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象信息,这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B. 立体电影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 C. 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D. 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常常镀一层透光的膜,从膜的前表面和玻璃表面反射的光相互加强 【答案】B 【解析】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故A错误。立体电影是应用了光的偏振现象。故B正确。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故C错误。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常常镀一层透光的膜,即增透膜,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从膜的前表面和玻璃表面反射的光相互减弱。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立体电影是应用了光的偏振现象,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从膜的前表面和玻璃表面反射的光相互减弱。 2. 甲、乙两单摆在同一地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由图可知( ) A. 甲和乙的摆长不一定相等 B. 甲的摆球质量较小 C. 甲的摆角大于乙的摆角 D. 摆到平衡位置时,甲和乙摆线所受的拉力不可能相等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甲和乙两摆的周期相同;则由单摆的周期公式 ,可知两摆的摆长一定相同,故A错误;因为单摆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故B错误;摆长相同,而甲的振幅大,故甲摆的摆角大,故C正确;在最低点时,拉力与重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则有:,解得:,因为摆长相等,但偏角不同,故到达底部时的速度不同;同时因为质量不同;故拉力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图线得到振幅和周期的情况,然后结合单摆的周期公式进行分析讨论. 3. .如图所示是一个单摆做受迫振动时的共振曲线,表示振幅A与驱动力的频率f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摆长约为10cm B. 发生共振时单摆的周期为1s C. 若增大摆长,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右移动 D. 若增大摆长,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左移动 【答案】D 【解析】由共振曲线可知:当驱动力频率f=0.5Hz时产生共振现象,则单摆的固有频率f=0.5Hz,则周期,由单摆的周期公式,解得L=1m,故AB错误;由单摆的周期公式,知当摆长增大时,单摆的固有周期增大,则单摆的固有频率减小,产生共振的驱动力频率也减小,共振曲线的“峰”向左移动。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当物体受到的驱动力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振动物体产生共振现象.由共振曲线可知:当驱动力频率f=0.5Hz时产生共振现象,则单摆的固有频率f=0.5Hz.由单摆的频率公式求解摆长.摆长增大时,单摆的固有频率减小,共振曲线“峰”向左移动. 4.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2 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的横坐标分别为xa=2.5 m,xb=4.5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衡位置x=10.5 m处的质点(图中未画出)与质点a的振动情况总相反 B. 此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速度大 C. 质点b振动的周期为4 s D. 质点a从图示时刻开始在经过1/4个周期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2 cm 【答案】C 【点睛】由图能直接读出波长,由波速公式求出周期。x=10.5m处的质点与a质点相距一个波长,振动情况总相同。质点离平衡位置越近,速度越大。只有初位置位于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质点,再经过周期,质点通过的路程是一个振幅。 5. 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图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θ=30°,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棱镜的折射率为1.5 B. 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 C. 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短 D. 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行 【答案】C 【解析】由几何知识得:光线在AB面上入射角为,折射角为,则棱镜的折射率为,故A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F点的入射角等于AB面上的折射角,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知,光在F点不可能发生全反射,而且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BC的夹角为,所以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不平行。故BD错误。光从空气进入棱镜,频率不变,波速变小,由公式得知,波长变短,故C正确。故选C. 【点睛】由几何知识分别得到入射角和折射角,求出折射率.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知光在F点不可能发生全反射.光从空气进入棱镜,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小.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BC的夹角为.结合几何知识分析即可. 6. 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正弦交变电流,线圈电阻不计。