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重点生培养暨名校考察研讨会课件:物理(把握高考命题新动向)(共82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重点生培养暨名校考察研讨会课件:物理(把握高考命题新动向)(共82张)

把握高考命题新动向 对比往年备战 2018 2018 年全国卷必考点深度探究 一、 2017 年高考理综物理分析 ㈠应该说 2017 年的三份物理试题,与预期的命题思路是基本吻合的。 2017 年高考物理命题坚持立德树人,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落实物理考试大纲修订的考核要求。 突出基础性、注重综合性、加强应用性、体现创新性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精准调整、合理控制试卷难度,适应不同水平考生实际。 1 .坚持立德树人,展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2017 年高考物理试题在考查考生科学素养的同时,突出学科的育人功能,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 例如: Ⅰ 卷 17 题, 受控热核聚变装置旨在为人类提供巨大的清洁能量,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2016 年 11 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 EAST 获得超过 60 秒的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放电,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全国 Ⅰ 卷以此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氘核聚变反应和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理解和运用。 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 展示出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坚实步伐,增强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考生勇攀科技高峰。 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的考查 2017 年高考物理命题,注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与科研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考生关心身边的物理问题,关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考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躬身实践的能力。 例如,全国 Ⅰ 卷 18 题,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 Ⅱ 卷中自制简易电动机;联系 2022 年北京冬奥会设计冰球运动员进行冰上训练等。 命题意图:考查考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模型的能力,使考生充分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全国 Ⅰ 卷结合实际考察新情境命题逐年对比: 这些表明,物理命题结合实际生产生活越来越紧密 。 物理命题实际上是为国家选拔培养理工类科研及实际操作工程人员提供重要参考,基于这个原因,物理高考更加偏重于物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一个大方向,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 可以预见未来物理的命题一定会更加贴近生产生活,从而来更好地实现选拔人才的目的。 现实问题: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能够解决被抽象出来的物理模型,却对于我们所学的知识到底有哪些应用、是怎么样应用的知之甚少,并且以物理科技应用为题材的习题一直是同学们的薄弱点。 注重培养: ⑴ 回归课本,每节课在讲解新的知识时,课本中都会讲解到相关知识的应用,及现在新的发展前沿应用一定要多关注与新学知识的结合。 ⑵ 科学有效地训练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平时做题训练时要耐下心来去阅读材料并积极努力地回想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做到相似的题应用类似的套路模型去解决。 3. 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设计新颖的实验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要求学生将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与新的情境相结合完成实验,在较高的层次上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如:全国 I 卷第 22 题利用“滴水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法的迁移能力。第 23 题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第( 3 )问的解决需要考生利用实验曲线和理论方程的联立求解,体现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 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讨论,是考生思维开放性的体现。比如,全国 II 卷第 23 题利用等电势的方法测量微安表内阻,要求学生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度的建议,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 4 .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2017 年高考物理试题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方法、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引导考生夯实学科基础。 例如,全国 Ⅱ 卷第 14 题通过设计小环在光滑大圆环上下落的情境,考查考生对做功概念的理解; 全国 I 卷第 34 ( 2 )题要求考生利用对称性确定反射点; 全国 Ⅲ 卷第 22 题以学生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背景,引导学生重视基本实验的学习。 2017 年高考物理试题立足物理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物理学科的概念、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全国 Ⅱ 卷第 25 题以两个质量相同、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小球在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下沿不同轨迹运动为情境,解答该题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5 .依据考纲命题,逐步落实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2017 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将动量、近代物理等知识列为必考内容。 2017 年高考物理试题依据考试大纲,多角度考查修订内容,引导考生认识自然和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完善认知结构,为进入高校学习打好基础。 考虑到动量、近代物理的内容首次纳入必考范畴,学生复习备考存在一定的困难。在 2017 年高考物理试题中,适度控制新增内容的综合度和难度,确保考试大纲修订平稳落地。 新修订内容的考查全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重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降低物理过程和数学运算的复杂性;提供多种解答途径,降低入手难度。 例如全国 Ⅲ 卷第 20 题,考生既可以利用动量定理快速求解,也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求解。 全国 Ⅱ 卷第 15 题,饱含有动量守恒的基本应用, 总体来说,三套试卷都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利于平稳过度。 在备考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到物理结合社会生活热点,提升计算能力掌握计算技巧,科学地构建好物理模型,针对高频考点不放松地准备,让学生的高考备考变得更加科学有序。 ㈡全国 Ⅰ 卷 1.Ⅰ 卷考点分布 2 . Ⅰ 卷命题特点 ⑴ 选择题单、多选回复 5+3 形式,难度和去年难度相当,大多数题目涉及的物理情境和模型都是平时练习中常见的。 例如平抛的规律、质能方程以及图象等;个别题目对学生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比如第 18 题和 21 题。 选择题整体运算量不大。 ⑵ 实验题延续往年一力一电的特点,源于课本学生分组实验又注重实验能力的拓展。 力学实验考查 《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 》 ,类似打点计时器的应用,有所延伸。 电学实验考查 《 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 ,相比往年的改编或创新实验,整体难度有所下降。学生做题较有“亲切感”。 ⑶ 今年计算题整体难度比去年要低,对于模型的考查以及综合情况均易于往年,学生容易得分,区分度不大。 第 24 题考查机械能、涉及阻力、重力的功能关系的计算; 第 25 题考查多过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电场和重力场的叠加,方法的选择决定做题的难易。 计算题整体较平稳, ⑷ 选考题部分整体难度适中。 