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河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第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第8~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伽利略、牛顿B.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C.伽利略、爱因斯坦D.亚里士多德、牛顿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重的物体g值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北极处 ‎3.某校高一和髙二学生组织了一场足球比赛,下列关于比赛的表述中涉及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比赛于‎2016年11月1日下午2点30分开始 B.开场20秒时,高一学生率先进球 C.比赛第30分钟,高二学生换人 D.整场比赛共踢90分钟 ‎4.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相同的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长,加速度一定越大 D.相同的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5.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082cm有三位有效数字 B.测出一个物体长度为‎123.9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 C.‎0.92cm与‎0.920cm含义是一样的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6.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此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仍相同,则(  )‎ A.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D.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路标 ‎7.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前进‎60m的过程中,速度由‎7m/s减到‎5m/s,若再滑行10s,则汽车又前进了(  )‎ A.60mB.40mC.70mD.‎‎80m ‎8.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9.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相同的 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10.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研究地球的公转速度时,地球可以看做质点 B.原子核很小,因此可以把它看做质点 C.研究杂技演员做空翻动作时,杂技演员不能看做质点 D.研究火车通过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做质点 ‎1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12.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可知(  )‎ A.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 B.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D.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13.如图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线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x=﹣5t2+4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8s内的最大位移是‎80m B.质点的初速度是‎20m/s 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10m/s2‎ D.t=4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14.给滑块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当滑块速度大小为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A.B.C.D.‎ ‎ ‎ 二、实验题 ‎15.如图所示,是某人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各计数点间都有4个点没有画出,纸带的右端后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痕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运动情况是  (加速还是减速).若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从打下A点到打下D点,历时  s,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打下D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是  m/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是  m/s2.‎ ‎16.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  (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  cm(g取‎10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  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 ‎ 三、计算题 ‎17.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最大的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18.一个质点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第1s内加速度为‎5m/s2,第2s内加速度为﹣‎5m/s2,第3s、第4s重复第1s、第2s内的情况,如此不断运动下去:‎ ‎(1)当t=100s时,这个质点的位移是多少?‎ ‎(2)当质点的位移达到‎87.5m时质点运动了多少时间?‎ ‎19.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 ‎ ‎2016-2017学年河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第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第8~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伽利略、牛顿B.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C.伽利略、爱因斯坦D.亚里士多德、牛顿 ‎【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物理常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每个物理学家,他的主要的贡献是什么要了解.‎ ‎【解答】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但这是不对的;‎ 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提出了物体的运动定律,其中的牛顿第一定律即为惯性定律;‎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很好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所以A正确.‎ 故选:A ‎ ‎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重的物体g值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北极处 ‎【考点】重力加速度.‎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其大小随高度和纬度的变化而变化,g值随着纬度的升高以及高度的减小而增大;但在同一地点,g值相等.‎ ‎【解答】解:AD、随着纬度的升高,重力加速度增大,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小于两极处重力加速度; 故AD错误;‎ B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不管轻重如何,在同一地点,g值相等.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 ‎ ‎3.某校高一和髙二学生组织了一场足球比赛,下列关于比赛的表述中涉及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比赛于‎2016年11月1日下午2点30分开始 B.开场20秒时,高一学生率先进球 C.比赛第30分钟,高二学生换人 D.整场比赛共踢90分钟 ‎【考点】时间与时刻.‎ ‎【分析】时间和时刻的区分,时间指的是时间的长度,是时间段;时刻指的是时间点,区分它们就看指的是时间的长度还是一个时间点.‎ ‎【解答】解:时间指的是时间的长度,时刻指的是时间点.‎ A、‎2012年1月1日下午2点30分,指的是时间点,是时刻.故A错误.‎ B、开场20秒时,对应时刻,故B错误.‎ C、比赛第30分钟,是指时刻,故C错误.‎ D、比赛共踢了90分钟,指的是一个时间,故D正确.‎ 故选:D.‎ ‎ ‎ ‎4.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相同的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长,加速度一定越大 D.相同的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考点】加速度.