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学案
第16课时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重点突破课) [必备知识]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 3.动力学中常见的图像 v t图像、xt图像、Ft图像、Fa图像等。 4.解决图像问题的关键 (1)看清图像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0开始。 (2)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能够抓住图像的一些关键点,如斜率、截距、面积、交点、拐点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小题热身] 1.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水平恒力F作用,由静止开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它在t s内的位移为x m,则F的大小为( ) A. N B. N C. N D. N 解析:选A 由x=at2得a= m/s2,对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1× N= N,故A正确。 2.(2016·全国甲卷)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解析:选BD 设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F阻=kR,k为常数,R为小球半径,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F阻=ma,由m=ρV=ρπR3知:ρπR3g-kR=ρπR3a,即a=g-·,故知:R越大,a越大,即下落过程中a甲>a乙,选项C错误;下落相同的距离,由h=at2知,a越大,t越小,选项A错误;由2ah=v2-v02知,v0=0,a越大,v越大,选项B正确;由W阻=-F阻h知,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更大一些,选项D正确。 提能点(一) 已知受力求运动问题 [典例] (2017·晋中质检)一个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开始,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 (1)在2~4 s时间内,物体从减速运动到停止不动所经历的时间; (2)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解析] (1)在0~2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F1-Ff=ma1 Ff=μmg v1=a1t1 解得v1=2 m/s 在2 s以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a2==3 m/s2 方向与v的方向相反。 由v2-v1=a2t2知,减速到停止所用时间 t2== s。 (2)0~2 s内物体的位移x1==2 m 2~4 s内物体的位移x2== m 由周期性可知4~6 s内和0~2 s内位移相等。 所以6 s内物体的位移 x=2x1+x2= m。 [答案] (1) s (2) m 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集训冲关] 1.(2017·齐齐哈尔质检)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7 kg,在14 N的恒力作用下运动,则5 s末的速度及5 s内通过的路程为( ) A.8 m/s 25 m B.2 m/s 25 m C.10 m/s 25 m D.10 m/s 12.5 m 解析:选C 物体由静止开始在恒力的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a== m/s2=2 m/s2,v=at=2×5 m/s=10 m/s,x=at2=×2×25 m=25 m,选项C正确。 2.(2017·乐山模拟)如图所示,工人用绳索拉铸件,铸件的质量是20 kg,铸件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5。工人用80 N的力拉动铸件,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前进,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37°并保持不变,经4 s后松手。(g=10 m/s2,cos 37°=0.8,sin 37°=0.6)求: (1)松手前铸件的加速度; (2)松手后铸件还能前进的距离。 解析:(1)松手前,对铸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1.3 m/s2。 (2)松手时铸件的速度v=at=5.2 m/s 松手后的加速度大小a′==μg=2.5 m/s2 则松手后铸件还能滑行的距离x==5.408 m。 答案:(1)1.3 m/s2 (2)5.408 m 3.如图所示,一木箱静止在长平板车上,某时刻平板车以a=2.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向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9 m/s时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木箱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25,木箱与平板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静擦力相等(g取10 m/s2)。求: (1)车在加速过程中木箱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要使木箱不从平板车上滑落,木箱开始时距平板车末端的最小距离。 解析:(1)设木箱的最大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解得a′=2.25 m/s2<2.5 m/s2 则木箱与平板车存在相对运动,所以车在加速过程中木箱的加速度为2.25 m/s2。 (2)设平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1,木箱与平板车达到共同速度的时间为t2,根据速度公式得 v=at1① v=a′t2② 在平板车达到共同速度时,木箱由于加速度小于平板车的加速度,还要加速运动(t2-t1)时间才能达到共同速度,此时设平板车的位移为x1,则 x1=+v(t2-t1)③ 木箱的位移为x2,则x2=a′t22④ 要使木箱不从平板车上滑落,木箱距平板车末端的最小距离满足 x=x1-x2⑤ 联立解得x=1.8 m。 答案:(1)2.25 m/s2 (2)1.8 m 提能点(二) 已知运动求受力问题 [典例] (2017·德州模拟)一质量为m=2 kg的滑块能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以a=2.5 m/s2匀加速下滑。如图所示,若用一水平向右恒力F作用于滑块,使之由静止开始在t=2 s内能沿斜面运动位移x=4 m。求:(g取10 m/s2) (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恒力F的大小。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sin 30°-μmgcos 30°=ma 解得:μ=。 (2)使滑块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加速度向上和向下两种可能。 