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线上测试物理试卷
物理测试卷 (考试时间:19:20-21:00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 1.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压器铁芯做成片状是为了减小涡流 B.灵敏电流表在运输时总要把两接线柱用导体连接起来,是利用了电磁驱动 C.真空冶炼炉的炉外线圈应通入高频交流电 D.车站和重要场所的安检门可以探测人身携带的金属物品 2.关于传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感器能将非电学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电学量 B.金属热电阻是一种可以将电学量转换为热学量的传感器 C.干簧管是能够感知电场的传感器 D.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光照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B.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小 C.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D.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4.关于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下列叙述中与得到的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 A.所有粒子穿过金箔后偏转角度都很小 B.大多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向各个方向运动的粒子数目基本相等 D.极少数粒子产生超过90°的大角度偏转 5.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德布罗意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提出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B.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观察,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微粒组成,并测出了该种微粒的比荷 C.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证实了原子核内部有质子和中子 D.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是两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为定值电阻,自感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忽略.现闭合开关,待电流稳定后,再断开开关,则( ) A.闭合瞬间,、均立刻变亮 B.闭合瞬间,、均逐渐变亮 C.断开瞬间,逐渐熄灭,立刻熄灭 D.断开瞬间,逐渐熄灭,将闪亮一下再逐渐熄灭 7.通过闭合线圈平面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最大 B.时刻线圈中磁通量为零 C.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 D.、时刻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相同 8.在变电所里,需要用交流电流表去监测电路上的强电流,由于电网中的电流通常会超出一般电流表的量程,因此常使用电流互感器。下列能正确反映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 9.如图所示,当交流电源的电压为220 V,频率为50 Hz时,三只灯泡,L1、L2、L3亮度相同.若保持交流电源的电压不变,只将其频率变为100 Hz,则 ( ) A.L1、L2、L3的亮度都比原来亮 B.只有L1的亮度比原来亮 C.只有L2的亮度比原来亮 D.只有L3的亮度比原来亮 10.一个圆形闭合线圈固定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如图甲所示.设垂直于纸面向内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为正,线圈中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为正.已知圆形线圈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线圈所在处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 A.B.C. D. 11.用三种不同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做光电效应实验,得到的光电流 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色光A和B是颜色相同、强度不同的光 B.单色光A的频率大于单色光C的频率 C.单色光A的遏止电压大于单色光C的遏止电压 D.A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C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12.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间的距离为d,用导线与一个多匝线圈相连,线圈电阻为r,线圈中有竖直方向均匀变化的磁场,其磁通量的变化率为k,电阻R与金属板连接,如图所示.两板间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则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情况和线圈的匝数n分别为( ) A.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上且正在增强, B.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下且正在增强, C.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上且正在减弱, D.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下且正在减弱,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16分,全选对4分,错选0分,少选且正确2分) 13.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所增加 B.随着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所增加 C.随着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D.随着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14.某同学在研究某金属的光电效应现象时,发现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图线在横、纵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和-b,已知电子所带电荷量为e,由图线可以得到( ) A.该金属的逸出功为零 B.普朗克常量为 C.当入射光的频率为2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b D.当入射光的频率为3时,遏止电压为 15.金属圆盘置于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圆盘中央和边缘各引出一根导线,与套在铁芯上部的线圏A相连.套在铁芯下部的线圈B引出两根导线接在两根水平导轨上如图所示.导轨上有一根金属棒ab处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盘顺时针加速转动时,ab棒将向右运动 B.圆盘顺时针减速转动时,ab棒将向右运动 C.圆盘逆时针减速转动时,ab棒将向右运动 D.圆盘逆时针加速转动时,ab棒将向右运动 16.空间存在一方向与直面垂直、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匀强磁场,其边界如图(a)中虚线MN 所示,一硬质细导线的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将该导线做成半径为r的圆环固定在纸 面内,圆心O在MN上.t=0时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如图(a)所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则在t=0到t=t1的时间间隔内( ) A.圆环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始终不变 B.圆环中的感应电流始终沿顺时针方向 C.圆环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为 D.圆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三、计算题(每题12分,共48分) 17.