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一)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参考系必须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B. 研究乒乓球旋转时,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C. 物体沿一直线向某方向运动,那么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D. 排球着地时速度是瞬时速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故A错误; B、研究乒乓球旋转时,乒乓球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否则不能旋转,故B错误; C、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故C错误; D、排球着地时的速度对应一个点,是瞬时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 2.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 B. 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 C. 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当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运动时,速度虽然减小,但加速度在增大,故A错误; B. 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只是用速度变化量与时间比值进行计算,故B正确。 C.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故C错误。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竖直上抛运动最高点,故D错误。 3.关于平均速度,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运动物体第3s末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B. 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5m/s,该时间里物体每秒内位移不一定都是5m;· C. 某段运动的平均速度都等于该段运动的初速和末速之和的一半; D. 汽车司机前面速度计上指示的数值是平均速度. 【答案】B 【解析】 某运动物体第3s末的速度为某一时刻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5m/s,故每秒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为5m/s,由位移x=vt得,每秒内的位移不一定为5m,故B正确;只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都等于该段运动的初速和末速之和的一半,故C错误;汽车司机前面速度计上指示的数值是瞬时速率,故D错误;故选B。 4.下列各种运动中,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不一定相等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 C. 匀变速直线运动 D. 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都为零.故A不符合题意. B.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不变,根据v=at知,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根据v=at知,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可能改变,则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一定相等.故D符合题意 5.某人站在楼房顶层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5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 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A. 25 m,25 m B. 75 m,25 m C. 25 m,-25 m D. 75 m,-25 m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的路程是轨迹的长度 位移为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取向上为正,则位移为 A. 25 m,25 m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75 m,25 m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25 m,-25 m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75 m,-25 m与分析相符,故D正确。 6.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全程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s内的位移是8m,前7s跑了63m,跑到终点共用了10s,则 A. 运动员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 B. 运动员在第7s内的平均速度是 C. 运动员在第7s末的瞬时速度是 D. 运动员在百米终点冲刺速度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运动员在第1s内的位移是8m,故运动员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故A正确; B、运动员在第7s内的位移不知道,故无法求解运动员在第7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故B错误; CD、运动员在第7s末的瞬时速度和运动员在百米终点冲刺速度都是瞬时速度,由于运动员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故条件不足,无法求解,故C错误,D错误; 故选:A。 7.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这是他用实验直接进行了验证的 B. 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结论 C. 运用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进行实验测量 D. 运用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答案】C 【解析】 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得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其中甲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所以伽利略用来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 位移、时间、加速度 B. 位移、速度、加速度 C. 速度、速率、加速度 D. 路程、时间、位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 【详解】A.位移、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A错误; B.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有大小又有方向,都是矢量,故B正确; C.速度和加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速度的大小,没有方向,故C错误; D.位移是矢量,路程和时间是标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矢量与标量有两大区别:一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二是运算法则不同,矢量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运算遵守代数加减法则。 9.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 A. 第1s内的位移是5m B. t=1s时的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2m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1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第1s内的位移: 故A错误. B.根据: 得质点的初速度,加速度,在时的速度: 故B错误. C.任意相邻的1s内的位移之差: 所以C正确.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 所以D错误. 10.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3倍,它们由同一高度同时从静止自由下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A 和B同时着地 B. A比B先着地 C. 落到地面时,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D. 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B.因为两小球均作自由落体运动,根据 可知,高度相同,则下落时间相同,同时着地,故A正确B错误。 C.落地时的速度根据 可知,落地速度相同,故C错误。 D.