由x=a1t2,得a1=2 m/s2, 当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时, Fcos 30°-mgsin 30°-μ(Fsin 30°+mgcos 30°)=ma1, 代入数据得:F= N 当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时: mgsin 30°-Fcos 30°-μ(Fsin 30°+mgcos 30°)=ma1 代入数据得:F= N。 [答案] (1) (2) N或 N 已知运动求受力问题同样需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而且要在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得出合外力的方向的基础上,画出受力示意图。需要特别注意:产生加速度的合力是由物体实际受到的力合成而来,并非物体又另外受到这样一个力的作用。 [集训冲关] 1.(2017·襄阳模拟)在欢庆节日的时候,人们会在夜晚燃放美丽的焰火。按照设计,某种型号的装有焰火的礼花弹从专用炮筒中射出后,在4 s末到达离地面100 m的最高点时炸开,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假设礼花弹从炮筒中竖直射出时的初速度是v0,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大小始终是自身重力的k倍,那么v0和k分别等于(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25 m/s,1.25 B.40 m/s,0.25 C.50 m/s,0.25 D.80 m/s,1.25 解析:选C 根据h=at2,解得a=12.5 m/s2,所以v0=at=50 m/s;上升过程礼花弹所受的平均阻力Ff=k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k+1)g =12.5 m/s2,解得k=0.25,故选项C正确。 2.如图所示,一物体以v0=2 m/s的初速度从粗糙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用时t=1 s。已知斜面长度L=1.5 m,斜面的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取 g=10 m/s2。求: (1)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3)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1)设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则有: L=t,代入数据解得:v=1 m/s。 (2)因v<v0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 加速度的大小为:a==1 m/s2。 (3)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定律得:Ff-mgsin θ=ma FN=mgcos θ Ff=μFN 联立解得:μ=, 代入数据解得:μ=。 答案:(1)1 m/s (2)1 m/s2 方向沿斜面向上 (3) 提能点(三)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 考法1 由受力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1] (2015·南昌质检)一个物块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的水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求: (1)1 s末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f1; (2)物块在前6 s内的位移大小x; (3)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前2 s内物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水平拉力的大小,从题图甲中可以读出,当t=1 s时,Ff1=F1=4 N。 (2)在v t图像中图线与t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则由题图乙知物块在前6 s内的位移大小 x= m=12 m。 (3)由题图乙知,在2~4 s内,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 a== m/s2=2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Ff2=ma 在4~6 s内物块做匀速运动,有 F3=Ff2=μmg 解得μ=0.4。 [答案] (1)4 N (2)12 m (3)0.4 考法2 由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2] (多选)(2017·淮安模拟)用一水平力F拉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F从零 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g=10 m/s2,则可以计算出( )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B.F为14 N时物体的速度 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体的质量 [解析] 由题图可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7 N,A正确;由F-μmg=ma,解得a=F-μg,将F1=7 N,a1=0.5 m/s2,F2=14 N,a2=4 m/s2代入上式可得m=2 kg,μ=0.3,C、D正确;因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无法求出F为14 N时物体的速度,B错误。 [答案] ACD 考法3 通过图像综合分析物体的受力与运动情况 [例3] (2017·南阳模拟)神舟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返回舱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预定轨道返回,返回舱开始时通过自身制动发动机进行调控减速下降,穿越大气层后在一定高度打开阻力降落伞进一步减速下降,这一过程中若返回舱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空气阻力系数)为k,所受空气浮力不变,且认为竖直降落,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返回舱的运动v 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AB是曲线在A点的切线,切线与横轴交点B的坐标为(8,0),CD是曲线AD的渐近线,假如返回舱总质量为M=400 kg,g取 10 m/s2,求: (1)返回舱在这一阶段的运动状态; (2)在开始时刻v0=160 m/s时,它的加速度大小; (3)空气阻力系数k的数值。 [解析] (1)由速度图像可以看出,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到零,即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直至匀速运动。 (2)开始时v0=160 m/s,过A点切线的斜率大小就是此时加速度的大小,则 a== m/s2=-20 m/s2 故加速度大小为20 m/s2。 (3)设浮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在t=0时有kv02+F-Mg=Ma 由题图知返回舱的最终速度为v=4 m/s 当返回舱匀速运动时有kv2+F-Mg=0 故k==≈0.31。 [答案] (1)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直至匀速运动 (2)20 m/s2 (3)0.31 解决图像综合问题的三点提醒 (1)分清图像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像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 (3)明确能从图像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像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起来,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像中反馈出来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 [集训冲关] 1.(2014·福建高考)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 解析:选B 滑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受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速度图像为向下倾斜的直线,C项错;滑块加速度保持不变,D项错;设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滑块的位移s=v0t-at2,s t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B项对;设斜面倾角为θ,滑块下降高度h=ssin θ,所以ht图像也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A项错。 2.(多选)(2015·全国卷Ⅰ)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解析:选ACD 由题图(b)可以求出物块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1=,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2=。物块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f=ma1,mgsin θ-f=ma2,由以上各式可求得sin θ=,滑动摩擦力f=,而f=μFN=μmgcos θ,由以上分析可知,选 项A、C正确。由v t图像中横轴上方的面积可求出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可以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选项D正确。 3.(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O处有一质量为m=2 kg的物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用,F1=4 N,方向向右,F2的方向向左,大小如图乙所示。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此时开始计时。求: (1)当t=0.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t=0至t=2 s内何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F2的表达式为F2=2+2t,则 当t=0.5 s时,F2=(2+2×0.5)N=3 N 此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F2=ma a== m/s2=0.5 m/s2。 (2)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 F合=F1-F2=4-(2+2t)=2-2t(N) 作出F合t图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0~2 s范围内当t=0时,物体有最大加速度a0。 F0=ma0 a0== m/s2=1 m/s2 当t=2 s时,物体也有最大加速度a2。 F2=ma2 a2== m/s2=-1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向左。 答案:(1)0.5 m/s2 (2)t=0或t=2 s时加速度最大,大小为1 m/s2。 一、单项选择题 1.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 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 A.450 N B.400 N C.350 N D.300 N 解析:选C 汽车的速度v0=90 km/h=25 m/s,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a==5 m/s2,对乘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70×5 N=350 N,所以C正确。 2.用40 N的水平力F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0 kg的物体,力F作用3 s后撤去,则第5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是( ) A.v=6 m/s,a=0 B.v=10 m/s,a=2 m/s2 C.v=6 m/s,a=2 m/s2 D.v=10 m/s,a=0 解析:选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前3 s内物体的加速度a==2 m/s2,3 s末的速率v=at=6 m/s,当外力F撤去后,加速度变为零,物体的速率保持不变为6 m/s,选项A正确。 3.乘坐“空中缆车”饱览大自然的美景是旅游者绝妙的选择。若某一缆车沿着坡度为30°的山坡以加速度a上行,如图所示。在缆车中放一个与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设缆车保持竖直状态运行)。则( ) A.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B.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下 C.小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mg+ma D.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为ma 解析:选A 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因此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缆车以加速度a上行,小物块的加速度也为a,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则有Ff-mgsin 30°=ma,Ff=mg+ma,方向平行斜面向上,故A正确,B、C、D均错误。 4.(2016·海南高考)沿固定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其下滑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在0~5 s、5~10 s、10~15 s内F的大小分别为F1、F2和F3,则( ) A.F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