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分布与黑体的温度无关 B. 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钍经过120天后还剩0.2g钍 C. 放射性同位素经α、β衰变会生成其中经过了3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 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越不牢固,原子核越不稳定 【答案】C 【解析】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有关,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情况有关;但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故A错误;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钍经过120天后,发生5个半衰期,1g钍经过120天后还剩,故B错误。钍衰变成氡,可知质量数少12,电荷数少4,因为经过一次衰变,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经过一次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可知经过3次衰变,2次衰变。故C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越牢固。故D错误。故选C。 【点睛】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根据,结合半衰期的次数确定剩余的质量;依据核反应方程书写规律: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2. 一含有光电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乙图是用a、b、c光照射光电管得到的I-U图线,、表示截止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光电管得到的电压为正向电压 B. a、c光的波长相等 C. a、c光的光强相等 D. a、b光的波长相等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从金属出来的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则对应电压为反向电压,故A错误;光电流恰为零,此时光电管两端加的电压为截止电压,对应的光的频率为截止频率,可知a、c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小于b光的截止频率,根据,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截止电压U截越大。a光、c光的截止电压相等,所以a光、c光的频率相等,则a、c光的波长相等;因b光的截止电压大于a光的截止电压,所以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则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故B正确,D错误;由图可知,a的饱和电流大于c的饱和电流,而光的频率相等,所以a光的光强大于c光的光强,故C错误;故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截止电压、截止频率,以及理解光电效应方程,同时注意正向电压与反向电压的区别. 3. 国家大科学过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 A. 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B. 俘获一个质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C. 俘获一个质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D. 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答案】D 【解析】俘获一个粒子,产生后,新粒子的质量数为14+4-17=1,电荷数为:7+2-8=1,所以粒子为质子,故A错误;俘获一个质子,产生后,粒子的质量数为6+1-3=4,电荷数为:3+1-2=2,所以粒子为粒子,故B错误;俘获一个质子,产生后,粒子的质量数为11+1-8=4,电荷数为:5+1-4=2,所以粒子为粒子,故C错误;俘获一个粒子,产生后,粒子的质量数为27+4-30=1,电荷数为:13+2-15=0,所以粒子为中子, 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考查核反应书写规律,掌握常见的人工核反应的规律,知道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是解答的关键。 4. 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 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 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 A. 10 N B. 102 N C. 103 N D. 104 N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估算题,所以大致要知道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求落地时的速度,并利用动量定理求力的大小。 设鸡蛋落地瞬间的速度为v,每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m, 由动能定理可知: , 解得: 落地时受到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规定向上为正, 由动量定理可知: ,解得: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103 N,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利用动能定理求出落地时的速度,然后借助于动量定理求出地面的接触力 5.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3.11 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B. 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可见光 C. 用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49 eV的金属钠,则从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能为9.60 eV D. 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5种不同频率的光 【答案】C 【解析】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即n=3能级到n=2能级,n=2能级到n=1能级,故A错误;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小于1.51eV,小于可见光的频率,故B错误;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能量最大,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故C 正确。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种不同频率的光,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判断辐射的光子的种类;根据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是否小于1.62eV,能级的跃迁满足:。 6.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当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减小,当 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增大,当时,分子力为零,此时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B正确。 