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abdc,相距l=0.50m,bd间连有一固定电阻R=0.20Ω,导轨电阻可忽略不计.磁感应强度B=0.40 T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导体棒MN垂直放在导轨上,其电阻也为R,导体棒能无摩擦地沿导轨滑动,当MN以v=4.0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时,求: (1)导体棒MN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流过R的电流方向; (3)导体棒MN两端电压的大小. 18.如图所示,一个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其矩形线圈的长度为a,宽度为b,共有n匝,总电阻为r,与线圈两端相接触的集流环上接有一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线圈以角速度ω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对称轴OO′匀速转动,沿转轴OO′方向看去,线圈转动沿逆时针方向,t=0时刻线圈平面如图所示. (1)写出线圈转动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2)求线圈从t=0位置开始到转过90°的过程中的流过电阻R 的电量; (3)求图中电压表的读数. 19.一小型发电站通过理想升压、降压变压器把电能输送给用户,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320kW,输出电压U1=500V,两变压器间输电导线的总电阻R=1.6Ω,输电导线上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为输电功率的5%,已知用户端的电压U4=220V。求: (1)输电导线上的电流大小; (2)升压变压器B1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n1:n2; (3)降压变压器B2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n3:n4. 20.如图甲所示,两根平行光滑金属导轨相距,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导轨的下端间接有电阻.相距的和间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将阻值的导体棒垂直放在导轨上,使导体棒从时由静止释放,时导体棒恰好运动到,开始匀速下滑,.求: (1)~1s内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2)导体棒的质量; (3)~2s时间内导体棒所产生的热 高二年级4月线上教学物理测试卷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B A C D C D A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A C AD CD BD BC 1.B 变压器的铁芯用硅钢片代替整块铁芯,是为了减小涡流损失,故A说法正确;将两个接线柱连接起来,从而形成闭合电路,当因晃动,导致线圈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出现安培阻力,进而阻碍其运动,是利用电磁阻尼原理减弱表针的摆动,进而保护表针不被损坏,故B说法错误;真空冶炼炉的炉外线圈通过的电流是高频交流电,故C说法正确;安检门利用涡流探测人身上携带的金属物品原理是:线圈中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的磁场,会在金属物品产生交变的感应电流,而金属物品中感应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引起线圈中交变电流发生变化,从而被探测到,故D说法正确。所以选B。 2.A 传感器能将非电学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电学量,选项A正确;金属热电阻是一种可以将热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传感器,选项B错误;干簧管是能够感知磁场的传感器,选项C 错误;热敏电阻在温度升高时,电阻会变小,热敏电阻能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故D错误;故选A. 3.C 根据光电效应的规律可知,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光照射时间无关,选项A错误;根据W逸出功=hν,则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选项B错误;根据可知, 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选项C正确; 光电流的强度随入射光的强度增大而增大,选项D错误;故选C. 4.D 当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粒子影响很小,影响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远则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只有当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大角度的偏转,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实验结果是:离金原子核远的粒子偏转角度小,离金原子核近的粒子偏转角度大,正对金原子核的粒子被返回,故ABC错误,D正确。 5.C A. 德布罗意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A符合; B.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观察,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微粒组成,并测出了该种微粒的比荷 ,B符合. 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 D.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故D符合; 6.D AB. 闭合开关S时,滑动变阻器R不产生感应电动势,灯泡A2立刻正常发光,线圈的电流增大,产生自感电动势,根据楞次定律得知,感应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增大,使得电流逐渐增大,Al灯逐渐亮起来.故A错误,B错误; C.断开开关S瞬间,Al和A2与L、R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由于自感,Al和A2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故C错误; D.电流稳定时,由于自感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忽略,L支路的电流大于A2支路的电流,所以,断开开关S瞬间,流过A2的电流增大,将闪亮一下再逐渐熄灭,故D正确. 7.A A.图像的斜率表示磁通量变化率,由图像可知,时刻斜率最大,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此时感应电动势最大,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时刻斜率为零,即此时电动势为零,则此时线圈的磁通量最大,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时刻磁通量为零,则此时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故C错误; D.图像斜率的正负可示电动势的正负(即方向),由图像可知,、时刻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相反,故D错误。 8.B 由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流之比可知,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则电流互感器应串连接入匝数较多的线圈上。同时一次绕组匝数很少,且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故B正确;故选B。 9.B 三个三个支路电压相同,当交流电频率变大时,电感的感抗增大,电容的容抗减小,电阻所在支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变,所以流过L1的电流变大,流过L2的电流变小,流过L3的电流不变.故A、C、D错误,B正确. 10.【答案】C 设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为正,线圈中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为正,则由乙可知:线圈中在前0.5s内产生了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可得: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A图:在前0.5s内由乙图根据楞次定律可知,若磁场方向垂直向里(正方向)时,必须是磁场增强的;若磁场方向垂直向外(负方向)时,必须是磁场减弱的.而在0.5s-1.5s,若磁场方向垂直向里(正方向)时,必须是磁场减弱的;若磁场方向垂直向外(负方向)时,必须是磁场增加的.