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_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提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巩固练习_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哪种情况物体可看成质点( ) A、研究一端固定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 B、确定大海中航船的位置 C、走钢丝表演的杂技演员 D、研究自行车轮绕车轴的转动 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在前 3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 1~3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在 2~3s 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同 1~2s 内的加速度相同 D、前 3s 的位移是 4m 3、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了下来,在刹车过程中,汽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 ( 2 1) 1 ∶ B、2:1 C、1: ( 2 1) D、1:2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竖直向下且 v0=0,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 1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1:3:5 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 I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 1:2:3 D、从开始运动起依次下落三段相同的位移,每段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1: 2 : 3 5、一物体从高 x 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 t 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 v,那么当物体下落 时间为 3 t 时,物体的速度和距地面高度分别是( ) A、 3 v , 9 x B、 9 v , 9 x C、 3 v , 8 9 x D、 9 v , 3 3 x 6、一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 5s 末速度为 v,第 9s 末速度为-v,则质点在运动过程中 ( ) A、第 7s 末的速度为零 B、5s 内和 9s 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第 8s 末速度为-2v D、5s 内和 9s 内位移大小相等 7、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当 t=t0时,x>0,v>0,a>0,此后加速度 a 均匀减小,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继续增大,直到 a 等于零为止 B、位移继续增大,直到 a 等于零为止 C、速度开始减小,直到 a 等于零为止 D、位移开始减小,直到 a 等于零为止 8、一个小球沿斜面滚下依次经过 A、B、C 三点,已知 AB=6m,BC=10m,小球经过 AB 和 BC 两段所用时间均为 2s,则小球在经过 A、B、C 三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 A、vA=2m/s,vB=3m/s,vC=4m/s B、vA=2m/s,vB=4m/s,vC=6m/s C、vA=3m/s,vB=4m/s,vC=5m/s D、vA=3m/s,vB=5m/s,vC=7m/s 9、如图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 x=-5t 2 +40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匀减速运动,最大位移是 80 m B、质点的初速度是 20 m/s 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 5m/s 2 D、t=4s 时,质点的速度为零 10、石块 A 自塔顶自由落下 x1时,石块 B 自离塔顶 x2处自由落下,两石块同时落地,则塔 高为( ) A、 1 2x x B、 2 1 2 1 ( ) 4 x x x  C、 2 1 24( ) x x x D、 2 1 2 1 2 ( )x x x x   二、填空题: 1、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 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 正下方放一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滴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滴水从水龙头开始下 落,而空中还有两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滴水处到盘子的高度为 x(m),再用秒表 测量时间,从第一滴水离开水龙头开始,到第Ⅳ滴水落至盘中,共用去时间为 T(s).当第 一滴水落到盘中时,第二滴水离盘子的高度为________m,重力加速度 g=________m/s 2 .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让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来测量武汉地区 的重力加速度,在实验中得到 6条纸带,如图所示为其中一条,在纸带上取 6 个计数点,两 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0.02s.