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夏河县夏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夏河县夏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中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一定增加 C.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D.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明确加速度的定义,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同时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性质;‎ ‎【详解】A、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不一定增大,如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故A错误;‎ B、物体有加速度,如果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将减小,故B错误;‎ C、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自由落体开始下落的位置,故C错误;‎ 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关键是知道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大,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2.下列物体的运动,不可能的是 A. 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 B. 物体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C. 物体速度方向向东,加速度方向向西 D. 物体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加速度也随时间均匀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详解】A、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故A正确.‎ B、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大,但加速度大小可以减小;故B正确.‎ C、速度方向向东,说明向东运动,但加速度的方向可能向西;故C正确.‎ D、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故D错误.‎ 本题选不可能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3. 下面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 A. 路程 B. 时间 C. 质量 D. 加速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所以ABC都是标量,D为矢量 考点:考查了矢量标量 ‎4.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遇紧急情况刹车,加速度大小为‎4.0m/s2,经过5.0s停止运动.则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为(  )‎ A. ‎10 m/s B. ‎20 m/s C. ‎30 m/s D. ‎40 m/s ‎【答案】B ‎【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知:汽车的初速度为,即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为,故选项B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熟练运用.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由求解。‎ ‎5. 某同学在井口释放一石块,经过2.05s听到石块落水的声音,由此可估算出井口到水面的距离约为( )‎ A. ‎20m B. ‎40m C. ‎45m D. ‎‎60m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考虑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因此忽略声音传播时间,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则可以算出高度为‎20.6m,因此答案为A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6.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赵同学在男子‎100m比赛中,以11s的成绩取得小组赛第一名对于小赵同学在这‎100m的赛程中,有关运动的描述最符合实际的是 A. 整个过程都在做加速运动 B. 运动中的速度不可能超过‎9.1m/s C. 冲刺时的速度一定是‎9.1m/s ‎ D. 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9.1m/s ‎ ‎【答案】D ‎【解析】‎ ‎【详解】A.整个过程可以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在做减速运动,我们无法确定具体该同学如何运动,故A错误;‎ BCD.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 整个过程的速度可以大于‎9.1m/s,并不能确定冲刺时的速度大小,故BC错误,D正确;‎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体育课上某同学掷铅球成绩是‎9.60m,其中‎9.60m是铅球的路程 B. 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是2πR C. 把一物体竖直上抛(忽略空气阻力),其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的加速度相同 D. 从资阳同一地点出发经过不同路径到达成都同一目的地,它们的路程和位移均不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体育课上某同学掷铅球成绩是‎9.60m,其中‎9.60m 是铅球的位移,选项A正确;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是零,选项B错误;把一物体竖直上抛(忽略空气阻力),其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的加速度相同,均为g,选项C正确;从雅安同一地点出发经过不同路径到达成都同一目的地,它们的位移相同,但是路程不同,故选项D错误;故选C.‎ 考点:路程和位移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路程和位移的考查;要知道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而位移是物体走过的路径的总长度,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根据具体问题即可进行有关的判断,此题是基础题,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 ,此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B. 物体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大小 C. 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D. 火车在福州站停车15分钟指的是时刻 ‎【答案】C ‎【解析】‎ 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可忽略,故C正确;物体只有作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大小,故B错误;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此速度指的是出某一位置的速度即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火车在福州站停车15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错误。‎ 点晴:本题考查了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与联系,位移大小与路程只有在质点作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才相等;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或者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以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 ‎9.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说生活中的下落运动遵循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C.