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物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物理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MN在平行金属导轨上以速度v向右匀速滑动, MN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1;若磁感应强度增为2B,其他条件不变,MN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变为E2。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及E1与E2之比E1∶E2分别为(  )‎ A. c→a ,2∶1 B. a→c ,1∶2 ‎ C. a→c ,2∶1 D. c→a ,1∶2‎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楞次定律判断可知,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为,则通过电阻的电流方向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公式为,其他条件不变,与成正比,则得,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2.如图所示为含有理想变压器电路,图中的三个灯泡L1、L2、L3都标有“5 V 5 W”字样,L4标有“5 V 10 W”字样,若它们都正常发光,不考虑导线的能耗,则该电路的输入功率Pab和输入电压Uab应为(  )‎ A. 20 W 25 V B. 20 W 20 V C. 25 W 25 V D. 25 W 20 V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L2、L3并联后与L4串联,灯泡正常发光.可知:U2=10V;P2=5+5+10W=20W,根据U1I1=P2得:U1=20V,所以Uab=U1+UL1=20+5=25V;而Pab=20W+5W=25W,故C正确.‎ 考点:变压器;电功率 ‎【名师点睛】此题是关于变压器的计算题;要知道理想变压器是理想化模型,一是不计线圈内阻;二是没有出现漏磁现象.输入电压决定输出电压,而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 ‎3.科学研究证明,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假设光子与电子碰撞前的波长为λ,碰撞后的波长为λ′,则碰撞过程中(  )‎ A. 能量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λ=λ′‎ B. 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λ=λ′‎ C. 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 D. 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动量守恒,能量守恒,通过能量守恒判断光子频率的变化,从而得出波长的变化.‎ 光子与电子的碰撞过程中,系统不受外力,也没有能量损失,故系统动量守恒,系统能量也守恒,光子与电子碰撞后,电子能量增加,故光子能量减小,根据E=hv,光子的频率减小,根据知,波长变长,即,C正确.‎ ‎4. 近年来,数码相机几近家喻户晓,用来衡量数码相机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像素,1像素可理解为光子打在光屏上的一个亮点,现知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比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等大的照片清晰得多,其原因可以理解为(  )‎ A. 光是一种粒子,它和物质的作用是一份一份的 B. 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C. 大量光子表现光具有粒子性 D.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在光线好的时候大量光子表现波动性,光线暗时表现出粒子性,因此D正确。‎ 考点:波粒二象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于光的本性的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5.一块含铀的矿石质量为M,其中铀元素的质量为m。铀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生成物为铅。已知铀的半衰期为T,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这块矿石中基本不再含有铀了 B.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原来所含的铀元素的原子核有m/4发生了衰变 C. 经过三个半衰期后,其中铀元素的质量还剩m/8‎ D. 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该矿石的质量剩下M/2‎ ‎【答案】C ‎【解析】‎ 半衰期指有半数原子衰变所需要时间,剩余的原子数和质量分别为,经过两个半衰期后这块矿石中剩余1/4的铀,AB错;C对,经过一个半衰期后,铀的质量剩下m/2,矿石中其他元素质量不变 ‎6.在核反应方程式中(  )‎ A. X是质子,k=9 B. X是质子,k=10‎ C. X是中子,k=9 D. X是中子,k=10‎ ‎【答案】D ‎【解析】‎ 令生成物为,则在核反应过程中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故有92+0=38+54+kZ,在核反应过程中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故有235+1=90+136+kA,由此得kZ=0,kA=10,因k≠0,则Z=0,A ‎=1,故生成物X为中子且k=10,故D正确,ABC错误。‎ ‎7.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其中n >1。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质量m和电子电荷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物质波的波长 ‎ ‎ 则 ‎ 得: ‎ 由动能定理可得:‎ ‎ ‎ 解得:,故应选C。‎ 点晴:因电子在传播过程为形成物质波,故在测量中应使波长较小;由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公式可知电子的动量及速度;则可求得电子的动能,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加速电压。‎ ‎8.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有(  )‎ A. 