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机械波 学案
第75课时 机械波(重点突破课) [必备知识] 一、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 (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 3.机械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有波峰(凸部)和波谷(凹部);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有密部和疏部。 二、波的图像 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三、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f: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1)v=λf;(2)v=。 四、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 1.波的干涉和衍射 波的干涉 波的衍射 条件 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相位差保持不变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 现象 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相互隔开的稳定的干涉图样 波能够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向前传播 2.多普勒效应 (1)条件: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2)现象: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 (3)实质: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小题热身] 1.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0.2 s时刻的波形图。该波的波速为0.8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波长是12 cm B.这列波的周期是0.5 s C.这列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 D.t=0时,x=4 c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为沿y轴负方向 E.这列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 解析:选ADE 由波形图读出波长,利用波速求解周期,根据传播时间求出可能的传播距离或者将时间与周期相比较,就可以判断传播方向。由题图知该波的波长λ=12 cm,故A项正确。由v=,得T= s=0.15 s,故B项错误。因==,故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C项错误,E项正确。由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可判定t=0时刻,x=4 cm处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D项正确。 2.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波源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B.如果声源静止,就观察不到多普勒效应 C.当声源朝靠近观察者运动时,声源的频率不变 D.当声波远离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低 E.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可能变高,也可能变低 解析:选CDE 波源运动时,波源与观察者距离不一定变化,不一定发生多普勒效应,A错;声源静止时,若观察者向声源运动,能发生多普勒效应,B错;声源朝着观察者运动时,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C、D对,声源相对观察者运动时,二者距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故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可能变低,也可能变高,E对。 3.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 图甲显示了波的________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________现象。 解析:由波的干涉和衍射概念知,图甲是一列波的传播,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是两列波的传播,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答案:衍射 干涉 提能点(一) 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典例] (2016·全国乙卷)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 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 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 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解析]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说法A正确。根据题意得周期T= s= s,频率f==0.6 Hz,说法B错误。 波长λ== m=3 m,说法C正确。波传播过程中,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可以传递出去,但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说法D错误,说法E正确。 [答案] ACE 波的传播问题的分析方法 (1)波传播时,波的信息和能量可以向外传播,但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2)波的传播具有周期性,波在一个周期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波长的大小等于相邻两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3)波长、波速、周期和频率的计算利用关系式v=和v=λf。 [集训冲关] 1.(2016·全国丙卷)由波源S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波速为16 m/s。已知介质中P、Q两质点位于波源S的两侧,且P、Q和S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置到S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 m、14.6 m。P、Q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峰 E.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在波峰 解析:选BDE 简谐横波的波长λ== m=0.8 m。P、Q两质点距离波源S的距离PS=15.8 m=19λ+λ,SQ=14.6 m=18λ+λ。因此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A错误,B正确。