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9届二轮复习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作业 (全国通用)
课时作业2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项选择题,5~7题为多项选择题) 1.一辆汽车沿着平直道路行驶,在0~40 s内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汽车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为30 m B.汽车没有行驶的时间为20 s C.汽车在前2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2.5 m/s D.汽车在前10 s内与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 解析:由题图可知,汽车在0~10 s的时间内运动了30 m,在10~20 s的时间内停止在距离出发点30 m处,在20~40 s的时间内反向运动,且在t=40 s时刚好回到出发点,A正确、B错误;汽车在前2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1.5 m/s,C错误;汽车在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3 m/s,汽车在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1.5 m/s,D错误. 答案:A 2. [2018·山东潍坊高三统考]如图所示,等量异种点电荷A、B固定在同一水平线上,竖直固定的光滑绝缘杆与AB的中垂线重合,C、D是绝缘杆上的两点,ACBD 构成一个正方形.一带负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套在绝缘杆上自C点无初速释放,由C运动到D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D.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等量异种点电荷中垂线上的场强方向为水平向右,从C到D场强的大小先变大后变小,并且C、D两点的场强相等.带负电的小球沿光滑杆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则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A、B两项错误;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等于电场力,则先变大,后变小,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3.[2017·海南卷]汽车紧急刹车后,停止运动的车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直至停止,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称为刹车线.由刹车线的长短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已知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0,测得刹车线长25 m.汽车在刹车前的瞬间的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10 m/s B.20 m/s C.30 m/s D.40 m/s 解析:刹车后汽车的合外力为摩擦力Ff=μmg,加速度a==μg=8 m/s2;又有刹车线长25 m,故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到汽车在刹车前的瞬间的速度大小v==20 m/s,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项. 答案:B 4.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中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2 s时恰好并排行驶.则( ) A.t=0时,甲车在乙车前10 m处 B.t=1.5 s时,甲车在乙车之后 C.前2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甲、乙两车在前2 s内的距离是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解析:由题可知两车在t=2 s时并排行驶,前2 s内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甲车的位移为x甲=×1×20 m=10 m,乙车的位移x乙=×2×(20+10) m=30 m,则两车前2 s内的位移不等,由=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t=0时刻,甲车在乙车前面20 m处,故A错误、C正确;两车在t=2 s时恰好并排行驶,t=0时刻,甲车在乙车前面20 m处,则在t=1.5 s时,乙车落后于甲车,甲、乙两车在前2 s内的距离一直减小,故B、D错误. 答案:C 5.汽车A和汽车B(均可视为质点)在平直的公路上沿两平行车道同向行驶,A车在后(如图甲所示).以某时刻作为计时起点,此时两车相距x0=12 m.汽车A运动的x-t图象如图乙所示,汽车B运动的v-t图象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3 s时,两车相距最远,且最远距离为20 m B.B车在0~6 s内的位移为23 m C.在t=8 s时,两车相遇 D.若t=1 s时,A车紧急制动(视为匀变速),要使A车追不上B车,则A车的加速度大小应大于 m/s2 解析:由图乙可知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A=4 m/s,由图丙分析可知,t=3 s时两车速度相等,相距最远,由位移关系得最远距离为20 m,选项A正确.B车在0~6 s内的位移和0~5 s内的位移相等,为24 m,选项B正确.0~8 s内A车的位移大小为32 m,B车的位移大小为24 m,位移之差为8 m,此时A车未追上B车,选项C错误.t=1 s时两车相距16 m,当B车停下来,A车速度减为零时恰好追上B车,此时A车的加速度为一临界值,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知,加速度a= m/s2,故要使A车追不上B车,则A车的加速度大小应大于 m/s2,选项D正确. 答案:AD 6.[2018·湖南三模]如图所示,传送带AB与水平面间夹角为α=37°,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传送带保持匀速运转.现将物块由静止放到传送带中部,A、B间距离足够大(若物块可与带面等速,则物块与带面等速时,物块尚未到达A或B,sin37°=0.6,cos37°=0.8,g=10 m/s2).下列关于物块在带面AB上的运动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若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转,物块沿传送带向上加速滑动 B.若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转,物块沿传送带向下加速滑动 C.若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转,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先为10 m/s2,后为0 D.