1=2∶1 思考:在例1中,F1、F2大小之比为多少?(答案:1∶3) 点评:特别要注意速度的方向性。平均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定义式中的速度都是矢量,要考虑方向。本题中以返回速度v1方向为正,因此,末速度v2为负。 【例2】 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t1 t2 t3 t4 t5 t6 t7 t1 t2 t3 t4 t5 t6 t7 - 10 -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解析: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明显地是做匀速运动。由于t2及t5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3、t4之间,因此本题选C。 【例3】 在与x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量q=1.0×10-8C、质量m=2.5×10-3kg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着x轴作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0.16t-0.02t2,式中x以m为单位,t以s为单位。从开始运动到5s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m,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为 J。 解析:须注意:本题第一问要求的是路程;第二问求功,要用到的是位移。 将x=0.16t-0.02t2和对照,可知该物体的初速度v0=0.16m/s,加速度大小a=0.04m/s2,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由v0=at可知在4s末物体速度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末速度大小v5=0.04m/s。前4s内位移大小,第5s内位移大小,因此从开始运动到5s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0.34m,而位移大小为0.30m,克服电场力做的功W=mas5=3×10-5J。 【例4】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加速度为2m/s2,加速行驶5秒,后匀速行驶2分钟,然后刹车,滑行50m,正好到达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匀加速 匀速 匀减速 甲 t1 t2 t3 乙 s1 s2 s3 解析:起动阶段行驶位移为: s1= ……(1) 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v= at1 ……(2) 匀速行驶的位移为: s2 =vt2 ……(3) 刹车段的时间为: s3 = ……(4) 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为: = - 10 - 【例5】汽车以加速度为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汽车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此题有三解法: (1)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求: 第5秒内的位移为: s = a t52 -at42 =9 (m) 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v===9 m/s (2)用推论v=(v0+vt)/2求:v==m/s=9m/s (3)用推论v=vt/2求。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等于4.5s时的瞬时速度: v=v4.5= a´4.5=9m/s 【例6】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s1,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s2,若s2-s1=6米,s1∶s2=3∶7,求斜面的长度为多少? 解析:设斜面长为s,加速度为a,沿斜面下滑的总时间为t 。则: 斜面长: s = at2 …… ( 1) 前3秒内的位移:s1 = at12 ……(2) (t-3)s 后3秒内的位移: s2 =s -a (t-3)2 …… (3) 3s s2-s1=6 …… (4) s1∶s2 = 3∶7 …… (5) 解(1)—(5)得:a=1m/s2 t= 5s s=12 . 5m 【例7】物块以v0=4米/秒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途经A、B两点,已知在A点时的速度是B点时的速度的2倍,由B点再经0.5秒物块滑到斜面顶点C速度变为零,A、B相距0.75米,求斜面的长度及物体由D运动到B的时间? 解析:物块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设A点速度为VA、B点速度VB,加速度为a,斜面长为S。 D C A到B: vB2 - vA2 =2asAB ……(1) - 10 - vA = 2vB ……(2) B到C: 0=vB + at0 ……..(3) 解(1)(2)(3)得:vB=1m/s a= -2m/s2 D到C 0 - v02=2as ……(4) s= 4m 从D运动到B的时间: D到B: vB =v0+ at1 t1=1.5秒 D到C再回到B:t2 = t1+2t0=1.5+2´0.5=2.5(s) 【例8】A B C D 一质点沿AD直线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测得它在AB、BC、CD三段的时间均为t,测得位移AC=L1,BD=L2,试求质点的加速度? 解析:设AB=s1、BC=s2、CD=s3 则: s2-s1=at2 s3-s2=at2 两式相加:s3-s1=2at2 由图可知:L2-L1=(s3+s2)-(s2+s1)=s3-s1 则:a = 【例9】一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抵达B点时恰好静止,如果AB的总长度为s,试求质点走完AB全程所用的时间t? 解析:设质点的最大速度为v,前、后两段运动过程及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均为。 全过程: s= ……(1) 匀加速过程:v = a1t1 ……(2) 匀减速过程:v = a2t2 ……(3) 由(2)(3)得:t1= 代入(1)得: - 10 - s = s= 将v代入(1)得: t = 【例10】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两段长为s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 方法一: 设前段位移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则: 前一段s: s=v0t1 + ……(1) 全过程2s: 2s=v0(t1+t2)+ ……(2) 消去v0得: a = 方法二: 设前一段时间t1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后一段时间t2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所以: v1= ……(1) v2= ……(2) v2=v1+a() ……(3) 解(1)(2)(3)得相同结果。 方法三: 设前一段位移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加速度为a。 前一段s: s=v0t1 + ……(1) - 10 - 后一段s: s=vt2 + ……(2) v = v0 + at ……(3) 解(1)(2)(3)得相同结果。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由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1)特点:加速度为g,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规律:vt=gt h =gt2 vt2 =2gh 2.竖直上抛运动 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1)特点: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 -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规律:vt= v0-gt h = v0t-gt2 vt2- v02=-2gh 上升时间,下降到抛出点的时间,上升最大高度 (3)处理方法: 一是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来处理,要注意两个阶段运动的对称性。 二是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 -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综合应用例析 【例11】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m/s2,结果保留二位数) 解析: 运动员的跳水过程是一个 - 10 - 很复杂的过程,主要是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但也有水平方向的运动,更有运动员做的各种动作。构建运动模型,应抓主要因素。现在要讨论的是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从根本上讲与运动员所作的各种动作以及水平运动无关,应由竖直运动决定,因此忽略运动员的动作,把运动员当成一个质点,同时忽略他的水平运动。当然,这两点题目都作了说明,所以一定程度上“建模”的要求已经有所降低,但我们应该理解这样处理的原因。这样,我们把问题提炼成了质点作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 在定性地把握住物理模型之后,应把这个模型细化,使之更清晰。可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运动员作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即题中的0.45m;从最高点下降到手触到水面,下降的高度为H,由图中H、h、10m三者的关系可知H=10.45m。 由于初速未知,所以应分段处理该运动。运动员跃起上升的时间为:s 从最高点下落至手触水面,所需的时间为:s 所以运动员在空中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约为:=1.7s 点评:构建物理模型时,要重视理想化方法的应用,要养成化示意图的习惯。 【例12】如图所示是我国某优秀跳水运动员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跳台距水面高度为10 m,此时她恰好到达最高位置,估计此时她的重心离跳台台面的高度为1 m,当她下降到手触及水面时要伸直双臂做一个翻掌压水花的动作,这时她的重心离水面也是1 m.(取g=10 m/s2)求: (1)从最高点到手触及水面的过程中其重心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她在空中完成一系列动作可利用的时间为多长? (2)忽略运动员进入水面过程中受力的变化,入水之后,她的重心能下沉到离水面约2.5 m处,试估算水对她的平均阻力约是她自身重力的几倍? 解析:(1)这段时间人重心下降高度为10 m 空中动作时间t= 代入数据得t= s=1.4 s (2)运动员重心入水前下降高度 h+Δh=11 m 据动能定理mg(h+Δh+h水)=fh水 整理并代入数据得=5.4 - 10 - - 1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