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峰的位置,Q在波谷的位置。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P在波谷的位置,Q在波峰的位置。C错误,D、E正确。 2.将一弹性绳沿x轴放置,左端位于坐标原点,用手握住绳的左端,当t=0时,使其开始沿y轴作简谐振动,在t=0.75 s时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M点是位于x=10 cm处的质点,N点是位于x=50 cm处的质点。 (1)求绳波的传播速度。 (2)判断N点开始振动的方向并求从t=0时刻开始到N点第一次沿y轴正方向经过平衡位置需要多长时间? (3)求从t=0时刻开始到N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时,M点经过的路程。 解析:(1)由题意和题图可知λ=20 cm,T=1 s, 所以波速v==20 cm/s。 (2)由题图可知t=0.75 s时,x=15 cm的质点,刚开始振动,并且振动方向为y轴负方向,所以N点开始振动方向也沿y轴负方向。 t=0.75 s时,x=5 cm的质点第一次沿y轴正方向经过平衡位置,这个振动形式传到N点还要t1==s=2.25 s, 所以当t2=t+t1=3 s时N点第一次沿y轴正方向经过平衡位置。 (3)t=0.75 s时,M点已经经过的路程为8 cm,而N点第一次到达波峰还要经历t3==s=2.5 s,即2.5T,则M点还要经过路程2.5×4×8=80 cm, 所以M点经过的总路程为8 cm+80 cm=88 cm。 答案:(1)20 cm/s (2)N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 3 s (3)88 cm 提能点(二) 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综合问题 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的比较 比较项目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 研究对象 一个质点 波传播方向上的所有质点 研究内容 某质点在空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某时刻连续质点在空间分布的规律 图像 物理意义 某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 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振动方向 Δt后的波形 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图像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 横坐标 表示时间 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联系 (1)纵坐标均表示质点的位移 (2)纵坐标的最大值表示振幅 (3)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每一个质点都有自己的振动图像 [典例] 一物理教师某天正在一湖边钓鱼,突然湖的周围起了风,他发现湖中钓鱼的浮标上下浮动。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浮标上下浮动可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他通过观测绘制出了浮标的振动图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又根据湖面的波纹绘制出了水的波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图乙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水波在t=0.5 s时的波形图,图甲是图乙中离原点0~4 m范围内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浮标上下振动的周期为T=2 s B.该列波的波速为2 m/s C.该波传播过程中遇到频率为1 Hz的机械波时能产生干涉 D.图甲是x=2 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E.不能确定图甲是0~4 m范围内哪个质点的振动图像 [解析] 由题图甲可知,浮标振动的周期T=2 s,由题图乙可知波长λ=4 m,该波的波速v==2 m/s,选项A、B正确;该列波的频率f==0.5 Hz,根据波产生干涉的条件可知,当该列波传播过程中遇到频率为1 Hz的机械波时不能产生干涉,选项C错误;由题图甲可知,质点在t=0.5 s时处于平衡位置且沿y轴负方向运动,在0~4 m范围内的质点在t=0.5 s时刻有x=0、x=2 m、x=4 m处的质点处在平衡位置,但只有x=2 m处的质点是沿y轴负方向运动的,故题图甲是x=2 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选项D正确,E错误。 [答案] ABD “一分二看三找”巧解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类问题 (1)分清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横坐标为x则为波动图像,横坐标为t则为振动图像。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动图像对应的质点和振动图像对应的时刻。 [集训冲关] 1.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b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a=2 m和xb=6 m,图乙为质点b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沿-x方向传播 B.质点a经4 s振动的路程为4 m C.此时刻质点a的速度沿+y方向 D.质点a在t=2 s时速度为零 E.波速为1 m/s 解析:选ADE 由题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为8 m,由题图乙可知,波振动的周期为8 s,并且质点b在开始计时时刻沿+y轴方向运动,则该波沿-x方向传播,且波速v== m/s=1 m/s,故选项A、E正确;由题图乙可知,波的振动周期为8 s,则质点a经4 s振动的路程为2A=1 m,B项错误;由上下坡法可知,此时刻质点a的速度沿-y方向,C项错误;经过2 s即四分之一周期,质点a运动到波谷,速度为零,D项正确。 2.(2017·武汉武昌区调研)一列简谐横波,在t=0.6 s时刻的图像如图甲所示,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 m/s C.从t=0.6 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晚0.4 s回到平衡位置 D.从t=0.6 s开始,紧接着的Δt=0.6 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 m E.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0 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解析:选ABD 由题图乙可知,t=0.6 s时A点的振动是向下的,因此可判断这列波是向x轴正方向传播的,选项A正确;由题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为20 m,由题图乙可知,该波的周期为1.2 s,可得该波的波速为 m/s,选项B正确;由波上各质点振动情况可知,P点向上振动,应该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C错误;0.6 s的时间为半个周期,因此质点振动路程为4 m,选项D正确;该波的波长为20 m,大于10 m,因此该波遇到一个尺寸为10 m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选项E错误。 