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思维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B ‎【解析】‎ 说生活中的下落运动遵循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选项A正确;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理想模型法,选项B错误;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思维法,选项C正确;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选项D正确;此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B.‎ ‎10.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t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t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B. 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C. 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 在两车相遇前,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由此分析即可.‎ 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时间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时刻之后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所以甲车的瞬时速度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后小于乙车的瞬时速度.时刻两者瞬时速度相等,因为是乙追甲,所以在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即在时刻两车相距最远,A错误D正确;时刻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两车相遇,B错误;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C错误.‎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表示甲、乙两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同一个坐标原点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 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C. 乙比甲早出发时间 D. 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甲、乙两图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图看出,甲从距原点处出发,而乙原点出发,则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故B正确.由图看出,甲从0时刻出发,而乙时刻出发,则甲比乙早出发时间,故C错误.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率,由图看出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则甲的速率小于乙的速率,故D正确.故选BD。‎ 考点: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12. 如图所示,一辆玩具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速度图象,则在0~1s和1~3s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之比为2:1 B. 位移之比为1:2‎ C. 平均速度之比为1:1 D. 平均速度之比为2:1‎ ‎【答案】ABC ‎【解析】‎ A、在0~1s内加速度,1~3s内加速度a2=‎-1.5m/s2,大小为‎1.5m/s2,故A正确.‎ B、在0~1s内位移=‎1.5m,1~3s内位移=‎3m.故B正确.‎ CD、在0~1s内平均速度m/s=‎1.5m/s,1~3s内平均速度为m/s=‎1.5m/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13.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在南极考察这个问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研究科学考察船从中国出发到南极大陆的行进路线问题上,科学考察船可以看作质点 B. 以祖国大陆为参考系,昆仑站是在不断的运动 C. 要对南极大陆的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建立平面坐标系 D. 要对南极大陆的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建立三维坐标系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参考系,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解:A、当研究科学考察船从中国出发到南极大陆的行进路线问题上,科学考察船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看作质点.故A正确;‎ B、以祖国大陆为参考系,昆仑站相对于祖国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是不动的.故B错误;‎ C、要对南极大陆的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建立三维坐标系,平面坐标系不能全面描述南极的特点.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质点和参考系的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14.关于瞬时速度v,速度的变化量v,加速度,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v为零时,v可能不为零,a也可能不为零 B. v为零时, v不一定为零,但a却一定为零 C. v在不断增大时,a可能不变 D. 当v的大小不变时,v必为零,a也必为零 ‎【答案】BD ‎【解析】‎ ‎【详解】A.v为零,△v可能不为零,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知,加速度a也可能不为零,故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v为零时,v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也不一定为零,如匀速圆周运动转动一周时,△v=0,但v≠0,a≠0,故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当v不断增大,a可能不变,比如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当v的大小不变时,△v不一定为零,比如速度方向改变,速度变化量不为零,加速度也不为零,故D错误,故D符合题意。‎ ‎15. 物体甲位移s与时间t图象如图甲所示,物体乙的速度v与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6s内,甲运动方向一直不变 B. 0~6s内,乙运动方向一直不变 C. 0~6s内,甲的位移大小为‎4m D. 0~6s内,乙的位移大小为‎4m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甲图是位移时间图象,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物体的速度为正值,说明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故A正确.乙图是速度时间图象,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可知物体先沿负向运动,后沿正向运动,故B错误.0~6s内,甲的位移是 ‎,故C正确.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可知乙在前2s内位移为,后2s内位移为,所以0~6s内,乙的位移为,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运动图像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6.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 物体,叫做参照系。对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到的结果 。实际选取参考系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取 或者 不动的其它物体做参考系比较方便。‎ ‎【答案】标准的另外的,可能不相同,地面,相对于 ‎【解析】‎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相同,实际选取参考系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取地面或者相对不动的其它物体做参考系比较方便。‎ 思路分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是一般都是选取方便我们研究问题时方便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参考系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是一般都是选取方便我们研究问题时方便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17.