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古浪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诊断考试物理试题
古浪二中2020届高三第四次诊断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0--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后,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着陆前距离月球表面l00米处有一次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选定相对平坦的区域后,开始缓速垂直下降.最终,在反推发动机和着陆缓冲机构的“保驾护航”下,一吨多重的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下面有关嫦娥四号探测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嫦娥四号探测器从地球到月球的位移大小就是其运行轨迹的长度38万公里 B. “3日10时26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C. 研究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过程的姿态时,不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D.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最后100米着陆过程中可以视作做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位移是指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则嫦娥四号探测器从地球到月球的位移大小小于其运行轨迹的长度38万公里,选项A错误; B. “3日10时26分”指的是时刻,选项B错误; C. 研究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过程的姿态时,探测器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则不可以将其看成质点,选项C正确; D.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最后100米着陆过程中缓慢数值下降,加速度小于g,则不可以视作做自由落体运动,选项D错误. 2.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不相同的运动是 A. 匀减速直线运动 B. 匀速圆周运动 C. 平抛运动 D. 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知,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不相等.根据四个运动加速度的特点,可得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是否相等. 【详解】A: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据知,匀减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相等. B: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变化(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据知,匀速圆周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不相等. C: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据知,平抛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相等. D: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据知,自由落体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相等. 综上,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不相同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故B项正确. 3.甲、乙两个小铁球从不同高度做自由落运动,同时落地.下列表示这一过程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乙两个小铁球从不同高度做自由落运动,加速度相同,时间由高度决定,高度越高,时间越长,再结合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分析即可. 【详解】甲、乙两个小铁球从不同高度做自由落运动,则运动时间不同,高度高的,位移大,运动时间长,但同时落地,说明高度高的先释放,故AB错误;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相同,则图象的斜率相同,运动时间不等,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4.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b质量分别为m、2m,用细线相连并悬挂于O点,现用一轻质弾簧给小球a施加一个拉力F,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且Oa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弹簧最短伸长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以小球a、b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F在几个方向时整体的受力图, 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与T的合力与整体重力3mg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力的合成图可知,当F与绳子Oa垂直时,F有最小值,即图中2位置,F的最小值为 , 根据胡克定律 , 所以 A.与计算结果不相符,故A错误 B.与计算结果不相符,故B错误 C.与计算结果相符,故 C正确 D.与计算结果不相符,故D错误 5.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I、II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I、II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 B. I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II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 I、II两个物体t1时刻相遇 D. 物体平均速度的大小:I物体的大于,II物体的等于 【答案】D 【解析】 【详解】AB.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故物体Ⅰ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Ⅱ做加速度不变的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 I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力不变,故AB错误; C.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在0~t1时间内两物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不相等,说明两物体的位移不相等,而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所以I、II两个物体在t1时刻没有相遇,故C错误; D. v1均匀增加到v2,物体的位移就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平均速度就等于,所以Ⅰ的平均速度大于,如图所示;II物体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II物体的等于,故D正确. 6.某同学在练习投篮时将篮球从同一位置斜向上抛出,其中有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放置的篮板上,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这两次篮球从抛出到撞击篮板的过程 A. 两次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B. 两次抛出时的速度相等 C. 第1次抛出时速度水平分量小 D. 第2次抛出时速度的竖直分量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篮球的运动反向处理,即为平抛运动,由图可知,第二次运动过程中的高度较小,所以运动时间较短,故A错误; BCD.将篮球的运动反向视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第二次运动过程中的高度较小,故第二次抛出时速度的竖直分量较小,所用时间减小;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射程相等,由可知,第二次水平分速度较大;水平速度第二次大,竖直速度第一次大,根据速度的合成可知,抛出时的速度大小关系不能确定,故C正确,BD错误. 7.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甲、乙两个物块放在水平圆盘上,两物块与水平圆盘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让圆盘绕过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并逐渐增大转动的角速度,结果发现甲物块先滑动,其原因是( ) A. 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小 B. 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 C. 甲离转轴的距离比乙离转轴的距离小 D. 甲离转轴的距离比乙离转轴的距离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最大静摩擦力,求出发生滑动的临界角速度,通过临界角速度判断原因. 【详解】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rω2 解得发生滑动的临界角速度为:,与质量无关.故A项、B项均错误. CD.动摩擦因数相同,甲物块先滑动,一定是甲离转轴的距离比乙离转轴的距离大,故C错误,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物块做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抓住临界状态,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8.如图所示,细绳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周期一定,当小球在最高点时绳的张力为T1,在最低点时,绳的张力为T2,则T1和T2的差值为( ) A. 2mg B. 4mg C. 6mg D. 8mg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问题,在最高点,最高点临界速度:在最低点,且满足则;答案选C. 9.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 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 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 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万星做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 解得 ,, A.