所以A选项错误; B图:在前0.5s内,若磁场方向垂直向里(正方向)时,必须是磁场增强的;若磁场方向垂直向外(负方向)时,必须是磁场减弱的.而在0.5s-1.5s,由感应电流方向,结合楞次定律可得:若磁场方向垂直向里(正方向)时,必须是磁场减弱的;若磁场方向垂直向外(负方向)时,必须是磁场增加的.故B错误; C图:在前0.5s内由乙图根据楞次定律可知,若磁场方向垂直向里(正方向)时,必须是磁场增强的;若磁场方向垂直向外(负方向)时,必须是磁场减弱的.而在0.5s-1.5s,若磁场方向垂直向里(正方向)时,必须是磁场减弱的;若磁场方向垂直向外(负方向)时,必须是磁场增加的.所以C正确; D图中磁场的变化引起的感应电流与A中完全相同,故可知D错误; 故选C. 11.A 由图象可知,单色光A和单色光B的遏止电压相同,所以它们是同一色光,相同电压时,单色光A对应的光电流更大,说明单位时间内照射的光电子数更多,即单色光A更强,故A正确;根据,可知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截止电压越大,故单色光C的频率大于单色光A的频率,则单色光C的最大初动能大于单色光A的最大初动能,故BCD错误;故选A. 【点睛】对于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判定A、B、C三种单色光谁的频率大,反向截止电压大的则初动能大,初动能大的则频率高.逸出功由金属本身决定. 12.【答案】C 试题分析:由题,电荷量+q的油滴恰好静止金属板间,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得知,油滴受到的电场力竖直向上,则金属板上板带负电,下板带正电.若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上,B正在增强时,根据楞次定律得知,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下负上正,金属板下板带负电,上板带正电,油滴不能平衡,则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上且B正在减弱时,油滴能保持平衡.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① 金属板间的电压为,② 要使油滴平衡,则有③ 联立①②③得:.故A错误,C正确.同理可知,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下且正增强时,,油滴能保持静止.故BD均错误.故选C. 13.AD AB.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大,故A正确,B错误;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 D.随着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故D正确。 14.CD A.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γ−W0,横截距表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不为零,故A错误; B.图线的斜率 表示普朗克常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W0=b,ha=W0, 则当入射光的频率为2a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 选项C正确; D.当入射光的频率为3a时,则 ,由 可得, 15.BD A.由右手定则可知,圆盘顺时针加速转动时,感应电流从圆心流向边缘,线圈A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向下且磁场增强.由楞次定律可知,线圈B中的感应磁场方向向上,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ab棒中感应电流方向由a→b.由左手定则可知,ab棒受的安培力方向向左,ab棒将向左运动,故A错误; B.同理可知,若圆盘顺时针减速转动时,则ab棒将向右运动,选项B正确; C.由右手定则可知,圆盘逆时针加减速转动时,感应电流从圆心流向边缘,线圈A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向上且磁场减弱.由楞次定律可知,线圈B中的感应磁场方向向上,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ab棒中感应电流方向由a→b.由左手定则可知,ab棒受的安培力方向向左,ab棒将向左运动,故C错误 D.同理可知,若圆盘逆时针加减速转动时减速转动时,则ab棒将向右运动,选项D正确; 16.BC AB、根据B-t图象,由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一直为顺时针,但在t0时刻,磁场的方向发生变化,故安培力方向的方向在t0时刻发生变化,则A错误,B正确; CD、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又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又根据电阻定律得:,联立得:,则C正确,D错误. 17.(1) 0.80V;(2)2A,b到d;(3)0.4V。 (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感应电动势V (2)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通过R的电流A 由右手定则可知,流过R的电流方向为b到d (3)导体棒MN两端电压为路端电压,则:V 18.(1)e=nBabωcosωt(2) (3) (1)最大感应电动势Em=nBabω 从垂直于中性面开始计时,所以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2)根据电流的定义可知: (3)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图中电压表的读数: 19.(1)100A(2)5:32(3)152:11 【解析】(1)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P损=5%P=5%×320kW=16000W 由P损=I2R得 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 (2)升压变压器B1的输出电压 升压变压器B1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 (3)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U=IR=100×1.6V=160V 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U3=U2-△U=3200-160=3040V 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 20.(1);(2)m=0.4kg;(3)4.88J (1)0~1s内,磁场均匀变化,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由图象可得 ,代入解得: (2)导体棒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t=1s末进入磁场区域的速度为 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 可知导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有: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联立以上各式得:m=0.4kg (3)在0~1s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1s~2s内,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0~2s时间内导体棒所产生的热量 高二年级化学4月月考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共50分) 1.【答案】C【解析】A.四氯化碳是卤代烃,可做灭火剂,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乙二醇型防冻液采用乙二醇与软水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沸点较高,不易结冰,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苯酚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医疗消毒,苯酚在医院里广泛使用,消毒药皂的味道也是苯酚产生的,故C选项错误; D.35%~ 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于医学和科研中保存生物标本,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C。 2.【答案】B【解析】A、16.25g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162.5g/mol=0.1mol,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是一个Ar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8 NA,B正确; C、1分子丙三醇含有3个羟基,92.0g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 NA,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0 NA,D错误。