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理综物理试题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月考理综物理试题 1.关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D. 物体的加速度不等于零时,速度大小一定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而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不等于零时,表示物体的速度一定在变化. 【详解】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减小。A错误。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B正确;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即越大,根据加速度的公式,加速度不一定越大,还取决于发生变化的时间的长短。故C错误。加速度不等于零时,表示物体的速度一定在变化,而速度大小不一定变化。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D错误。故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少,核外电子的运动的加速度增大,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减少 B. 在衰变中会伴随着射线的产生,衰变方程为,其中射线是镤原子核放出的 C. 是衰变方程 D. 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B 【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半径减小,加速度增大,动能变大,故A 错误;γ射线是镤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来的,故B正确;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选项C错误;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试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故选B. 3.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2-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拉力水平时,物体匀速运动,则拉力等于摩擦力,即:,当拉力倾斜时,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平衡条件得:,,又,得摩擦力为:,联立解得:,故选C. 4.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半圆轨道直径ab水平,质点P与半圆轨道的动摩擦因数处处一样,当质点P从a点正上方高H处自由下落,经过轨道后从b点冲出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为,空气阻力不计。当质点下落再经过轨道a点冲出时,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为( ) A. 不能从a点冲出半圆轨道 B. 能从a点冲出半圆轨道,但 C. 能从a点冲出半圆轨道,但 D. 无法确定能否从a点冲出半圆轨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质点第一次在槽中滚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为质点克服摩擦力做功大小,解得:,即第一次质点在槽中滚动损失的机械能为,由于第二次小球在槽中滚动时,对应位置处速度变小,因此槽给小球的弹力变小,摩擦因数不变,所以摩擦力变小,摩擦力做功小于,机械能损失小于,因此小球再次冲出a点时,能上升的高度大于零而小于,故ACD错误,B正确。 考点:动能定理 【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知道第二次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做功比第一次小,明确动能定理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求速度、力、功等物理量,特别是可以去求变力功.摩擦力做功使得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5.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天宫二号”到地球表面的距离约为393k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组合体周期大于地球自转周期 B. 组合体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相比,速率变大 C. 组合体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重力加速度 D. 若实现交会对接,“天舟一号”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答案】C 【解析】 地球自转的周期等于同步卫星的周期,而组合体的高度远小于同步卫星的高度,则组合体的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则组合体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选项A错误;组合体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都是在相同的轨道上,速率不变,选项B错误;根据可知,组合体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重力加速度,选项C正确;若实现交会对接,“天舟一号”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选项D错误;故选C. 6.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得,变速阶段的加速度 ,设第②次所用时间为t,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此题中为提升的高度)可知,,解得:,所以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选项A正确; B.由于两次提升变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在匀加速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提升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1∶1,选项B错误; C.由功率公式,P=Fv,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等于最大速度之比,为2∶1,选项C正确; D.加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加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减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减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 , 匀速运动过程的牵引力。第①次提升过程做功 ; 第②次提升过程做功 ; 两次做功相同,选项D错误。 【点睛】此题以速度图像给出解题信息。