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七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2016-2017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七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后5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不选皆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两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1和r2,若它们只受太阳万有引力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 ) A.1 B. C. D. 2.地球绕地轴自转时,对静止在地面上的某一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并不等于它随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 B.在地面上的任何位置,物体向心加速度的大小都相等,方向都指向地心 C.在地面上的任何位置,物体向心加速度的方向都垂直指向地球的自转轴 D.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随着地球纬度的减小而增大 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图象能够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取一只扁玻璃瓶,里面盛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塞封口,使水面位于细管中.用手捏玻璃瓶,可以看到透明细管中的水面变化,这一实验的目的是( ) A.说明玻璃瓶中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B.验证液体的流动性 C.验证弹力的大小跟形变量成正比 D.说明外力可以使玻璃瓶发生形变 5.如图是某质点的运动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0﹣4s内的位移大小是3m B.0﹣1s内加速度是2m/s2 C.0﹣4s内平均速度是2m/s D.0﹣1s内的速度方向与2﹣4s内速度方向相反 6.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推木块1,当两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 A.L+ B.L+ C.L﹣ D.L﹣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围着400m操场跑一圈,用时80s,则平均速度为5m/s B.挂在绳上处于静止的物体,受到绳的拉力是由于物体自身的形变引起的 C.静摩擦力不仅能存在于两静止物体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两个运动物体之间 D.当两粗糙物体之间的相对滑动停止后,则两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变为零 8.某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的地板上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在传感器上放一个质量为20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实验中计算机显示出传感器所有物块的压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根据图象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从时刻t1到t2,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B.从时刻t3到t4,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C.电梯可能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 D.电梯可能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 9.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为4kg,乙的质量为2kg,甲从20m高处自由落下,1s后乙从10m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两物体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 B.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C.两物体从起点各自下落1m时的速度是相同的 D.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保持不变 10.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公式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外力跟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B.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外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1 N=1kg•m/s2 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所受合力的方向相同 1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水平恒力F拉小车和木块做加速运动,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它们共同加速度为a,木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运动过程中(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为μmg B.木块受到的合力为F C.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 D.小车受到的合力为m 二、实验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计20分. 1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上述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字母标号,下同)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实验中要注意 . A.固定有白纸的图板必须竖直放置,以保持平衡 B.用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必须相同 C.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 (3)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1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为使细线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应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同时将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 (填“挂”或“不挂”)沙桶的情况下做运动. (2)若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速度a与作用力F的图线如图1所示,试分析图象不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 . (3)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打点计时器打下点D时,小车运动速度的表达式vD= ,小车运动加速度的表达式a= . 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砝码质量 m/102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标尺刻度 x/10﹣2m 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 (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底与砝码质量 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包括3小题,第15、16题每题8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共计32分. 15.高速公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的速度大,在一些特殊的雾、雨、雪天气里若司机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多辆车追尾连续相撞的事故.在正常天气里某段高速公路允许的最高行驶速率为120km/h.如果某天有薄雾,一汽车在该平直高速路上行驶,相关部门通知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72km/h,已知这辆汽车刹车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8m/s2,该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前面障碍物到制动所需要的时间)为0.75s. (1)请你根据上面的数据算出司机在薄雾天的能见度至少要多少米? (2)若司机驾驶此车在正常天气里以最高速度匀速通过(1)中的距离需要多长时间? 16.在学校组织的一次雪后大扫除活动中,一名学生用F=100N的拉力先后两次拉质量为m=20kg的雪筐沿水平地面运动,如图所示.(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1)第一次拉力为水平方向,雪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雪筐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第二次拉力与水平方向成37°,雪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雪筐加速度的大小. 17.