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学案
题型探究课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运动图象问题的应用[学生用书P8]
【题型解读】
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
一般意义
x-t图象
v-t图象
a-t图象
轴
图象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纵轴—位移
横轴—时间
纵轴—速度
横轴—时间
纵轴—加速度
横轴—时间
线
表示物理量y随物理量x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斜率
k=,定性表示y随x变化的快慢
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
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加速度
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
点
两线交点表示对应纵、横坐标轴物理量相等
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该时刻速度相同
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该时刻加速度相同
面积
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
无意义
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截距
图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
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位移
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速度
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加速度
【典题例析】
(多选)(2016·高考全国卷Ⅰ)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审题指导] 由图象中的斜率、面积分别可得甲、乙两车运动时的加速度、位移等运动信息,再根据3 s时并排寻找两车间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解决问题.
[解析] 根据题述,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由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1 s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选项A、C错误.由图象可知,在t=1 s时甲车速度为10 m/s,乙车速度为15 m/s,0~1 s时间内,甲车行驶位移为x1=5 m,乙车行驶位移为x2=12.5 m,所以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选项B正确.从t=1 s到t=3 s,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x=×(10+30)×2 m=40 m,选项D正确.
[答案] BD
【迁移题组】
迁移1 x-t图象
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解析:选B.在0.2~0.5小时内,位移-时间图象是倾斜的直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2~0.5小时内,甲、乙两人的加速度都为零,选项A
错误;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绝对值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斜率绝对值越大,速度越大,故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选项B正确;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选项C错误;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0.8小时内甲、乙往返运动过程中,甲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运动的路程,选项D错误.
迁移2 v-t图象
2.(多选)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在0~5 s内的位移为5 m
B.质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10~12 s内的加速度最大
C.质点在10 s末离出发点最远
D.质点在8~12 s内的平均速度为4 m/s
解析:选AB.根据速度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质点在0~5 s内的位移x=×2×5 m=5 m,选项A正确;由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0~5 s内的加速度大小a1= m/s2,8~10 s内的加速度大小a2= m/s2=2 m/s2,10~12 s内的加速度大小a3=6 m/s2,所以质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10~12 s内的加速度最大,选项B正确;质点在11 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C错误;质点在8~12 s内的位移x=8 m,平均速度为= m/s=2 m/s,选项D错误.
迁移3 a-t图象
3.一辆摩托车在t=0时刻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a-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已知信息,可知( )
A.摩托车的最大动能
B.摩托车在30 s末的速度大小
C.在0~30 s的时间内牵引力对摩托车做的功
D.10 s末摩托车开始反向运动
解析:选B.由图可知,摩托车在0~10 s内做匀加速运动,在10~30 s内做减速运动,故10 s末速度最大,动能最大,由v=at可求出最大速度,但摩托车的质量未知,
故不能求最大动能,A错误;根据a-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可求出30 s内速度的变化量,由于初速度为0,则可求摩托车在30 s末的速度大小,B正确;在10~30 s内牵引力是变力,由于不能求出位移,故不能求出牵引力对摩托车做的功,C错误;由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可知,30 s内速度变化量为零,所以摩托车一直沿同一方向运动,D错误.
迁移4 非常规运动图象
4.(多选)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 m/s和-1 s,由此可知( )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 m/s
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 m/s
解析:选AC.图线的斜率为0.5 m/s2、纵截距为0.5 m/s.由位移公式x=v0t+at2两边除以对应运动时间t为=v0+at,可得纵截距的物理意义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斜率的物理意义为物体加速度的一半.所以物体做初速度为v0=0.5 m/s,加速度大小为a=1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
(2)处理特殊图象的问题时,在必要时可将该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转换为常见的x-t或v-t图象进行处理.
对追及、相遇问题的分析[学生用书P9]
【题型解读】
1.方法概述
(1)临界法: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若追不上则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
(2)函数法:设两物体在t时刻相遇,然后根据位移关系列出关于t的方程f(t)=0,若方程f(t)=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t)=0存在正实数解,说明这两个物体能相遇.
