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高2020级高三上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物  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题~第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题~第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共48分。)‎ ‎1.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矢量的是(     )‎ A. 路程 B. 位移 C. 瞬时速度 D. 加速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瞬时速度和位移都是矢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路程是标量,故不是矢量的是路程,故选A.‎ ‎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 第1s内位移是5m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1m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答案】D ‎【解析】‎ 第1s内的位移只需将t=1代入即可求出x=6m,A错误;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B错;由题给解析式可以求得加速度为a=2m/s2,C错;由加速的定义可知D选项正确 ‎3.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A. 在时刻t1,a车从后面追上b车 B. 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 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增加后减少 D. 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可知,本题考查位置﹣时间(x﹣t)图线,根据位置﹣时间(x﹣t)图线纵横坐标及斜率大小、方向的意义分析解答。‎ ‎【详解】A、在时刻t1,a、b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开始a车的位移大于b车的位移,知b车从后面追上a车。故A错误;‎ B、在时刻t2,a车的位移增大,b车的位移减小,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 C、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先减小后增大,则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加。故C错误;‎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图线的斜率不是一直大于a图线的斜率,所以b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车大。故D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 A. A、B间没有静摩擦力 B. 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 A受到斜面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 θ D. 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对B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以得出A受力的情况,得出AB间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再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出A受斜面的摩擦力情况.‎ A、对B受力分析可知,B受重力、支持力;将重力分解可知重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要使B能匀速下滑,受力一定平衡,故A对B应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受到B的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故B错误;‎ C、对整体分析,并将整体重力分解,可知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等大反向,故A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mgsinθ,故C正确;‎ D、由于AB间为静摩擦力,无法确定动摩擦因数,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点评:在求摩擦力时,一定要先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若为静摩擦力,可由受力平衡进行分析;但如果是滑动摩擦力,可以由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求出,但是要注意物体也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也可以由共点力的平衡求出.‎ ‎5.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 C. 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 D. 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 ‎【答案】CD ‎【解析】‎ ‎【详解】物体的速度很大,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加速度可能为零,合力可能为零,故A错误,D正确;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并且加速度有可能很大,故所受合力也很大,故B错误,C正确。故选CD。‎ ‎6.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车在时刻也并排行驶 B. 在时刻 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已知时刻,甲、乙两车并排行驶,由图像与时间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故在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后方,故A错误,B正确;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均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D正确.‎ ‎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甲、乙均在3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 C. 0~2s内与4s~6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 D. 6s内甲的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12m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而图甲为图像,其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可知其速度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则甲做的不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为 图像,其斜率代表加速度,可知其加度速度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乙做的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3s末甲回到出发点,乙此时的正向位移最大,此时距出发点最远,根据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最大距离为:,故B错误; C、根据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知内与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知内与内,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故C正确; D、内甲的路程为,乙的路程为,故D正确。‎ ‎【点睛】对于速度-时间图象往往根据“面积”求位移,根据路程与位移的关系求路程,而位移图象能直接求出位移,要分析运动情况,根据路程与位移的关系求路程。‎ ‎8.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置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小球不动,细绳上的拉力F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将(  )‎ A. FN逐渐减小 B. FN逐渐增大 C. F先增大后减小 D. F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AD ‎【解析】‎ ‎【详解】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如图 其中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支持力的方向不变,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相当于把力以三力的作用点为圆心,由上图中的1位置逐渐转到3位置,观察可知,先减小后增大,一直减小,故AD正确,BC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72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需要画图的必须画图。)