其中 1、2、3 点相邻,4、5、6 点相邻,在 3点和 4点之间还有若干个点.1、3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s1,2、5 两点之间的距离 s2,4、6 两点之 间的距离为 s3. (1)测 s1、s2、s3后,2 点速度的表达式 v2=______. (2)若测得的数据分别是 s1=4.00cm,s2=19.30cm,s3=8.72cm,则根据数据求出重力 加速度 g=________m/s 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测量值小于武汉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g=9.79m/s 2 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因此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____打一个点.如图所示为某次实 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 1,2,3,4为依次选定的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 中未画出),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以判定实验物体运动的性质是________,判断的根据 是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m/s 2 .经过计数点 2 时的瞬时速度 v2=________m/s. 4、现给定以下器材: A、闪光照相机 B、秒表 C、打点计时器 D、交流电源 4~6V E、导线若干 F、纸带 G、复写纸 H、铁架台 I、游标卡尺 J、重物 K、刻度尺 L、直径 1cm 的钢 球 M、1m 长细线 N、照相底片 设计一个测当地重力加速度 g的实验方案. (1)从给定器材中选(填器材前面的字母)______作为实验器材;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 (3)用你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重力加速度 g 的表达式:________. 三、计算题: 1、以 18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在 3s 内前进了 36m,求汽车的加速 度. 2、某列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个人在站台上观察列车,发现相邻的两个 10s 内,列车分 别从他跟前驶过 8 节和 6 节车厢,每节车厢长 8m,且连接处长度不计,求火车的加速度 a 和人开始计时时火车的速度大小. 3、1935 年在一条直线铁轨上,有一列火车因蒸汽不足而停驶,驾驶员 A 把货车厢甲(如图 所示)留在现场,只拖着几节车厢向前方不远的车站开进,但他忘了将货车厢刹好,使货车 厢甲在斜坡上以 4m/s 的速度匀速后退,此时另一列火车乙正以 16m/s 的速度向该货车厢驶 来,驾驶技术相当好的驾驶员 B立即刹车,紧接着加速倒退,结果恰好接住了货车厢甲,从 而避免了相撞.设火车乙刹车过程和加速倒退过程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上均为 a=2m/s 2 ,当驾驶员 B 发现货车厢甲向自己驶来立即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多远? 4、沿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连续通过三根电线杆,通过两相邻电线杆之间 所用时间分别是 3s 和 2s,已知相邻电线杆之间间距是 60m,求汽车的加速度和汽车通过各 电线杆时的速度.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没有大小和形状,是具有被代替物体全部质量的几何点,选 项 ACD 中所描述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都起主要作用,不能把大小和形状忽略掉而把 它们看作质点,故 A、C、D 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航船的尺寸和形状与航行的距离相比可以 忽略,因而可看作质点,选项 B 正确。 2、BC 解析:由图象可知,质点在 0~1s 内做速度 v0=2m/s 的匀速直线运动,在 1~3s 内做匀变 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 v0的方向相反,所以 A 不正确,B正确.在 2~3s 内, 速度为负值,说明质点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但加速度与 1~2s 内的完全相同,但 加速度与 1~2s 内的完全相同,因为图象的斜率没有变化,所以 C 正确.至于位移,可利用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来求,前 1s 内,位移 1 0 1 2m / s 1s 2mx v t   ;1 2s~ 内,位 移 2 0 2 1 1 2m / s 1s 1m 2 2 x v t     ;2 3s~ 内,位移 3 0 3 1 1( ) 2m / s 1s 1m 2 2 x v t         ,所以 总位移 1 2 3 2m 1m 1m 2mx x x x       .而不是 4m,所以 D 不正确. 3、A 解析:设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刹车时间为 t2,后半程所用时间为 t1,刹车位移为 x.如 图所示.把此过程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 由 21 2 x at 得 2 2 1 2 x at , 2 1 1 2 2 x at ,所以, 2 2xt a  , 1 xt a  ,即 2 1: 2 :1t t  . 