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2018年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高频考点解读】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性质.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热点题型】
热点题型一 对超重、失重的理解
例1、 (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
A.t=2 s时最大 B.t=2 s时最小
C.t=8.5 s时最大 D.t=8.5 s时最小
答案:AD
【提分秘籍】
(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在于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还是向下的加速度,这也是判断物体超重或失重的根本所在。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只有使物体产生a=g的加速度效果,不再有其他效果。此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液体不再产生压强和浮力等。
【举一反三】
如图甲所示,在电梯箱内轻绳AO、BO、CO连接吊着质量为m的物体,轻绳AO、BO、CO对轻质结点O的拉力分别为F1、F2、F3。现电梯箱竖直向下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 )
A.在0~t1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等于F3
B.在0~t1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大于mg
C.在t1~t2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小于F3
D.在t1~t2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大于mg
答案:AD
热点题型二 动力学中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例2、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如图334(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
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解析】(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对小物块与木板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M)g=(m+M)a1 ①
由题图(b)可知,木板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1=4 m/s,由运动学公式有
v1=v0+a1t1 ②
x0=v0t1+a1t12 ③
式中,t1=1 s,x0=4.5 m是木板碰撞前的位移,v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
μ1=0.1 ④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经过时间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2mg+μ1(M+m)g=Ma3 ⑧
v3=-v1+a3Δt ⑨
v3=v1+a2Δt ⑩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x1=Δt ⑪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
x2=Δt ⑫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
Δx=x2-x1 ⑬
联立⑥⑧⑨⑩⑪⑫⑬式,并代入数值得
Δx=6.0 m ⑭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 m。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1(m+M)g=(m+M)a4 ⑮
0-v32=2a4x3 ⑯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x=x1+x3 ⑰
联立⑥⑧⑨⑩⑪⑮⑯⑰式,并代入数值得
x=-6.5 m ⑱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 m。
【答案】(1)0.1 0.4 (2)6.0 m (3)6.5 m
【提分秘籍】
1.方法概述
(1)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
(2)隔离法是指从整个系统中隔离出某一部分物体,进行单独研究的方法。
2.涉及隔离法与整体法的具体问题类型
(1)连接体问题
①这类问题一般多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
②建立坐标系时也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
(2)滑轮类问题
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必须采用隔离法。例如,如图所示,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的两物体虽然加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故采用隔离法。
3.解题思路
物体系的动力学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各物体既相互独立,又通过内力相互联系。处理各物体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思路是:
(1)求内力时,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
(2)求外力时,先用隔离法求加速度,再用整体法求整体受到的外加作用力。
【举一反三】
(多选)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
A.8 B.10
C.15 D.18
答案:BC
热点题型三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例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B,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作用下运动,且满足F1>F2,当系统运动稳定后,弹簧的伸长量为 ( )
A. B.
C. D.
【答案】B
【提分秘籍】
1.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会有临界值出现。
2.产生临界问题的条件
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
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N=0
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
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
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0
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
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速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体顶端,弹簧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则该过程中弹簧的形变量为(已知:sin 37°=0.6,cos 37°=0.8)( )
A. B.
C. D.
【答案】A
热点题型四 滑块、滑板模型
例4、如图所示,质量M=1 kg的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 kg的铁块B(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板长L=1
m,用F=5 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取10 m/s2。
(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铁块与木板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2)若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所用的时间。
【解析】(1)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m>μ1mg=0.3×1×10 N=3 N
假设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对A、B整体:F=(M+m)a
对A:fAB=Ma
解得:fAB=2.5 N
因fAB
3μmg时,A相对B滑动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
解析:选BCD 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μmg,B和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对A、B整体,只要F>μmg,整体就会运动,选项A错误;当A对B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时,A、B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故A、B一起运动的加速度的最大值满足2μmg-μmg=mamax,B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max=μg,选项D正确;对A、B整体,有F-μmg=3mamax,则F>3μmg时两者会发生相对运动,选项C正确;当F=μmg时,两者相对静止,一起滑动,加速度满足F-μmg=3ma,解得a=μg,选项B正确。
3.(多选)(2014·四川高考)如图12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1匀速运动,小物体P、Q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2,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t0时刻P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图12
图13
【高考冲刺】
1.如右图,将手电筒竖直向上放置,接通电源开关,旋松后盖使小电珠恰能点亮.手持电筒并保持它在竖直方向运动,要使得小电珠熄灭,可以( )
A.缓慢向上匀速运动
B.缓慢向下匀速运动
C.突然向上加速运动
D.突然向下加速运动
【解析】手电筒缓慢向上、向下匀速运动,电筒处于平衡状态,内部连接状况不变,小电珠能发光,故A、B错误;若突然向上加速运动,以电池为研究对象,受向上的弹力突然增大,弹簧形变量增大,即压缩量增大,使得电池与电珠断开,小电珠熄灭,所以C正确;若突然向下加速,电池受向上的弹力减小,弹簧压缩量减小,电路仍然是通路,所以小灯珠不会熄灭,故D错误.