(3)图象法:①若用位移图象求解,分别作出两物体的位移图象,如果两物体的位移图象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②若用速度图象求解,则注意比较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
2.追及、相遇问题常见情景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追及类型
图象描述
相关结论
匀加速
追匀速
设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则应有下面结论:
①t=t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增大
②t=t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0+Δx
③t=t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减小
④一定能追上且只能相遇一次
匀速追
匀减速
匀加速追
匀减速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追及类型
图象描述
相关结论
匀减速
追匀速
设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
①若Δx=x0,则恰能追上,
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Δx
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2=2t0-t1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
匀速追
匀加速
匀减速追
匀加速
【典题例析】
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什么条件.
[审题指导] 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A车追上B车时其速度与B车相等.
[解析] 法一:临界条件法
设两车运动速度相等时,所用时间为t,
由v0-(2a)t=at得,t= ①
A车位移:xA=v0t-(2a)t2
B车位移:xB=at2
两车不相撞的条件:xB+x≥xA
即:at2+x≥v0t-at2 ②
联立①②得:v0≤.
法二:二次函数极值法
设两车运动了时间t,则
xA=v0t-at2
xB=at2
两车不相撞需要满足
Δx=xB+x-xA=at2-v0t+x≥0
则Δxmin=≥0
解得v0≤.
法三:图象法
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解,先作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其图象如图所示,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vt=v0-2at,
对B车有vt=at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t=
经时间t两车发生的位移之差,即为原来两车间的距离x,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来表示,由图象可知x=v0t=v0·=,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法四:相对运动法
巧选参考系求解.以B车为参考系,A车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a-a=-3a.A车追上B车且刚好不相撞的条件是:v=0,这一过程A车相对于B车的位移为x,由运动学公式v2-v=2ax得:
02-v=2·(-3a)·x
所以v0=.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答案] v0≤
【跟进题组】
1.(2018·贵州凯里高三模拟)一辆卡车以vB=10 m/s的初速度沿直线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2 m/s2,在其后方一辆小汽车以vA=4 m/s 的速度向相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汽车在卡车后方相距x0=7 m 处,从此时开始计时,求:
(1)小汽车追上卡车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d是多大?
(2)经过多长时间小汽车追上卡车?
解析:(1)设两车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t1有:
vA=vB-at1
汽车与卡车的最远距离d,有:
v-v=2axB1
xA1=vAt1
两者间的最大距离为:
d=x0+xB1-xA1
代入数据解得:d=16 m.
(2)卡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t2,有:
0=vB-at2得:t2=5 s
卡车速度减为零的位移为:2axB=v
得xB=25 m
此时汽车的位移为:
xA=vAt2=4×5 m=20 m,
因为xA<xB+x0,可知卡车速度减为零时,汽车还未追上卡车.
还需追及的时间:t3=,得t3=3 s
则有:t=t2+t3=5 s+3 s=8 s.
答案:见解析
2.A车在直线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大雾天气能见度低,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B车时,两车距离仅有76 m,A车司机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两车均视为质点).
(1)通过计算判断A能否撞上B车?若能,求A车从刹车开始到撞上B车的时间(假设B车一直静止);
(2)为了避免碰撞,A车在刹车的同时,如果向B车发出信号,B车收到信号经Δt=2 s的反应时间才开始匀加速向前行驶,问:B车加速度a2至少为多大才能避免事故.
解析:(1)设A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0、位移为x
由速度时间公式v0=a1t0
解得t0=10 s
由速度位移关系有0-v=-2a1x
代入数据解得x=100 m>76 m,所以A车能撞上B车
设撞上B车的时间为t1,有x0=v0t1-a1t,其中x0=76 m
解得t1=(10-2) s,t′1=(10+2) s,
(10+2) s大于10 s,故舍去
故时间为(10-2) s.