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0∶1,C为电容器,L为直流电阻不计的自感线圈,R1、R2均为定值电阻,其中R1=R2=10Ω,开关S开始是断开的,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线圈的转速为50 r/s B. 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11 V C. 电阻R1的功率小于12.1 W D. 闭合开关S后,变压器副线圈中的电流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D ...............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变压器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变压器的电压之比等于匝数之比,在只有一个副线圈的情况下的电流之比等于匝数的反比;知道理想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且相等. 7.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矩形线圈的周期为0.02 s,转轴O1O2垂直于磁场方向,线圈总电阻为2 Ω,匝数为100匝.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时线圈中感应电流为1 A.那么( ) A.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2 A B. 线圈转动一周产生的焦耳热为0.16J C. 时穿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率为0.02Wb/s D. 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e=4sin100πt(V) 【答案】C 【解析】A、B、从垂直中性面开始其瞬时表达式为:,则电流的最大值为:Im,电流有效值为:,线圈消耗的电功为:,AB错误; C、感应电动势最大值为::,任意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当时,,而, 解得:,C正确,D错误; 故选C。 8. 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阻R1和R2的阻值分别为3 Ω和1 Ω,电流表、电压表都是理想交流电表,a、b输入端输入的电流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的示数为A B. 电压表的示数为V C. 0~0.04s内,电阻R1产生的焦耳热为0.24J D. 0.03s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A 【答案】C 【解析】设电流表的示数为I1,则有: ,求得:I1=A,故A错误;原线圈中电流只有交流部分电流才能输出到副线圈中,故副线圈中电流交流部分的电流最大值为2A;设副线圈交流电的有效值为I2,则:,求得:I2=A,因此电压表的示数为:U=I2R=V,故B错误;在0~0.04s内,电阻R1产生的焦耳热为:.故C正确;由图可知,在0.03的前后,原线圈中的电流不变化,则副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所以通过电阻R1的瞬时电流为0,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有效值的是按照电流的热效应定义的,即让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流过相同的电阻,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则交流的电压或电流有效值等于直流的电压或电流值; 9.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2m/s,振幅A=2cm,M、N是平衡位置相距为3m的两个质点,如图所示,在t=0时,M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N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波的周期为6s B. 在t=0.5s时,质点N正通过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运动 C. 从t=0到t=1s,质点M运动的路程为2cm D. t=0.5s时刻,处于M、N正中央的质点加速度与速度同向 【答案】BD 【解析】由题意:该波的波速 v=2m/s,周期T>1s,由知,波长,t=0时刻波形如图所示 分析得知,得波长,则周期为,故A错误;因为,,所以在t=0.5s时,质点N正通过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B正确。因为,所以从t=0到t=1s,质点M运动的路程为 S=2A=4cm,故C错误。时刻,处于M、N正中央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均向上,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在t=0时,M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N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周期大于1s,可知M、N平衡位置间的距离等于,可求出波长,由求出周期。根据所给的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分析质点的状态和通过的路程。 10. 在某均匀介质中,甲、乙两波源位于O点和Q点,分别产生向右和向左传播的同性质简谐横波,某时刻两波波形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此时,甲波传播到x=24m处,乙波传播到x=12m处,已知甲波波源的振动周期为0.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波的波速大小为20m/s B. 乙波的周期为0.6s C. 甲波波源比乙波波源早振动0.3s D. 从图示时刻开始再经0.6s,x=12m处的质点再次到达平衡位置 【答案】ABD 【解析】由图可知:甲波的波长为8m,又有甲波波源的振动周期为0.4s,故甲波的波速大小为,故A正确;同一介质中横波波速相同,故乙波的波速也为20m/s,由图可知:乙波的波长为12m,故周期为,故B正确;甲波的传播距离为24m,故波源振动时间为,乙波的传播距离为42m-12m=30m,故波源振动时间为 ,所以甲波波源比乙波波源晚振动0.3s,故C错误;由图可知:图时时刻,两波在x=12m处都处于平衡位置,将要向上振动;故该质点的振动方程为,则t=0.6s时,y=0,即从图示时刻开始再经0.6s,x=12m处的质点再次到达平衡位置;故D正确;故选ABD。 【点睛】根据波前振动方向得到起振方向;根据图示得到波长,由甲波周期得到波速,进而得到乙波周期;即可根据波的传播距离得到振源振动时间;再根据传播方向得到质点的振动方向,从而由周期得到质点的振动方向,即可求得任意时刻质点位置。 