【答案】C
2.用细线将篮球拴在升降机光滑的侧壁上,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四位同学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与判断,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升降机的加速度大于g,侧壁对球无挤压
B.升降机的加速度小于g,侧壁对球有挤压
C.升降机的加速度等于g,侧壁对球无挤压
D.升降机的加速度等于g,侧壁对球有挤压
【解析】若细线有拉力,则Tcosθ+mg=ma,可知a>g,此时侧壁对球有支持力;选项A错误;若细线无拉力,则mg=ma,可知a=g,此时侧壁对球无支持力;升降机的加速度不可能小于g;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3.如图所示,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竖直运动的电梯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在电梯地板上放置了一个压力传感器,将质量为4 kg的物体放在传感器上.在电梯运动的某段过程中,传感器的示数为44 N.g取10 m/s2.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大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C.电梯正在减速上升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答案】B
4.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加速上坡时,盘腿坐在座椅上的一位乘客( )
A.处于失重状态
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C.受到向前(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D.所受力的合力竖直向上
【答案】C
5.如图,固定斜面,CD段光滑,DE段粗糙,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C点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A、B保持相对静止,则( )
A.在CD段时,A受三个力作用
B.在DE段时,A可能受二个力作用
C.在DE段时,A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D.整个下滑过程中,A、B均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在CD段时,因AB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gsinθ,故此时A只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作用,选项A错误;在DE段时,因为粗糙,故AB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gsinθ-μgcosθ,此时A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外,还受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故选项B错误,C正确;在CD段AB的加速度向下,属于失重状态;在DE段,加速度可能向上,故可能处于超重状态,故选项D错误;故选C.
【答案】C
6.(多选)如图甲,某人正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货物提升到高处,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与绳子对货物竖直向上的拉力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以判断( )
A.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的值aM=-g
B.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的值TN=mg
C.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m
D.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
【解析】货物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mg=ma,图线与纵轴的交点,即当T=0时,a=-g,图线与横轴的交点即a=0时,T=mg,A、B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g,根据关系式可得图象的斜率k=,C错误D正确.
【答案】ABD
7.(多选)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
C.15 D.18
【答案】BC
8.趣味运动会上运动员手持网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匀加速跑,设球拍和球的质量分别为M、m,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它们之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不计,则( )
A.运动员的加速度为gtanθ
B.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
C.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
D.若加速度大于gsinθ,球一定沿球拍向上运动
【解析】对网球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和球拍的支持力FN,受力如图所示: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Nsinθ=ma,FNcosθ=mg,整理可以得到:FN=,a=gtanθ,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以网球与球拍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加速度与网球的加速度相同,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F=,故选项C错误;当加速度a>gtanθ时,网球将向上运动,由于gsinθ与gtanθ的大小关系未知,故球不一定沿球拍向上运动,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9.(多选)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木板加速度a大小可能是( )
A.a=μg B.a=μg
C.a=μg D.a=-μg
【解析】若木块和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则对木板,根据牛顿定律:μmg-μ·2mg=ma,解得a=μg,选项C正确;若木块和木板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对木板和木块的整体,根据牛顿定律可得:F-μ·2mg=2ma,解得a=-μg,选项D正确;故选CD.
【答案】CD
10.(多选)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C上足够长的木板B左端放着小物块A.某时刻,A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A、B间最大静摩擦力大于B、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拉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反映A、B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及A与B间摩擦力f1、B与C间摩擦力f2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拉力大于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AB之间也发生了相对滑动,AB之间变为了滑动摩擦力,A的加速度也发生了变化,所以A、C项正确.
【答案】ACD
11.如图,在光滑的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放一个劈形的物体A,其上表面水平,质量为M.物体B质量为m,B放在A的上面,先用手固定住A.
(1)若A的上表面粗糙,放手后,求AB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下滑,B对A的压力大小.
(2)若A的上表面光滑,求放手后的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
【解析】(1)AB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下滑,加速度a=gsinθ
B的加速度的竖直分量ay=gsin2θ则mg-N=may
N=mg-mgsin2θ=mgcos2θ
所以B对A的压力大小等于mgcos2θ
(2)因为A、B下滑时,A与B的加速度并不相同. A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B的加速度竖直向下,A的加速度的竖直分量与B的加速度相等.即有aB=aAy=aAsinθ
(Mg+NB)sinθ=MaA
对A、B分别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mg-NB=maB=maAsinθ
所以NB=.