3-3 模块选择题考查了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特点,计算题延续往年的与气缸类相关的气体实验定律,区分度不大。 3-4 模块考查了波的干涉和光的折射,题目不难,对数学运算能力有一定要求。 综合分析,今年全国一卷物理部分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面较广,符合考纲要求,没有偏题、怪题。 尤其是今年的试卷没有过多的创新,对于同学们较畏惧的创新实验、滑块 - 滑板问题、传送带问题、电磁感应计算题都没有考查。 ㈢全国 Ⅱ 卷 1.Ⅱ 卷 考点分布 2 . Ⅱ 卷 命题特点 从 2017 年高考理综全国 Ⅱ 卷 物理试题来看,整体难度适中。试卷考查结构和知识点安排均未出现大的变化,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出题形式仍然中规中矩。 与 2016 年相比, 难度有所增加 ,与预期相符。 ⑴ 纵观选择题部分考查的知识点大部分非常基础,个别题由于迷惑性较强,导致学生感知到的整体难度会比较高。所以会出现理解透彻的好学生觉得题会比较简单,单纯刷题型的学生会觉得考题较难。 14 题第一印象为考查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但事实却是考查做功和曲线运动的基本知识。 15 考查内容为 衰变,同时涉及质能关系和动量守恒的相关知识。 16 题考查内容为受力分析,考查较为常规,学生应该掌握相对比较熟练。 17 题的考查看似较为复杂,但是如果学生懂得对所学知识灵活变通,难度会大大降低。 18 题属于理解透彻难度极低,对知识理解不是十分透彻,分析起来非常困难的题型。 多选题的 19 、 20 题考查难度比较低,属于比较基础的考查。 21 题考查为较为灵活,是电动机原理与受力分析的综合应用,对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Ⅱ 卷 选择题的运算量较 Ⅰ 卷大 ⑵ 实验题延续往年一力一电的特点,源于课本学生分组实验又注重实验能力的拓展。 力学实验单纯考查运动学力学相关知识,利用了图像,难度适中。 23 题考查内容依旧是测量表的内阻实验,形式有所创新,实验原理较为新颖,实验电路不常见,对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有所要求。 ⑶ 计算题: 24 题考查比较常规,内容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应用,难度适中。 25 题压轴大题考查点为平抛运动与电场的结合,涉及电场和重力场的叠加,思维逻辑链较长,所给已知量较少,主要考察学生的字母运算能力,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属于常见题型,不属于偏难怪。 整个必做部分难题占比约 21% ,高于 2016 年,比 2014 、 2015 年要低。 ⑷ 选考题部分整体难度适中。 选修 3-3 考查内容常规,难度有所下降; 选修 3-4 更侧重于“光学”的考查,计算难度有所提升,对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有很高的要求。 2017 年高考全国 2 卷物理部分难度层次分明,紧扣考纲,注重基础,实验部分重视基本实验操作,但立意创新,压轴试题注重热点,命题新颖综合性强。 考点分布 题型 题号 分值 类型 知识点 难度 单项选择题 14 6 分 力学 天宫二号货运飞船对接 中低 15 6 分 电磁感应 楞次定律的应用 中低 16 6 分 力学 变力做功问题,功能原理 中 17 6 分 力学 力的平衡、胡克定律(对称力) 中 18 6 分 磁场 磁场叠加 中高 多项选择题( 21 三个选项) 19 6 分 近代物理 光电效应 中 20 6 分 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或动量定理 中 21 6 分 电场 场强、电势的分布、运算 中高 实验题 22 6 分 力学 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中低 23 9 分 电学 多用电表的原理 中 计算题 24 12 分 磁场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中 25 20 分 力学 板块模型 高 选考题 33 5 分 3-3 理想气体状态的变化 低 10 分 气体的等温变化,波义耳定律 中高 34 5 分 3-4 机械波的波动规律 低 10 分 折射、全反射、光路计算 中 ㈣ 全国 Ⅲ 卷 1. Ⅲ 卷 考点分布 2 . Ⅲ 卷命题特点 2017 全国 3 卷高考理综卷物理部分完全符合考纲及大纲要求,遵循稳中求变的思想,没有偏题、怪题,基本上绝大多数题目的考察形式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式。 知识点考查面广、难度适中、梯度明显,有较好的区分度。 与 2016 年相比, 3 卷试卷难度有所增加,与预期相符。难题分值略有下降,简单题分值下降,中档题分值增加。学生会感觉每道题都有思路,但都需要一定时间思考,时间压力较大。不过选修 3-5 纳入必考,却并没有出现动量与其它板块结合的题。 全卷紧扣教材,深挖基础概念,对于注重基础的同学来说很有优势 二、考情分析:   年年都有一些考生做了许多练习题,模拟考试成绩也不错,但在真实的高考中,成绩水平却不理想。 1 、 高考主要是大学老师出题。 模拟训练考题基本都是高中老师出题,与大学教师的命题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考生很难把握准大学教师的命题特点。 2 、高考题紧扣 《 考试大纲 》 和 《 考试说明 》 ,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3 、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 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以求创新。 4 、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 。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而其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5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 平时的测验、练习、模拟,常常以知识点为基础命题,而高考则是以“能力立意”命题。 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选拔,就要分出层次,而大学老师命题一定会突出能力、突出运用、突出思维的创新、突出方法和效率。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6 、高考试卷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 7 、全国统计来看,各地至少有 60% 的考生做不完理综试题 高考一张卷就能定乾坤,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三、 2018 高考命题总体趋势: 1. 考纲基本确定,考试形式、分值不会变化 2. 改革目的:提升试卷质量,提高科学性、公平性 3. 命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国家课程标准 4.2018 试题命题趋势: ⑴ 基础性: 更加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⑵ 综合性: 总体知识的考核 ⑶ 应用性: 知识应该服从服务于生产和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试题,考生应该格外注意 ⑷ 创新性: 包括题型创新、角度创新、背景创新。考生应该格外注意社会热点、从未谋面的试题形式。老师应该多多设计原创试题。 四、全国卷必考考点深度解析 — 物理篇 2014—2017 全国 1 卷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命题内容: 题号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出错率 % ) 2017 年 (难度) 14 电磁感应现象(物理学史)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静电场平行板电容器( 14.44 ) 火箭反冲、动量守恒定律(中低) 15 磁感应强度、安培力 静电场及其性质(电势与电场力做功) 质谱仪,组合场( 14.00 ) 平抛运动基本规律应用(中) 1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理想变压器、正弦交变电流 理想变压器、正弦交变电流( 33.43 ) 复合场中的 受力分析(中) 17 力的平衡、 牛顿第二定律 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摩擦力做功)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同步卫星、开普勒第三定律( 47.69 ) 和聚变反应、质能方程(中) 18 电磁感应定律、 理想变压器、交变电流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 44.67 ) 电磁感应应用(中高) 19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物理学史、楞次定律(圆盘实验) 受力分析、力的平衡( 24.09 ) 电流磁场的叠加、安培力(中) 20 圆周运动与摩擦力 v-t 图像、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力与运动) 电场强度、电势( 20.38 ) 静电场的性质, Φ- r 图像(中) 21 静电场及其性质、等势面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宇宙速度 V-t 图像、追及问题( 17.19 ) 受力分析、动态平衡问题(中高) 2014 2015 2016 (出错率 % ) 2017 年(难度) 14 V-t 图像、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低) 电场、力与运动关系的(中低) 共点力动态平衡 ( 8.86 ) 圆周运动及做功分析(中低) 15 平抛运动、 动能和重力势能 (中) 电磁感应、旋转切割电动势(中) 库仑定律、曲线运动、动能定理( 8.00 ) 衰变、质能关系、动量守恒(中低) 16 功和动能定理、 牛顿第二定律、平均速度、滑动摩擦力(中) 天体运动变轨、实际考查速度的合成与分解。