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学情调研物理(卓越班)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学情调研物理(卓越班)试题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学情调研物理(卓越班)试题 考试范围: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出题:高一物理组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毎小题4分,共40分。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5 m/s2,那么(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5 m/s B. 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大5 m/s C. 第3 s初的速度比第2 s末的速度大5 m/s D. 第3 s末的速度比第2 s初的速度大5 m/s ‎2.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分别是(  )‎ A. 1∶22∶32,1∶2∶3‎ B. 1∶23∶33,1∶22∶32‎ C. 1∶2∶3,1∶1∶1‎ D. 1∶3∶5,1∶2∶3‎ ‎3.如图所示,一只可视为质点的蚂蚁在半球形碗内缓慢从底部爬到a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点蚂蚁受到的合力大于在b点受到的合力 B. 在a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大于在b点的作用力 C. 在a点碗对蚂蚁的摩擦力大于在b点的摩擦力 D. 在a点碗对蚂蚁的支持力大于在b点的支持力 ‎4.两个中间有孔的质量为M的小球A、B用一轻弹簧相连,套在一水平光滑横杆上,两个小球下面分别连一轻弹簧,两轻弹簧下端同系在一质量为m的小球C上,如图所示.已知三根轻弹簧的劲度系数都为k,三根轻弹簧刚好构成一等边三角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平横杆对质量为M的小球的支持力为2Mg+mg B. 连接质量为m的小球的轻弹簧的弹力为 C. 连接质量为m的小球的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D. 套在水平横杆上的轻弹簧的形变量为 ‎5. 不计空气阻力情形下将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拋一物体,从拋出至回到拋出点的时间为2t,若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水平挡板,仍将该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A.0.2t B.0.3t C.0.5t D.0.6t ‎6.如图所示,a、b两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系在竖直放置的圆环上,小球位于圆环的中心,开始时绳a水平,绳b倾斜。现将圆环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地向右滚动至绳b水平,在此过程中 ‎ A. a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 a上的张力逐渐减小,b上的张力逐渐减小 C. a上的张力逐渐减小,b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 a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上的张力逐渐减小 ‎7.如图甲所示是一种交警测速的工作示意图,B为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 B. 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 C.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D.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8.如下图所示,A、B两物体均静止,关于B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能受到三个力,也可能受到四个力 B. 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C. 必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作用 D. 必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作用 ‎9.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1 kg的两滑块A、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一轻质结实的细线相连,轻杆OA、OB搁在滑块上,且可绕铰链O自由转动,两杆长度相等,夹角θ=60°,取g=10 m/s2,当竖直向下的力F=150 N作用在铰链上时(  )‎ A.A滑块对地面的压力为85 N B.A滑块对地面的压力为75 N C.A、B滑块间细线的张力为25N D.A、B滑块间细线的张力为50N ‎10.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等长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 ‎ B. 物体从A点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 C.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 D. 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3分,共计18分,注意单位和有效数字。‎ ‎11.(1)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纸带如图所示,图中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__m/s2,打P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___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打点计时器原来工作电压的频率是50 Hz,如果用它来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60 Hz,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2.