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内容提要: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标指导下,在课改的要求下,本着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生直接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是新生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及实例的应用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新课标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程把这一理念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理念。‎ 为了更好地实现物理学科教学新理念、适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需要,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物理探究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掀起了对其研究的热潮。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科学教育的需求,是学生发展的需求。其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研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了探索新知识的科学精神。由于探究学习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对于探究学习的理论框架逐步搭起,把科学探究的理论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则刚刚开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在课改目标的要求下进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二、基本框架及运作过程 ‎2.1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极积态度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具体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说明:探究式教学并不是科学研究过程的完全再现,只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模拟,试图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也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发现的欣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因此,开展探究式教学应是在教师完全掌控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提前设计好的,学生的活动应和教师的设计一一对应。‎ ‎2.2模式的运作流程:‎ 这个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运作,是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角度,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为主要线索,突出教师“启导”和学生“探究”关键环节,使学生在“主导”和“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创新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2.2.1‎教师角度:‎ 本模式对教师设计基本要求四个重要环节:一、设境,即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日常经验,从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等)激发学生对新问题新知识探索发现的欲望。从而提升他们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兴趣。二、启发,即,根据学生对问题解决提出的不同的研究方向予以适当的提醒指导,或对没有思路的情况予以提示的阶段。通过本阶段,帮助学生获取研究的思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为进行以后的研究做好铺垫。三、导拨,即针对学生在探究结束之后得出的结论进行点评,或进一步开发结论内涵的过程。所谓“去伪存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肯定有学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同样会有相当错误结论,通过导拨阶段,使学生对正确的结论产生共识,对错误的结论知道错在哪里便达到了“导”的目的。四、调控,即对整个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进行及时的掌控,把握学生研究的方向及探究的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节课45分钟)学生要完成探究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使学生能对知识进行应用,这就要求合理的控制时间,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及只是的应用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控,从而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2.2.2‎学生角度 本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要求基本也是四个环节(和教师的设计环节基本对应)。一、质疑,即根据生活经验或不同渠道所获得的知识同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知识的冲突进行质疑,从中发现要解决的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二、思考,即针对第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思考问题出在那里,与已有知识的差异在哪里,从而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通过思考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三、探索,即根据自己或教师提示的方案进行具体操作,包括实验,推理,验证等步骤。在不断的实验,不断的论证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四、评价,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的重要步骤。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及师生评价,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 三、具体操作实践案例 摩擦力是学生在刚刚接触高中力学知识时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这一难点呢?在上这节课时,便应用了探究式教学的方法。下面就其中一个片段对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实验方法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教学设计:‎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相对光滑的地面上推物体省力些还是在粗糙的地面上推同样的物体省力些?学生回答:相对光滑面上省力。教师:同样的接触面上,推重物省力些还是推轻物省力些?学生:轻物省力。教师:省力费力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有滑动摩擦力存在。教师:既然是滑动摩擦力影响了推动物体,那么,滑动摩擦力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具体又怎样的关系?(教师设置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较为困惑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开始设计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思考:(教师启发)相同接触面不同物体难易程度不同——与物体本身质量有关;相同物体不同接触面难易程度不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由于研究的变量较多,可以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讨论。‎ 实验探索:(教师导拨)‎ 得出结论:通过这两个实验探究,可以得到:。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不同或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这个常数也不同。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用μ来表示。所以有:或f=FNμ,即: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跟这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大小FN成正比。这里仍有一个问题需要探究,即影响爱那个滑动摩擦力的压力是物体的重力吗?(可根据受力分析进行解决,这里不再赘述)‎ 成果评价:(验证开发新结论)对公式或f=FNμ进行应用。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四、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并不矛盾,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间接获取知识,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在有些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室无法进行实物探究的,若硬是要用探究的方法,那只能出现假探究,只能让探究成为一种形式,而失去其真正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叫讲求新老结合。‎ ‎2.要让学生在你的掌控之内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探究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获取知识的过程,但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自由活动,学生的探究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管得太多,束缚学生的手脚是不好的,但什么都“放手”不管也不行。老师要精心安排,充分预测,在探究过程中要和学生同悲、同乐,一起享受成功与失败,并引导好学生积极参与“过程与方法”,在感受体会中总结提高。‎ 总之,探究式教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理论还不尽完善,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研究与实践。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