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民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民中2019-2020学年12月份考试 高一 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小圆环A吊着一个质量为m2的物块并套在另一个竖直放置的大圆环上,有一细线,一端拴在小圆环A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大圆环最高点B的一个小滑轮后吊着一个质量为m1的物块.如果小圆环、滑轮、细线的大小和质量以及相互之间的摩擦都可以忽略不计,细线又不可伸长,若平衡时弦AB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则两物块的质量之比应为 A. cos B. sin C. 2sin D. 2sinα 2.2010年10月13日,智利矿难中受困69天的33名矿工陆续乘坐智利军方的“凤凰号”救生舱,由625 m深的地底升井获救,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的奇迹,若救生舱在升井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5 m/s,加速和减速过程的最大加速度均为1 m/s2,则救生舱将一名矿工自井底升至井口停下所需的时间至少约为( ) A. 130 s B. 135 s C. 140 s D. 150 s 3.一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F1、F2、F3共同作用,其力的矢量关系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合力大小是( ) A. 0 B. 2F1 C.F3 D. 2F2 4.如下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固定在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已知弹簧的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现沿弹簧轴线方向在质量为2m 的小球上有一水平力F,使两球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则此时两球间的距离为( ) A. B. C.L+ D.L+ 5.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可以测出被测的物体的速度;某时刻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55 m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35 m处恰好停下,已知声速为 340 m/s,则汽车在这20 m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5 m/s B. 10 m/s C. 15 m/s D. 20 m/s 6.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a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质点的( ) A. 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 B. 速度不断减小,位移继续增大 C. 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 D. 速度不断减小,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 7.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把橡皮条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通过细绳套连接两只弹簧秤,并使该端拉至O点,测得PO长为L,如图所示.则实验中( ) A. 选取的细绳套适当长一些 B. 只需要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C. 两根细绳套间的夹角尽可能大些 D. 改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只需使橡皮条的长度仍为L 8.关于惯性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即使质量很大也能被拉动,说明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C. 让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无论多快,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D. 加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后的惯性;减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前的惯性 9.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 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10.如图中表示的是小车所受外力F的图示,所选标度都相同,则对于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 A.F1和F2 B.F1和F4 C.F1和F3、F4 D. 都不相同 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4.0分,共16分) 11.(多选)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A. 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 在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的平均速度相同 C. 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 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12.(多选)一辆汽车向东行驶,在经过路标甲时速度表指示为50 km/h,行驶一段路程后,汽车向北行驶,经过路标乙时速度计指示仍为50 km/h,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度相同 B. 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度不同 C. 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率相同,但运动方向不同 D. 汽车向东行驶和向北行驶两过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13.(多选)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B. 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完全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因此可以表示小车运动规律 C. 在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六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D. 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14.(多选)某质点的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0~6 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在6~14 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 在6~10 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在2 s末,质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 m/s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 15.小华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纸带上所示. (1)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除了有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导线、低压交流电源、小木块、长木板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A.刻度尺 B.铁架台 C.停表 D.天平 (2)图中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s. (3)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1、2、3、4、6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5= 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并填入表中. (4)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在图2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v、t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 (5)根据v﹣t图象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6.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所挂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的恒定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如图所示坐标系中,请作出F-L图线.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 cm,劲度系数k=________ N/m. (3)试根据该同学以上的实验情况,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 (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7.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通过计算判断是哪辆车先到达目标? 18.火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列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v2(对地且v1>v2)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a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19.重150 N的光滑球A悬空靠在墙和木板B之间,木板B的重力为1 500 N,且静止在水平地板上,如图所示,求: (1)墙和木块B所受压力各为多少? (2)水平地板所受的压力和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各为多少? 2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底端,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上滑,一段时间后返回到出发点.若物块上滑所用时间t1和下滑所用时间t2的大小关系满足t1∶t2=1∶,(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上滑加速度a1与下滑加速度a2的大小之比; (2)物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斜面倾角变为60°,并改变斜面粗糙程度,小物块上滑的同时用水平向右的推力F作用在物块上,发现物块匀减速上滑过程中加速度与推力大小无关,求此时加速度的大小.(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C 2.A 3.D 4.C 5.B 6.C 7.A 8.C 9.D 10.B 11.BC 12.BC 13.BD 14.CD 15.(1)A(2)0.1s(3)0.530(4)如图所示 (5)0.417 【解析】(1)因为打点计时器可以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所以不需要秒表,该实验不需要测量小木块和小车的质量,不需要天平,在处理纸带时,需要刻度尺测量点迹间的距离.故选A.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知每隔0.02 s打一个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第5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v5==0.530 m/s. (3)利用描点法可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4)根据v﹣t图象求出图线的斜率k, 所以小车加速度a==0.417 m/s2. 16. (1)F-L图线如图所示: (2) 5 cm 20 N/m (3) (4)优点:可以避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缺点: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会造成实验误差 【解析】 (1)F-L图线如图所示: (2)弹簧的原长L0即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由图象可知,L0=5×10-2m=5 cm. 劲度系数为图象直线部分的斜率,k=20 N/m. (3)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表 (4)优点:可以避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缺点: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会造成实验误差. 17.甲车先到达. 【解析】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甲运动的时间为t1,乙运动的时间为t2, 则对于甲来说有x=+ 解得t1= 对于乙来说有t2== 则t2﹣t1=>0 故t2>t1 甲车用的时间少,即甲车先到达. 18. a> 【解析】 方法一:物理方法 两车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近,此时不相撞,以后就不会相撞.设火车的加速度至少是a0,则 v1t-a0t2=v2t+s① v1-a0t=v2② 联立①②,可得a0= 所以当a>时,两车便不会相撞. 方法二:判别式法 设经过时间t两车不相撞,则有v1t-at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