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tan37°=0.75,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物体乙的质量m2=5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18.如图1,用同种材料制成倾角为θ=30°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长3m且固定,斜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段很小的弧形平滑连接.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初速度为v0沿斜面向下滑动,若初速度v0=2m/s,小物块运动2s后停止在斜面上.减小初始速度v0,多次进行实验,记录下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止在斜面上的时间t,作出相应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已知g=10m/s2)求: (1)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3)某同学认为,若小物块初速度v0=3m/s,则根据图象可以推断出小物块从开始到最终停止的时间为3s.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给出推导证明;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解出正确的结果. 2016-2017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七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后5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不选皆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两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1和r2,若它们只受太阳万有引力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 ) A.1 B. C. D.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向心加速度表达式.进而可得比值. 【解答】解: 对m1和m2由万有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① ② 得: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地球绕地轴自转时,对静止在地面上的某一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并不等于它随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 B.在地面上的任何位置,物体向心加速度的大小都相等,方向都指向地心 C.在地面上的任何位置,物体向心加速度的方向都垂直指向地球的自转轴 D.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随着地球纬度的减小而增大 【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静止在地面的物体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指向圆心,各点都指向地轴.地球上所以的物体角速度相等. 【解答】解:A、物体随地球自转,都是绕地轴转动,所以向心力都指向地轴,万有引力一部分提供向心力,一部分提供重力,所以物体的重力并不等于它随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故A正确, B、向心力都指向地轴,所以向心加速度也指向地轴,不是指向地心,故B错误,C正确; C、根据a=ω2r可知,角速度相等,纬度越小,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大,故D正确. 故选:ACD. 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图象能够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根据斜率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v﹣t图象直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A、速度随时间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此图线的斜率不变,说明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看出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加速度不变且不等于零,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CD 4.如图所示,取一只扁玻璃瓶,里面盛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塞封口,使水面位于细管中.用手捏玻璃瓶,可以看到透明细管中的水面变化,这一实验的目的是( ) A.说明玻璃瓶中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B.验证液体的流动性 C.验证弹力的大小跟形变量成正比 D.说明外力可以使玻璃瓶发生形变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我们把物体发生的伸长、缩短、弯曲等变化称为形变; 微小形变,指肉眼无法看到的形变;如果一个力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没有发生其他形变,(如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一定是使物体发生了微小形变,属于弹性形变. 【解答】解:本实验装置是微小形变演示器,沿长轴方向压缩,容积变大,液面下降;沿短轴方向压时,容积减小,液面上升;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如图是某质点的运动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0﹣4s内的位移大小是3m B.0﹣1s内加速度是2m/s2 C.0﹣4s内平均速度是2m/s D.0﹣1s内的速度方向与2﹣4s内速度方向相反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解答】解:A、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0﹣4s内的位移大小为s=,平均速度是v=,故AC错误. B、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0﹣1s内加速度是a=k==2m/s2,故B正确; D、0﹣4s内的v﹣t图象均位于横轴上方,这表示速度的方向相同,即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6.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推木块1,当两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 A.L+ B.L+ C.L﹣ D.L﹣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 【分析】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以B木块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求出弹簧的弹力大小,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被压缩的长度,即可得到两木块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以2木块为研究对象, 由平衡条件得:kx=μm2g,得x=, 则得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S=L﹣x=L﹣. 故选:C.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围着400m操场跑一圈,用时80s,则平均速度为5m/s B.挂在绳上处于静止的物体,受到绳的拉力是由于物体自身的形变引起的 C.静摩擦力不仅能存在于两静止物体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两个运动物体之间 D.当两粗糙物体之间的相对滑动停止后,则两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变为零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平均速度. 【分析】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静摩擦力不仅能存在于两静止物体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两运动物体之间; 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与否无关. 【解答】解:A、围着400m操场跑一圈,位移为零,用时80s,故平均速度为零,故A错误; B、挂在绳上处于静止的物体,受到绳的拉力是由于绳子的形变引起的,故B错误; C、静摩擦力不仅能存在于两静止物体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两运动物体之间,比如叠放在一起,共同加速运动的木块之间,故C正确; D、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与否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8.某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的地板上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在传感器上放一个质量为20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实验中计算机显示出传感器所有物块的压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根据图象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从时刻t1到t2,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B.从时刻t3到t4,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C.电梯可能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 D.