‎ ‎【分析】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 ‎【解答】解:A、加速度由受力决定,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故A错误.‎ B、根据a=知,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还要看时间的长短.故B错误.‎ C、根据a=知,相同的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长,加速度一定越小,故C错误.‎ D、根据a=知,相同的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 ‎ ‎5.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082cm有三位有效数字 B.测出一个物体长度为‎123.9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 C.‎0.92cm与‎0.920cm含义是一样的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有效数字是从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开始,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解:A、有效数字是从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开始的,0.082是两位有效数字.故A错误;‎ B、一个物体长为‎123.9 cm,最后的一位:‎0.9cm是估读的,所以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故B正确;‎ C、0.92是两位有效数字,而0.920是三位有效数字,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故C错误;‎ D、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但却不能减小系统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 ‎ ‎6.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此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仍相同,则(  )‎ A.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D.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路标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分析】比较三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抓住位移相等,再根据x=比较运动的时间.‎ ‎【解答】解:设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乙先加速后减速,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大于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v;丙先减速后加速,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小于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v.根据x=t,知乙的运动时间最短,所以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故选:B.‎ ‎ ‎ ‎7.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前进‎60m的过程中,速度由‎7m/s减到‎5m/s,若再滑行10s,则汽车又前进了(  )‎ A.60mB.40mC.70mD.‎‎80m ‎【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 ‎【分析】利用速度与位移关系公式v2﹣v02=2ax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根据速度和时间关系式v=v0+at计算汽车停止的时间,根据汽车的运动状态,再由位移时间关系式解得10s末的位移.‎ ‎【解答】解:对于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前进‎60m的过程,由速度与位移关系公式 v2﹣v02=2ax得:‎ 知汽车加速度 a==m/s2=﹣‎0.2m/s2‎ 设汽车再运动t时间停止,‎ 由v=v0+at知 ‎ t==s=25s 故物体再滑行10s位移为 ‎ x=v0t+=5×10﹣=40(m);‎ 故选:B.‎ ‎ ‎ ‎8.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分析】建立坐标系的意义是为了定量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要根据问题的实际需要,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沿直线运动建立直线坐标系,在平面上运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解答】解: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故A正确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没有参考系则坐标系无法建立,故B正确 C、由B分析得,C错误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两条线决定一个平面,为研究方便,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故选ABD ‎ ‎ ‎9.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相同的 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与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不共线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共线的,可以相同方向,也可以相反方向,故A错误;‎ 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方向总是相同的;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方向也总是相同的;故B正确;‎ 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大,可以用时更长,加速度不一定大;故C错误;‎ 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故D正确;‎ 故选:BD.‎ ‎ ‎ ‎10.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研究地球的公转速度时,地球可以看做质点 B.原子核很小,因此可以把它看做质点 C.研究杂技演员做空翻动作时,杂技演员不能看做质点 D.研究火车通过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做质点 ‎【考点】质点的认识.‎ ‎【分析】解决本题要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解答】解:A、研究地球的公转速度时,两者间距远大于地球自身大小,因此能看作质点,故A正确;‎ B、原子核虽很小,不一定能看做质点,要看研究问题是否考虑自身大小,故B错误;‎ C、研究杂技演员做空翻动作时,人的形状不能忽略,要看具体的动作,所以“不能把它看成质点”,故C正确;‎ D、研究火车通过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自身大小不能忽略,火车不可看做质点,所以D错误.‎ 故选:AC.‎ ‎ ‎ ‎1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考点】加速度.‎ ‎【分析】根据初末速度和时间,求出速度的变化量,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注意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 ‎【解答】解:当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则速度变化量△v=v2﹣v1=10﹣‎4m/s=‎6m/s,加速度a=,‎ 当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则速度变化量△v=v2﹣v1=﹣10﹣‎4m/s=﹣‎14m/s,加速度a=,负号表示方向,故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 ‎ ‎ ‎12.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可知(  )‎ A.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 B.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D.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图象在时间轴的上方,速度为正,在时间轴的下方,速度为负.‎ ‎【解答】解:A、B、由图象可知: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图象都在时间轴的上方,故都为正,方向相同,故A正确,B错误;‎ C、在t2时刻,甲与乙的速度方向都为正,甲的加速度为正,乙的加速度为负,方向不同;故C正确;‎ D、由图象直接可以看出,在t2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甲的加速度为正,乙的加速度为负,所以加速度也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C.‎ ‎ ‎ ‎13.如图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线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x=﹣5t2+4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8s内的最大位移是‎80m B.质点的初速度是‎20m/s 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10m/s2‎ D.t=4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根据图线的斜率判断出何时速度最大.