某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可忽略空气阻力对其影响,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20m/s,由此可知,该物体是从_____m高的地方下落的,落到地面用了_______s的时间。(g取10m/s2)‎ ‎【答案】 (1). 2 (2). 40‎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知道末速度为20m/s,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求,有,‎ 代入数据解得,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 考点: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应用 ‎18.在距地10m的高处以5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物体,g="10" m/s2‎ ‎,则它到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m,出手后经 s物体落地。‎ ‎【答案】1.25m 2s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v02=2gh,可求它上升的最大高度,‎ 则它到地面的最大高度为:H=10m+1.25m=11.25m 向上为正,根据h=v0t-gt2可得-10=5t-×10t2;解得t=2s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9.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_______(交流;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_______(0.08,0.1)s.某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用手拉动纸带,所得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则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答案】 (1). 交流 (2). 0.1 (3). 较小 ‎【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0.02×5=0.1s.用手拉动纸带,所得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则点迹密集的地方相邻计时点的距离小,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20.一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12m/s,加速度大小为a=2m/s2,运动中从某一时刻计时的1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恰为6m,那么此后质点到速度为零还能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s。‎ ‎【答案】2.5‎ ‎【解析】‎ 从某一时刻计时的1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恰为6m,这1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6m/s。设此后质点还能运动的时间为ts,这1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其中间时刻即(t+0.5)s的瞬时速度vt-0.5。因末速度为零,用逆向思维,应有vt-0.5=a(t+0.5)=2(t+0.5)=6m/s,解得:t=2.5s。‎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21.如图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图中A、B、C、D、E是按时间顺序先后打出的记数点(电源频率为50Hz,每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量出A点到各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那么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方向是 。(填“向左”或“向右”)B点速度的大小是 m/s E点速度的大小是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0.42 左 0.19 0.32‎ ‎【解析】‎ 根据="0.42" m/s2 因为自A点开始打点,所以小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左;‎ ‎0.19m/s;m/s=0.32m/s ‎2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在获取的纸带上用刻度尺测出各计数点到纸带上第一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纸带上点的数目计算出小车运动时间。利用实验数据绘出图线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表示__________。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2). 3.00‎ ‎【解析】‎ ‎【详解】由图象及题意可知,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x=at2,所以x-t2‎ 图象的斜率k=a; 由图象可知, ,则a=3.00m/s2‎ 五、解答题(23题5分,24题9分,共14分)‎ ‎23.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如图,同学甲两个手指捏住木尺一端,同学乙在木尺另一端5cm刻度处做握尺准备,且手的任何部位都与尺不接触。当乙看到甲放手时,他立即握住木尺,发现所握处刻度值为25cm,试求同学乙的反应时间。(g=10m/s2)‎ ‎【答案】0.2s ‎【解析】‎ 试题分析:木尺做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乙的反应时间即为木尺自由下落时间 H=0.2m (1分)‎ ‎(3分)‎ 代入数据解得t=0.2s (2分)‎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点评:容易题。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是我们前面所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 ‎24.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VA向东匀速行驶,一位观光旅客正由南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旅客正在D处),经一段反应时间,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到B处的游客擦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下图示之;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的最高速度vm=14.0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过x=14.0m后停下来,警车和肇事汽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相同,在事故现场测得 AB=17.5m,BC=14.0m,BD=3.4m,已知游客由D到B的平均速度为v人=2m/s.问:‎ ‎(1)该肇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A是多大?‎ ‎(3)肇事汽车司机发现有危险到紧急刹车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答案】a=7.0m/s2vA=21m/s 0.7s ‎【解析】‎ 试题分析:(1)警车和肇事汽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相同,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 ‎(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肇事汽车的初速度大小.‎ ‎(3)人从D到B的时间和肇事汽车发现行人到停止所运行的时间相等,肇事汽车发现行人到停止的时间等于反应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求出汽车匀减速运动的时间,再求出人从D到B的时间,两个时间之差为反应时间.‎ 解:(1)汽车加速度:‎ 故肇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7m/s2.‎ ‎(2)由0﹣vA2=2axAC=2×(﹣7)×(17.5+14.0)‎ 得vA=21m/s 故肇事汽车的初速度为21m/s.‎ ‎(3)设从A到B运动时间为t,‎ 由m 解得t=1s 由 得人从D到B的时间为t'=1.7s 反应时间为t=t﹣t=0.7s 故人的反应时间为0.7s.‎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位移时间公式,以及知道人从D到B的时间和肇事汽车发现行人到停止所运行的时间相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