‎ ‎9.图甲为用等效替代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中“等效替代”的含义是( )‎ A.橡皮筋可以用细绳替代 B.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C.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D.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 ‎(2)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甲中C的示数为__________N.‎ ‎(3)如图乙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度(标度未画出)画出的力的图示.F1、F2、F、F′ 中不是由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是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D (2). 3.0 (3). ‎ ‎【解析】‎ ‎【详解】(1)“等效替代”,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的效果和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的效果是相同的,即要求橡皮筋的形变量及指向都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 ‎(2)弹簧测力计读数,每1N被分成5格,则1格就等于0.2N.图指针落在3N处,所以3.0N.‎ ‎(3)由于误差的存在,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合力值与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合力并不完全相等,通过平行四边形得出的合力在对角线上,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出的合力沿细绳方向,沿AO方向,故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 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合力,所以不是由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是。‎ ‎10.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 ‎ ‎(1)往砝码盘中加人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__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小车加速度a /(m·s-2)‎ ‎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车和砝码质量m / 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 /(kg-1)‎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请在下图中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a-图象__________.‎ ‎【答案】 (1). 之前 (2). ‎ ‎【解析】‎ ‎【详解】(1)[1]必须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小车.否则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的点偏少,增加实验误差.‎ ‎(2)[2]先准确描点,再连点成线。注意:尽量使更多的点落在直线上,实在不能落在直线上的点,要对称的、均匀的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11.如图所示,轻质光滑小滑轮两侧用细绳连着两个物体A和B,物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A.B均静止,已知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mB,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则:‎ ‎(1)绳上的拉力多少?‎ ‎(2)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答案】(1)绳上的拉力为mAg(2)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 ‎【解析】‎ ‎【分析】以B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不变,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摩擦力和支持力。‎ 解(1)A受力平衡,则绳子拉力等于A的重力,即 ‎(2)物体B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有向右运动的趋势而保持相对于地静止,地面对B一定有静摩擦力;‎ 根据平衡得,水平方向合力为0,解得 ‎12.如图所示,传送带AB水平,BC与地面的夹角θ=53°,以5m/s速度顺时针转动,在传送带A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m=1kg的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设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传送带从A到B的长度L1=3m,从B到C的长度L2=42.5m,g取10m/s2,sin53°=0.8,cos53°=0.6,求:‎ ‎(1)物块从A到B过程中,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时的加速度a1;‎ ‎(2)物块从A滑到B滑动所用的时间t1;‎ ‎(3)若物块运动到B处时传送带速度突然增加至16m/s(忽略传送带加速的时间),则物块从B滑到C滑动所用的时间t为多大?‎ ‎【答案】(1)a1=5m/s2、方向:水平向右;(2)t1=1.1s;(3)t=2.6s ‎【解析】‎ ‎【详解】(1)物块在水平传动带上运动时,有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代入数据可解得:‎ 方向:水平向右 ‎(2)物块在水平传送带上运动时,设速度达到传动带的速度所需时间为,则由运动学公式有:‎ 代入数据可解得:‎ 此时物块前进的位移为:‎ 则物块达到传送带速度后再匀速运动到B处:‎ 代入数据可解得: ‎ 所以,物块从A滑到B滑动所用的时间为:‎ ‎(3)物块开始在BC上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代入数据可解得:‎ 设物块达到传送带速度所用时间,位移为,则有:‎ ‎,‎ 代入数据可解得:,‎ 因为:,所以:物块以新加速度运动至C处.‎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代入数据可解得:‎ 由运动学公式有:‎ 代入数据可解得:‎ 所以,物块从B滑到C滑动所用的时间为:‎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全部用来做功 B. 0°C的水和0°C的冰,其分子平均动能相等 C. 两分子只在分子力作用下从很远处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主要用于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势能 E. 随着科技进步,通过对内燃机不断改进,可以使内燃机的效率达到100%‎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全部用来做功,故A正确 B.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 C。两分子只在分子力作用下从很远处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合力先增大后减小后再增大,故C错误。‎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没有升高,所以吸收的热量主要用于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势能,分子动能不变,故D正确。‎ E.内燃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E错误。‎ ‎14.一容积为V0的气缸,缸内的活塞上升到顶端时可被挡住,如图所示。气缸内封闭着体积为,温度为300K的理想气体。活塞体积和质量忽略不计,外界大气压强为p0.缓慢加热缸内气体,求:‎ ‎(Ⅰ)当活塞刚好上升到顶端时气体的温度;‎ ‎(Ⅱ)当气体的压强为时气体的温度。‎ ‎【答案】(Ⅰ)400K(Ⅱ)600K ‎【解析】‎ ‎【详解】(Ⅰ)活塞上升过程,气缸内封闭气体作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 其中:,‎ 解得:‎ 即当活塞刚好上升到顶端时气体的温度是 ‎(Ⅱ)气体的压强从增大为,的过程气体作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得:‎ 解得:‎ 即当气体的压强为时,气体的温度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