爱因斯坦提出光的电磁说 B.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 麦克斯韦提出光子说 D.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答案】BD ‎【解析】‎ ‎【详解】A、麦克斯韦提出光的电磁说,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故选项A错误;‎ B、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结果,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选项B正确;‎ C、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故选项C错误;‎ D、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故选项D正确。‎ ‎9.氢原子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核外电子受力变小 B. 原子的能量减少 C. 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 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得,轨道半径减小,则核外电子受力变大.故A错误.由较远轨道跃迁到较低轨道,原子能量减小.故B正确.因为原子能量减小,知氢原子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考点:库仑定律;波尔理论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库仑定律及波尔理论的考查;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 ‎10.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悬浮小颗粒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 B. 液体的温度越低,悬浮小颗粒的运动越缓慢.当液体的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时,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就会停止 C. 被冻结的冰块中的小炭粒不能做布朗运动,是因为在固体中不能发生布朗运动 D. 做布朗运动的固体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E. 因为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也叫热运动 ‎【答案】ACD ‎【解析】‎ ‎【详解】布朗运动的特征之一就是无规则性,故A 对;布朗运动只能发生在液体或气体中,在固体中不能发生,并不是因为固体分子不运动,任何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当温度越低时,布朗运动越不明显,但不会停止,故B错,C对;布朗运动的明显程度受颗粒大小的影响,颗粒越小,受力越不容易平衡,运动越剧烈,故D对;热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由于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所以不能说布朗运动是热运动,E错;故选ACD.‎ ‎11.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 B.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 C. 入射光的频率为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D. 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 ‎【答案】AB ‎【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当γ=0时,,由图象知纵轴截距-E,所以,即该金属的逸出功E,故A正确;图线与γ轴交点的横坐标是,该金属的逸出功,故B正确;入射光的频率时,等于极限频率,恰能发生光电效应,最大初动能为0,故C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入射光的频率变为原来的2倍,由于逸出功不变,最大初动能为E,故D错误。所以AB正确,CD错误。‎ ‎1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用能量介于10~12.9eV范围内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射光中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   B. 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 C. 氢原子发射出三种不同波长的光  D. 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 ‎【答案】BD ‎【解析】‎ 因为-13.6+10=-3.6eV,-13.6eV+12.9eV=-0.7eV,可知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氢原子跃迁的最高能级为n=4能级,根据知,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所满足的规律,即Em-En=hv;从高能态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的光子数为种.‎ 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4分)‎ ‎13.有一种测量压力的电子秤,其原理图如图所示。E是内阻不计、电动势为6V的电源。R0是一个阻值为400Ω的限流电阻。G是由理想电流表改装成的指针式测力显示器。R是一个压敏电阻,其阻值可随压力大小变化而改变,其关系如下表所示。C是一个用来保护显示器的电容器。秤台的重力忽略不计。试分析:‎ 压力F/N ‎ ‎0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电阻R/Ω ‎ ‎300 ‎ ‎280 ‎ ‎260 ‎ ‎240 ‎ ‎220 ‎ ‎200 ‎ ‎180 ‎ ‎(1)利用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电阻R随压力F变化的函数式 ‎(2)若电容器的耐压值为5V,该电子秤的最大称量值为多少牛顿?‎ ‎(3)通过寻求压力与电流表中电流的关系,说明该测力显示器的刻度是否均匀?‎ ‎【答案】(1) (2) 550N (3) ‎ ‎【解析】‎ 试题分析:压敏电阻R其阻值随压力大小变化而变化,首先应确定电阻R随压力F的变化关系,再利用电路确定电压与电流的值。‎ ‎(1)通过表中数据可得:,故R与F成线性变化关系,设它们的关系为R=KF+b,代入数据得:‎ ‎(2)由题意,上的电压为5V,通过的电流为,利用及R=300-0.4F,可求得 ‎(3)由和R=kF+b可得即该测力显示器的刻度不均匀。