电梯可能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当物体受到的压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上;当物体受到的压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根据图象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到压力变化规律,从而得到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A、从时该t1到t2,物体受到的压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上,故A错误; B、从时刻t3到t4,物体受到的压力小于重力,物块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故B正确; C、如果电梯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那么应该从图象可以得到,压力先等于重力、再大于重力、然后等于重力、小于重力、最后等于重力,故C正确; D、如果电梯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那么应该是压力先等于重力、再小于重力、然后等于重力、大于重力、最后等于重力,故D错误; 故选BC. 9.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为4kg,乙的质量为2kg,甲从20m高处自由落下,1s后乙从10m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两物体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 B.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C.两物体从起点各自下落1m时的速度是相同的 D.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保持不变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因为甲乙物体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它们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根据运动学关系式求解物体下落过程中任意时刻的速度. 【解答】解:A、因为甲乙物体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甲任意时刻的速度为:v=gt,乙任意时刻的速度v′=g(t﹣1),所以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正确,B错误. C、下落1m时,由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可解得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故C正确. D、经过时间t时,甲的位移为,所以甲离地面的高度为h=20﹣, 乙的位移为,所以乙离地面的高度为h′=10﹣ 所以落地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h=h﹣h′=15﹣gt,随着时间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 故选:AC 10.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公式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外力跟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B.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外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1 N=1kg•m/s2 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所受合力的方向相同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 【解答】解:A、公式F=ma中,速度变化是结果,力是外因,质量是内因;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加速度大小是内外因共同决定的,即原因决定结果,而不能说结果决定原因;故A错误; B、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外力的作用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即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故B正确; C、由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可知,1 N=1kg•m/s2,故C正确; D、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中,力F与加速度a方向相同,故D正确; 故选:BCD. 1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水平恒力F拉小车和木块做加速运动,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它们共同加速度为a,木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运动过程中(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为μmg B.木块受到的合力为F C.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 D.小车受到的合力为m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分析】对整体分析,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隔离分析,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车与木块间的摩擦力. 【解答】解: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对木块,所受的合力等于摩擦力的大小,f=ma=.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二、实验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计20分. 1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上述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 .(填字母标号,下同)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实验中要注意 C . A.固定有白纸的图板必须竖直放置,以保持平衡 B.用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必须相同 C.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 (3)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F' .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析】(1)明确实验原理和方法,从而明确所使用的物理方法; (2)根据实验操作过程是纸面上,力的图示也画在白纸上,分析对弹簧秤、细绳、橡皮条的要求以及如何减小误差,同时从作力的图示的角度考虑如何减小误差. (3)根据实验过程,明确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从而确定两合力的来源. 【解答】解:(1)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故B正确,ACD错误; (2)A、固定有白纸的图板是为了在白纸上作图,实验中并不需要竖直放置,故A错误; B、适当使二力大些,并不需要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故B错误; C、为了减小实验中摩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并平行于木板,故C正确. 故选:C. (3)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算出的值,而实际值是单独一个力拉O点的时的值,因此F是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F′是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 故答案为:(1)B;(2)C;(3)F‘ 1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为使细线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应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同时将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 不挂 (填“挂”或“不挂”)沙桶的情况下做运动. (2)若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速度a与作用力F的图线如图1所示,试分析图象不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 (3)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打点计时器打下点D时,小车运动速度的表达式vD= ,小车运动加速度的表达式a= .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答】解:(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采取的做法是将带滑轮的长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大小等于绳子的拉力; (2)F≠0,a=0,所以图线不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3﹣x1=2a1T2 x4﹣x2=2a2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a1+a2)=; 故答案为:(1)不挂 (2)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3) 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砝码质量 m/102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标尺刻度 x/10﹣2m 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 (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底与砝码质量 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0~4.9N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5.8 N/m. 