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第六章第2讲电场能的性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第六章第2讲电场能的性质学案

第 2 讲 电场能的性质 一、静电力做功和电势能 1.静电力做功 (1)特点: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电荷量和电荷移动过程始、末位置间的电势差有 关. (2)计算方法 ①W=qEd,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其中 d 为带电体在沿电场方向的位移. ②WAB=qUAB,适用于任何电场. 2.电势能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称为电势能. (2)说明:电势能具有相对性,通常取无穷远或大地为电势能零点. 3.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1)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即 WAB=EpA-EpB. (2)通过 WAB=EpA-EpB 可知:静电力对电荷做多少正功,电荷电势能就减少多少;静电力对 电荷做多少负功,电荷电势能就增加多少. (3)电势能的大小:由 WAB=EpA-EpB 可知,若令 EpB=0,则 EpA=WAB,即一个电荷在电场中 某点具有的电势能,数值上等于将其从该点移到零势能位置过程中静电力所做的功. 自测 1  关于静电力做功和电势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相似,均与路径无关 B.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一定是正的,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一定是负的 C.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一定增加 D.静电力做功为零,电荷的电势能也为零 答案 A 二、电势 等势面 1.电势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Ep q . (3)矢标性:电势是标量,有正负之分,其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高(低). (4)相对性:电势具有相对性,同一点的电势因选取零电势点的不同而不同. 2.等势面 (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 (2)四个特点: ①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②电场线一定与等势面垂直,并且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③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反之越小. ④任意两个等势面都不相交. 三、电势差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 A 移到另一点 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WAB 与移动电荷的电荷 量 q 的比值. 2.定义式:UAB=WAB q . 3.影响因素 电势差 UAB 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移动的电荷 q 及电场力做的功 WAB 无关,与零电势点 的选取无关. 4.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UAB=φA-φB,UAB=-UBA. 5.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UAB=E·d,其中 d 为电场中两点间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2)电场强度的方向和大小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中,电场强度方向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 向.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强度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 自测 2  在电场中把电荷量为 2.0×10-9 C 的正电荷从 A 点移到 B 点,电场力做功 1.5×10-7 J, 再把这个电荷从 B 点移到 C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 4.0×10-7 J. (1)求 A、C 两点间的电势差; (2)电荷从 A 经 B 移到 C,电势能的变化怎样? 答案 (1)-125 V (2)电势能先减少 1.5×107 J,再增加 4.0×10-7 J 解析 (1)UAC=WAC q =1.5 × 10-7-4 × 10-7 2 × 10-9 V=-125 V 自测 3  如图 1 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φa=-50 V,φb=-20 V,则 a、b 连 线中点 c 的电势 φc 应为(  ) 图 1 A.φc=-35 V B.φc>-35 V C.φc<-35 V D.无法确定 答案 B 四、静电感应和静电平衡 1.静电感应 当把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在电场中时,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等量的正、负电荷,“近 端”出现与施感电荷异种的感应电荷,“远端”出现与施感电荷同种的感应电荷.