答案选B。 点睛:选项D是易错点,主要是不清楚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每个氢原子都有可能被取代,其产物比较复杂,这与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完全不同。 3.【答案】A【解析】A. 正丁烷和异丁烷中均有2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因此均有两种一氯取代物,故A正确; B. 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故B错误; C. 乙醇中羟基中的氢原子没有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在相同条件下没有水与金属钠的反应剧烈,故C错误; D. 乙醛能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醇,也能被氧化剂氧化成乙酸,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D【详解】A.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错误; B. 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黄绿色变浅发生的是取代反应,B错误; C. 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无色发生的是萃取,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 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D正确。答案选D。 5.【答案】D【解析】A、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采用分液方法分离,A正确;B、NaOH溶液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采用分液方法分离,B正确;C、四氯化碳和稀硫酸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采用分液法分离,C正确;D、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两者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D错误。正确答案为D。 6.【答案】A【解析】A.碳碳单键可以旋转,乙炔与乙烯所在的平面一定共面,乙烯所在的平面与苯所在的平面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所有C原子可能共平面,A正确; B.乙炔分子是直线型分子,四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与碳碳三键连接的苯环上的C原子及苯环对位的C原子在同一直线上,与苯环连接的亚甲基C原子取代苯分子的H原子位置,在该直线上,乙烯是平面型结构,键角是120°,所以共线的原子共有2个,因此除苯环外的C原子不可能共直线,B错误; C.苯分子是平面分子,乙炔是直线型分子,在苯环平面上;乙烯是平面分子,甲基、亚甲基取代乙烯分子中H原子的位置,因此在乙烯分子的平面上,由于碳碳单键可以旋转,乙烯所在的平面与苯所在的平面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因此所有C原子可能共平面,C错误; D.苯分子是平面型结构,苯环处于对位的C原子及与该原子连接的原子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苯分子中共线的原子共有4个,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共线的原子共有4个,乙烯是平面型结构,共线的原子共有2个,最多只有5个C共直线,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7.【答案】B【解析】A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B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2- 苯基丙烯,故B正确;C项、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2-苯基丙烯中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项、2-苯基丙烯为烃类,分子中不含羟基、羧基等亲水基团,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2-苯基丙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甲苯,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A【解析】丙烯CH2=CHCH3,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甲基在高分子的侧链上,生成高分子为,链节为,故选A。 9.【答案】A【解析】A.苯环中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键,其键长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B.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C.烷烃中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相对密度越大;D.水溶性:醇>卤代烃 【详解】A.苯环中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键,其键长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所以碳碳键键长:乙烯<苯,A错误; B.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正戊烷不含支链、异戊烷含有一个甲基,所以沸点:正戊烷>异戊烷,B正确;C.烷烃中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相对密度越大,前者是己烷、后者是戊烷,所以相对密度前者大于后者,C正确;D.水溶性:醇>卤代烃,乙醇中含有亲水基﹣OH,溴乙烷中不含亲水基,所以水溶性:CH3CH2OH>CH3CH2Br,D正确;故选A。 10.答案:C 11.【答案】B【解析】C3H6Cl2可看成CH3CH2CH3中2个氢原子被2个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取代同一碳原子上有两种情况,即中间碳原子和一侧碳原子;取代不同碳原子上也有两种情况,即相邻碳原子或相间的碳原子,所以,C3H6Cl2有四种同分异构体。答案选B。 思维拓展:确定常见烃的同分异构体,需确定其结构是否对称,若左右(或上下)对称,只考虑结构的1/2和对称点即可,若上下左右都对称,只需考虑结构的1/4和对称点即可;确定二卤代物可以先考虑取代同一个碳原子和不同碳原子来分析。 12.【答案】C【详解】 A.CH2=CH2+H2OCH3CH2OH中,H2O直接与双键发生加成反应,不是水解反应,A选项错误; B.2CH3CH2OH+O22CH3CHO+2H2O为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发生水解反应,B选项错误; C.CH3CH2Br+NaOHCH3CH2OH+NaBr反应中,CH3CH2Br分解成—CH2CH3和—Br,水中的H+与—Br结合生成HBr,—CH2CH3与—OH形成CH3CH2OH,HBr与NaOH反应生成NaBr,满足条件,是水解反应,C选项正确; D.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为酯化反应,D选项错误;答案选C。 13.【答案】B【解析】A.卤素原子、羟基、羧基都是官能团,苯基不是官能团,故A错误; B.烷烃结构相似,碳原子数不同的烷烃之间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它们之间互为同系物,故B正确; C.和的分子式不同,分子式相差2个H,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编号顺序错误,的名称是2-甲基-1-丙烯,故D错误;故选B。 14.【答案】B【详解】A.Br2与KI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与溴苯仍是互溶体系,不能分离,碘单质与溴苯汽油互溶,无法用汽油萃取,故A错误; B.浓硝酸和浓硫酸可与氢氧化钠反应,而硝基苯不反应,且不溶于水,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B选项正确; C.利用氢气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除去乙烯,单会引入氢气,故C错误; D.CO2、SO2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而乙烯不反应,可除杂,但乙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答案选B。 15.【答案】D【解析】A.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OH官能团,其中—OH能和Na反应放出H 2 ,A正确;B. 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能在催化剂条件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 C. 