【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分析】(1)一个砝码的质量为0.1kg,横轴表示质量.纵轴表示弹簧的长度,描点作图. (2)根据图象看哪一段满足线性关系,哪一段满足胡克定律.根据胡克定律F=kx求出劲度系数. 【解答】解:(1)描点作图,如图. (2)从图象可以看出在0~4.9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 根据胡克定律F=kx得: k===25.8N/m.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包括3小题,第15、16题每题8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共计32分. 15.高速公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的速度大,在一些特殊的雾、雨、雪天气里若司机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多辆车追尾连续相撞的事故.在正常天气里某段高速公路允许的最高行驶速率为120km/h.如果某天有薄雾,一汽车在该平直高速路上行驶,相关部门通知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72km/h,已知这辆汽车刹车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8m/s2,该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前面障碍物到制动所需要的时间)为0.75s. (1)请你根据上面的数据算出司机在薄雾天的能见度至少要多少米? (2)若司机驾驶此车在正常天气里以最高速度匀速通过(1)中的距离需要多长时间?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刹车距离决定可以出行的能见度,刹车距离由反应位移和制动位移组成,由运动学可得这两段位移,进而可知能见度最小值. (2)由正常天气的最大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司机驾驶此车在正常天气里以最高速度匀速通过(1)中的距离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 (1)v=72km/h=20m/s 反应时间内汽车的位移: x1=vt1=0.75v=0.75×20m=15m, 匀减速直线运动: v2=2ax2 解得: ; 能见度: x=x1+x2=15m+25m=40m; (2)v′=120km/h=m/s 由运动学可得: x=v′t 解得: t==1.2s; 答:(1)司机在薄雾天的能见度至少40m. (2)若司机驾驶此车在正常天气里以最高速度匀速通过(1)中的距离需要1.2s. 16.在学校组织的一次雪后大扫除活动中,一名学生用F=100N的拉力先后两次拉质量为m=20kg的雪筐沿水平地面运动,如图所示.(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1)第一次拉力为水平方向,雪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雪筐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第二次拉力与水平方向成37°,雪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雪筐加速度的大小.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分析】(1)雪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据此求出摩擦力大小,然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计算摩擦因数; (2)对雪筐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大小. 【解答】解:(1)第一次拉力为水平方向,雪筐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 F=μN=μmg 已知F=10ON,m=20kg,代入可得:μ=0.5 (2)以平行于地面方向为X轴,垂直地面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x轴:Fcos37°﹣μN=ma Y轴:Fsin37°+N=mg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a=0.5 m/s2 答:(1)第一次拉力为水平方向,雪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雪筐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2)第二次拉力与水平方向成370,雪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雪筐加速度的大小为0.5m/s2. 17.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tan37°=0.75,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物体乙的质量m2=5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求出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 (2)乙物体水平方向受到OB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求解乙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当乙物体刚要滑动时,物体甲的质量m1达到最大,此时乙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max=μm2g,再平衡条件求出物体甲的质量. 【解答】解:(1)对结点O,如图有: ① ② 解得= TB=m1gtanθ= (2)对于乙物体:摩擦力f=TB=; 方向水平向左 (3)当乙物体刚要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即 Fmax=μm2g ③ 又TBmax=Fmax④ 由②③④得:m1max2.0kg,即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2.0kg. 答:(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分别是和;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方向水平向左; (3)若物体乙的质量m2=5kg,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2.0kg. 18.如图1,用同种材料制成倾角为θ=30°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长3m且固定,斜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段很小的弧形平滑连接.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初速度为v0沿斜面向下滑动,若初速度v0=2m/s,小物块运动2s后停止在斜面上.减小初始速度v0,多次进行实验,记录下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止在斜面上的时间t,作出相应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已知g=10m/s2)求: (1)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3)某同学认为,若小物块初速度v0=3m/s,则根据图象可以推断出小物块从开始到最终停止的时间为3s.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给出推导证明;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解出正确的结果.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1)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根据相应的t﹣v0图象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正交分解求出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3)不正确.因为随着初速度v0的增大,小物块会滑到水平面上,规律将不再符合图象中的正比关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物体滑动底端的速度,从而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在斜面上运行的时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时间,从而求出总时间. 【解答】解:(1)由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得,加速度为 a===1m/s2,方向沿斜面向上; (2)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f=μmgcos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cosθ﹣mgsinθ=ma 解得:μ=; (3)不正确.因为随着初速度v0的增大,小物块会滑到水平面上, 规律将不再符合图象中的正比关系, 设小物块在斜面上滑行位移x1=3m时的速度减为v1, v02﹣v12=2ax1,解得:v1=m/s, v1=v0﹣at1,小物块在斜面上滑行时间 t1==(3﹣)s, 小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牛顿第二定律:μmg=ma′,解得 a′=4m/s2, 小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间v1=a′t2,解得:t2=0.25s, 运动总时间 t总=t1+t2=(3﹣+0.25)s=(3.25﹣)s; 答: (1)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方向沿斜面向上; (2)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 (3)不正确,运动总时间为(3.25﹣)s. 2016年12月25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