这种现象 叫静电感应. 2.静电平衡 (1)定义:导体放入电场中时,附加电场与原电场在导体内部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使得叠加 场强为零时,自由电荷不再发生定向移动,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特点 ①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②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③导体表面处的场强方向与导体表面垂直; ④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⑤在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净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 没有净电荷. 自测 4  (2017·南京外国语学校四模)将一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板放置到场强为 E 0 的匀强电场 中,由于静电感应,达到平衡时导体板两侧出现等量的异种电荷,过程如图 2 中 a、b、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 2 A.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 B.静电平衡时导体是等势体 C.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感应电荷的电场 E 与原电场 E0 相抵消 D.静电平衡时导体外表面处电场方向垂直于导体表面 答案 A 命题点一 电势高低及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方法 1.电势高低的四种判断方法 (1)依据电场线方向: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2)依据电场力做功:根据 UAB=WAB q ,将 WAB、q 的正负号代入,由 UAB 的正负判断 φA、φB 的高低. (3)电荷的正负: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正电荷周围电势为正值,负电荷周围电势为负值;靠 近正电荷处电势高,靠近负电荷处电势低. (4)依据电势能的高低:正电荷在电势能大处电势较高,负电荷在电势能大处电势较低. 2.电势能高低的四种判断方法 (1)做功判断法: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 (2)电荷电势法:正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大. (3)公式法:由 Ep=qφ,将 q、φ 的大小、正负号一起代入公式进行判断. (4)能量守恒法:在电场中,若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电荷的动能和电势能相互转化,动能增大 时,电势能减小,反之电势能增大. 例 1  (多选)(2017·苏锡常镇四市调研)某电场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如图 3 所示, O、M、N 为电场中的三个点,则由图可得(  ) 图 3 A.M 点的场强小于 N 点的场强 B.M 点的电势低于 N 点的电势 C.将一负电荷由 O 点移到 M 点电势能增加 D.将一正电荷从 O 点分别移到 M 点和 N 点,电场力做功相同 答案 BC 解析 M 点的电场线比 N 点密集,故 M 点的场强大于 N 点的场强,选项 A 错误;顺着电场 线电势降低,故 M 点的电势低于 N 点的电势,选项 B 正确;O 点电势高于 M 点,故将一负 电荷由 O 点移到 M 点电势能增加,选项 C 正确;M 点的电势低于 N 点的电势,故 OM 与 ON 之间的电势差不等,故将一正电荷从 O 点分别移到 M 点和 N 点,电场力做功不相同,选项 D 错误. 变式 1  (多选)(2017·镇江市一模)如图 4 所示,两个等量异号点电荷 M、N 分别固定在 A、B 两点,F 为 AB 连线中垂线上某一点,O 为 AB 连线的中点.且 AO=OF,E 和 φ 分别表示 F 处的场强大小和电势.将某试探负点电荷由 F 处静止释放时,其电势能和加速度大小分别用 ε 和 a 表示,取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若将负点电荷 N 移走,则(  ) 图 4 A.E 不变 B.φ 升高 C.ε 变小 D.a 变大 答案 BC 解析 令电荷 M、N 都存在时为状态 1,各物理量用下标 1 表示;只有电荷 M 时为状态 2, 各物理量用下标 2 表示;状态 1 时,电荷 M、N 在 F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都为 E0,两者相互垂 直,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可得:合场强 E1= 2E0,方向水平向右;状态 2 时,电荷 M 在 F 处 的电场强度大小也是 E0,方向沿 AF 连线方向;所以若将负点电荷 N 移走,则 E 变小,故 A 错误;状态 1 时,易知在 AB 连线的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方向处处水平向右,所以,中垂线为 一条等势线,所以,φ1=0;状态 2 时,只有正电荷 M,所以 φ2>0;可得:若将负点电荷 N 移走,则 φ 升高,故 B 正确;电势能 ε=qφ,所以 ε1=0,ε2<0,所以 ε 变小,故 C 正确;F =qE,a=F m=qE m ,试探电荷 q、m 不变,E 变小,所以 a 变小,故 D 错误. 命题点二 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1.