11. 如图所示,O1O2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B是关于O1O2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MN是垂直于O1O2放置的光屏,沿O1O2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高 B. 在该玻璃体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 C. 在该玻璃体中,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 D. 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答案】CD 【解析】B光的偏折程度比A光大,则B光的折射率大于A光的折射率,说明B光的频率较高,故A错误;根据知,A光的折射率较小,所以在该玻璃体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大,故B错误;B光的折射率大于A光的折射率,由临界角公式知,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故C正确;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知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则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故D正确;故选CD。 【点睛】根据光线的偏折程度比较玻璃体对A、B两光的折射率大小,从而得出频率关系、波长关系。根据判断临界角大小,分析全反射现象。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分析干涉条纹的宽度关系。 12. 在如图所示的理想自耦变压器的电路中,原线圈接有定值电阻r,副线圈接有定值电阻R,在a、b两端输入恒定的正弦交流电压,并将滑动触P向下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电阻r的电流一定减小 B. a、b两端输入的功率一定增大 C. 原线圈两端输入的电压一定增大 D. 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一定减小 【答案】AC 【解析】设ab输入电压为U,电流为I,则原线圈电压为,副线圈的电压为,电流,又,联立得:,故当将滑动触P向下移动,副线圈的匝数减小,则I减小,由P=UI可知,a、b两端输入的功率一定减小,原线圈电压,故原线圈电压两端输入的电压一定增大,副线圈的电流的大小不能确定,故R上消耗的功率不一定减小,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 【点睛】滑动触P向下移动,分析匝数比的变化、输出电压的变化、功率的变化、电流强度的变化。 【点睛】将滑动触P向下移动,分析匝数比的变化、输出电压的变化、功率的变化、电流强度的变化。 二.实验题 13. 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中央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第3条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已知双缝间距d=1.5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1.00 m,则甲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乙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mm.被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 【答案】 (1). 1.130mm (2). 1.760mm (3). 3.15×10-7m 【解析】图甲读数为1.0+13.0×0.01mm=1.130mm 图乙读数为1.5+26.0×0.01mm=1.760mm 亮条纹间距 由公式得: 14. 图甲所示是大型机械厂里用来称重的电子吊秤,其中实现称重的关键元件是拉力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挂钩上挂上重物,传感器中拉力敏感电阻丝在拉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拉力敏感电阻丝的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将所称物体重量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1)简述拉力敏感电阻丝的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找到一根拉力敏感电阻丝RL,其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再按图丙所示电路制作了一个简易“吊秤”。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约15V,内阻约2Ω;灵敏毫安表量程为10mA,内阻约5Ω;R是电阻箱,最大阻值是9999Ω;RL接在A、B两接线柱上,通过光滑绝缘滑环可将重物吊起,接通电路完成下列操作。 a.滑环下不吊重物时,调节电阻箱,当电流表为某一合适示数I时,读出电阻箱的读数R1; b.滑环下吊上待测重物,测出电阻丝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c.调节电阻箱,使_______,读出此时电阻箱的读数R2; d.算得图乙直线的斜率k和截距b; 则待测重物的重力G的表达式为G=_____(用以上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测得θ=53°(sin53°=0.8,cos53°=0.6),R1、R2分别为1052Ω和1030Ω,结合乙图信息,可得待测重物的重力G=_____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针对小明的设计方案,为了提高测量重量的精度,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__。 A.将毫安表换成量程不同,内阻更小的毫安表 B.将毫安表换成量程为10μA的微安表 C.将电阻箱换成精度更高的电阻箱 D.适当增大A、B接线柱之间的距离 【答案】 (1). (1)电阻丝受拉力时,长度增加而横截面积减小,根据电阻定律知其阻值增大。 (2). (2)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3). ; (4). 132N (5). (3)CD 【解析】(1) 电阻丝受拉力时,长度增加而横截面积减小,根据电阻定律知其阻值增大; (2)根据等效替代法测电阻,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由其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图像可得,由平衡条件得,由等效替代法测电阻得,联立解得,可得待测重物的重力; (3) 为了提高测量重量的精度,将电阻箱换成精度更高的电阻箱,适当增大A、B接线柱之间的距离,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理得电流只有几毫安,所以不能将毫安表换成量程为10μA的微安表,或不能将毫安表换成其他量程,故选CD。 