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
课题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二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则产生感应电流”对“ 切割”印象深刻。这节课后,学生还要深入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等概念,所以本节课承载着修正前概念,为后续课程铺垫的关键作用。 我将本节课分为两个环节:实验探究,应用理解。环节一主要围绕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展开系列探究实验,分组合作并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归纳从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面积两个因素入手,得出磁通量的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充要条件。环节二是通过反思“切割”这种情况和磁通量变化的关系,结合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加深对于磁通量变化的理解。 从已知的内容入手,从实验现象深入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原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体会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并不是那么轻易得到的,探究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结果是来之不易的。因此,实验探究的全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此外,本章的前三节都是从感应电流的角度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第四节是从感应电动势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这两个阶段都依赖于学生对于电磁感应条件的理解。本节课的诸多实验也值得学生之后几节课中重新审视。同时,从一个复杂的产生条件逐渐总结得到一个简洁的、统一的产生条件,充分体现了物理的简洁之美。因此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归纳总结是本节课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与课前学习,已经了解的内容如下: 相关知识经验:知道手摇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知识方面:①知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类似于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 ②知道磁通量的定义,以及S指正对磁感线的线圈的面积; ③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是: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 ④基本了解切割的含义是切割方向与磁感线方向有夹角; ⑤法拉第总结的五种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 能力方面:会连接简单的电路,但是一次连接多个电路不太熟练。 由于学生对于切割磁感线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刻,所以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磁通量变化上是思维上的一个难点,特别是从磁场强弱和有效面积的变化联想到是磁通量的变化,再加以 学地证明,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与概括总结能力。因此,从实验现象中概括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能够从分析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过程中理解磁通量的变化; 形成“磁生电”的认识: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 学思维 从有序设计的系列递进实验,用归纳思维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条件。 (3) 学探究 能进行分组自主合作实验,并综合分析各组信息,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4) 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基于本组实验的证据和逻辑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善于反思,严谨思考的 学态度。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生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 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 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推理出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新课引入 【趣味魔术】 将磁铁固定在手臂中,将手伸入螺线管,让学生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参与趣味魔术】 体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于感应电流产生原因的思考。 新课教学: 环节一: 实验探究 1. 切割磁感线 【复习巩固】 复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 (1)磁体不动,导体运动 【组织学生实践】 用实验器材演示导体如何运动才会使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建构模型】 展示该实验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2)导体不动,磁体运动 【组织学生实践】 用实验器材演示磁体如何运动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1. 切割磁感线 【复习巩固】 复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磁体不动,导体运动 【实践体验】 观察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2)导体不动,磁体运动 【实践体验】 观察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思考讨论】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构建切割磁感线的物理模型。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组织学生展示课前学案】 根据课前学习结果,展示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到的其它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接下来探究每种方案是否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2. 改变磁感应强度 【组织学生实验】 将条形磁铁插入、停留、拔出线圈; 闭合、断开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大小,观察是否产生了感应电流。 【组织学生分析原因】 当闭合回路中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时,可能会产生感应电流。 3. 改变有效面积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如何使匀强磁场中的线圈产生感应电流。 【组织学生实践】 用实验器材演示如何改变有效面积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组织学生分析原因】 当线圈的有效面积发生变化时,可能会产生感应电流。 4.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了解学史】 思考课前学习中了解到其他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组织学生展示课前学案】 展示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到的其它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2. 改变磁感应强度 【学生实验】 小组实验,观察是否产生了感应电流。 【分析原因】 3. 改变有效面积 【思考讨论】 小组讨论,提出操作方案。 【学生实践】 观察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分析原因】 4. 归纳总结 【概括总结】 【了解学史】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实践,让学生认识到改变线圈有效面积,可能会产生感应电流。 进一步概括出更简洁的物理规律。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的得出并非轻而易举。 了解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时的艰苦, 拉顿的趣闻。 新课教学: 环节二: 应用理解 1.深入理解 【演示实验】 用“动态”磁通量不变演示器演示:磁感应强度和有效面积同时改变,但磁通量不变的情况。 【组织学生猜想】 为什么整个过程中,闭合回路中没有感应电流? 2.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体验】 摇绳发电:让学生用导线作为跳绳,摆动跳绳,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发生变化。 1.深入理解 【学生观察】 观察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提出猜想】 2.实际问题 【学生体验】 观察是否产生了感应电流,并思考其原因。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加深对于磁通量变化的理解。 通过实际体验,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实际问题。 总结与扩展 【组织学生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 【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如何摇绳才能产生更大的感应电流? 【组织学生体验】 再次进行摇绳实验,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的角度。 【学生总结】 【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体验】 由学生总结提升,复习所学知识。 通过实验和前边的猜想,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