电场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1)由公式 W=Flcos α 计算,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可变形为:W=qEd(d=lcos α),式中 d 为电荷初、末位置在电场方向上的位移. (2)由公式 W=qU 计算时有两种方法: ①三个量都取绝对值,先计算出功的数值,然后再根据电场力的方向与电荷位移方向间的夹 角确定电场力做正功还是负功. ②代入符号,将公式写成 WAB=qUAB,特别是在比较 A、B 两点电势高低时更为方便:先计 算 UAB=WAB q ,若 UAB>0,则 φA-φB>0,即 φA>φB;若 UAB<0,则 φA-φB<0,即 φA<φB. (3)由动能定理计算:W 电场力+W 其他力=ΔEk. (4)由电势能变化计算:W=-ΔEp.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曲线运动时正负功的判断 (1)粒子速度方向一定沿轨迹的切线方向,粒子所受合力方向一定指向轨迹弯曲的凹侧. (2)电场力与速度方向间夹角小于 90°,电场力做正功;夹角大于 90°,电场力做负功. 3.功能关系 (1)若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三者总和保持不变; (3)除重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4)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例 2  (多选)如图 5 所示,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2 3 m,∠bad=60°,已知匀强电场的电场 线平行于菱形 abcd 所在的平面,一个带电荷量 q=-2×10-6 C 的点电荷由 a 点移动到 c 点 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了 1.2×10-5 J,由 c 点移动到 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 6×10-6 J,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5 A.c、b 两点的电势差 Ucb=3 V B.a 点的电势高于 c 点的电势 C.负点电荷由 b 点移到 a 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 D.该电场的场强为 1 V/m 答案 BD 解 析   Uac =Wac q = -1.2 × 10-5 -2 × 10-6 V = 6 V , a 点 的 电 势 高 于 c 点 的 电 势 , Ucb =Wcb q = 6 × 10-6 -2 × 10-6 V=-3 V,A 错误,B 正确;U ba=-Uab=-(U ac+Ucb)=-3 V,所以 W ba =qUba>0,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C 错误;因为 U ac=6 V,U cb=-3 V,所以 b 与 ac 的中点等电势,即 bd 连线是一条等势线,电场强度的方向沿 ac 连线由 a 指向 c, 由 E=Uac dac , dac=2×2 3cos 30° m=6 m,代入解得 E=1 V/m,D 正确. 变式 2  (多选)(2017·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如图 6 所示,一带正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 在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其运动轨迹在竖直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 P 的竖直 线对称.由此可判断出(  ) 图 6 A.电场中 Q 点的电势比 P 点的高 B.油滴在 Q 点的动能比它在 P 点的大 C.油滴在 Q 点的电势能比它在 P 点的小 D.油滴在 Q 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 P 点的小 答案 BC 解析 根据油滴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可知,油滴所受合力一定指向上方,同时因轨迹关于 P 点对称,则可说明油滴所受电场力应竖直向上,油滴带正电,故说明电场方向竖直向上,则 可判断 Q 点的电势比 P 点低,故 A 错误;以油滴经 P 点运动到 Q 点为例,油滴由 P 到 Q 过 程,合外力做正功,故油滴在 Q 点的动能比它在 P 点的大,故 B 正确;因油滴所受电场力竖 直向上,故油滴由 P 到 Q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故电势能减小,油滴在 Q 点的电势能 比它在 P 点的小,故 C 正确;因受力为恒力,油滴在 P、Q 两点加速度大小相等,故 D 错 误. 命题点三 电场线、等势面及运动轨迹问题 1.等势线总是和电场线垂直.已知电场线可以画出等势线,已知等势线也可以画出电场 线. 2.在利用电场线、等势面和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解决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时,基本方法是: (1)根据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确定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力(往往 只受电场力)指向运动轨迹曲线的凹侧,再结合电场线确定带电粒子的带电种类或电场线的 方向. (2)根据带电粒子在不同的等势面之间移动,结合题意确定电场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电势能 的变化情况或是等势面的电势高低. 