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2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5/36/1943a51df443e389655a1f54c21e9211/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5/36/1943a51df443e389655a1f54c21e9211/img/2.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必修二5.6《向心力》WORD教案9
课 题 5.6向心加速度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课程目标 知识与[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技能[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 过程与 方法 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作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即一定有加速度。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来确定呢?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思考与讨论”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展开讨论 设疑: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上两个例题却在研究物体所受的力,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 学生活动: 思考后,积极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总结并点评。同时引出下一课题。 1、速度变化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速度变化量”部分,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Δv的图示,思考并回答问题: A速度的变化量Δv是矢量还是标量? B如果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v?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的图示。 教师活动:投影学生所画的图示,点评、总结。 2、向心加速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向心加速度”部分,引导学生思考: (1)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A和vB时,要注意什么? (2)将vA的起点移到B点时要注意什么? (3)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Δv? (4)Δv/Δ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5)Δ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Δv与圆的半径平行? 学生活动:按照思考提纲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上面的推导过程。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上面的推导不涉及“地球公转”、“小球绕图钉转动”等具体的运动,结论具有一般性: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教师活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明确了,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下面请大家按照课本18页“做一做”栏目中的提示,在练习本上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也就是下面这两个表达式: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的推导情况,解决学生推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与帮助,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教生互动:投影学生推导的过程,和学生一起点评、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思考与讨论”栏目中提出的问题。深化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当堂反馈 关于北京和广州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方向都沿半径指向地心 B.它们的方向都在平行赤道的平面内指向地轴 C.北京的向心加速度比广州的向心加速度大 D.北京的向心加速度比广州的向心加速度小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www.ks5u.com 来源:高考资源网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u.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