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物理试题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物理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16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 ) A.等效替代 B.实验归纳 C.理想实验 D.控制变量 2.某物体受到下列几组共点力的作用,其中一定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a≠0)的共点力组合是 ( ) A.3 N、4 N、5N B.2 N、4 N、6 N C.1 N、3 N、5 N D.4 N、6 N、8 N 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a1和a2,则 ( ) A. a1=a2=0 B. a1=a2=a C. a1=a a2= a D.a1=a a2=-a 4.一根粗细均匀的铜棒质量为m,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铜棒轴线方向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棒中自左向右各截面处的张力大小为 ( ) A.都等于F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都等于零 5.竖直上抛的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原地的过程中,若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则此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变化情况可能是 ( ) A.先减小后增大 B.一直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一直减小 6.如图所示,木块A、B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现施水平力F拉B,A、B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若改用水平力F1拉A,使A、B也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F1不得超过 ( ) A B A.2F B.F C.3F D.F 7. 如图所示,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体质量M,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木块恰好沿斜面体匀速下滑,若再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去推m。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此时M所受水平地面的摩擦力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零 B.水平向右 C.水平向左 D.无法确定 8. 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改变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发现当θ=30°和θ=45°时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恰好相等,则物块A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 B. C. D. 9. 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第2s内的位移为3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一定是4 m/s 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2 m/s2 C.物体在前3 s内的位移一定是9 m D.物体在第5 s内的位移可能为0 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光滑平面上的物体A和B,质量分别M和m,水平恒力F 作用在物体A上,物体间的作用力为F1;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体B上,物体间的作用力为F2,则( ) A B A B F F A. B. C. D. 11.如图所示,卡车沿水平路面向左做直线运动,车厢上平放着质量为m的木箱,木箱与卡车保持相对静止。车厢尾部的竖直支架上用细线悬挂有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球,频闪相机拍下的某一张照片上发现小球偏向后方,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关于这一瞬间的分析正确的是 A.车一定做加速运动 ( ) B.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0 C.细线的拉力可能为 D.小球可能受力平衡 12. 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斜面体的弹力可能减小 ( ) B.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绳子对B的拉力一定变大 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θ 物块 纸带 打点计时器 图a 0 1 2 3 4 5 6 图b 13.(6分)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研究小物块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长木板调整成倾角θ=37°。小物块沿木板下滑时,用打点计时器测出不同时刻的点迹。图b 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测得从0点开始的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分别为:1.50cm、3.49cm、5.51cm、7.50cm、9.48cm、11.49cm。已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sin37°=0.6,cos37°=0.8。 (1)由测量数据可得,小物块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 14.(6分)如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 ) A.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 B.M=200 g,m=10 g、20 g、30 g、40 g、50 g C.M=5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 D.M=500 g,m=10 g、20 g、30 g、40 g、50 g (3) 在“探究加速度a与合力F的关系”时,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的图线如图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F A B 15.(10分)如图所示,用力F提拉用细绳连在一起的A、B两物体,以a=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竖直上升,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1kg、mB=2kg,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Tm=35N,g取10 m/s2。求: (1)拉力F的大小; (2)为使绳不被拉断,加速上升的最大加速度。 16.(10分)质量为m=3kg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对木块施加F=3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370的拉力,如图所示,木块运动4s后撤去拉力F直到木块停止.(sin370=0.6 ,cos370=0.8,g=10m/s2)求 (1)撤去拉力F时木块的速度为多大; (2)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为多少 A 53° P m 17.(10分)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θ=53º度的光滑斜面A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53°=0.8,cos53°=0.6。当斜面和小球一起水平向左运动时,求: (1)若一起向左匀速运动,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2)若一起以加速度大小a=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此时细线对小球拉力的大小。 θ B A 18.(10分)如图所示,浅色的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º,长度L=16m,以速度v0=10m/s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m=0.5kg的碳块,碳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10m/s2,sin37º=0.6,cos37º=0.8。求: (1)碳块经过多长时间速度增加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 (2)碳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C D B D B A B CD AD BC CD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3.(1)a= 2.0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μ=___0.50或(0.5)________。 14.(1)______C_____; (2)_____D______; (3)_____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倾角过小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1) 45N (2) 7.5m/s2 16.(10分)(1) 24m/s (2) 105.6m 解:(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设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1,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又 联立得a1=6m/s2 则撤去拉力F时木块的速度为 (2)物体做匀加速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撤去拉力F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由,得 故总位移为 A 53° P m 17.(10分)(1)FN= 6m (2)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刚好等于0时,水平向左的 加速度为a0,小球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F作用 在水平方向:Fcos53o=ma0 在竖直方向:Fsin53o=mg 解得,a0=0.75g 由于a>a0,所以小球已离开斜面 设此时细绳与水平面夹角为α,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F1, 对小球,在水平方向:F1cosα=ma 在竖直方向:F1sinα=mg 解得:F1=2mg 18.(10分)(1)1s (2)5m (1)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出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7°+μmgcos37°=mal 则有al=10m/s2 设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经历的时间为t1,位移为x1,则有t1==1s (2)第一阶段: 炭块的位移为:x1=a1t2=5 m,传送带的位移为:x2=vt1=10m 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产生痕迹长度为Δx1=x2- x1=5m 第二阶段: 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瞬间,有mgsin37>μmgcos37°,则下一时刻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受到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设加速度为a2, θ B A 则 又l-x1=vt2+a2t2 解得:t2=ls (t2=-11s舍去) 此段中,传送带前进的位移为x3=υt2=10 m 而物体的位移x4=11 m 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后产生痕迹长度Δx=x4-x3=1m. 因二段痕迹重叠故痕迹长度仍为5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