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牛顿二定律教案
第11讲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性质.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和两类动力学问题. 【教学过程】 ★重难点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2.合力、加速度、速度间的决定关系 (1)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只要合力不为零,物体都有加速度。 (2)a=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与Δv、Δt无必然联系;a=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F,a∝。 (3)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运动;合力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减速运动。 二、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分析 1.两种模型: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ma,其核心是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具体可简化为以下两种模型: (1)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 2.解题思路: ―→―→ 【特别提醒】 在求解瞬时加速度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不会发生突变。 轻绳、轻杆和轻弹簧三种模型的异同 1.三个模型的相同点: (1)“轻”——质量和重力均不计. (2)在任何情况下,绳中张力相等,绳、杆和弹簧两端受到的弹力也相等. 2.三个模型的不同点: (1)施力和受力特点 轻绳——只能产生沿绳方向的拉力. 轻杆——不仅可以产生和承受沿杆方向的拉力和压力,还可以产生和承受不 沿杆方向的拉力和压力. 轻弹簧——可以产生和承受沿弹簧伸缩方向的拉力和压力. (2)力的变化特点 ①轻绳——拉力的产生、变化或消失不需要时间,具有突变性和瞬时性. ②轻杆——拉力和压力的产生、变化或消失不需要时间,具有突变性和瞬时性. ③轻弹簧——弹力的产生、变化或消失需要时间,不具有突变性,即只能渐变,但具有瞬时性,即不同形变的瞬间,对应不同的弹力.(注意:当轻弹簧的自由端无重物时,形变消失不需要时间,即具有突变性) 【典型例题】(多选)如图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 θ 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sin θ 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答案】 BC 【解析】 设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由平衡条件可知,F=mgsin θ,烧断细线之后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故B球受力情况不变,加速度为0,B正确,A、D均错误;以A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sin θ=maA,解得:aA=2gsin θ,故C正确。 ★重难点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 2.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特别提醒】 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两个关键点 【典型例题】一质量为m=2 kg的滑块能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以a=2.5 m/s2匀加速下滑。如图所示,若用一水平向右恒力F作用于滑块,使之由静止开始在t=2 s内能沿斜面运动位移x=4 m。求:(g取10 m/s2) (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恒力F的大小。 【答案】 (1) (2)N或 N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sin 30°-μmgcos 30°=ma 解得:μ=。 (2)使滑块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加速度向上和向下两种可能。当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时,Fcos 30°-mgsin 30°-μ(Fsin 30°+mgcos 30°)=ma1,根据题意可得a1=2 m/s2,代入数据得:F= N 当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时:mgsin 30°-Fcos 30°-μ(Fsin 30°+mgcos 30°)=ma1 代入数据得:F= N。 ★重难点三、动力学的图象问题★ 1.常见的动力学图像 vt图像、at图像、Ft图像、Fa图像等。 2.动力学图像问题的类型 3.解题策略 (1)问题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图像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的物理意义。 (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4.解决图象综合问题的关键 (1)分清图象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 (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起来,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象中反馈出来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 【特别提醒】 分析图象问题时常见的误区 (1)没有看清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没有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3)不清楚图线的点、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 (4)忽视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 【典型例题】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O处有一质量为m=2 kg的物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用,F1=4 N,方向向右,F2的方向向左,大小如图乙所示。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此时开始计时。求: (1)当t=0.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t=0至t=2 s内何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3)物体在t=0至t=2 s内何时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答案】 (1)0.5 m/s2 (2)t=0或t=2 s时加速度最大,大小为1 m/s2 (3)t=1 s时速度最大,大小为0.5 m/s【解析】 (1)当t=0.5 s时,F2=(2+2×0.5)N=3 N F1-F2=ma a== m/s2=0.5 m/s2。 (2)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 F合=F1-F2=4-(2+2t)=2-2t(N) 作出F合t图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0~2 s范围内 当t=0时,物体有最大加速度a0。 F0=ma0 a0== m/s2=1 m/s2 当t=2 s时,物体也有最大加速度a2。 F2=ma2 a2== m/s2=-1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向左。 (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1-t(m/s2) 画出a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t=1 s时速度最大,最大值等于上方三角形的面积。 v=×1×1 m/s=0.5 m/s。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