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将橡皮筋改为劲度系数为400N/m的轻质弹簧AA’,将弹簧的一端A’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不可伸长的细线OA、OB、OC分别固定在弹簧的A端和弹簧秤甲、乙的挂钩上,其中O为0A、OB、OC三段细线的结点,如图1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弹簧AA’伸长1.00cm不变。‎ ‎(1)若OA、OC间夹角为90°,弹簧秤乙的读数是______N。(如图2所示)‎ ‎(2)在(1)问中若保持O点的位置以及OA与OB的夹角不变,逐渐增大OA与OC的夹角,则弹簧秤甲的读数大小将______,弹簧秤乙的读数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计42分,要求步骤严谨,有必要的公式和运算过程。‎ ‎13.(10分) 一个物体以v0=8 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求:‎ ‎(1)物体3 s末的速度;(3分)‎ ‎(2)物体5 s末的速度;(3分)‎ ‎(3)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大小为15 m时所用的时间.(4分)‎ ‎14.(10分)如图所示,质量M=3kg的三角形空心支架放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的摩擦系数为μ=0.5,质量m=1kg的光滑小环套在杆AB上,今用跟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拉着小环,整个装置均处于静止,求:g=10m/s2‎ ‎(1)求拉力F的大小(4分)‎ ‎(2)三角形支架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及地面对三角形支架的支持力。(6分)‎ ‎15.(10分)如图所示,A、B都是重物,A被绕过小滑轮P的细线悬挂,B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滑轮P被一根斜短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O′是三根细线的结点,细线bO′水平拉着物体B,cO′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小滑轮的重力不计,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重物A的质量为2kg,弹簧的伸长量为5cm,∠cO′a=120°,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求:‎ ‎(1)桌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多少?(3分) ‎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 (3分)‎ ‎(3)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4分)‎ ‎16.(12分)甲、乙两辆车在相邻的两条平行直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1=16m/s,乙车的速度为v2=l2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L=6m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a1=2m/s2的加速度刹车,7s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为a2=lm/s2.求:‎ ‎(1)在哪些时刻两车速度相等?(4分)‎ ‎(2)两车有几次相遇?在哪些时刻两车相遇?(8分)‎ ‎‎ 太和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物理试卷 ‎(卓越班)‎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C D D BC BCD AC ABD ‎1.【答案】B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 vt=v0+at可知物体的末速度与经过的时间和初速度有关,时间不确定,则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不一定大5 m/s;在每秒内速度变化Δv=at,则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大5 m/s,可知A错误、B正确;第3 s初与第2 s末为同一时刻;第3 s末与第2 s初之间的时间为2 s,速度变化为10 m/s,故CD错误;故选B。‎ ‎【来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定时练 ‎2.【答案】B 要求连续的时间不等的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就要分别求出这三段时间内得位移,要求这三段位移,可以先求第一段的位移,再求前两段的位移,再求前三段的位移,前两段的位移减去第一段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前三段的位移减去前两段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就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根据x=at2可得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x1=a×12;又前3s的位移减去前1s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x2=a×(1+2)2-×a×12=a×8;又前6s的位移减去前3s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x3=a×(1+2+3)2-×a×(1+2)2=a×27;故x1:x2:x3=1:8:27=1: 23:33=1:8:27;根据 故,故选B。‎ ‎3.【来源】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物理试题 蚂蚁缓慢上爬,可以认为蚂蚁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蚂蚁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越往上爬,所受静摩擦力越大,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分析支持力大小.