(中) 动能定理、圆周运动( 14.86 ) 运动和力,最佳受力角的应用, 平衡方程(中) 17 圆周运动“轻杆”模型、物体过“凹桥”模型(中) 功率、功率一定时的 V-t 图像(中低) 电容器、 电路串并联( 46.00 ) 圆周运动、平抛、机械能守恒(中高) 18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 ( 改为多选 ) 物理学史,四大发明、地磁场、通电导体周围磁场(低)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50.57 )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中) 19 电场强度、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中低) 洛伦兹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低) 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 39.50 ) 天体运动椭圆轨道的功能关系(中) 20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左手定则、比荷(中) 牛顿定律、相互作用(整体隔离法)(中) 电磁感应、圆盘切割( 28.83 ) 导线框切割磁场,力电综合(中) 21 理想变压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特点(较难) 系统机械能守恒、速度合成与分解问题 (中) 机械能守恒( 47.50 ) 电动机原理应用(中高) 2014—2017 全国 2 卷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命题内容: 2016 、 2017 全国 3 卷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命题内容: 2016 年 2017 年(难度) 14 物理学史、开普勒定律 天宫二号货运飞船对接中(低) 15 电势,等势面,电场力做功 楞次定律的应用(中低) 1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变力做功问题,功能原理(中) 17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力的平衡、胡克定律(对称力)(中) 18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磁场叠加中(高) 19 理想变压器,电功率的计算 光电效应(中) 20 动能定理,圆周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或动量定理(中) 21 楞次定律的应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场强、电势的分布、运算(中高) 2018 年重点关注的高考应试点: 必考知识点: ① 静电场的性质及其应用(必考) ② 牛顿运动定律和直线运动(必考) ③ 带电粒子在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必考) ④ 万有引力与航天(必考) ⑤ 电磁感应及其应用(必考) ⑥ 动量和动能定理、动量和能量守恒、功和能(必考) 热度很高的考点: ① 曲线运动、运动合成分解(热点) ② 直线运动图像(热点) ③ 交变电流、变压器(热点) ④ 物体的平衡(热点) ⑤ 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史(热点) 五、 2018 复习备考策略的探讨 1. 落实第一轮、优化第二轮、强化第三轮。 一轮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 一轮复习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归。 2. 总结“具有带动作用的知识点”,形成准确快速的应试技巧 依靠“具有带动作用的知识点”,强化理解记忆,带动“准确迅速得分能力”的提升 3. 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 4. 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 5. 要有高考意识 由力学复习探讨得分能力的培养 六、必考点解析(力学部分) 力学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受力分析又是力学的基础,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是高中物理重要的知识点。 尤其是三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隔离法、整体法分析平衡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 高考命题常以新情境来考查,而且经常与其他知识综合出题。 单独考查共点力平衡的题型一般为选择题,综合其它知识考查的一般为计算题, 命题难度基本上属于中等。 同时 , 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与数学、生物学科、体育运动等结合形成新颖试题的亮点。在高考备考中应加以关注。 1. 物体的平衡 2017 年 Ⅲ 卷第 17 题: 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 80cm 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 80cm 。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 100cm ;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A . 86cm B . 92cm C . 98cm D . 104cm ⑴ 在高考中的表现 答案: AD 答案: B ( 2016 年 Ⅲ 卷 17 题)如图,两个轻环 a 和 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在 a 和 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 a 、 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 物块的质量为( ) A. m B. C.m D.2m ( 2016 年 Ⅱ 卷 14 题)质量为 m 的物体用轻绳 AB 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 F 缓慢拉动绳的中点 O ,如图所示。用 T 表示绳 OA 段拉力的大小,在 O 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 A. F 逐渐变大, T 逐渐变大 B. F 逐渐变大, T 逐渐变小 C. F 逐渐变小, T 逐渐变大 D. F 逐渐变小, T 逐渐变小 C A ( 2016 年 Ⅰ 卷 19 题)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 OO' 悬 挂于 O 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 a ,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 b 。外力 F 向右上方拉 b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 F 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 b 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 A. 绳 OO' 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 物块 b 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 连接 a 和 b 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 物块 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⑵ 注重总结 : 两种典型分解、 问题、对称力、动态分析、临界分析 ⑶ 解题技巧探讨 : ① 怎样认识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命题中的作用 例如:重力: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不能忽略地球自转 重心: ② 两种力的分解: ③ 几种热考题型 ④ 动态与临界 2. 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也是高考中的必考问题。要理解和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重要模型与重要题型的处理方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与其它知识综合命题(如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等)。 高考中与图像有关的考题的比例较大,我们需要掌握图像分析的基本方法。 在处理多阶段的复杂过程问题时,要注意过程中随着条件的变化,规律的适用性也随着变化。 在高考中经常出现与生产、生活实际、科技发展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抽象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其它物理模型。 ⑴ 在高考中的表现 2017 年 Ⅰ 卷 22 题: ( 5 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 “ 滴水计时器 ” 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 a )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 b )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 6 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 30 s 内共滴下 46 个小水滴) ( 1 )由图( b )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 ____________ (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 2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 b )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 b )中 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m/s ,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m/s 2 。