解答此题常见错误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对速度图像面积表示位移掌握不到位;二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牵引力错误;三是不能找出最大功率;四是不能得出两次提升电机做功。实际上,可以根据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同,利用功能关系得出两次做功相同。 7.如图所示,匀强电场的方向与长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平行,,ab=3cm,电子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4.5eV;电子从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为4.5eV,以a点的电势为电势零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点的电势为3V B. b点的电势为4.5V C. 该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为由b点指向d点 D. 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300V/m 【答案】BD 【解析】 A、B项:电子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4.5eV,即,由于,解得,同理可得: ,解得,根据,即,代入数据解得:,故A错误,B正确; C项:由AB项分析可知,a、c两点的电势相等,所以ac连线为匀强电场中的等势线,根据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故C错误; D项:过d点作ac的垂线,设垂足为f,由几何关系可得af=ad,根据,故D正确。 8.如图所示,xOy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分布着垂直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B=0.5T,磁场的右边界是满足y=x2(单位:m)的抛物线的一部分,现有一质量m=1×10-6kg,电荷量q=2×10-4C的带正电粒子(重力不计)从y轴上的A点(0,0.5m)沿x轴正向以v0射入,恰好不从磁场右边界射出,则 A. 粒子在磁场中做逆时针圆周运动 B. 粒子到达磁场边界的位置坐标为(3m,1.5m) C.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率为2×102m/s D. 粒子从A点到磁场右边界的运动时间为×10-2s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在磁场中做逆时针圆周运动,故选项A正确; B.设粒子到达磁场边界的位置坐标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则有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的位置坐标为,根据数学知识可知:,,粒子到达磁场边界的切线斜率为,联立解得:,,,故选项B错误; C.根据洛伦磁力提供向心力可得,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率为:,故选项C正确; D.粒子从A点到磁场右边界的圆周运动的圆心角为,粒子从A点到磁场右边界的运动时间为:,故选项D正确。 三、非选择题: 9.一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打点计时器、纸带图中未画出)探究在水平固定的长木板上物体加速度随着外力变化的关系。分别用不同的重物P挂在光滑的轻质滑轮上,使平行于长木板的细线拉动长木板上的物体A,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阻力及空气阻力可忽略)。实验后将物体A换成物体B重做实验,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得到了物体A、B的加速度a与轻质弹簧秤弹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丙A、B所示。 (1)由图甲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释放物体P B.弹簧秤的读数F即为物体A或B受到的合外力 C.实验中物体A或B的质量应远大于重物P的质量 D.弹簧秤的读数始终是重物P的重力的一半 (2)该同学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某次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61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58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研究得到两物体的a—F的关系图象,发现两个物体的质量不等,且mA____mB(选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 (1). A (2). 0.79 (3). 小于 【解析】 (1)A项:实验时为了能使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应先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释放物体P,故A正确; B项:弹簧秤示数即为细线的拉力,但A或B还受木板的摩擦,故B错误; C项:本实验中细线的拉力可直接通过弹簧秤读出,所以不要物体A或B的质量应远大于重物P的质量,故C错误; D项:只有当P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秤的读数始终是重物P的重力的一半,故D错误。 (2)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所以周期为0.02s,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所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利用逐差法可知, ,代入数据可得:; (3)根据实验原理得,,即直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由图可知,A直线斜率更大,所以A物体质是更小。 1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电压表内阻。所用实验器材有:电源E(内阻不计),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9999 Ω),待测电压表,开关S,导线若干。 实验时,先按电路图连好器材,调节电阻箱接入电路阻值,将相应电压表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1)请在如图中的-R坐标图中标出坐标点并绘出图线__________。 (2)根据图线可确定电压表内阻RV=______Ω,还可确定电源电动势E=______V。(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2). 3.0 (3). 【解析】 【详解】(1)[1]根据表格描点做图如图所示: (2)[2][3]根据闭合回路欧姆定律得: 变形得 由坐标图象可得截距为 b=0.33 斜率为 解得 11.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滑块,以v0=5m/s的水平初速度滑上静止在光滑水平面的平板小车,若小车的质量M=4kg,平板车足够长,滑块在平板小车上滑移1s后相对小车静止。取 g=10m/s2。求: (1)滑块与平板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滑块相对小车静止时小车在地面上滑行的位移x及平板小车所需的最短长度L。 【答案】(1)0.4(2)0.5m,2.5m. 【解析】 【详解】(1)设滑块与平板小车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v1.