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22/46/e9f7f7ed7e1193ecb2e354408f9798a5/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22/46/e9f7f7ed7e1193ecb2e354408f9798a5/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22/46/e9f7f7ed7e1193ecb2e354408f9798a5/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做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可变的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述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速度和位移均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B. 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变化越来越慢 C. 速度逐渐减小,位移逐渐增大,速度减为零时,位移不是零 D.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而位移一直在不断增大 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8 s内始终向一个方向运动 B. 前3 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 C. 4~6 s内物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D. 第7 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 3.“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0(t0<t)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 A. B. C. D.vt0(1-) 4.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A0=8 m/s竖直上抛,同时将小球B从一高为h=2 m的平台上以初速vB0=6 m/s竖直上抛,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当两球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小球B离地高度为( ) A. 1 m B. 2 m C. 3 m D. 4 m 5.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受到的重力为G,平衡时球在A处,今用力F压球使弹簧缩短x,球至B处,则此时弹簧的弹力为( ) A.kx B.kx+G C.G-kx D. 以上都不对 6.使A、B、C一起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的情况是( ) A.A对C有向左的摩擦力 B.C对B有向左的摩擦力 C. 物体C受到三个摩擦力的作用 D. 物体C对地有向右的摩擦力 7.如图所示,有2n个大小为F的共点力,沿着顶角为120°的圆锥体的母线方向.相邻两个力的夹角都是相等的.这2n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 A.nF B. 2nF C. 2(n-1)F D. 2(n+1)F 二、多项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8.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惯性的概念 B. 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一定有惯性 C. 对同一个物体而言,施加的外力越大,该物体的状态改变的越快,说明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有关 D.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速度变为零需要的时间越长,说明物体的惯性与速度有关 9.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车厢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拴着一个小球,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下图所示,当旅客看到弹簧的长度变长时,对车厢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的是( ) A. 车厢向右运动,速度在增大 B. 车厢向右运动,速度在减小 C. 车厢向左运动,速度在增大 D. 车厢向左运动,速度在减小 10.如图所示,一个m=3 kg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从t=0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0~3 s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则( ) A. 在0~3 s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 3 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为10 m/s C. 2 s末F最大,F的最大值为12 N D. 前2 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力F大小保持不变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球B.则( ) A.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 B.A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B对A的压力大小为mg D.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mg 12.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下图所示,则( ) A. 在0~t1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 B. 在t1时刻,外力F为零 C. 在t1~t2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 在t1~t2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13.将重为50 N的物体放在某直升电梯的地板上,该电梯在经过某一楼层地面前后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A. t=1 s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B.t=6 s时刻电梯的加速度为零 C.t=8 s时刻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D.t=11 s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14.如图所示为运送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间长度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粮袋到达B点的速度可能大于、可能相等或小于v B. 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θ-cosθ),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 C. 若μ<tanθ,则粮袋从A到B一直做加速运动 D. 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到B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a>gsinθ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6分) 15.