(结果均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从左向右 ( 2 ) 0.19 0.037 2017 年 Ⅱ 卷 22 题: ( 6 分)某同学研究在固 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 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 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① 如图( a ),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 ② 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 ∆ t ; ③ 用 ∆ s 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 b )所示),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 ∆ 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 ④ 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 ① 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 ② 、 ③ ; ⑤ 多次重复步骤 ④ ; ⑥ 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 -∆ t 图,如图( c )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⑴ 用 a 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 vA 表示挡光片 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与 v A 、 a 和 ∆ t 的 关系式为 = 。 ⑵ 由图( c )可求得, v A = cm/s , a = cm/s 2 。 (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答案: ( 1 ) =v A + t ( 2 ) 52.1 16.3 2017 年 Ⅱ 卷 24 题: ( 12 分)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 s 0 和 s 1 ( s 1 < s 0 )处分别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 v 0 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 v 1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求 ( 1 )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2 )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 ② 答案: = = 2016 年 Ⅰ 卷 21 题: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 v - 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 t =3s 时并排行驶,则( ) A. 在 t=1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 在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 7.5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 t =2s D. 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 方向的距离为 40m   ⑵ 注重总结: ① 运动形式与运动规律的对应 ② 物理方法的体现 例如:微元法 ③ 运动图像的理解与拓展 ⑶ 追及和相遇问题 ⑷ 传送带、板块模型中运动因素 ⑸ 几种热考题型 BD 3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此类型考题连续多年都有,形式变化多样,是属于基础知识、基本应用能力的考查。属于必考题型。结合近几年的命题分析,这部分的知识考查以中等难度为主。 2018 年高考中仍然会是主力题型。 ⑴ 在高考中的表现 2017 年 Ⅱ 卷第 16 题: 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 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 水平面成 60° 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 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B. C. D. 2017 年 Ⅲ 卷第 20 题: 一质量为 2kg 的物块在合外力 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A . t =1s 时物块的速率为 1m/s B . t =2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 4kg·m/s C . t =3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 5kg·m/s D . t =4s 时物块的速度为零 ( 2016 年 1 卷 18 题) 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 A. 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 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 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 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 2015 年 2 卷 14 题) 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 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 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再由 a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 ) A. 保持静止状态 B. 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 C. 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D. 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 2015 年 2 卷 20 题) 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链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 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 P 和 Q 间的拉力大小为 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 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 P 和 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 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 C.15 D.18 BC D BC ( 2016 年 3 卷 23 题) 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 a )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途中,置于试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段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 N =5 个,每个质量均为 0.010kg 。实验步骤如下: ( 1 )将 5 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 物快,使小车 9 (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 2 )将 n (依次取 n =1,2,3,4,5 )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 N-n 各钩 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 t 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 s ,绘制 s-t 图像,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 a 。 ( 3 )对应于不同的 n 的 a 值见下表。 n=2 时的 s-t 图像如图 (b) 所示:由图( b )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 2 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n 1 2 3 4 5 0.20 0.58 0.78 1.00 ( 4 )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 c )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 a-n 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是 = 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 5 )利用 a – n 图像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 _______kg (保留 2 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 g =9.8 m · s –2 )。 ( 6 )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填入正确选项钱的标号) A . a – n 图线不再是直线 B . a –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 . a –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⑵ 注重总结: 整体与隔离、力与运动、斜面和传送带、弹簧的作用特征、临界分析、 ⑶ 解题技巧探讨: ① 摩擦力与运动状态及传送带的分析 ② 解弹簧类问题的几个要点 ③ 动力学中的典型临界问题 : a. 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 F N = 0. b. 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c. 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 F T = 0. d. 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速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所 对应的加速度为零或最大. ④ 最佳受力方向 ⑤ 整体、隔离的应用 ⑥ 高考中的动态分析 圆周运动和 ( 类 ) 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两种典型的曲线运动,前者为变速曲线运动 , 后者为匀变速曲线运动。在考题中往往把两种运动综合在一起形成较为复杂运动问题,是高考备考中的重点复习题型。 这两种运动的处理学生比较熟悉 , 也容易掌握。但学生一旦遇到不是这两类的曲线运动时 , 就有点不知所措 , 不知道从何入手。 同时运动合成分解的思想是种非常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是解决复杂运动问题的一种主要思路。因此很多时候命题专家也借助一些曲线运动等复杂运动问题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运动合成分解这一化繁为简、体现等效思维的科学方法。 曲线运动是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 , 曲线运动部分的内容实质上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应用,复习好本章的概念和规律 , 可以加深对速度、加速度及其关系的理解 , 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曲线运动 2017 年 Ⅰ 第 15 题: 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A .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 .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 .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 .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2017 年 Ⅱ 卷第 17 题 ⑴在高考中的表现 答案: C 答案: B ( 2016 年 3 卷 20 题) 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 为 R 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 m 的 质点 P 。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 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W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设质点 P 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 a ,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 N ,则 ( ) A. B. C. D ( 2016 年 3 卷 24 题) 如图,在竖直平面内由 圆弧 AB 和 圆弧 BC 组成的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低点 B 平滑连接。 AB 弧的半径为 R , BC 弧的半径为 。一小球在 A 点正上方与 A 相距 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经 A 点沿圆弧轨道运动。 ( 1 )求小球在 B 、 A 两点的动能之比; ( 2 )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 C 点。 . AC ( 2016 年 2 卷 15 题) 如图, P 为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 P 为 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 Q 在 P 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 在同一平面内, a 、 b 、 c 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 Q 仅受 P 的电场 力作用,其在 a 、 b 、 c 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a 、 a b 、 a c ,速度 大小分别为 v a 、 v b 、 v c ,则( ) A. a a > a b > a c , v a > v c > v b B. a a > a b > a c , v b > v c > v a C. a b > a c > a a , v b > v c > v a D. a b > a c > a a , v a > v c > v b ( 2016 年 1 卷 20 题) 如图,一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 P 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 A. Q 点的电势比 P 点高 B. 油滴在 Q 点的动能比它在 P 点的大 C. 油滴在 Q 点的电势能比它在 P 点的大 D. 油滴在 Q 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 P 点的小 ( 2015 年 2 卷 24 题) 如图,一质量为 m 、电荷量为 q ( q>0 )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 A 、 B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 A 点的速度大小为 v 0 ,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 60° ;它运动到 B 点时速度方向与电 场方向的夹角为 30° 。不计重力。 求 A 、 B 两点间的电势差。 答案: D 答案: AB 答案: ⑵ 注重总结: ① 合运动的性质由合力决定、运用运动合成或分解解题、 与合力的关系 ② 平抛运动:角度规律、轨迹特点、轨道 ( )、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几个要点 ③ 圆周运动:凹凸面、绳、杆、半球碗、综合题。 ⑶ 解题技巧探讨: ① 怎样求解绳上的 分 速度 ② 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 ③ 曲线运动合成和分解解题的技巧 ④ 在电场中注重的类型:机械能 + 电势能守恒 ⑤ 圆周运动综合解题 这类题目是连续多年的命题考点,已经成为了必考项目,这部分考题出题灵活多变、形式活跃,结合重力加速度、天体运动、人造卫星变轨与航天科技、实际生活和物理学史联系紧密。题目难易程度常为中等, 2018 年试题中还应该有相关类型题目出现。 ⑴ 在高考中的表现 2017 年 Ⅱ 卷第 19 题: 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 P 为近日点, Q 为远日点, M , N 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 , 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 P 经过 M,Q 到 N 的运动过程中( ) A. 从 P 到 M 所用的时间等于 B. 从 Q 到 N 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 C. 从 P 到 Q 阶段,速率逐渐变大 D. 从 M 到 N 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5 、万有引力与航天 ( 2016 年 3 卷 14 题) 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B ) A. 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 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 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 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 2016 年 1 卷 17 题) 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 6.6 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B ) A.1h B.4h C.8h D.16h ( 2015 年 2 卷 16 题) 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 3.1×10 3 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 1.55×10 3 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 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 30° ,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 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B ) A. 西偏北方向, 1.9×10 3 m/s B. 东偏南方向, 1.9×10 3 m/s C. 西偏北方向, 2.7×10 3 m/s D. 东偏南方向, 2.7×10 3 m/s 2017 年 Ⅲ 卷第 14 题: 2017 年 4 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 A .周期变大 B .