‎ 考点:本题考查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4.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按照油酸与酒精的体积比为m∶n配制油酸酒精溶液,用注射器滴取该溶液,测得k滴溶液的总体积为V,将一滴溶液滴入浅盘,稳定后将油酸膜轮廓描绘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已知坐标纸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1)求油膜面积__________‎ ‎(2)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___________.‎ ‎【答案】 (1). 31a2 (2). mV/31a2k(m+n)‎ ‎【解析】‎ ‎【详解】解:(1)估算油膜面积时以超过半格以一格计算,小于半格就舍去的原则,估算出31格,则油酸薄膜面积为;‎ ‎(2) 油酸酒精溶液油酸的浓度为,则一滴中纯油酸的体积,则分子直径 三、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M=2.0 kg,带有光滑的圆弧轨道AB和粗糙的水平轨道BC,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0.5 kg,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BC部分的长度L=0.80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若小车固定在水平面上,将小物块从AB轨道的D点静止释放,小物块恰好可运动到C点。试求D点与BC轨道的高度差;‎ ‎(2)若将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小物块仍从AB轨道的D点静止释放,试求小物块滑到BC中点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h=8.0×10-2 m v1=0.80 m/s ‎【解析】‎ ‎(1)设D点与BC轨道的高度差为h 则小物块从D运动到C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h=0.08m ‎(2)设物块滑到BC中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联立方程并代入数据得:=080m/s ‎【点睛】(1)小车被固定,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出D点到BC轨道的高度差;(2)小车不固定,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求出小物块滑到BC中点的速度。‎ ‎16.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A、B足够大,板间电压恒为U,有一波长为λ的细激光束照射到B板中央,使B板发生光电效应,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金属板B的逸出功为W0,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求:‎ ‎(1)从B板运动到A板所需时间最短的光电子,到达A板时的动能;‎ ‎(2)光电子从B板运动到A板时所需的最长时间.‎ ‎【答案】(1)(2)‎ ‎【解析】‎ ‎(1)时间最短的光电子,是以最大初动能垂直B板飞出,由光电效应方程,设最大初动能为Ek0 到达A板的动能为Ek, 由光电效应方程 h=W+Ek0(1) 2分 得Ek0= h- w (2) 2分 ‎(2)由动能定理得 Ek=Ek0 + eU (3) 2分 联立得 Ek=eU +h-w (4) 2分 ‎(3)时间最长的光电子,是初速为0,或速度方向沿B板方向飞出的电子 由运动规律得 d =at2 (5) 1分 a =(6) 1分 得t=d(7) 2分 本题考查电子的跃迁和光电效应现象,由光电效应方程可求得最大初动能,一车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电场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可求得末动能大小,时间最长的光电子,是初速为0,或速度方向沿B板方向飞出的电子,由电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跑运动,可求得运动时间 ‎17.如图所示,PM、QN是两根半径为d的光滑的圆弧轨道,其间距为L,O、P连线水平,M、N在同一水平高度,圆弧轨道电阻不计,在其上端连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现有一根长度稍大于L、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从轨道的顶端PQ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轨道底端M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2mg,求:‎ ‎(1)棒到达最低点时金属棒两端的电压;‎ ‎(2)棒下滑过程中金属棒产生的热量;‎ ‎(3)棒下滑过程中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 ‎【答案】(1) ; (2) ; (3) ;‎ ‎【解析】‎ ‎(1)到达最低点时,设棒的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g-mg=m ‎ 得v=; ‎ E=BLv=BL; ‎ ‎ U=.‎ ‎(2).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得:Q=mgr-mv2=mgr;‎ Q0=.‎ ‎(3).电量q=IΔt=Δt=.‎ ‎18.一个静止的氮核俘获了一个速度为2.3×107 m/s的中子生成一个复核A,A又衰变成B、C两个新核,设B、C的速度方向与中子方向相同,B的质量是中子的11倍,速度是106 m/s,B、C在同一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RB:RC=11:30,求:‎ ‎(1)C核的速度大小;‎ ‎(2)根据计算判断C核什么?‎ ‎(3)写出核反应方程.‎ ‎【答案】(1)3×106m/s;(2)氦核(3)核反应方程为 ‎【解析】‎ ‎(1)设中子的质量为m,则氮核的质量为14m,B核的质量为11m,C核的质量为4m,根据动量守恒可得:mv0=11mvB+4mvC,代入数值解得vC=3×106m/s.‎ ‎(2)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公式:R=可得:所以;又qC+qB=7e 解得:qC=2e,qB=5e,所以C核为^4_2He.‎ ‎(3)核反应方程147N+10n→115B+42He.‎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