【答案】(1)mgcos2θ (2)
1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长为L的圆管竖直放置,顶端塞有一个质量为m的弹性小球,M=4m,球和管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均为4mg,管下端离地面高度H=5 m.
现让管自由下落,运动过程中管始终保持竖直,落地时向上弹起的速度与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若管第一次弹起上升过程中,球恰好没有从管中滑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刚离开地面时管与球的加速度分别多大?
(2)从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到球与管达到相同速度时所用的时间.
(3)圆管的长度L.
a2=30 m/s2,方向向上
(2)球与管第一次碰地时,由v0=
得碰后管速v1=,方向向上
碰后球速v2=,方向向下
球刚好没有从管中滑出,设经过时间t,球、管速度相同,则有
对管v=v1-a1t
对球v=-v2+a2t
代入数值联立解得t=0.4 s
(3)管经t时间上升的高度为 h1=v1t-a1t2
球下降的高度h2=v2t-a2t2
管长L=h1+h2=4 m
【答案】(1)20 m/s2,方向向下 30 m/s2,方向向上 (2)0.4 s (3)4 m
13.一大小不计的木块通过长度忽略不计的绳固定在小车的前壁上,小车表面光滑。某时刻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匀加速运动,经过2 s,细绳断裂。细绳断裂前后,小车的加速度保持不变,又经过一段时间,滑块从小车左端刚好掉下,在这段时间内,已知滑块相对小车前3 s内滑行了4.5 m,后3 s内滑行了10.5 m。求从绳断到滑块离开车尾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图6
Δx=x1-x2=at=4.5 m
得:a=1 m/s2
细绳断开时小车和物块的速度均为:
v1=at1=1×2 m/s=2 m/s
设后3 s小车的初速度为v1′,则小车的位移为:
x1′=v1′t4+at
滑块的位移为:
x2′=v1t4
得:x1′-x2′=3v1′+4.5 m-3v1=10.5 m
解得:v1′=4 m/s
由此说明后3 s实际上是从绳断后2 s开始的,滑块与小车相对运动的总时间为:
t总=5 s
答案 5 s
14.如图7所示,甲、乙两传送带倾斜放置,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37°,传送带乙长为4 m,传送带甲比乙长0.45 m,两传送带均以3 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从传送带甲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由传送带乙的顶端以3 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物块质量相等,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图7
(1)物块A由传送带顶端滑到底端经历的时间;
(2)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
mgsin 37°-μmgcos 37°=ma2,代入数值得a2=2 m/s2
由运动学规律知L甲-x1=v带t2+a2t,代入数值得
t2=1 s
所以物块A由传送带顶端滑到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t1+t2=1.3 s。
(2)在物块A的第一个加速过程中,物块A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
L1=v带t1-x1=0.45 m
在物块A的第二个加速过程中,物块A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
L2=v带t2+a2t-v带t2=1.0 m
所以物块A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
LA=L2=1.0 m
由分析知物块B的加速度与物块A在第二个加速过程的加速度相同,从传送带顶端加速到底端所需时间与t2相同
所以物块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LB=v带t2+a2t-v带t2=1.0 m
故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为LA∶LB=1∶1
答案 (1)1.3 s (2)1∶1
15.如图8甲所示,有一倾角为30°的光滑固定斜面,斜面底端的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木板。开始时质量为m=1 kg 的滑块在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现将力F变为水平向右,当滑块滑到木板上时撤去力F,木块滑上木板的过程不考虑能量损失。此后滑块和木板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g=10 m/s2。求:
图8
(1)水平作用力F的大小;
(2)滑块开始下滑时的高度;
(3)木板的质量。
(2)当力F变为水平向右之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Fcos θ=ma
解得a=10 m/s2
根据题意,由题图乙可知,滑块滑到木板上的初速度
v=10 m/s。
滑块下滑的位移x=,解得x=5 m
故滑块下滑的高度h=xsin 30°=2.5 m
(3)由题图乙可知,滑块和木板起初相对滑动,当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运动,两者共同减速时加速度a1=1 m/s2,相对滑动时,木板的加速度a2=1 m/s2,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3=4 m/s2,设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对它们整体受力分析,有
a1==μ1g,解得μ1=0.1
0~2 s内分别对木板和滑块受力分析,即
对木板:μ2mg-μ1(M+m)g=Ma2
对滑块:μ2mg=ma3
联立解得M=1.5 kg。
答案 (1) N (2)2.5 m (3)1.5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