速率变大 C .动能变大 D .向心加速度变大 ⑵ 注重总结: ① 考核四阶段:星球表面、发射过程、轨道运动(包括变轨)、双星运动。 ② 注重总结:中心质量及密度、圆轨道运动、椭圆轨道分析、引力做功和卫星的能量 ⑶ 解题技巧探讨: ① 利用开普勒定律解决有关椭圆轨道问题 ② 发射速度与轨道速度 ③ 轨道运动和变轨中的能量问题 ④ 赤道上物体自转与空中运转卫星的比较 ⑤ 太空实验室讨论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合力功与机械能 , 摩擦阻力做功、内能与机械能。 都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频率高,题型全。 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是历年高考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用能量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 《 考纲 》 对本部分考点要求都为 Ⅱ 类,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值重。 考题的内容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综合,物理过程复杂,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知识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因此,也经常成为高考的压轴题,且高难度的综合题经常涉及本专题知识。 试题特点:一般过程复杂、难度大、能力要求高。还常考查考生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备考复习中要求学生做到得心应手。 6 、动能定理、功和能 2017 年 Ⅱ 第 14 题: 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 A. 一直不做功 B. 一直做正功 C. 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 D. 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 同一张卷子上的第 17 、 19 题 ⑴ 在高考中的表现 ( 2016 年 3 卷 16 题)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 t 内位移为 s ,动能变为原来的 9 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B. C. D. ( 2016 年 2 卷 16 题) 小球 P 和 Q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 P 球的质量大于 Q 球的质量,悬挂 P 球的绳比悬挂 Q 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A. P 球的速度一定大于 Q 球的速度 B. P 球的动能一定小于 Q 球的动能 C. P 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 Q 球所受绳的拉力 D. P 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 Q 球的向心加速度 A ( 2016 年 2 卷 21 题) 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 端固定于 O 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 M 点由静止释放, 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 N 点。已知 M 、 N 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 弹力大小相等,且 ∠ ONM < ∠ OMN < 。在小球从 M 点运动到 N 点 的过程中( ) A. 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 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C. 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 D. 小球到达 N 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 M 、 N 两点的重力势能差 ( 2015 年 2 卷 17 题) 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 P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f 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BCD A ( 2015 年 2 卷 21 题) 如图滑块 a 、 b 的质量均为 m , a 套在固定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 h , b 放在地面上, a 、 b 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 a 、 b 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则( ) A. a 落地前,轻杆对 b 一直做正功 B. a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C. a 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 g D. a 落地前,当 a 的机械能最小时,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mg ⑵ 注重总结: 变力做功、功率与牛顿二定律、系统机械能守恒、电场中的功和能、电磁感应问题中的功和能 ⑶ 典型应用 BD 7 、动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⑴ 在高考中的表现 2016 年 ⑴ 卷 35 题( 2 ): 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 M 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 S 的喷口持续以速度 v 0 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 S );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 ρ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求 ( i )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 ii )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2016 年 ⑵ 卷 35 题( 2 ): 如图,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某时刻小孩将冰块以相对冰面 3m/s 的速度向斜面体推出,冰块平滑地滑上斜面体,在斜面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 =0.3m ( h 小于斜面体的高度)。已知小孩与滑板的总质量为 m 1 =30kg ,冰块的质量为 m 2 =10kg ,小孩与滑板始终无相对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g=10m/s 2 。 ( i )求斜面体的质量; ( ii )通过计算判断,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能否追上小孩? 2016 年 ⑶ 卷 35 题( 2 ):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个静止的小物块 a 和 b ,其连线与墙垂直, a 和 b 相距 l , b 与墙之间也相距 l 。 a 的质量为 m , b 的质量为 m ,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现使 a 以初速度 向右滑动,此后 a 与 b 发生弹性碰撞,但 b 没有与墙发生碰撞,重力 加速度大小为 g ,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力因数满足 的条件。 2015 年 ⑴ 卷 35 题( 2 ): 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 A 、 B 、 C 位于同一直线上, A 位于 B 、 C 之间。 A 的质量为 , B 、 C 的质量都为 ,三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 A 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 和 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 A 只与 B 、 C 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 撞都是弹性的。 2015 年 ⑵ 卷 35 题( 2 ): 滑块 a 、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 x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 i )滑块 a 、 b 的质量之比; ( ii )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 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⑵ 注重总结: ① 动量定量:冲量和动量的关系、 缓冲作用、冲击、 流体力学中动量定理的应用、系统受到的冲量、 微元法与动量定理 ② 动量和动能的关系 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物体的速度变化时,动量一定变化,但动能不一定变化;物体的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动量一定变化。 ③ 动量守恒条件的理解: a. 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 b. 系统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 , 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要小得多 , 且作用时间极短 , 可以忽略不计。 