点睛:分子力与分子距离r,分子势能与分子距离r的关系图象很类似,特别注意的是当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同时注意分子力为矢量,分子势能为标量。 视频 7.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型管中装有水银,在右管中用水银封闭着一段空气,要使两侧水银面高度差h曾大,应该( ) A. 从左管滴入水银 B. 让气体升温 C. 从右管滴入水银 D. 增大大气压强 【答案】C 【解析】以右侧管中封闭气体做为研究对象,封闭气体的压强P=P0+h=P0+h右,要使两侧水银面高度差h增大,封闭气体的压强P=P0+h变大;A、从左侧管口滴入水银,h右不变,封闭气体压强P=P0+h右不变,两侧水银面高度差h不变,故A错误;B、使气体升温,h右不变,封闭气体压强P=P0+h右不变,两侧水银面高度差h不变,故B错误;C、从右侧管口滴入水银,h右变大,封闭气体压强P=P0+h右变大,由P=P0+h可知,两侧水银高度差h增大,故C正确;D、增大大气压强,封闭气体的压强P=P0+h=P0+h右,h=h右,不变,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与左侧水银柱h产生的压强之和,使两侧水银面高度差变大,则封闭气体压强变大,分析各选项能否使封闭气体压强变大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 甲、乙两物体相距1 m,甲在后乙在前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3 s内两物体间的距离不断减小 B. 在3~6 s间某一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 C. t=4 s时两物体第二次相遇 D. t=3 s时两物体间的距离为5 m 【答案】D BC:3~6 s 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在3~6 s内比甲多运动;t=3 s时两物体间的距离为5 m,两物体不会第二次相遇。故BC两项错误。 点睛:追及类问题要抓住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追上与否或两者间距离的极值。 9. 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一滴油酸的质量为m,它在液面上扩敢后的最大面积为S,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A. 油酸分子的直径 B. 油酸分子的直径 C. .油滴所含的分子数 D. 油滴所含的分子数 【答案】AC 10.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象如上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 B. 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 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 D. 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状态b较状态c多 【答案】AD 【解析】由图示可知,ab过程,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气体体积不变,外界对气体不做功,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热量。bc过程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气体内能不变,压强减小,由玻意耳定律可知,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可知,气体吸热;过程ca中,温度降低由△U=Q+W,可知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小于气体所放的热;bc过程气体发生等温变化,压强减小,由玻意耳定律可知,体积增大,b、c状态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不同,b状态撞击的次数较多。综上分析,AD正确。 11. A、B两只小球在空中某处,现同时以10m/s的速率抛出,A竖直上抛,B竖直下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B. 当它们落地时,在空中运动的位移相等 C. 它们落地时间相差2s D. 它们都在空中运动时,每秒钟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加20m 【答案】BCD 【解析】位移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可知落地时两个物体通过的位移相同,由于A在空中运动的时间长,所以A的平均速度比B的小,故A错误,B正确。设高度为h,对A,由;对B,由;联立解得:,故C正确;每秒钟位移的增加量为,故D正确;故选BCD。 【点睛】物体A竖直上抛,物体B竖直下抛,加速度都是g,根据平均速度为初末速度喝的一半求的平均速度,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的时间差,根据位移时间求的每秒的位移增加量。 12. 关于气体热现象的微观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密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在某一时刻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一定相等 B. 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有的大有的小,但是按撝屑涠啵酵飞贁的规律分布 C. 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这两个因素有关 D. 当某一容器自由下落时,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将变为零 【答案】BC 【解析】A、虽然分子的运动杂乱无章,在某一时刻,向着任何一个方向运动的分子都有在一个正方体容器里,任一时刻与容器各侧面碰撞的气体分子数目基本相同,不能说一定相同;故A错误;B、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有大有小,但是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故B正确;C、气体压强,其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这两个因素有关大;故C正确;D、当某一容器自由下落时,虽然处于失重状态,但分子热运动不会停止,所以分子仍然不断撞击容器壁产生压力,故压强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分子热运动不断撞击容器壁产生压力.压力与分子热运动速度以及撞击频率有关. 二.实验题 13. 在做估算分子直径的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0.2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有8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lcm(保留2位有效数字),求: (1)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_m2. (2)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 (3)某同学在本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小,可能是由于(______)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在向量筒中滴入1mL油酸酒精溶液时,滴数多数了10滴 【答案】 (1). (2). (3). D 【解析】试题分析: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让一定体积的纯油酸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估算出油膜面积,从而求出分子直径,掌握估算油膜面积的方法:所围成的方格中,面积超过一半按一半算,小于一半的舍去;“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原理是:让一定体积的纯油酸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估算出油膜面积,从而求出分子直径.