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用铁架台将两块固定有定滑轮的木板架起,木板的右端固定了两个打点计时器,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A、B放置在木板右端,用细线绕过滑轮组后与两小车相连.两条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后分别与小车连接在一起.将两个打点计时器接在同一个电源上,确保可将它们同时打开或关闭.实验时,甲同学将两小车按住,乙同学先在动滑轮下方挂上一个钩码,再接通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打点稳定后,甲将两辆小车同时释放.在小车撞到定滑轮前,乙断开电源,两打点计时器同时停止工作.取下两条纸带,通过分析处理纸带记录的信息,可以求出两小车的加速度,进而完成实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图为小车A后面的纸带,纸带上的0、1、2、3、4、5、6为每隔4个打印点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标注,单位为cm.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小车A的加速度a1=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同样测出车B的加速度a2,若a1∶a2近似等于____,就可说明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 (2)丙同学提出,不需测出两小车加速度的数值,只量出两条纸带上从第一个打印点到最后一个打印点间的距离x1、x2,也能完成实验探究.他的验证方法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多选)下列操作中,对减少实验误差有益的是( ) A.换用质量大一些的钩码 B.换用质量大一些的小车 C.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D.平衡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时,将细线与小车连接起来 16.某同学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1)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 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为________cm; (2)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3)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35分) 17.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 m/s,B车在后,速度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x0=75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 m才能停下来. (1)B车刹车时A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 A车司机经过Δt=4 s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18.如图所示,在水平粗糙横杆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A,用一细线悬吊一个质量为m的球B.现用一水平拉力缓慢地拉起球B,使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此时环A仍保持静止.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 (1)此时水平拉力F的大小; (2)环对横杆的压力及环受到的摩擦力. 19.如图所示,质量m1=0.5 kg的长木板在水平恒力F=6 N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当木板速度为v0=2 m/s时,在木板右端无初速轻放一质量为m2=1.5 kg的小木块,此时木板距前方障碍物s=4.5 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0.4,在木板撞到障碍物前木块未滑离木板.g取10 m/s2. (1)木块运动多长时间与木板达到相对静止; (2)求木板撞到障碍物时木块的速度. 答案 1.D 2.B 3.A 4.C 5.B 6.A 7.A 8.AB 9.BC 10.BD 11.AC 12.CD 13.ABD 14.AC 15.(1)0.48 1∶2 (2)比较x1∶x2是否近似等于1∶2 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纸带上最初和最末两个打印点对应小车的运动时间相等,由x=at2可知,x与a成正比,即距离之比等于加速度之比.(3)AC 16.(1)6.93 (2)A (3)弹簧受到的拉力超过了其弹性限度 解析:(1)弹簧伸长后的总长度为14.66 cm,则伸长量Δl=14.66 cm-7.73 cm=6.93 cm. (2)逐一增挂钩码,便于有规律地描点作图,也可避免因随意增加钩码过多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而损坏弹簧. (3)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伸长量Δl不再与弹力F成正比,是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造成的. 17.解:(1)B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B==2.5 m/s2; 两车速度相同时:t0==8 s; 在这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分别为:xA=vAt0=80 m xB=t0=160 m 因为xB>xA+x0,则两车会相撞. (2)设A车司机收到信号后以加速度aA加速前进,两车恰相遇不相撞应满足速度关系: vA=vB即:30-2.5t=10+aA(t-4) 位移关系xB=xA+x0即:30t-×2.5t2=75+10×4+10(t-4)+aA(t-4)2; 解得:aA≈0.83 m/s2 18. (1)mg (2)2mg,方向竖直向下 mg,方向水平向左 解:(1)取球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由球B受力平衡得:FTsin 37°=F① FTcos 37°=mg② 联立①②解得F=mg. (2)取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FN=2mg④ Ff=F⑤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环对横杆的压力大小为2mg,方向竖直向下 由⑤知环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方向水平向左. 19.(1)0.5 s (2)5 m/s 解:(1)当木块无初速轻放到木板上时,它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 对木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2g=m2a1 所以,a1=μg=4 m/s2① 此时木板受力F合=F-μm2g=(6-0.4×1.5×10) N=0② 所以木板开始做匀速运动. 假设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前,木板没有撞到障碍物,设二者经过t1时间达到相对静止,由运动学方程有: v0=a1t1③ 由①③式并代入数据可得:t1=0.5 s 这段时间内木板的位移s1=v0t1=1 m<s 所以上述假设运动过程成立,木块经历t1=0.5 s达到与木板相对静止. (2)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后,二者在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直至木板撞到障碍物,设二者的加速度为a2,木板撞到障碍物时的速度为v 对木板和木块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1+m2)a2 故,a2==3 m/s2④ 由运动学规律有:v2-v=2a2(s-s1)⑤ 由④⑤式并代入数据可得:v=5 m/s.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