c. 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个方向上动量守恒。 ④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碰撞: 两个物体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相互作用,这种情况称为碰撞。由于作用时间极短,一般都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可以认为系统的动量守恒。 碰撞又分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三种。(如图) A      A     B     A     B      A     B v 1 v v 1 / v 2 / Ⅰ         Ⅱ         Ⅲ 1. 子弹打木块类问题 子弹打木块(未穿出)实际上是一种完全非弹性碰撞。作为一个典型,它的特点是: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向原来静止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跟木块共同运动。需要从动量、能量和牛顿运动定律等多个 角度来分析这一过程: ① 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的大小; ② 该过程中木块前进的距离; ③ 系统产生的热量和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学生应熟练掌握的结论性公式 : s 2 d s 1 v 0 v 2. 反冲问题 当物体的部分以一定的速度离开时,剩余部分将获得一个反向的冲量,这种现象叫反冲 【例】 总质量为 M 的火箭模型 从飞机上释放时的速度为 v 0 ,速度方向水平。火箭向后以相对于地面的速率 u 喷出质量为 m 的燃气后,火箭本身的速度变为多大? 解析:火箭喷出燃气前后系统动量守恒。喷出燃气后火箭剩余质量变为 M-m ,以 v 0 方向为正方向: 3. 人船模型 例题: 质量为 m 的的人站在质量为 M 的船的一端,停在湖面上,已知船长为 L 。不计水的阻力,求当人从一端走到另一端的过程 中,人与船的位移大小。 解: 人和船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竖直方向上外力之和为 0 ,所以动量守恒,而人和船的速度变化情况不确定,但人的动量和船的动量时时刻刻等大反向,所以我们可以用这一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来表示人和船动量,且人和船的位移大小之和为 L 。 4. 爆炸类问题 例题: 设质量为 M 的导弹运动到空中最高点时速度为,突然炸成两块,质量为 m 的一块以速度沿的方向飞去,则另一块的运动 ( ) A .一定沿的方向飞去 B .一定沿的反方向飞去 C .不可能做自由落体运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 某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例题: 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 m 的小球以速度 v 0 冲上静止放置的带有 光滑圆弧的质量为 M 的曲面体,已知曲面顶端切线竖直。若 M 未能越过曲面体,求球到达最高点时曲面体的速度以及曲面半径的最小值。 解:系统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此时小球与 曲面体有共同的速度。因所有的接触面均光滑, 所以系统机械能守恒。 又: 二式联立可得: D 6. 动量的累积问题 7. 二次(多次)共速问题 例题: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 的平板处于静止状态,其右端的挡板上固定着一轻质弹簧,其光滑的上表面左端放置着一质量为 m 的小物块。某时刻给小物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v0, 则( ) A. 从 m 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缩得最短的过程中,弹簧的压缩量一定大于 M 的位移 B. 无论二者质量关系如何, m 一定能从 M 上脱离 C. 若 M 的上表面不光滑且 m 最终可返回左端,则弹簧最 短时 m 的速度与最终二者的共同速度一定相同 D. 若 M 的上表面不光滑且 m 最终可返回左端,则整个运 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相等 得: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的曲面体的速度为 : 设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 ,对这一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得: 得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此即曲面半径的最小值。 ABC 8. 动量、机械能、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四大规律的综合应用,很容易称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对这一部分知识,要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例题:如图,绝缘水平面 AB 上方, MN 左侧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 E = 500v/m, MN 和 PQ 之间存在着方向水平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边界 MN 上即无电场也无磁场,将质量为 m 1 = 0.02kg ,带电量为 q 1 = 2×10 -4 C 的表面绝缘的物块 a (视作质点)自距离 MN 为 L = 2m 的 A 点由静止释放,物块 A 向右加速,并与放置在 MN 边界上质量为 m 2 = 0.06kg ,带电量为 q 2 = 6×10 -2 C 表面绝缘的物块 b 发生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已知二者与水平面间的动磨擦因数均为 μ = 0.1 ,最终发现物块 b 沿水平面穿出边界 PQ 后在无场区又运动了 2s 后停止运动 ,(g=10m/s 2 ) , 不计两物块间的库仑力,据此求解下列问题 ( 1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B ( 2 )物块 a 再次返回边界 MN 时的速度大小 v 。 原创光荣 剽窃可耻 M P E a b A N Q B 七、 2018 年高考备考建议 研究考试说明,把握高考方向 1. 对能力的要求 2. 对知识的要求 我们要坚定地相信,高考服从课改;高考依据课标。 考题会做到:依据课标、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教师要了解高考改革,知晓高考变化,努力破解高考命题,寻求高效的复习途径。 1. 回归课本,建立知识体系 今年试卷的考察内容较往年相差无几,基本都是常考点,基础题和中等题占了整份试卷的 50% 以上。所以 2017 届的高考生应注重计算能力的提高,注意易错题的陷阱。 2. 注重理解,重视物理情景的结合 今年的试卷较往年比,更注重知识点和物理情景的结合。所以同学们可以适当增加物理情景的题目,重视创新能力,避免出现在知识点完整的情况下,无法提炼题目的信息。 3. 强化限时训练,及时反馈调整 做好理综,更多的是和时间赛跑。所以进入高三上学期可以每周开展选择题的限时训练,有针对性的练习,规范完成,及时调整,保证理综的完成率。 2018 复习备考策略的探讨 高三物理教学是高一、高二物理教学的延续、发展和提高,高三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应对高考,因此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内容、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策略等方面应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征。 落实第一轮、优化第二轮、强化第三轮。 物理在综合科目中占分比例大,题目综合性强,相对难度大。 物理科的复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综合科考试的速度、信心和成绩。 如何搞好高三物理的复习教学,切实提高复习效率,需要在认真研究考情和学情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㈠制定针对性强、可实施的教学计划 ⑴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 1 .课程标准对本阶段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物理教学目标分析; 2 .学情分析。物理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 .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 《 物理课程标准 》 关于本年级物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 .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实施办法; 5 .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一般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6 .本校教学教研。 ⑵ 以教材为依据,处理好教科书与高考的关系。 融合的是素养,高考考的是素养,不是高考题目 ⑶ 学情分析 ⑷ 高三复习策略 例如: ① 一轮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 一轮复习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归。 ② 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能力。 ③ 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 ④ 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 或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策略 ⑸ 具体实施措施 例如: ① 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位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② 抓好基础,培养能力。