‎ ‎【详解】‎ 蚂蚁缓慢上爬,可以认为蚂蚁处于平衡状态,则合力始终为零,即在a点蚂蚁受到的合力与b点受到的合力均为零,A错误;对蚂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有:‎ ,因为A点的比B点的大,所以在a点碗对蚂蚁的摩擦力大于在b点的摩擦力,在a点碗对蚂蚁的支持力小于在b点的支持力,C正确D错误;在a点和b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都等于蚂蚁的重力,所以在a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等于在b点的作用力,B错误.‎ ‎4. 【答案】C 选择整体为研究的对象,它们在竖直方向只受到重力与杆的支持力,由二力平衡可知,杆的支持力与整体的重力大小相等,即N=2Mg+mg.所以水平横杆对质量为M的小球的支持力为Mg+mg.故A错误;‎ 对三个小球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则由对称性可知,左右弹簧对C的拉力大小相等,与合力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是30°,所以:2F1cos30°=mg得:F1=mg.故B错误;由胡克定律得:F1=kx1,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轻弹簧的伸长量:.故C正确;对A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则水平方向受到水平弹簧向左的弹力与F1的水平分力的作用,由受力平衡得:F2=F1•cos60°=mg;同理,对B进行受力分析得:F2′=F1•cos60°=mg,所以弹簧的弹力是mg;套在水平光滑横杆上的轻弹簧的形变量:,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关键是对小球受力分析后,通过整体法和隔离法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求得弹力,然后根据胡克定律并几何关系列式求解即可.‎ ‎5. 【来源】【百强校】2016-2017河北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上11.4周练物理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竖直上抛时从抛出回到抛出点时间为2t,所以,2t=,v0=gt,‎ 设上升到h/2时,速度为v,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为t,‎ ‎’‎ ‎,故选D。‎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 ‎【名师点睛】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具有对称性,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时,所用的时间相等。竖直上升运动,可按反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处理。‎ ‎6. 【来源】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mg的对角不变,设为γ,设Fa的对角为α,Fb的对角为β,在缓慢转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由正弦定理得:;α角由钝角减小至直角,再变为锐角,sinα先逐渐增大后减小,可得Fa先逐渐增大,后减小。β角由直角增加至平角,sinβ逐渐减小,可得,Fb逐渐减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弄清楚圆环转动过程中细绳和小球所处的状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通过列式进行动态变化分析;此题圆环顺时针旋转900等效于重力mg逆时针旋转900。‎ ‎7. 【答案】BC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超声波在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所以超声波的速度为:‎ v声==或v声==,故A错误,B正确;由题图甲和题图乙可知,被测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1时,所需的时间为t=-+Δt0=(t2-t1+Δt0),所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错误.‎ ‎8.【答案】BCD ‎9.【答案】AC ‎【解析】对O点受力分析,‎ 并对两个细杆的作用进行合成,‎ 则有:地面对A的支持力FN=G+=N=85 N;‎ 因此A滑块对地面的压力为85 N,‎ 又滑块间细线的张力F′=FTsin 而细杆的张力FT=;‎ 因此滑块间细线的张力F′=tan=25N,故A、C正确,B、D错误.‎ ‎10.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根据运动学公式v2-v02=2ax,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v0=0,所以有v2=2ax,所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B:vC:vD:vE=1:::2,故A正确;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B:tC:tD:tE=1:::2;则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E=2tB=tC=tD ‎,故B正确;vB:vC:vD:vE=1:::2,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不等,故C错误;由于vE=2vB,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ABD。‎ ‎【点睛】‎ 本题对运动学公式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所有的运动学公式不仅要熟悉而且要熟练,要灵活,基本方法就是平时多练并且尽可能尝试一题多解.‎ ‎11. 【答案】(1) 0.80 0.25 (2) 偏小 ‎【解析】(1)由公式Δx=aT2可求得加速度大小,a==m/s2=0.80 m/s2,‎ Δx==0.80 cm,‎ vP==m/s=0.25 m/s ‎(2)打点计时器原来的工作电压频率是50 Hz,如果用它来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60 Hz,由加速度计算公式可知,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小.‎ ‎12. 