两小球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相同,故D错误。 11.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 A、B、C 三点,如图所示,已知 AB=18 m,BC=30 m,小球经过 AB 和 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 2 s,则小球在经过 A、C 两点时的速度 大小分别是( ) A. 6 m/s 12 m/s B. 6 m/s 18 m/s C. 3 m/s 5 m/s D. 3 m/s 7 m/s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球经过 AB 和 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 2 s,根据位移差公式 ,代入解得 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 所以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 经过C点的速度大小 A. 6 m/s、12 m/s与计算结果不符,故A错误。 B. 6 m/s、18 m/s与计算结果相符,故B正确。 C. 3 m/s、5 m/s与计算结果不符,故C错误。 D. 3 m/s、7m/s与计算结果不符,故D错误。 12.以下四个v-t图象中,在变速运动阶段,初始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的是图 (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v-t图中图像与纵坐标的值即为速度,v-t图中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则直线倾斜程度最大的加速度最大,ABC错误D正确 13.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至速度大小变为10 m/s时经历的时间可能是( ) A. 1秒 B. 2秒 C. 3秒 D. 4秒 【答案】AC 【解析】 【详解】取向上为正方向,如果末速度方向向上,则末速度为10m/s 解得 如果末速度方向向下,则末速度为-10m/s 解得 A. 1秒与分析相符,故A正确。 B. 2秒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3秒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 D. 4秒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14.甲物体的位移为5 m,乙物体的位移为-5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B. 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 C. 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 D. 甲、乙的位移方向相反 【答案】CD 【解析】 【详解】位移是矢量,正负代表方向,看位移大小要看绝对值。故选CD。 15.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在1 s末,速度为9 m/s B. 0~2 s内,加速度为6 m/s2 C. 6~7 s内,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 10~12 s内,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答案】AC 【解析】 A、由图像可知,在2 s末,速度为12 m/s,故A正确; B、0-2s内物体的加速度:,故B错误; C、6s-7s物体运动的方向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反,即向西做加速运动,故C正确; D、10s-12s内物体运动的方向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反,即向西减速运动,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对速度时间图象的掌握,要注意掌握住速度时间的含义,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而坐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 二、实验题 16. 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都是一种计时的仪器,均使用交流电源,若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 (1)它们每隔________s打一个点。 (2)实验开始时,应该先________再_________(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 (3)实验时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用尺子测得各点的距离为s1=3.62cm,s2=4.75cm,s3=5.88cm.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①C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m/s,②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²。(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0.02 (2). 接通电源 (3). 释放纸带 (4). 没有 (5). 0.532 (6). 1.13 【解析】 【详解】(1)[1] 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每隔0.02s打一个点。 (2)[2][3]为了尽可能多的利用纸带,且减小实验误差,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3)[4] 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由电源频率决定,与拉动纸带快慢无关。所以实验时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没有影响。 (4)[5][6]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C点的瞬时速度为: 因为连续相等时间位移差均为1.13cm,所以加速度 三、计算题 17.一滑块以初速度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末的速度为10m/s,求: (1)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 (2)滑块下滑内的位移; (3)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1)(2)(3) 【解析】 【详解】(1)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 (2) 滑块下滑内的位移 (3) 第末的速度为10m/s,下滑时的加速度,所以第3s末的速度为8m/s,所以第4秒内平均速度为 18.创建文明城市,提倡机动车礼让行人.某司机开车以6m/s速度行驶到路口附近,发现有行人准备过斑马线,立即刹车礼让行人.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汽车刹车2s后速度的大小; (2)汽车刹车4s内的位移; 【答案】(1) 2m/s (2)9m 【解析】 【详解】(1) 汽车刹车2s后速度的大小为: v2=v0+at1=2m/s (2) 汽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 4s内的位移为3s内的位移: 19.小区阳台坠物事件层出不穷,假如在45m高的阳台以初速为零释放一小石块.求:(空气阻力不计,取) (1)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为多大? (2)石块落地时速度为多大? (3)石块最后1秒下落的位移的大小? 【答案】(1)3s(2) 30m/s (3)25m 【解析】 【详解】(1) 根据 ,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时间 (2) 落地速度 v=gt=30m/s (3) 石块前2s内的位移为 故最后1s内的位移为 △h=h-h2=25m 20.如图所示,小球在较长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 =2m/s,加速度a=2m/s2 向下滑,其中斜面长L为15m, (1)小球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2)滑行到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1)3s(2)8m/s 【解析】 【详解】(1) 设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为t,则由题意和公式得: 解得: (2)根据 得,到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是 21.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以6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乙以1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求: (1)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 (2)两车相距最远的距离是多少? (3)经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 【答案】(1)6s(2)18m(3)12s 【解析】 【详解】(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2)6s内甲车位移 乙车位移 最远间距 (3)当乙车追上甲车,根据位移关系 解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