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练习38 光的波动性 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专题练习 (三十八) 光的波动性 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干涉的结果 B.用光导纤维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衍射的应用 C.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 D.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可使景像清晰 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是由于不同色光在介质中折射率不同产生的色散现象,A错;用光导纤维传送信息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B错;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观察到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C错;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滤去了水面的反射光,使景像清晰,D对. 答案:D 2.如图所示,某载人飞船返回舱开始以高速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形成一个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的高温区,高温区内的气体和返回舱表面材料的分子被分解和电离,这时返回舱与外界的联系被中断,这种现象称为“黑障”.产生“黑障”的原因是( ) A.飞船受到的万有引力消失 B.飞船为了宇航员的安全而暂时关闭通信系统 C.在飞船周围高温气体被电离成等离子体,从而对飞船的通信天线起屏蔽作用 D.飞船表面温度太高,如同火球,使得航天员看不见外面,外面也看不见飞船里面 光线先传播到C,即C先被照亮,C正确. 答案:C 5 4.(2012·江苏高考)如图所示,白炽灯的右侧依次平行放置偏振片P和Q,A点位于P、Q之间,B点位于Q右侧,旋转偏振片P,A、B两点光的强度变化情况是( ) A.A、B均不变 B.A、B均有变化 C.A不变,B有变化 D.A有变化,B不变 解析:白炽灯光是自然光,旋转偏振片P,A点光的强度不变,B点光的强度变化,现象C正确. 答案:C 5.(2012·上海高考)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解析:由于太阳光是自然光,能够通过偏振片P;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能够通过偏振片P;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不能够通过偏振片P;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部分能够通过偏振片P,所以选项A、B、D正确. 答案:ABD 7.(2013·焦作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 B.人耳能听见的声波比超声波更易发生衍射 C.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从红光改为紫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D.光导纤维传播光信号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解析: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A错误.超声波的波长比人耳能听见的声波短,因此人耳能听见的声波比超声波更易发生衍射,B正确.紫光的波长短,因此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小,C错误.光导纤维传播光信号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D正确. 答案:BD 8.(2013·开封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射线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 B.做简谐运动的单摆摆长增大为原来的2倍,其周期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 C.根据狭义相对论,地面上的人看到高速运行的列车比静止时变短且矮 D.用同一装置观察光的双缝干涉现象,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比红光的小 9.(2013·山西四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全反射的原理,具有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B.自然光斜射到玻璃、水面、木质桌面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 C.经过同一双缝所得干涉条纹,红光条纹间距大于绿光条纹间距 D.紫外线比红外线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解析:显然,A、B正确.红光的波长比绿光的波长长,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λ可知.经过同一双缝,红光所得干涉条纹间距大,C正确.衍射现象的明显程度与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及光的波长有关,缝越窄(或障碍物的尺寸越小),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与红外线相比,紫外线的波长更短,更不容易发生衍射现象,D错误. 答案:ABC 10.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下列有关波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麦克斯韦预言空间可能存在电磁波,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他的预言 B.两列波相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则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交替变化 C.夜视仪器能在较冷的背景上探测出较热物体的红外辐射 5 D.以某一速度向观察者驶来一辆汽车,并发出鸣笛,观察者感受到汽笛的频率越来越小 E.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解析: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他的预言,A正确.两列波相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则振动加强区域始终振动加强,振动减弱区域始终振动减弱,不会交替变化,B错误.夜视仪器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工作的,C正确.据多普勒效应可知观察者此时感受到汽笛的频率越来越大,D错误.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薄膜干涉原理,E正确. 答案:ACE 11.(2013·青岛模拟)如图甲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图.针对a、b、c、d四个位置或部件,回答问题: 甲 (1)双缝应安装在________位置(填字母代号); (2)如果将灯泡换成激光光源,该实验照样可以完成,这时可以去掉的部件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纹,读下手轮的读数如图乙所示.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0条亮纹,读下手轮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 乙 丙 (3)条纹的间距是________mm; (4)如果已经量得双缝的间距是0.30 mm、双缝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是900 mm,则待测光的波长是________m.(取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考查基本常识,双缝应安装在c位置. (2)这一问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深化.滤光片(a)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单色光,单缝(b)的目的是为了造就相位相同的光,它们的设置都是为了满足干涉的条件.而激光本身已经具备很好的相干性,所以a和b这两个部件的设置就都不必要了. (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第一个是0.045 mm,第二个是14.535 mm,它们的差值是14.490 mm,中间跨越了10-1=9个条纹间距,所以,条纹间距是Δx=14.490 mm/9=1.610 mm. (4)根据实验原理,λ=Δx=×1.61×10-3 m=5.37×10-7 m. 5 答案:(1)c (2)a和b (3)1.610 (4)5.37×10-7 12.用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红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已知使用的双缝间距离d=0.1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 m,测得屏上干涉条纹中亮纹的间距是3.8 cm. (1)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的波长λ是多少? (2)如果把整个装置放入折射率是的水中,这时屏上的条纹间距是多少? 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