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正确,D.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OH官能团,能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D 错误。 16.【答案】C【解析】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或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再加入硝酸酸化,最后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 A.氯水与溴乙烷不反应,不能检验,A错误;B.溴乙烷不能电离出Br-,与硝酸银不反应,不能鉴别,B错误; C.加入NaOH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aBr,然后加入稀HNO3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可检验,C正确;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Ag+会与OH-反应生成AgOH,AgOH不稳定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观察不到现象,应先加稀硝酸酸化,D错误。答案选C。 17.【答案】D【解析】A.两个相连的苯环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的5个碳原子共线,再加上碳碳三键的2个碳原子,共7个碳原子一定共直线,A项错误;B.给苯环上有氢的碳原子编号如下:,因两个苯环无对称性可言,所以该烃苯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15种:1,2、1,3、1,4、1,5、1,6;2,3、2,4、2,5、2,6;3,4、3,5,3,6;4,5,4,6;5,6;C. 该烃的没有对称性,其中苯环上的氢有6种,三个甲基上氢算3种,还有碳碳三键的端点还有一个氢,所以共有9种氢,所以其一氯代物为9种;D.据A 项分析,已有7个碳原子共线,这条线必在左侧苯环确定的平面内,且苯环上的其余的4个碳和相连的那个甲基的碳原子,共12个碳原子一定共平面,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项。 18.【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苯酚的性质,难度较小。 详解:①苯酚溶液加热变澄清,说明苯酚在溶解度在热水中变大,不能说明其酸性的强弱,故错误;②苯酚浊液中加NaOH后,溶液变澄清,生成苯酚钠和水,说明苯酚有酸性,但不能证明酸性的强弱,故错误;③苯酚可与FeCl3反应与苯酚的酸性无关,故错误;④在苯酚溶液中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与苯酚的酸性强弱无关,故错误;⑤苯酚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说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氢根的弱,说明其为弱酸性,故正确。故选A。 19.【答案】B 【解析】A. 根据该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6H12O5,故A错误; B. 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B正确; C. 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酚羟基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以与Br2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因此1mol该物质最多可消耗2molBr2,故C错误; D. 该物质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碳碳双键和羰基均被加成,官能团种类减少2种,故D错误。 20.【答案】C【解析】浓硫酸增重14.4 g,即水的质量为14.4 g,根据公式n = 计算得出水的物质的量为0.8 mol;通过碱石灰,又增重26.4 g同理计算得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6 mol,结合元素守恒法计算得出有机物中O元素的质量,进而可知有机物中C、H、O元素的物质的量,最后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详解】浓硫酸增重可知水的质量为14.4 g,可计算出n(H2O) = = 0.8 mol,n(H) =1.6 mol,m(H) = 1.6 g;使碱石灰增重26.4 g,可知二氧化碳质量为26.4 g,n(C) = n(CO2) = = 0.6 mol,m(C) = 7.2 g;m(C)+m(H) = 8.8 g,有机物的质量为12 g,所以有机物中氧的质量为3.2 g,n(O) = = 0.2 mol;n(C):n(H):n(O) = 0.6 mol:1.6mol:0.2mol = 3:8:1,即实验式为C3H8O,由于C3H8O中碳原子已经饱和,所以分子式也为C3H8O,故C项正确;答案选C。 21.(每空2分,共10分)【答案】C14H12O3 酚羟基、碳碳双键 ABC 3 156.8 【解析】(1)白藜芦醇的分子中含有酚羟基、碳碳双键和2个苯环,结合其相应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1)白藜芦醇的分子中含有14个C原子,3个O,不饱和度为9(可看成7个碳碳双键、2个环,相当于9个碳碳双键),分子式为C14H12O3,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和碳碳双键;(2)A. 白藜芦醇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符合题意; B. 白藜芦醇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B符合题意; C. 白藜芦醇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符合题意; D. 白藜芦醇分子内的酚羟基,酸性比HCO3-弱,不能与NH4HCO3溶液反应,D不合题意; E. 白藜芦醇分子内含有酚羟基,不含醇羟基,不属于醇类,E不合题意; F. 白藜芦醇分子内含有酚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F不合题意。 答案为:ABC;(3)1mol该白藜芦醇分子内含有3mol酚羟基,所以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消耗3molNaOH;酚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可被溴原子取代,(4)1mol白藜芦醇分子内的苯基能与6molH2加成、碳碳双键能与1molH2加成,最多消耗标准状况下的H2的体积为7mol×22.4L/mol=156.8L。 22.(每空2分,共16分)【答案】环己醇 ②④ ①③⑤⑥ CH2=CH-CH=CH2+Br2→BrCH2CH=CH-CH2Br +2NaOH+2NaBr+2H2O BD 【解析】苯酚与氢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产生A是环己醇,A与浓硫酸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B是环己烯,B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是1,2-二溴环己烷, C与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D是,D与Br2按1:1关系发生1,4-加成反应产生E为,E与H2发生加成反应产生F为,F与NaOH的水溶液发生水解反应产生G是,G与乙二酸HOOC-COOH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时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高聚物H:,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名称为环己醇; (2) B结构简式为;F 的结构简式:; (3)在上述反应中,反应①属于加成反应,②属于消去反应,③属于加成反应,④属于消去反应,⑤属于加成反应,⑥属于加成反应,⑦属于取代反应,所以反应①~⑦中消去反应的是②④;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①③⑤⑥; (4)CH2=CH—CH=CH2 与等物质的量 Br2发生1,4-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H=CH2 +Br2→BrCH2CH=CH-CH2Br; (5)第④步的化学反应是与NaOH的乙醇溶液在加热时发生的消去反应,方程式为:+2NaOH+2NaBr+2H2O; (6) A.在中核磁共振氢谱中能给出三种峰,且强度之比为1:1:4,A不符合题意; B.在中核磁共振氢谱中能给出三种峰且强度之比为1:1:2,B符合题意; C.在中核磁共振氢谱中能给出四种峰且强度之比为1:1:2:2,C不符合题意; D.中核磁共振氢谱中能给出3种峰且强度之比为1:1:2,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D; 23.