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卷·2018届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B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卷·2018届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B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B班)‎ 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空4分共48分)‎ ‎1. 一个质点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在它运动一周的过程中,位移最大值和路程最大值为(  )‎ A. 0 2R B. 2R 2R C. 2πR  2πR D. 2R  2πR ‎【答案】D ‎【解析】只要是物体在运动,物体的路程就要增加,所以路程的最大值是在最后停止运动的时候,此时的路程为圆的周长,即为2πR;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最大值是物体在圆的直径的两端的时候,所以最大的位移为2R.故选D.‎ ‎2. 一个物体以4m/s的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末速度达到10m/s时结束运动,在此过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 A. 4m/s B. 7 m/s C. 10m/s D. 14m/s ‎【答案】B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公式有:,所以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故选B.‎ ‎3. 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的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 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 A. B. C. D. ‎ ‎【答案】B ‎4. 质量为 m 的物体从高为h 处自由下落,开始的用时为t,则(  )‎ A. 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t B. 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3t C.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gt D.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3gt ‎【答案】A ‎【解析】根据h=gt2得,;联立得:t1=t.故A正确,B错误;物体落地时的速度:v=gt1=gt.故C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决自由落体的题目时,应注意自由落体的公式应从静止开始应用,不要将自由落体中的一部分作为自由落体处理,如本题中直接代公式求离地高度.‎ ‎5. 图示是两个从不同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和B的速度﹣时间图象,已知它们在t2时刻相遇,则由图可知(  )‎ A. 出发时,物体A在前,物体B在后 B. 在0到t2时刻的这一过程中,物体A和物体B的平均速度相等 C. 相遇前,在t1时刻,A、B两物体相距最远 D. t2时刻之前,A在后,B在前 ‎【答案】D ‎【解析】t2时刻A图线的“面积”大于B图线的“面积”,则A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它们在t2时刻相遇,所以出发时,物体A在后,物体B在前,A在B的后面一直追B,直到t2时刻相遇,所以t2时刻之前,A在后,B在前.故A错误,D正确.在0到t2时刻的这一过程中,A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时间相等,所以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相遇前,A的速度一直比B的速度大,所以两者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出发时,AB相距最远,故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的理解,抓住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是关键,同时知道斜率等于加速度.‎ ‎6. 甲乙两汽车同时同地出发,甲车做匀速运动,乙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l0s时,甲车追上乙车 B.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 t=l0s时,两车速度相同 D. t=5s时,两车速度相同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在t=10秒时,甲乙的位移相等,但开始时乙在后,故应是乙追上甲车,故A错误;由图可知,乙的加速度,故B错误;质点乙在10秒时的速度:v2=at2=1×10=10m/s,甲车速度v=5m/s,故C错误;t=5s时,甲车速度,5s为10内的时间中点,故乙车速度等于10s内的平均速度,故,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x-t图象,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读出有用信息,并能加以应用,注意乙的运动表示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7. 小船相对地面以速度v1向东行驶,若在船上以相对于地面的相同速率v1水平向西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则小船的速度将(  )‎ A. 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D. 改变方向 ‎【答案】C ‎【解析】以重物和船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抛重物的过程系统遵守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取向东方向为正方向,设船的质量为M.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m)v1=-mv+Mv′,所以有:,即船速增大.故B正确;故选B.‎ ‎8. 质量为1 kg的小球A以8 m/s的速率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与质量为3 kg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后,A、B两小球的速率vA和vB可能为( )‎ A. vA=5 m/s B. vA=-3 m/s C. vB=1 m/s D. vB=6 m/s ‎【答案】B ‎【解析】碰撞前总动量为P=mAvA0=1×8kg•m/s=8kg•m/s.碰撞前总动能为 . 如果vA=5m/s,可解得vB=1m/s,因vA>vB,故不可能,选项A错误;如果vA=-3m/s,可解得vB=m/s;因碰后,选项B正确;如果vB=1m/s,可解得vA=5m/s,因vA>vB,故不可能,选项C错误;如果vB=6m/s,可解得vA=-10m/s,因碰后,故不可能,选项D错误;故选B.‎ 点睛:对于碰撞过程,往往根据三个规律去分析:一是动量守恒;二是总动能不增加;三是碰后,若两球分开后同向运动,后面小球的速率不可能大于前面小球的速率.‎ ‎9.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种频率的光照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加 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 C. 一般需要用光照射金属几分钟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D. 入射光的频率不同,同一金属的逸出功也会不同 ‎【答案】A ‎【解析】某种频率的光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就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射到金属上的光子数,则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将增加.故A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γ-W0,得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金属的逸出功都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B错误.