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研究高考理综能力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试题难度和特点,使自复习教学更具有计对性,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形成物理情景或建立物理模型,独立分析物理过程、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③ 研究教法、改进教学、教学相长。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把学生应该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㈡备考策略 1 .集体备课策略:加强集体备课,增强整体实力。 2 .考题研究策略:研究考题,预测趋势。 3 .创新教学模式策略:研究学生特点,提高复习效益。 一是知识条理化、二是应用模型化、三是实验研究化、四是考试标准化。 4 .资料的准备策略:精心筛选,恰当组合,有效使用。 灵活运用“专题训练”和“阶段试卷”。 5 .教学研究策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6 .明确阶段性目的、重点,完成阶段性任务。 ㈢促进认识方式发展的高考复习建议 认识 方式 知识复习 策略选择 模型建构 信息整合 情景分析 1. 认识方式 2 、构建物理概念体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 空间积累:动能定理 瞬时: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时间积累: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力 合成与分解 运动 合成与分解 功能关系 系统:两个相 互作用的物体 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例如:力学 例如:电场 电荷 静电力 点电荷 库仑定律 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电场力 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力做功 电势能 电势 等势面 电势差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所以:一轮复习中从五个方面要求学生总结电场 例如:磁场 单杆 恒力 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有初速度 v 0 的匀直 有初速度 v 0 ,能冲多远 单杆、电容器模式 单杆、直流电源模式 安培力的冲量及动量定理应用 磁场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 安培力的功和功率,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平均电动势问题 3 、对知识复习的要求 内涵的精细化 表征的多样化 关系得结构化 应用的程序化 情境的丰富化 功能的迁移化 ㈣ 物理复习探讨 ---- 提高学生得分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三学生在物理复习期间会做大量的物理练习题目,很多学生都把做题仅仅当做熟练解题方法的过程,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归纳总结各类物理问题之间的规律和关联。 如果培养学生在每一模块复习过后自己总结一些具有带动作用的模型和类型,会起到事半功陪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 用力学复习举例,复习中我们看到一种受力分析,多数学生只想怎样做出这道题目,却很少有人去联想这道题带来的复习带动作用。 例如: 如图 ⑴ 所示,用轻绳 OA 把质量为 m 的球挂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球静止时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 θ 。 O 点为绳的固定点, B 点为球与墙壁的接触点.关于球所受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绳对球的拉力 T= B .绳对球的拉力 T= C .墙壁对球的弹力 N= D .球所受绳和墙壁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mg 图 ⑴ 图 ⑵ 可以说所有学生都做过这样的题。以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⑵ 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求绳对球的拉力 T= ,墙壁对球的弹力 N= ,所以正确答案 ACD 。 但很少有同学意识到,这正是高考命题的一种基本物理情境。 A B A. B. C . D. . 将 B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有: 。 所以: 你会发现利用类型规律你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结论: B 。 简单拓展一下: 1. 将轻绳缩短一些再挂回原处,绳上的拉力和墙壁的弹力将如何改变? 绳上的拉力 和墙壁的弹力 都变大。 2. 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 A 、 B , A 悬挂起来, B 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 B 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 θ , 则物体 A 、 B 的质量之比 m A ∶m B 等于( ) 又 如图所示,两个光滑金属球 a 、 b 置于一个桶形容器中,两球的质量 m a > m b ,对于图中的两种放置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左壁的弹力大小相同 B .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右壁的弹力大小相同 C .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底部的弹力大小相同 D .两种情况两球之间的弹力大小相同 对上面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你能迅速看出上边小球的受力图示都是一样的,重球在上边时侧壁的弹力要大,正确答案只有 C 。 A x 这种受力分析类型还能应用到电场中去: 例如:如右图所示,水平匀强电场中有一条绝缘丝线,悬挂着一个质量为 m 的带电质点静止在图示位置处。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求: ⑴ 电场强度的大小 E= ? ⑵ 剪断悬线后质点将如何运动? 剪断悬线时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F=mgtan θ=qE 剪断线后质点沿恒力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 再如图所示相互正交的水平匀强电场和磁场中一个带电小球正在沿着虚线所示的径迹直线运动,通过 p 点时的速率为 v . 小球的质量为 m ,带电量为 q ,径迹与电场方向夹角为 . ⑴ 判断电量的正负和小球运动的方向; ⑵ 电场强度 E=? B=? ⑶ 小球运动到 p 点时,突然撤去磁场 B 。此后小球将做什么运动?加速度是多大? 看似复杂的题目,其实小球受的还是三个力(如图),结果直接能得到。 例 1 .城市中的路灯、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图 1 是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硬杆左端可绕通过 B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无摩擦的转动,右端 O 点通过钢索挂于 A 点,钢索和硬杆所受的重力均可忽略。有一质量不变的重物悬挂于 O 点,现将钢索缓慢变短,并使钢索的悬挂点 A 缓慢向下移动,以保证硬杆始终处于水平。则在上述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钢索对 O 点的拉力变大 B .硬杆对 O 点的弹力变小 C .钢索和硬杆对 O 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变大 D .钢索和硬杆对 O 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变小 答案: A 图 1 A B O (多选)如图所示,斜面体 A 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m 的滑块 B 在外力 F 1 和 F 2 的共同作用下沿斜面体表面向下运动.当 F 1 方向水平向右, F 2 方向沿斜面体的表面向下时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同时撤去 F 1 和 F 2 ,滑块 B 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B .若只撤去 F 1 ,在滑块 B 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 A 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右 C .若只撤去 F 2 ,在滑块 B 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 A 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右 D .若只撤去 F 2 ,在滑块 B 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 A 所受地面摩擦力不变 答案: AD 如图所示,在水平力 F 作用下,物体 B 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 A 恰匀速上升,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 B 正向右作匀减速运动 B .物体 B 正向右作加速运动 C .地面对 B 的摩擦力减小 D .斜绳与水平成 30o 时, 答案 :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