(每空2分,共12分) 【答案】防止暴沸 球形冷凝管 冷凝回流 分液 CH3OCH3 75% 【解析】(1)步骤1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爆沸; 故答案是:防止暴沸; (2)仪器A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冷凝管的作用为冷凝回流; 故答案是: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3)分离有机相和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式进行操作;故答案是:分液;(4)实验的条件为浓硫酸加热,可发生甲醇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甲醚的副反应;故答案是:CH3OCH3;(5)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甲醇有7.9g,丙烯酸有10g,所以甲醇有0.25mol,丙烯酸有0.1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得出,二者1:1反应,说明甲醇过量,所以根据丙烯酸的物质的量计算,0.11mol丙烯酸理论上可以生成0.11mol的丙烯酸甲酯,所以理论丙烯酸甲酯的产量为8.6g,所以计算产率得到×100%=75%; 24.(共12分)【答案】 (1) 碳碳双键、醛基 (2). 加成(或还原)反应 (3) (4). 、 (5)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1,3-丁二烯与丙烯醛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生成A为,A与足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B在HBr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为,C与Mg在干醚的条件下得到,发生信息中反应得到,再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氧化生成D为,对比D与F的结构可知,D与CH2=CHCH2OH反应酯化反应得到F,故E为CH2=CHCH2OH; (1)A为,A中所含官能团名称是醛基和碳碳双键,B的结构简式是; (3)D为,E为CH2=CHCH2OH,D和E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反应方程式为; (4)D为,D中含有环己基(只有一个侧链)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为、; (5)乙烯和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Br,溴乙烷和Mg、干醚反应生成CH3CH2MgBr,CH3CH2MgBr和环氧己烷、酸反应生成1-丁醇,所以合成路线为CH2=CH2→CH3CH2BrMgCH3CH2MgBrCH3CH2CH2CH2OH。 高二年级四月线上教学生物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一种人为的操作过程。A属于细胞工程;B符合基因工程的概念;C属于诱变育种;D是自然发生的,不是人为操作的,不属于基因工程。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工具和基本操作步骤,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工程技术过程的理解及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能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是DNA,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4.【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为杂交育种并让植株连续自交进行筛选;①③④⑤是单倍体育种,其中④为选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⑤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可发生在图示①②③过程中,A错误;过程③④⑤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B错误;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所以E植株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错误;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不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基因工程育种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D正确。 5.【答案】B【解析】①过程是逆转录,利用逆转录酶合成DNA片段,需要的原料是A、T、G、C;②是目的基因与质粒DNA重组阶段,需要限制酶切断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③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则不应该用致病菌,而炭疽杆菌是致病菌;④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原料中含有A、U、G、C。 6.【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F1基因型是DdTt,F1自交得F2,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得F2中重组类型占3/8,纯合子占1/4。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1/4。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7.【答案】B【解析】该植物产生花粉的基因型种类为2×2×1×2=(8种),A正确;由于花粉粒发育成的单倍体幼苗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体),经秋水仙素处理(C),染色体加倍后,个体Ⅰ的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B错误;个体Ⅱ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2×1/2×1×1/2=1/8,与亲本表现型一致的可表示为A_B_C_D_,其他都为重组类型,占1-3/4×3/4×1×3/4=37/64,C正确;A、B、C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可以尽快获得优良纯种,D正确。 8.【答案】D【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生物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C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因此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间的隔离,D正确,故选D。 9. 【答案】D【详解】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使生物进化,B错误;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D正确。 10.【答案】C【解析】生物产生的可遗传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错误;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可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11.【答案】A【解析】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但进化不一定就会有新物种的产生,A错误;设该校男女学生各200人,由于色盲是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色盲携带者是女性,因此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400×3.5%+400×5%)÷(200×2+200)×100%≈5.67%,B正确;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C正确;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其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D正确。 12.【答案】A【解析】种群中不同个体含有的基因可能不同,每个个体不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A 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婚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的特点为由简单到复杂,即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正确。 13.