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
高一物理期中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两物体之间有弹力,两物体就一定接触 B. 物体加速度越大,速度增加的就越快 C. 弹簧上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D. 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A.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直接接触并且有弹性形变;只要两物体之间有弹力,两物体就一定接触,故A项是正确的; B.若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会减小的越快,故B错误; C.弹簧上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C错误; D.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则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不同,故D错误。 2.如图所示,小球从距地面5 m高处落下,被地面反向弹回后,在距地面2 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到被接住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 7 m 3m B. 5 m 2 m C. 5 m 3 m D. 7 m 7 m 【答案】A 【解析】 【详解】小球的起点在A末点在B,由图可知AB的长度为3米,因此其位移大小为3m,路程为小球经过的轨迹长度,由题意可知,路程为7m,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 对于物理中基本概念的理解要充分理解其内涵本质,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 3.一位攀岩者鞋踩松了一块岩石,她的伙伴在悬崖底部,看到岩石在3s后落到地上,由此可知当时攀岩者攀登距悬崖底端的高度大约是(石头下落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 A. 15m B. 31m C. 44m D. 100m 【答案】C 【解析】 根据 得: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4.甲乙两车先后沿同一斜坡向下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甲车在顶端以大小为3m/s的初速度下滑,滑至底端速度恰好变为零;乙车在顶端以大小为5m/s的初速度下滑,滑至底端速度大小将为( ) A. 1m/s B. 2m/s C. 3m/s D. 4m/s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甲车在顶端以大小为3m/s的初速度下滑,滑至底端速度恰好变为零,可求出运动的加速度 , 得: 当乙车在顶端以大小为5m/s的初速度下滑,设滑至底端速度 结合上面的加速度,可求出 所以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 5.如图所示,A、B两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布均匀的C物体放在A、B上;D物体悬挂在竖直线下端,且与斜面接触。所有接触面均光滑,所有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对地面的压力与C的重力大小相等 B. B对A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左 C. A对地面的压力大于A的重力 D. D与斜面的接触处发生了微小的形变 【答案】C 【解析】 A、由图可以知道,C对A及B均有压力,但对地面没有压力可言,故A错误; B、根据题意可以知道,A与B间没有有发生弹性形变,因此没弹力,故B错误; C、以A为对象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向下的重力,地面向上的支持力,还有C对A向下的压力,根据受力平衡,可知地面对A 的支持力大于A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对地面的压力大于A的重力,故C正确 D、若D除了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以外还受第三个力即斜面对D的弹力作用,则不能保持D物体静止,因此D不受斜面的支持力,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6.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C. 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D. 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所受重力的大小可能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体受重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不管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受到重力,故A错误; B.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的一个分力,故B错误; C.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故C错误; D.纬度不同则重力加速度不同,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所受重力的大小可能不同,故D正确。 7.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伞时,为了保证安全着陆,着陆前最后阶段降落伞匀速下落的速度约为6 m/s.空降兵平时模拟训练时,经常从高台上跳下,则训练用高台的合适高度约为(g取10 m/s2)( ) A 0.5 m B 1.0 m C. 1.8 m D. 5.0 m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v2=2gh有:,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熟练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即可解题. 8.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用弹簧系住一个重60N的物块,物块保持静止,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0.3,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该弹簧的弹力不可能是( ) A. 10 N,水平向右 B. 16 N,水平向右 C. 20 N,水平向左 D. 0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近似相等,最大静摩擦力fm=FN=G=0.360N=18N;当弹簧的弹力是10N18N,方向向右时,则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是10N,方向向左,可以保持静止,故A可能。 B、当弹簧的弹力是16N18N,方向向右时,则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是16N ,方向向左,可以保持静止,故B可能。 C、当弹簧的弹力是20N18N,方向向左时,则物块不可能保持静止,故C不可能。 D、当弹簧的弹力是0N18N时,则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是0N,可以保持静止,故D可能。 9.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B. 前4 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 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 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均沿正方向,故运动方向一定相同,故A正确; B.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前4s内B物体的位移较大,故B错误; C.在t=4s时,两图象相交,说明此时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故C正确; D.A物体图线的斜率大小小于B物体图线的斜率大小,而图象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故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故D错误。 10.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一个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vB∶vC∶vD∶vE=1∶∶∶2 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B∶tC∶tD∶tE=1∶∶∶2 C. 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c D. 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均相等 【答案】AB 【解析】 【详解】A.根据运动学公式得,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所以,所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 故A正确; B.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 故B正确; C.由于vE=2vB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 故C错误; D.由于,故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不等,故D错误 11.A、B、C三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做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可知它们在0到t0这段时间内 A. 平均速度vA=vB=vC B. 平均速度vA>vC>vB C. 平均速率vA>vC>vB D. 平均速率vA>vB=vC 【答案】AD 【解析】 【详解】AB .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所以它们的初位置、末位置相同,则位移相同,平均速度也相同,故A正确,B错误; CD.由图可知,BC均沿直线做单向运动,而A先正向运动再反向返回到终点,故其路程大于BC路程,故其平均速率最大,故为,故C错误,D正确。 12.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 甲在6s内速度是均匀增加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甲在6s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C. 乙在6s内有往返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 乙在6s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像的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由图可知,甲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变,甲在0时刻由负方向上距原点2m处向正方向运动,6s时达到正向的2m处,故总位移为4m,故B正确; CD.乙开始时速度为沿负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s后做正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总位移为零,故C正确,D错误。 二、实验题 13.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仪器.当所接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 s打一次点. (2)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小车)开始运动,操作正确的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答案】(1)交流; 0.02;(2)A.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工作原理即可正确解答;同时要知道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先后的有关操作. 解:(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2)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先打点再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定,提高纸带利用率,可以使纸带上打满点, 故答案为:(1)交流; 0.02;(2)A. 【点评】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以加强基本仪器的了解和使用,同时注意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电压上的不同. 1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是a =______ m/s2. 【答案】 (1). 0.210 (2). 0.600 【解析】 【详解】[1]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分别是d1=1.20cm,d2=5.40cm,d3=12.00cm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则有 代入数据得 [2]从图中可以读出x13、x35间的距离,它们的时间间隔=0.2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得 整理得 三、计算题 1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两个可视为质点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起来,当1和2间距为12cm时,2所受弹簧弹力为向左的44N;当1和2间距为7cm时,2所受弹簧弹力为向右的6N;求物块1不受弹簧弹力时,1和2间距应为多少?(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答案】7.6cm 【解析】 【详解】根据胡克定律得:当1和2间距为12cm时,有 当1和2间距为7cm时,有 两式相除得 代入得 解得: 16.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以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车站A时关闭油门以4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2s后乙车与甲车同方向以1m/s2的加速度从同一车站A出发,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问乙车出发后多少时间追上甲车? 【答案】5s 【解析】 甲车运动时间ts后停止(3分) 前进了S甲m(3分) 乙车行驶t1=0.5s位移为 故乙车在追上甲车前甲车已停止。(3分) 则乙车经时间t2追上甲车(3分)(3分) 17.邯郸市正在进行省级文明城市的评选,交通行驶的文明和安全是评比的一项内容。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 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1)75m(2)12s 【解析】 【详解】(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 货车的位移为 警车的位移为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2),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 货车的位移为 警车的位移为 因为,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t时间追赶上货车,则 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 才能追上货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