三.计算题 15. 如图所示,一小型发电机通过升压、降压变压器把电能输送给用户,已知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1=50kW,输出电压U1=500V,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1:5,两个变压器间的输电导线的总电阻R=15Ω,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4=220V,变压器本身的损耗忽略不计,求: (1)升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 (2)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P损; (3)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3:n4。 【答案】(1)2500V (2)6000W (3)10:1 【解析】(1)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 (2)传输电流: 损失的功率:P损=I2R=202×15=6000W (3)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 U3=U2-I2R=2500V-20×15V=2200V 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 16. 如图所示,匝数为100匝、面积为0.01m2的线圈,处于磁感应强度B1为T的匀强磁场中。当线圈绕O1O2以转速n为300r/min匀速转动时,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7V、1A。电动机的内阻r为1Ω,牵引一根原来静止的、长L为1m、质量m为0.2kg的导体棒MN沿轨道上升。导体棒的电阻R为1Ω,架在倾角为30°的框架上,它们处于方向与框架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2为1T的匀强磁场中。当导体棒沿轨道上滑1.6m时获得稳定的速度,这一过程中导体棒上产生的热量为4J。不计框架电阻及一切摩擦,g取10m/s2。求: (1)若从线圈处于中性面开始计时,写出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 (2)导体棒MN的稳定速度; (3)导体棒MN从静止到达到稳定速度所用的时间。 【答案】(1)e=10sin10πtV (2)v=2m/s (3)t=1.0s 【解析】试题分析:(1)线圈转动过程中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则从线圈处于中性面开始计时的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 (2)电动机的电流: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又 而棒产生的感应电流: 稳定时棒处于平衡状态,故有: 由以上各式代入数值,解得棒的稳定速度:,(舍去) (3)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其中 解得: 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交流电。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从线圈处于中性面开始计时,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以及峰值,棒达到稳定速度时,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17. 如图所示,一列水平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大小为v=2m/s,P质点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8m。从图中状态开始计时(此时该波刚好传到距O点4m的位置),求: (1)经过多长时间,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2)P质点第二次到达波谷时,P质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答案】(1)3.5s (2)0.25m 【解析】解析:(ⅰ)波上质点振动的周期为 从开始到P质点开始振动的时间 P质点开始振动到第一次到达波峰所需的时间 从开始到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所需的时间 (ⅱ)从P质点开始振动到P质点第二次到达波谷所需的时间 则P通过路程为 18.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上,入射光线的方向与玻璃砖平面成45°角,玻璃砖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入射到A点的光线折射后,折射光线刚好射到圆弧的最低点B,照射到C点的光线折射后在圆弧面上的D点刚好发生全反射,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为R 求:(1)在B点的光线反射与折射后,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大小; (2)OA间的距离及∠CDO各为多少? 【答案】(1) 105°;(2) ; ∠CDO=45° 【解析】①光线在平面上发生折射,设入射角为,折射角为r, 由折射定律可知, 求得, 在A点发生折射的光线在B点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为30°,根据对称性可知,折射角为45°,因此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为60°+45°=105°; ②由几何关系知,, 由于在C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在D点刚好发生全反射,连接OD, 则 【点睛】光的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当光从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以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来记。)5.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6.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时入射角与折射角均为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