对滑块与平板小车组成的系统,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mv0=(m+M)v1 对滑块,由动量定律可知: -μmgt=mv1-mv0 解得: v1=1m/s,μ=0.4 (2)对平板小车,由动能定理得: μmgx=Mv12 代入数据解得: x=0.5m 对滑块和平板小车的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mv02−(m+M)v12=μmgL 代入数据解得: L=2.5m 12.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固定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根导体棒ab和cd,构成矩形回路.两根导体棒的质量皆为m,电阻皆为R,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不计.在整个空间内都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两导体棒均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行.开始时,棒cd静止,棒ab有指向棒cd的初速度v0 ,两导体棒在运动中始终不接触.求: (1)运动中两棒产生的总焦耳热以及当ab棒的速度为时,cd棒的加速度. (2)运动中,流过导体棒ab的总电量以及两棒的最大相对位移. 【答案】(1),(2), 【解析】 【详解】(1)从初始到两帮速度达到相同得过程中,两棒得系统动量守恒,有,根据能量守恒,整个过程产生得总热量为,设ab棒得速度变为初速度得时,cd棒得速度为,动量守恒可知,此时回路中得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分别为,此时cd棒所受得安培力为,所以cd棒得加速度为,以上各式解得 (2)从初态到匀速,设通过总电量为q,总时间为,有:,对ab棒根据动量定理得:,解得:;而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通过的电量:,联立解得:,所以相对位移为: 13.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C. 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D. 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E. 夏天荷叶上小水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具有收缩到最小趋势的缘故 【答案】ACE 【解析】 内能取决于物体的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故A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的同时如果向外界放出热量,则物体的内能就不一定增大,故B错误;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选项C正确;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当分子间距离的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选项D错误;夏天荷叶上小水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具有收缩到最小趋势的缘故,选项E正确;故选ACE. 14.如图所示,透热的汽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缸体质量M=200 kg,活塞质量m=10 kg,活塞横截面积S=100 cm2。活塞与汽缸壁无摩擦且不漏气。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为27 ℃,活塞位于汽缸正中,整个装置都静止。已知大气压恒为p0=1.0×105 Pa,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求: (1)汽缸内气体的压强p1; (2)汽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时,活塞恰好会静止在汽缸缸口AB处?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选汽缸为研究对象,列受力平衡方程可解封闭气体压强;即缸内气体为等压变化,由等压变化方程可得温度。 【详解】(1)以汽缸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Mg+p0S=p1S, 代入数据解得:p1=3.0×105 Pa (2)设缸内气体温度升到t2时,活塞恰好会静止在汽缸口。 该过程是等压变化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即: 解得:t2=327 ℃, 【点睛】选研究对象,注意变化过程的不变量,同时注意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换算关系。 15.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s时的波形图,图(b)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1.5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是平衡位置为x=2m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波速为0.5m/s B. 波的传播方向向左 C. 0~2s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1m D. 0~2s时间内,P质点振动方向会发生变化 E. 当t=7s时,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答案】ABE 【解析】 【详解】A.由图(a)可知该简谐横波波长2m,由图(b)知周期为4s,则波速为 故A正确; B.根据图(b)的振动图象可知,在x=1.5m处的质点在t=2s时振动方向向下,所以该波向左传播,故B正确; CD.由于t=2s时,质点P在波谷,且2s=0.5T,所以在0~2s时间内,质点P由波峰到波谷向下振动,方向没有发生变化,质点P的路程为2A=8cm,故CD错误; E.波的周期为4s,t=7s时,P从2s到7s经历时间t=5s=1T,所以P点应恰好回到了平衡位置,故E正确。 16.如图所示为一半径为R的透明半球体过球心O的横截面,面上P点到直径MN间的垂直距离为。一细光束沿PO方向从P点入射,经过面MON恰好发生全反射。若此光束沿平行MN方向从P点入射,从圆上Q点射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 ①透明半球体折射率n; ②沿MN方向从P点入射的光在透明物中的传播时间t。 【答案】①② 【解析】 试题分析:光线从P点入射,经过面MON恰好发生全反射,说明在MON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由几何关系求出临界角进而求出折射率;由几何关系求出光线在P点的入射角,由折射定律求折射角,由几何关系求出光线在透明物中传播的距离,求出光线在透明物中传播的速度,从而求得传播时间。 ①设透明半球体的临界角为C,光路如图所示: 则由几何关系有: 又有: 解得: ②光在P点的入射角 设对应的折射角为r,则 解得: 光在透明半球体中的传播距离 光在透明半球体中的传播时间 光在透明半球体中的传播速度: 联立解得: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射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和临界角,要画出光路图,运用几何知识求解入射角与折射角,即可求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