【来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二调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3.00;变小;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 ‎【分析】‎ ‎(1)根据弹簧秤的读数方法可明确对应的读数;(2)根据题意作出对应的图象,根据图象即可明确随夹角的变化两弹簧秤拉力的变化情况。‎ ‎【详解】‎ ‎(1)根据弹簧秤的读数方法可知,a的读数为3.00N;(2)在(1)问中若保持OA与OB的夹角不变,逐渐增大OA与OC的夹角,甲乙两个弹簧秤弹力的合力不变,如图所示 则可知弹簧秤甲的读数大小逐渐变小,弹簧秤乙的读数大小先变小后变大。‎ ‎【点睛】‎ 本题考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要注意明确实验原理以及胡克定律的应用,注意根据图象法分析拉力变化情况。‎ ‎13. 【答案】 (1)(2)v3=2 m/s,方向沿斜面向上;(2)5 s末的速度v5=-2 m/s,即5 s末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沿斜面向下.‎ ‎(3)即经过位移大小为15 m处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 s(上升过程中)和5 s(下降过程中).‎ ‎【解析】 (1)(2)由t=,物体冲上最高点的时间是4 s,又根据v=v0+at,3 s末的速度为v3=(8-2×3) m/s=2 m/s,方向沿斜面向上;5 s末的速度v5=(8-2×5) m/s=-2 m/s,即5 s末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沿斜面向下.‎ ‎(3)由位移公式x=v0t+at2,代入数据得 ‎15=8t+(-2)t2‎ 解得:t1=3 s,t2=5 s 即经过位移大小为15 m处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 s(上升过程中)和5 s(下降过程中).‎ ‎14. 【答案】(1)N;(2)N,30N;‎ ‎【解析】‎ ‎【分析】‎ ‎(1)以m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即可求出拉力F的大小;(2)以M、m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即可求解三角形支架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及地面对三角形支架的支持力。‎ ‎【详解】‎ ‎(1)m处于静止状态,其合力为零。以m为研究对象 由平衡条件得:竖直方向 解得: ‎(2)M、m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可看做整体,系统所受合力为零。以M、m整体为研究对象。‎ 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 ‎ 解得: 竖直方向: ‎【点睛】‎ 本题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注意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用整体法时一定要分清内力与外力,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 ‎15. 【答案】(1)10N(2)200N/m(3)20N ‎ ‎【解析】‎ ‎【分析】‎ ‎(1)对结点O′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弹簧的弹力和bO′绳的拉力,通过B平衡求出桌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2)根据胡克定律求弹簧的劲度系数.(3)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F与滑轮两侧绳子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详解】‎ ‎(1)重物A的质量为2kg,则O′a绳上的拉力为 FO′a=GA=20N 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水平绳上的力为:‎ ‎ Fob=FO′asin60°=10N 物体B静止,由平衡条件可得,桌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 f=Fob=10N ‎(2)弹簧的拉力大小为 F弹=FO′acos60°=10N.‎ 根据胡克定律得 F弹=kx 得 k=200N/m ‎(3)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F与滑轮两侧绳子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则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F的大小为:F=2FO′acos30°=2×20×N=20N 方向在O′a与竖直方向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点睛】‎ 本题是物体平衡问题,首先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其次要正确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处理.‎ ‎【来源】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16.【答案】(1)两车在4秒末、10秒末,两车速度相等 ‎(2)两车有三次相遇,分别在2秒末、6秒末、14.5秒末 ‎【解析】‎ ‎【详解】‎ ‎(1)设刹车后经过t时间两车速度相等,有:v1-a1t=v2-a2t,解得:t=4s; 7s后甲车匀速,速度v=16-2×7m/s=2m/s,再次相等有:v=v2-a2t′,解得:t′=10s; (2)在甲减速时,设经时间t相遇,甲和乙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有: x1=v1t−a1t2,x2=v2t−a2t2 x1-x2=L,得:t1=2s,t2=6s; 第6s,v6甲=v1-a1t2=4m/s;v6乙=v2-a2t2=6m/s ‎6-7s内两车位移:x甲=v6甲t-a2t2=3m;x乙=v6乙t-a2t2=5.5m,‎ 乙车在甲车前方Dx, Dx=x乙-x甲 ‎ Dx=2.5m ‎ ‎7s末两车速度:v7甲=v1-a1t=2m/s;v7乙=v2-a2t=5m/s ‎ 乙车停止后才有可能发生第三次相遇 ‎ ‎7s末起到乙车停止的时间为t==5s, x乙=v7乙t—a2t2 ‎ x乙=12.5m,‎ ‎ ‎ 两车有三次相遇,分别在2秒末、6秒末、14.5秒末.‎ ‎【点睛】‎ 本题中涉及运动情境较为复杂,为比较麻烦的追及相遇问题,要结合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并联系实际运动情境加以解决,难度较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