根据此原理分析误差. (1)由于每格边长为1cm,则每一格就是1cm2 ,估算油膜面积以超过半格以一格计算,小于半格就舍去的原则,估算出40格,则油酸薄膜面积为; (2)1滴酒精油酸溶液中含油酸的体积; 由于分子是单分子紧密排列的,因此分子直径为 (3)解: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V是纯油酸的体积,S是油膜的面积.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则测量的面积S偏小,导致结果计算偏大,故A错误;计算时利用的是纯油酸的体积,酒精的作用是更易于油酸平铺成单层薄膜,自身溶于水或挥发掉,使测量结果更精确,故B错误;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S将偏小,故得到的分子直径将偏大,故C错误;计算时把向量筒中滴入1mL油脂酒精溶液时,滴数多数了10滴,浓度降低,则d偏小,故D正确; 14. 如图甲所示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C为数字毫秒表,A、B为两个相同的光电门,C可以测量铁球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开始时铁球处于A门的上边缘,当断开电磁铁的开关由静止释放铁球时开始计时,落到B门时停止计时,毫秒表显示时间为铁球通过A、B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测量A、B间的距离x.现将光电门B缓慢移动到不同位置,测得多组x、t数值,画出随t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直线的斜率为k,则由图线可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_______;若某次测得小球经过A、B门的时间间隔为t0,则可知铁球经过B门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此时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_________. 【答案】 (1). 2k (2). 2kt0 (3). 【解析】试题分析:小球由A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图象的解析式为,可知图象的斜率,则重力加速度;铁球经过B门时的速度 ;两光电门间的距离。 考点:实验——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三.计算题 15. 陕西汉中天坑群是全球较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如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最大深度300m,在某次勘察中,一质量为60kg的探险队员利用竖直方向的探险绳从坑沿滑到坑底。若队员先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滑20s时速度达到5m/s,然后以此速度匀速运动45s,最后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坑底速度恰好为零。整个下行过程中探险绳始终处于竖直,探险队员视为质点。求: (1)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及匀加速下降的高度; (2)匀减速下降时探险队员的加速度大小; (3)探险队员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50m(2)0.5m/s2(3) 【解析】试题分析:(1)由加速度定义式求解加速度大小,由位移时间关系求解下落的位移;(2)计算出匀速运动的位移、减速下降的位移即可得到减速的加速度大小;(3)求出下落过程中的总时间,根据平均速度计算公式求解。 (1)由加速度定义式可得: 解得: 由位移时间关系可得: 解得: (2)匀速运动的位移为: 解得: 减速下降的位移为: 根据位移速度关系可得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 解得: (3)减速下落的时间为: 下落过程中的总时间为: 平均速度为: 解得: 【点睛】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关键是弄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和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的计算公式求解加速度,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解答;知道加速度是联系静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16. 如题所示,高为H的导热气缸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横截面积为S、重力为G的“⊥”形活塞村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离缸底高为厅.觋手持“⊥”形活塞上端,缓慢竖直上提活塞,当活塞上升至气缸上端口时,求竖直上提的力F大小?(已知:大气压强为p0,不考虑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及温度的变化,不计活塞及气缸壁的厚度)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以密闭气体为研究对象 初态:压强体积(2分) 末态:压强体积(2分) 由玻意耳定律得: 解得:(2分) 考点:本题考查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7. 如图所示,一质量M=2kg的带有弧形轨道的平台置于足够长的水平轨道上,弧形轨道与水平轨道平滑连接,水平轨道上静置一小球B。从弧形轨道上距离水平轨道高h=0.3m处由静止释放一质量mA=1kg的小球A,小球A沿轨道下滑后与小球B发生弹性正碰,碰后小球A被弹回,且恰好追不上平台。已知所有接触面均光滑,重力加速度为g。求小球B的质量。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设小球A下滑到水平轨道上时的速度大小为v1,平台水平速度大小为v,设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1=Mv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mAgh=mAv12+mBv22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 v1=2m/s, v=1m/s 小球A、B碰后运动方向相反,设小球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由题意知: v1′=1m/s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1=﹣mAv1′+mBv2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mAv12=mAv12+mBv22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mB=3kg 18. —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p-V图像如图所示,求: (1)若已知在A状态时,理想气体的温度为27 ℃,求处于B状态时气体的摄氏温度; (2)从A状态变化到C状态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并求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数值. (已知1 atm=1×105 Pa) 【答案】(1) (2) 400 J 【解析】本题考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得 解得 所以状态B时的温度 (2)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得 则,从状态A到状态C的内能变化 从状态A到状态C体积增大,对外做功,且p-V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即为对外做的功,则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得: 从A状态变化到C状态气体是吸热,吸收的热量是400 J。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