提能点(三) 波的多解问题 1.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 (1)周期性: 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 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 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3)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形成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2.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思路 一般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出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的关系Δt或Δx,若此关系为时间,则t=nT+Δt(n=0,1,2,…);若此关系为距离,则x=nλ+Δx(n=0,1,2,…)。 [典例] 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t1=0和t2=0.05 s时,其波形分别用如图所示的实线和虚线表示,求: (1)这列波可能具有的波速。 (2)当波速为280 m/s时,波的传播方向如何?以此波速传播时,x=8 m处的质点P从平衡位置运动至波谷所需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解析] (1)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 Δx=Δx1+nλ=(2+8n)m,n=0,1,2,… v== m/s=(40+160n)m/s,n=0,1,2,… 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 Δx′=Δx2+nλ=(6+8n)m,n=0,1,2,… v′== m/s=(120+160n)m/s,n=0,1,2,… (2)当波速为280 m/s时,有280=(120+160n),n=1, 所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 T== s 所以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所需最短时间为: t== s≈2.1×10-2s。 [答案] 见解析 解答波的多解问题的方法步骤 (1)假设波向x轴正方向或负方向传播。 (2)由题目提供的波形变化等条件列出传播距离或传播时间与波长、周期等相关的通式。 (3)根据v=或v=λf,v=求出速度或其他未知量的关系通式。 (4)分析题目中有没有其他限制条件,看通过关系通式得到的多解能否变为有限个解或唯一解。 [集训冲关] 1.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如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在x轴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像,且xab=6 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 B.波可能沿x轴负方向传播 C.波长可能是8 m D.波速一定是6 m/s E.波速可能是2 m/s 解析:选BCE 波的传播方向可能向+x或-x方向传播,A错,B对。ab之间的距离可能是λ或λ,周期为4 s,波长可能为8 m,波速可能为2 m/s,D错,C、E正确。 2.一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的横坐标x=0.32 m。从此时刻开始计时。 (1)若P点经0.4 s第一次到达最大正位移处,求波速大小。 (2)若P点经0.4 s到达平衡位置,波速大小又如何? 解析:(1)若P点经0.4 s第一次到达最大正位移处,知波形移动的距离Δx=0.32 m-0.2 m=0.12 m, 则波速v== m/s=0.3 m/s。 (2)若P点经0.4 s到达平衡位置, 则波形移动的距离Δx=0.32 m+(n=0,1,2,…), 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0.8 m, 则波速v== m/s=(0.8+n)m/s(n=0,1,2,…) 答案:(1)0.3 m/s (2)(0.8+n)m/s(n=0,1,2,…) 一、选择题 1.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扩展开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 B.介质中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C.介质中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D.介质中质点只是振动而没有迁移 E.在扩展过程中频率逐渐减小 解析:选BCD 波在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它们并没有随波的传播而发生迁移,选项A错误,D正确。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而振动由能量引起,也传播了能量,而频率不变,选项B、C正确,E错误。 2.如图所示,在原点处做简谐运动的波源产生的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400 m/s。为了接收信号,在x=400 m处放置一接收器A(图中未标出)。已知t=0时,波已经传播到x=40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源振动的周期为0.05 s B.x=40 m处的质点在t=0.5 s时位移为零 C.接收器在t=1.0 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移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小于20 Hz E.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运动方向无关 解析:选ABD 波源振动的周期:T== s=0.05 s,A正确;x=40 m处的质点在t=0.5 s时仍在平衡位置,B正确;接收器接收到此波的时间:t= s=0.9 s,C错误;由多普勒效应的知识,可判断D正确,E错误。 3.如图为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图像,已知质点P将比质点Q后回到平衡位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质点Q与质点R的运动方向相同 C.质点P的速度正在增大 D.质点R的加速度正在减小 E.质点Q的速度正在增大 解析:选ABE 因P点比Q点后回到平衡位置,可知P点向+y方向振动,Q点向-y方向振动,可判断波向+x方向传播,即P点远离平衡位置,速度正在减小,Q点靠近平衡位置,速度正在增大;R点与Q点均向-y方向运动,R点正远离平衡位置,位移增大,加速度增大。故选项A、B、E正确。 4.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平衡位置相距9 m的a、b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该波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选ACD 根据yt图像可知,a、b两质点的距离为或, 即nλ+λ=9 m或nλ+λ=9 m(n=0,1,2,3,…) 解得波长λ= m或λ= m,n=0,1,2,3,… 即该波的波长λ=36 m、7.2 m、4 m…或λ=12 m、 m、 m、…,选项A、B、C、D、E的波长分别为4 m、8 m、12 m、36 m、16 m,故选项A、C、D正确,选项B、E错误。 