若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转,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先为10 m/s2,后为2 m/s2 解析:若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转,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物块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f=μmgcosα,小于物块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重力分力G′=mgsinα,由于G′>Ff,所以物块将沿传送带向下加速运动,故选项A错误、B正确;若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转,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物块的加速度由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重力分力的合力提供,所以a=μgcosα+gsinα=10 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当物块速度与传送带速度达到共同速度时,对物块重新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此时的加速度为a′=gsinα-μgcosα=2 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故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BD 7.[2018·南通模拟]如图所示,空间有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一带正电的小球质量为m,在竖直平面内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虚线以速度v0斜向上做匀速运动.当小球经过O点时突然将电场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电场强度大小不变,小球仍沿虚线方向做直线运动,选O点电势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原电场方向竖直向下 B.改变后的电场方向垂直于ON C.电场方向改变后,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D.电场方向改变后,小球的最大电势能为 解析:小球沿虚线做匀速运动,所以电场力与重力平衡,小球带正电,则原电场方向竖直向上,A选项错误;要小球仍沿虚线方向做直线运动,要求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与ON平行,如图所示,所以改变后的电场方向应与ON成120°角,B选项错误;电场方向改变后,小球所受到的合力F合=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大小为g,C选项正确;电场方向改变后,小球沿ON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x=,克服电场力做的功为W电=,小球的最大电势能为,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CD 二、非选择题 8.随着中国女子冰壶队的走俏,该运动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某中学物理兴趣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了冰壶比赛.将队员们分成两队,各队的队员从起点O开始用一水平恒力推动一质量为m=0.5 kg的小车,在该恒力作用一段时间后撤走,最后小车停在MN区域内算作有效,如图所示,所有队员都完成比赛后,有效次数多的队获胜.已知O、N间的距离为x1=5 m,M、N间的距离为x2=1 m,小车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g=10 m/s2.假设某队员的水平推力为F=20 N,小车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沿直线ON运动,小车可视为质点.求: (1)要想使该小车停在MN区域,队员对小车作用的最长时间; (2)若要使该小车停在MN区域,队员对小车作用的最小距离. 解析:(1)要想使小车停在有效区域,若小车运动到N点速度正好为零,力作用的时间最长,设最长作用时间为t1,有力作用时小车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t1时刻小车的速度为v,力停止作用后小车做匀减速运动,设此时加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1 μmg=ma2 加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01= 减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02= 位移关系满足:x01+x02=x1 又:v=a1t1 由以上各式解得:t1= s (2)要想使小车停在有效区域,若小车运动到M点速度正好为零,力作用的距离最小,设最小距离为d,则: +=x1-x2 v′2=2a1d 联立解得:d=0.4 m. 答案:(1) s (2)0.4 m 9.如图甲所示,固定的光滑平行导轨(电阻不计)与水平面夹角为θ=30°,导轨足够长且间距L=0.5 m,底端接有阻值为R=4 Ω的电阻,整个装置处于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1 kg、电阻r=1 Ω、长度也为L的导体棒MN垂直导轨放置,现让MN在沿导轨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拉力F与导体棒速率的倒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g=10 m/s2.求: (1)v=5 m/s时拉力的功率;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当棒的加速度a=8 m/s2时,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 解析:(1)由图乙可知,v=5 m/s时拉力F1=14 N 故拉力的功率PF1=F1v=14×5 W=70 W. (2)由图乙知,导体棒达到最大速率vm=10 m/s时拉力最小,为Fmin=7 N Fmin-mgsinθ-F安=0,F安= 代入数据得B=2 T. (3)由图乙知F=70 F-mgsinθ-F安′=ma F′安= 由以上三式得v2+65v-350=0 解得v=5 m/s 故此时安培力的大小F安′==1 N. 答案:(1)70 W (2)2 T (3)1 N 10.如图甲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足够长的粗糙水平面上,木板的质量为M=4 kg,长为L=1.4 m;木板右端放一小滑块,小滑块的质量为m=1 kg,可视为质点.现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木板右端,恒力F取不同数值时,小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对应不同数值,两者的a-F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 (1)求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以及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若水平恒力F=27.8 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上,当小滑块从木板上滑落时,经历的时间为多长? 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当恒力F≥25 N时,小滑块与木板将出现相对滑动,以小滑块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1 代入数据解得μ1=0.4 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1mg-μ2(m+M)g=Ma2 则a2=F- 由图乙可得-=- m/s2 解得μ2=0.1. (2)设小滑块在木板上滑动的时间为t时,小滑块从木板上滑落,当水平恒力F=27.8 N时,小滑块的加速度为a1=μ1g=4 m/s2 而小滑块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x1=a1t2 木板的加速度为a2= 代入数据解得a2=4.7 m/s2 而木板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x2=a2t2 由题可知,x2-x1=L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t=2 s. 答案:(1)0.1 (2)2 s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