由 xv t  得,前、后两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2 1 2 x v t t   前 , 1 2 x v t 后 . 所以 v v前 后∶ 1 1 ( 2 1) 2 1     ∶ :1,即仅 A 正确. 4、ABC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遵从初速度为零的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故 A、B、C 正确;D中应为1: ( 2 1) : ( 3 2)  ,故 D 不正 确. 5、C 解析:根据运动学公式 v=gt,得速度 v 与时间 t 成正比,所以下落时间为 3 t 时的速度为 3 3    t vv v t .根据公式 21 2 x gt 得下落位移 x 与时间的平方 t 2 成正比,所以下落 3 t 时下 落的高度为 2 2 13 9         t x x x t . 所以距地面高度 1 8 9 9 x x x x x x    距 . 6、AD 解析:作出 v-t 图象分析较简便. 7、A 解析:因为 v>0,a>0,所以是加速运动,故 v 增大,当 a=0时速度最大,A 对、C错.因 为 x>0,v>0,所以位移应一直增大,B、D 均错. 8、B 解析: 6 10 m / s 4m / s 2 2 2B AB BCv v       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1 6 m / s 3m / s 2 v   , 又 1 2 A Bv vv   ,故 2m / sAv  ,同理可求 6m / sCv ,B对. 9、AD 解析:由 25 40x t t   可得, 0 40m / sv  , 210m / sa   ,质点做匀减速运动, max 80mx  ,A 对,t=4s 时, 240m / s 10m / s 4s 0v     . 10、B 解析: 2 1 2 1 ( ) 2 h g t t  , 2 1 1 1 2 x gt , 2 2 2 1 2 h x gt  , 故 1 2h x h x   .所以 2 1 2 1 ( ) 4 x xh x   . 二、填空题: 1、 5 9 x 2 2 2( 2) 9 N x T  解析:因为任意两滴水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设任意两滴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则第一滴 水自由下落的时间为 3t,则有 21 (3 ) 2 x g t . 第一滴水落到盘子上时,第二滴水下落的时间为 2t,则第二滴水离盘子的高度 2 2 1 4 5(2 ) 2 9 9 x x g t x x x     ,又因为 ( 2)N t T  . 所以,重力加速度 2 2 2 2 2( 2) 9 9 x N xg t T    . 2、(1) 1 2 s T (2)9.72 (3)纸带的阻力、空气阻力等对打点计时器的影响 3、0.02 匀加速直线运动 △s 恒定 6.05 0.025 4、方案一:(1)CDEFGHJK (2)相邻相等时间(t0)段的位移差△x (3) 2 0 xg t   方案二:(1)ALNK (2)照片上相邻两像间的距离差△x (3) 2 0 k xg t   (k 为相机 的物像比,t0为闪光周期) 解析:设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记录下它不同时刻的位置,测出各段位移,利用 2x gT  即 可求得. 方案一:重物连上纸带后让重物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系列的点,测出相 邻相等时间(t0)段的位移差△x,则 2 0 xg t   . 方案二:让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闪光照相机摄下一系列照片,测出相邻两像间 的距离差△x,已知闪光周期 t0,物像大小比 k,用 2 0 xg t   即可求得 g. 三、计算题: 1、 24m / s 解 析 : 根 据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的 位 移 公 式 2 0 1 2 x v t at  , 得 汽 车 的 加 速 度 为 2 20 2 2 2( ) 2 (36 18 3) m / s 4m / s 3 x v ta t         2、 20.16m / s 7.2m / s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 2 1x x at  ,得列车加速度 2 1 2 2 (6 8) 8m (10s) x xa t      20.16m / s  . 又根据 2 0 1 2 x v t at  得,人开始计时时列车的初速度为 2 0 1 1(6 8) 8m 0.16 400m 2 2 7.2m / s 20s x at v t          . 3、100m 解析:乙车减速至速度为零的过程历时 1 16 s 8s 2 vt a   乙 . 乙车在此时间内的位移为 2 2 1 16 m 64m 2 2 2 vx a     乙 . 乙车反向加速后退至恰好接住甲车(此时两车速度相等)的过程历时 2 4 2s 2 v t v   甲 乙 . 乙车在此时间内的位移 2 2 2 4 m 4m 2 4 v x a   甲 . 在 1 2 (8 2)s 10st t t     时间里,甲车位移 4 10m 40mx v t   甲 甲 . 故驾驶员 B 刹车时,两车相距 1 2 (40 64 4)m 100mx x x x      甲 . 4、 24m / sa  , 1 14m / sv  , 2 26m / sv  , 3 34m / sv  解析:设汽车经过三根电线杆时的速度分别为 v1、v2、v3,则由 0tv v at  得, 2 1 3v v a  ①, 3 2 2v v a  ②.由 0 1 1 ( ) 2 v v v  得, 1 2 60 1 ( ) 3 2 v v  ③, 2 3 60 1 ( ) 2 2 v v  ④.由 ①②③④式得, 24m / sa  , 1 14m / sv  , 2 26m / sv  , 3 34m / sv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