5.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如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则( ) A.t=0.15 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t=0.15 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C.从t=0.10 s到t=0.25 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 m D.从t=0.10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E.根据甲、乙两个图像可知波的传播速度为40 m/s 解析:选ABE 由题图乙可知,t=0.15 s时,质点Q在负向最大位移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故A对。t=0.10 s时Q点正向y轴的负向运动,则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此时P点沿y轴正向向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t=0.15 s时,即经过Δt=0.05 s=,P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B对。从0.10 s到0.25 s,在Δt=0.15 s=T内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λ=6 m。在t=0.10 s时,质点P处在平衡位置和最大位移处之间,经过T时,通过的路程不等于3倍振幅,故C、D错。根据题图甲,λ=8 m,根据题图乙,T=0.20 s,则v==40 m/s,E正确。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 E.当观察者向波源靠近时,观察到波的频率变小 解析:选BCD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 会发生多普勒效应,选项C正确。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是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波源的频率没有变化,故A错,B对,而D项也是正确的。当观察者向波源靠近时,会观察到波的频率变大。 7.有一障碍物的尺寸为10 m,下列哪些波在遇到它时能产生明显衍射现象( ) A.波长为1 m的机械波 B.波长为10 m的机械波 C.波长为20 m的机械波 D.频率为40 Hz的声波 E.频率为5 000 MHz的电磁波(波速为3×108 m/s) 解析:选BCD 空气中声波波速大约为340 m/s,由λ=可算出频率为40 Hz的声波的波长为8.5 m;同理可算出频率为5 000 MHz的电磁波的波长为0.06 m。选项B、C、D中波长等于大于障碍物尺寸。 二、计算题 8.(2017·湖北八校联考)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4 m/s,试回答下列问题: (1)求出x=1.5 m处的质点在0~1.25 s内通过的路程及t=1.25 s时该质点的位移; (2)写出x=2.0 m处的质点的振动函数表达式。 解析:(1)由题图可知波长λ=2.0 m,振幅A=5 cm。 由T=,解得T=0.5 s, 又1.25 s=2T, 故0~1.25 s内的路程为×4A=50 cm。 1.25 s时位移y=5 cm。 (2)x=2.0 m处的质点在t=0时刻向y轴负方向运动,且ω==4π rad/s, 则x=2.0 m处的质点的振动函数表达式为 y=-5sin 4πt(cm)或y=5sin(4πt+π)(cm)。 答案:(1)50 cm 5 cm (2)y=-5sin 4πt(cm)或y=5sin (4πt+π)(cm) 9.(2017·河北唐山统考)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 cm。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9,0),已知t=0.7 s时,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 (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 (2)从t=0时刻起,经过多长时间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3)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4 m,P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3 m,距离下一个波峰的水平距离x=7 m, 所以v==10 m/s。 (2)Q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x1=11 m 故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t1==1.1 s。 (3)该波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0.4 s 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质点P振动了t2=0.9 s 则t2=2T+T= 质点每振动经过的路程为10 cm 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s′=0.9 m。 答案:(1)10 m/s (2)1.1 s (3)0.9 m 10.(2016·全国甲卷)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 cm。O 和A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和x=5 cm处的两个质点。t=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的位移为y=4 cm,质点A处于波峰位置;t= s时,质点O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 s时,质点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1)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 (2)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解析:(1)设振动周期为T。由于质点A在0到1 s内由最大位移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历的是个周期,由此可知T=4 s① 由于质点O与A的距离5 cm小于半个波长,且波沿x轴正向传播,O在t= s时回到平衡位置,而A在t=1 s时回到平衡位置,时间相差 s。两质点平衡位置的距离除以传播时间,可得波的速度 v=7.5 cm/s② 利用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得,简谐波的波长 λ=30 cm。③ (2)设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y=Acos④ 将①式及题给条件代入上式得 ⑤ 解得φ0=,A=8 cm⑥ 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y=0.08cos(国际单位制) 或y=0.08sin(国际单位制)。 答案:(1)4 s 7.5 cm/s 30 cm (2)y=0.08cos(国际单位制) 或y=0.08sin(国际单位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