【答案】A【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A正确;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体现的,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14.【答案】B 15.【答案】D【详解】自然选择学说很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①错误;自然选择学说能够解释新物种产生,②错误;由于当时科学水平有限,达尔文进化论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③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④错误;自然选择学说没有解释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是如何起作用的,⑤正确;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手段,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之一,⑥错误。因此,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③⑤,故选D。 16.【答案】B【详解】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 如特创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所致 ,B正确,ACD错误。 17.【答案】B【解析】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18.【答案】B【解析】血浆中存在碳酸氢钠/碳酸缓冲对,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维持pH基本稳定。 19.【答案】D【详解】A、稳态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A错误.B、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B错误.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变化中,C错误.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故选D。 20.【答案】C【解析】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21.【答案】D【详解】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 B、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蛋白逸出至组织液,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 C、蛋白尿即肾脏病变,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而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 D、组织中代谢废物的累积,直接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把血浆中的水分吸了过来导致水肿,与血浆蛋白浓度无关,D错误。 22.【答案】B【详解】A、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发生在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中,是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B正确;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发生在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B。 23. 【答案】A【详解】内环境的组成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因此①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因此②中的血红蛋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细胞外液中含有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调节物质如激素等,因此③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④ 中的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腺分泌的分布于口腔内的消化酶,属于外环境的成分。 24.【答案】C【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③必须通过排泄系统才能完成,A错误;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B错误;④为内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细胞,应该为养料和氧气,C正确;⑥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25. 【答案】C【解析】静脉注射药物,ATP直接进入血浆,血浆中的ATP首先要进出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进入组织液,要穿越2层细胞膜;组织液中的ATP再穿过心肌细胞膜(1层细胞膜)进入心肌细胞,所以整个过程共穿过3层细胞膜。 26、【答案】C【详解】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分别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进入血浆和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返回血浆;血浆中的药液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再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综上分析,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27、【答案】D【详解】在a点左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4,然后a、b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2、3情况,最后a、b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如图4,A正确;在b点右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4,然后b、a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3、2情况,最后a、b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B正确;在a、b两点的中央刺激,兴奋向两侧同时等速传导,不会出现指针的偏转,如图1所示,因此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C正确;如果刺激点在a、b两点的中央偏左,所以a点先兴奋,电位如图中2情况,然后b点后兴奋,电位如图中3情况,即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D错误。 28、 【答案】B 29、【答案】B【详解】据图分析,A处为神经纤维,C处为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比突触快,A正确;刺激D点,神经冲动可以传到E但是不能传到B,所以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摆动,B错误;C处为突触,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正确;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D正确。 30、【答案】A【解析】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A项错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B项正确;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C项正确;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收缩或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腺体分泌,D项正确。 31、【答案】B【解析】去甲肾上腺素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不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A错误;去甲肾上腺素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说明去甲肾上腺素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而发挥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C错误;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导致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Na+内流,但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导致细胞膜对阴离子(如Cl﹣)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阴离子内流,D错误。 