由知,在轨道1上卫星的速率大于轨道3上的速率,故A错误; B.由知,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故B错误; C.由知,在轨道1上经过Q点和轨道2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由知,在轨道2上经过P点和轨道3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0.一质点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自由滑行,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10-2t(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 质点2s末的速度大小为2m/s C. 质点4s末的速度大小为2m/s D. 4s内质点的位移为12.5m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根据平均速度知, , 根据 知,质点的初速度,加速度,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C.质点停下所需时间 , 质点在2s末的速度 , 质点在4s末的速度,故B正确,C错误. D.4s内质点的位移 故D正确. 11.某人从楼顶由静止释放一颗石子.如果忽略空气对石子的阻力,利用下面的哪些已知量可以测量这栋楼的高度H(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A. 石子落地时的速度 B. 石子下落最初1 s内的位移 C. 石子下落的时间 D. 石子下落最后1 s内的位移 【答案】ACD 【解析】 解: A、知道石子的落地速度,根据v2=2gh可求出楼的高度,故A正确; B、石子下落最初1s内的位移为h==5m,故最初1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与运动总时间无关,故B错误; C、知道石子下落的时间,根据h=可求出楼的高度,故C正确; D、知道石子最后1s内的位移,根据可以求出最后1s内的初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落地速度,再根据v2=2gh,求出楼的高度,故D正确; 故选ACD. 12.两个物体M、m 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如图所示放置,OA、OB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60°,物体M的重力大小为20 N,M、m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A. 绳OA对M的拉力大小为10N B. 绳OB对M的拉力大小为10 N C. 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大小为10N D. 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答案】AD 【解析】 【详解】先对节点O受力分析,节点O受OA,OB,OM三根绳子得拉力,通过条件得知OA和OB的夹角为90度,因此利用力得平衡有,,, ,故A对;对物体m受力分析,受向左的拉力10N,向右的拉力,因此物体m收到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N. 二、实验题: (每空2分,共 16分。) 13.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该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实际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拉力________砝码和盘的总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________的条件. (3)某同学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Δs=sDG-sAD=________ cm.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偏大 (2). 小于 (3). M≫m (4). 1.80 (5). 5.0 【解析】 【详解】(1)[1] 当拉力F等于0时,小车已经产生力加速度,故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平衡摩擦力过大,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偏大. (2)[2] 小车运动过程中,砝码和盘向下做加速运动处于失重状态,砝码和盘对细线的拉力小于其重力,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拉力小于砝码和盘的总重力; [3] 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则绳子的拉力 当 ,即砝码和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小车上砝码的总质量时,砝码和盘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所以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的条件 (3)[4] 刻度尺上读出A、D、E三点的位置,算出 [5] 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知,加速度: 14.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那么: (1)闪光频率是________ Hz .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________ m/s. (3)小球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 【答案】 (1). 10 (2). 1.5 (3). 2.5 【解析】 【详解】(1)[1]在竖直方向上有: 其中: 代入求得: 则频率为: ; (2)[2]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有:,其中,,代入解得: ; (3)[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在B点有: 所以B点速度为: . 三、计算题(共36分)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块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0.5,某时刻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的拉力F=10N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经时间t1=2s时撤去拉力F.(g=10m/s2,sin37°=0.6,cos37°=0.8) 求:(1)撤去拉力F时物块的速度大小; (2)物块从静止开始到最后停止的过程中运动的位移大小. 【答案】(1)(2) 【解析】 【详解】(1)设0~2s时间内,物体运动加速度为,正压力为,2s末的速度为,向右为正方向.则, ① ② ③ 由①②③解得: (2)设0~2s时间内的位移为,撤掉拉力到停止的位移为,总位移为x ④ ⑤ ⑥ ⑦ 由①~⑦解得: 16.如图所示,倾角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以的速度顺时针转动。一个质量为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高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点时,无论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速率变化。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传送带左右两端、间的距离,重力加速度。问: (1)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末端需要多长时间? (2).物体在传送带上向左最多能滑到距多远处? 【答案】(1)1.6s(2)6.4m 【解析】 【详解】(1)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ma1 解得 a1=5m/s2 由运动学公式得 其中位移 由以上公式可得 t=1.6s (2)物体滑到斜面底端速度为: v0=a1t=5×1.6=8m/s 物体在传送带上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2 得: a2=5m/s2 当物体速度减为0时物体距A最远,有运动学公式可得: v02=2a2x 得: x=6.4m 17.某高速公路的一个出口路段如图所示,情景简化:轿车从出口A进入匝道,先匀减速直线通过下坡路段至B点(通过B点前后速率不变),再匀速率通过水平圆弧路段至C点,最后从C点沿平直路段匀减速到D点停下.已知轿车在A点的速度v0=72km/h,AB长L1=l50m;BC为四分之一水平圆弧段,限速(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v=36km/h,轮胎与BC段路面间的动摩擦因μ=0.5,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CD段为平直路段长L2=50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 (1)若轿车到达B点速度刚好为v=36km/h,求轿车在AB下坡段加速度的大小; (2)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轮不打滑,求水平圆弧段BC半径R的最小值及轿车A点到D点全程的最短时间. 【答案】(1)1m/s2;(2)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考查了运动学与动力学综合问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分段讨论: (1)轿车在AB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位移和末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解加速度. (2)轿车在BC段做匀速圆周运动,由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轮不打滑,所需要的向心力不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据此列式求解半径R的最小值.分三段,分别由运动学公式求解时间,即可得到总时间. 【详解】解:(1)轿车在AB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 得加速度大小为. (2)轿车在圆弧路段做圆周运动,由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为保证安全,则有; 又 联立解得 故水平圆弧段BC半径R的最小值是20m. 设AB段运动时间为t1,BC段匀速圆周运动的时间为t2,CD段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3,全程所用最短时间为t.则, 得; ,得; ,得; 故 【点睛】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灵活选择运动学的公式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当不涉及加速度而要求时间时,可用位移等于平均速度乘以时间来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