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用光照射金属不超过10-9s就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C错误.金属的逸出功由金属材料决定,与入射光无关,故D错误.故选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熟练掌握光电效应的规律、产生的条件,知道光电效应方程EKm=hγ-W0等等.光电效应是考试的热点,要多做相关的练习,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a衰变方程 B. 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C. 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D. 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答案】B ‎【解析】A反应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选项A错误;B反应是轻核聚变方程,选项B正确;C反应是α衰变方程,选项C错误;D反应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选项D错误;故选B.‎ ‎11. 如右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能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群氢原子跃迁时能够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波 B. 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中,能量最大为10.2 eV C. 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发出的光波长最长 D. 这群氢原子能够吸收任意光子的能量而向更高能级跃迁 ‎【答案】AC ‎【解析】根据知,这群氢原子能够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A正确;由n=3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故B错误;从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频率最小,则波长最长,C正确;一群处于n=3的氢原子发生跃迁,吸收的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的能级差,D错误.‎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B.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表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C. a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 氢原子光谱表明氢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答案】BD ‎【解析】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有复杂结构,选项A错误;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表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选项B正确;a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C错误;氢原 子光谱表明氢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选项D正确;故选BD.‎ 二.实验题(每空2分最后一空4分)‎ ‎13.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试验中(1)连接打点计时器应用________电源(填“直流”、“交流”),其工作频率是________Hz.使用时应使小车________(填“靠近”、“远离”)打点计时器,先___________,再_________;若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2)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画出来,其中AB长为6.00cm,BC长为8.57,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答案】 (1). (1)交流; (2). 50, (3). 靠近, (4). 接通电源, (5). 释放纸带; (6). 0.1; (7). (2)0.986.‎ ‎【解析】(1)连接打点计时器应用交流电源,其工作频率是50Hz.使用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若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点睛:此题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打点计时器是中学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仪器,必须要熟练掌握使用的方法,并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纸带问题一定要掌握好平均速度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四,计算题(每题12分共36分)‎ ‎14. 一小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做匀加速运动经4s到达斜面底端,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求:‎ ‎(1)斜面长度;‎ ‎(2)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速度?‎ ‎【答案】(1)16m;(2)8m/s;(3)4m/s;(4)4m/s.‎ ‎【解析】(1)斜面的长度L=at2=×2×16=16m.‎ ‎(2)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v=at=2×4=8m/s.‎ ‎(3)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 ‎(4)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经过的位移为8m,则.‎ ‎15. 用中子轰击锂核()发生核反应,产生氚和核α粒子并亏损了质量△m.‎ ‎(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2)求上述反应中的释放出的核能为多少;‎ ‎(3)若中子与锂核是以等大反向的动量相碰,则α粒子和氚的动能之比是多少?‎ ‎【答案】(1)核反应方程式为 (2)△mc2.(3)3:4.‎ ‎【解析】(1)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 ‎(2)反应中的释放出的核能为:△E=△mc2 (3)设m1、m2、v1、v2分别为氦核、氚核的质量和速度,取碰撞前中子的速度方向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1v1+m2v2 氦核、氚核的动能之比为:Ek1:Ek2==m2:m1=3:4. 点睛:本题的核反应与碰撞相似,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书写核反应方程式时要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原则.‎ ‎16.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都为M的木块A、B用轻质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射向A块并嵌在其中,求弹簧被压缩后的最大弹性势能.‎ ‎【答案】 ‎ ‎【解析】子弹击中木块A的过程,子弹和A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得:‎ mv=(M+m)v1, 解得: ; 当子弹、两木块速度相等时,弹簧压缩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在该过程中,子弹、两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 ‎ 点睛:本题是含有弹簧的类型,对于子弹打击过程,要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哪些物体参与作用,运用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进行求解即可;注意子弹射入木块中时要有机械能损失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