32、【答案】C【详解】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甲所示两电极都在膜外,所以电流表测得的为零电位,A错误; 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所以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错误; 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电流表会有不同方向的偏转。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C正确; 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造成的,D错误。 33、【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④是轴突,②是轴突末梢,③是神经胞体。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②③处都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又兴奋能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所以①处也都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但兴奋不能向上一个神经元传递,所以④处不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故选D。 34、【答案】D【解析】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需要用视觉中枢感觉“手语”的字型并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分析“手语”的含义,A、B、C均错误,D正确。 35、【答案】A【详解】“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没有意识,不能维持身体平衡,说明大脑和小脑失去正常功能;但呼吸和心跳正常,说明脑干和脊髓保持正常功能,故选A。 36、【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线粒体,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 【详解】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结构①为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可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A正确;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结构④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结构④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D错误。 故选A。 37、【答案】C【解析】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即突触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而不能由突触后膜释放,所以兴奋不能由①→②传递,A正确;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产生的兴奋会先后经过电位计的左右两侧,所以电位计会偏转两次,B正确;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方式是胞吐,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不是主动运输,C错误;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D正确。 38、【答案】A【解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能口头表达,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故选A。 39、 【答案】D 40.【答案】D 二、 非选择题 41、【答案】 (1). 突变 基因重组 (2). 自然选择学说 生殖隔离 (3). 55% 70% 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分析】分析题图: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③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1)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③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而自然选择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某植物种群中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 aa的个体占50%,则Aa的比例为1-20%-50%=30%;若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则剩余个体中AA占2/5,Aa占3/5,因此该种群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占2/5+3/5×1/4=11/20=55%,aa占3/5×1/4=3/20=15%,Aa占1-55%-15%=30%,此时A的基因频率55%+1/2×30%=70%%,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生物进化。 42、(1)1/3 血浆和组织液 (2)自由扩散 6 三 (3)胰高血糖素(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4)f 组织液 43、【解析】(1)调查遗传病发病率:①确定调查范围;②在人群里随机抽查人数若干,调查并记录,计算;③得出结果。 (2)调查遗传方式:①选取具有患者的家族若干;②画出系谱图;③根据各种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推导出遗传方式。 (3)①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伴性遗传看女病,由于10号个体父亲没有患病,说明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②7号和8号有一个患病的儿子(aa),说明7号的基因型为Aa,而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因此6号的基因型也为Aa;由10号可知3号和4号的基因型均为Aa,则9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所以6号和9号个体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 【答案】 (1)随机 (2)遗传规律 (3)①常 隐 ②1/6 44、【解析】 (1)由图可知,乙醇脱氢酶由A基因控制,乙醛脱氢酶由b基因控制,“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说明其基因型是aaBB或aaBb;“红脸人”体内只有ADH,说明其体内能产生乙醛,使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由图知,两种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故酒量大小与性别无关。 (3)①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如羊水检查)等手段,也可以通过减少饮酒和适龄生育等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②依题意,该患儿标记为(++-),其父亲为“+-”,母亲为“--”,据此可推知,该小孩患病的原因是其父亲在形成生殖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3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13号子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两极所致。 【答案】 (1)aaBB、aaBb 乙醛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无关 因为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3)①适龄生育、不酗酒、产前诊断(或羊水检查) ②父亲的13号(或答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答减数分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