‎ ‎【解答】解:A、由位移时间图线知,4s末位移最大,最大位移x=﹣5×16+40×‎4m=‎80m,故A正确.‎ B、根据x==﹣5t2+40t知,初速度v0=‎40m/s,加速度a=﹣‎10m/s2,故B错误,C正确.‎ D、位移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t=4s时,质点的速度为零,故D错误.‎ 故选:AC ‎ ‎ ‎14.给滑块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当滑块速度大小为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A.B.C.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当滑块速度大小为时,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有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不变,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解.‎ ‎【解答】解: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若滑块的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t=.‎ 若滑块的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t=.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 ‎ 二、实验题 ‎15.如图所示,是某人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各计数点间都有4个点没有画出,纸带的右端后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痕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运动情况是 加速 (加速还是减速).若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从打下A点到打下D点,历时 0.3 s,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0.28 ‎m/s.打下D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是 ‎0.34 ‎m/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是 ‎0.4 ‎m/s2.‎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答】解:由于纸带的右端后通过打点计时器,纸带的右端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左端的距离,说明右端纸带运动的速度快,所以纸带做加速运动.‎ 各计数点间都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则从打下A点到打下D点,历时 0.3s.‎ 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m/s=‎0.28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D==m/s=‎0.34m/s.‎ 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设B到C之间的距离为x2,设C到D之间的距离为x3,设D到E之间的距离为x4,‎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3﹣x1=‎2a1T2‎ x4﹣x2=‎2a2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a1+a2)‎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0.4m/s2‎ 故答案为:加速,0.3,0.28,0.34,0.4.‎ ‎ ‎ ‎16.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  (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 80 cm(g取‎10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 不相等 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直尺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计算下降的时间,直尺下降的时间就是人的反应时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变化规律.‎ ‎【解答】解:直尺下降的时间即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根据x=gt2可得,‎ t=,‎ 即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 测量范围为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即为自由落体下降4s的位移的大小,‎ 即h=gt2==‎0.8m=‎‎80cm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相等时间间隔通过的位移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不相等的.‎ 故答案为:;80;不相等.‎ ‎ ‎ 三、计算题 ‎17.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最大的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相等所需的时间,结合位移公式求出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抓住位移相等,结合位移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注意甲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 ‎【解答】解:(1)设甲车的其起始速度为v1,乙车的起始速度为v2,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设此时经历的时间为t1,则 由v1=v2+at1得,t1===12s,‎ 此时甲车的位移m=‎84m.‎ x1==10×12﹣×0.5×122=‎‎84m 乙车的位移x2=v2t1=4×‎12m=‎‎48m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x=x2﹣x1=84﹣‎48m=‎36m.‎ ‎(2)设经过时间t乙车追上甲车,此时两车的位移相同,则 由 代入数据解得t=24s.‎ 甲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 所以乙车在甲车停止运动后才追上甲车,应根据 ‎,代入数据得,‎ 解得t″=25s.‎ 答:(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最大的距离为‎36m.(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为25s.‎ ‎ ‎ ‎18.一个质点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第1s内加速度为‎5m/s2,第2s内加速度为﹣‎5m/s2,第3s、第4s重复第1s、第2s内的情况,如此不断运动下去:‎ ‎(1)当t=100s时,这个质点的位移是多少?‎ ‎(2)当质点的位移达到‎87.5m时质点运动了多少时间?‎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由vt=v0+at即可求每秒的末速度;根据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画出图象;v﹣t图象中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2)由图象可知,每一周期的位移,从而当质点的位移达到‎87.5m时,完成多少个完整的周期,剩余的位移再由来确定时间.‎ ‎【解答】解:(1)由vt=v0+at可得到:‎ 第1s末的速度为:v1=a1t1=5×1=5(m/s)‎ 第2s末的速度为:v2=v1+a2t2=5+(﹣5)×1=0‎ 质点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第1s内加速度为‎5m/s2,所以v﹣t图象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1s末的速度为‎5m/s,‎ 第2s内加速度为﹣‎5m/s2,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第二秒末速度减为0,图象是斜向下的直线,第3s、第4s重复第1s、第2s内的情况,图象跟1﹣2s内的相同,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前2s的位移为其对应的三角形的面积,即:‎ x=×2×5=‎‎5m 由题意可知,每2s间隔的位移为‎5m,所以可得100s时的位移为:‎ S=5×=250(m) ‎ ‎(2)由上可知,每2秒发生的位移为‎5m,所以质点的位移达到‎87.5m时,已完成17个周期,还剩余‎2.5m,又一个周期为‎5m,故质点运动‎2.5m刚好是1s时间,故质点运动‎87.5m所用时间为t=17×2+1s=35s.‎ 答:(1)当t=100s时,这个质点的位移是‎250m;‎ ‎(2)当质点的位移达到‎87.5m时质点运动了35s.‎ ‎ ‎ ‎19.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1)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加速度的定义求解.‎ ‎(2)由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求得位移,再求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 a===‎1.5m/s2.‎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位移 x=‎30m=‎‎1500m 平均速度大小 ===‎20m/s 答:‎ ‎(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是‎1.5m/s2;‎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是‎20m/s.‎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