(2)假设A车恰能追上B车,设B车运动时间为t,则A车运动时间为t+Δt,此时两车速度相等,即v0-a1(t+Δt)=a2t
解得t=
由位移关系xA=x0+xB
可知v0(t+Δt)-a1(t+Δt)2=x0+a2t2
整理得a2=
解得a2=1.2 m/s2
因此欲使A、B两车不相撞,B车的最小加速度为a2=1.2 m/s2.
答案:见解析
1.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xA+x0xB,则不能追上.
(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
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
(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
(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
(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速度相等时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
[学生用书P11]
1.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v0经过某一路标,此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仍为v0,则( )
A.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D.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解析:
选B.由题意画出v-t图象如图所示,由于甲、乙、丙在此过程中位移相同,故由图可得乙车所用时间最短.
2.
(高考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解析:选A.根据v-t图象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乙,选项C错误;根据=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乙,选项A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乙小于初速度为v2、末速度为v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选项B错误;根据v-t图象的斜率大小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
3.(2018·济南调研)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
A.v= B.v=
C.v> D.<v<
解析:
选C.由题意知,当飞机的速度减小时,所受的阻力减小,因而它的加速度会逐渐变小,画出相应的v-t图象大致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实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为x,虚线(匀减速运动)下方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t.应有:t>x,所以v>,所以选项C正确.
4.(2016·高考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解析:选A.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能回到原高度,重复原来的过程,以落地点为原点,速度为零时,位移最大,速度最大时位移为零,设高度为h,则速度大小与位移的关系满足v2=2g(h-x),A项正确.
5.(多选)(2018·江西上高高三月考)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b车的加速度恒定且a=-2 m/s2,t=3 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车的速度是2 m/s
B.t=3 s时,a、b两车的速度相等,相距最远
C.b车的初速度是8 m/s
D.t=0 s时a车和b车之间的距离为9 m
解析:选ACD.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题图可知,a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a= m/s=2 m/s,故A正确;t=3 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
位置坐标相同,两车相遇.斜率相等,此时两车的速度相等,则t=3 s,b车的速度为:vb=va=2 m/s,设b车的初速度为v0,对b车,由v0+at=vb,解得:v0=8 m/s,故B错误,C正确;t=3 s时,a车的位移为:xa=vat=6 m,b车的位移为:xb=t=×3 m=15 m,t=3 s时,a车和b车到达同一位置,所以t=0时两车相距x0=xb-xa=9 m,故D正确.
6.(2018·湖北八校联考)春节放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小轿车可以不停车通过收费站,但要求小轿车通过收费站窗口前x0=9 m区间的速度不超过v0=6 m/s.现有甲、乙两小轿车在收费站前平直公路上分别以v甲=20 m/s和v乙=34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司机发现正前方收费站,开始以大小为a甲=2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
(1)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多远处开始刹车才不违章.
(2)若甲车司机经刹车到达离收费站窗口前9 m处的速度恰好为6 m/s,乙车司机在发现甲车刹车时经t0=0.5 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以大小为a乙=4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且乙车在收费站窗口前9 m区不超速,则在甲车司机开始刹车时,甲、乙两车至少相距多远?
解析:(1)对甲车,速度由20 m/s减至6 m/s过程中的位移x1==91 m
x2=x0+x1=100 m
即: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100 m处开始刹车.
(2)设甲刹车后经时间t,甲、乙两车速度相同,由运动学公式得:v乙-a乙(t-t0)=v甲-a甲t,
解得t=8 s
相同速度v=v甲-a甲t=4 m/s<6 m/s,即v=6 m/s的共同速度为不相撞的临界条件
乙车从34 m/s减速至6 m/s的过程中的位移为
x3=v乙t0+=157 m
所以要满足条件甲、乙的距离至少为x=x3-x1=66 m.
答案:(1)100 m (2)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