例 3  (多选)如图 7 所示,在点电荷 Q 产生的电场中,实线 MN 是一条方向未标出的电场线, 虚线 AB 是一个电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电子在 A、B 两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A、aB,电势能分别为 EpA、Ep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7 A.电子一定从 A 向 B 运动 B.若 aA>aB,则 Q 靠近 M 端且为正电荷 C.无论 Q 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一定有 EpAaB,说明电子在 A 点受到的电场力较大,A 点的电场强度较大, 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分布可知,靠近 M 端为场源电荷的位置,应为正电荷,故 B 正确;无论 Q 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一定有电势 φA>φB,电子电势能 Ep=-eφ,电势能是标量,所以一定 有 EpAEb, 则 Fa>Fb,再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α 粒子在 a 点的加速度一定大于在 b 点的加速度,D 项 正确. 1.(2018·淮阴中学模拟)电场中某个面上所有点的电势都相等,但电场强度都不同,这个面可 能是(  ) A.等量同种电荷的中垂面 B.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面 C.以孤立点电荷为球心的某一球面 D.匀强电场中的某一等势面 答案 C 解析 等量同种电荷的中垂面上各点电场强度与电势均不全部相同,故 A 错误;等量异种电 荷的中垂面是个等势面,但以两电荷连线为对称线的中垂面上的点的电场强度都相同,故 B 错误;以孤立点电荷为球心的某一球面上的所有点的电势都相等,但电场强度都不同,故 C 正确;匀强电场中的某一等势面上的电场强度都相同,故 D 错误. 2.如图 1 所示,匀强电场场强 E=100 V/m,A、B 两点相距 L=10 cm,A、B 连线与电场线夹 角为 60°,则 UBA 的值为(  ) 图 1 A.-10 V B.10 V C.-5 V D.-53 V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B、A 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d=Lcos 60°,B、A 两点间的电势差 UBA=- Ed=-ELcos 60°=-100 V/m×0.1 m×cos 60°=-5 V,C 正确. 3.(2017·南通市第一次调研)如图 2 所示,在 O 点放置点电荷-q,电荷周围 A、B 两点到 O 点的距离分别为 rA、rB,rA<rB,A、B 两点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 EA、EB,电势分别为 φA、 φB,则(  ) 图 2 A.EA>EB B.EA=EB C.φA>φB D.φA=φB 答案 A 解析 根据 E=kQ r2,且 A、B 两点到点电荷的距离 rA<rB,则 EA 一定大于 EB,因为沿电场线 方向电势逐渐降低,且点电荷为负电荷,则 φA<φB,故 A 正确,B、C、D 错误. 4.(多选)(2017·徐州市考前模拟)如图 3 所示,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MN 为一根光 滑绝缘细杆,放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a、b、c 三点所在直线平行于两点电荷的连线, 且 a 与 c 关于 MN 对称,b 点位于 MN 上,d 点位于两电荷的连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3 A.b 点场强小于 d 点场强 B.b 点电势低于 d 点电势 C.试探电荷+q 在 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 c 点的电势能 D.套在细杆上的带电小环由静止释放后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ABD 解析 在两等量异号点电荷连线上,中间点电场强度最小;在两等量异号点电荷连线的中垂 线上,中间点电场强度最大;所以 b 点场强小于 d 点场强,选项 A 正确;d 点更靠近正电荷, b 点电势低于 d 点电势,B 正确;因 a 点的电势高于 c 点的电势,故试探电荷+q 在 a 点的电 势能大于在 c 点的电势能,选项 C 错误;套在细杆上的带电小环所受电场力垂直于杆,竖直 方向只受重力,由静止释放后小环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正确. 5.(2017·如皋市调研)如图 4 所示,在带正电的小球右侧放一金属导体,a、c 为导体表面上的 两点,b 为导体内部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4 A.导体内部 b 点电场强度为零 B.感应电荷在 b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C.导体上 a 点电势高于 c 点电势 D.用导线连接 a、c 两点,感应电荷会中和 答案 A 解析 根据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 0,可知导体内部 b 点电场强度为零, 故 A 正确;b 点的合场强为 0,感应电荷在 b 点的场强和带正电小球在 b 点的场强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故 B 错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是等势体,导体的表面是等势面,故 a、c 两点电势相等,如果用导线连接 a、c,电荷不再移动,感应电荷不会中和,故 C、D 错 误. 6.(2017·南京市、盐城市二模)如图 5 所示是高压电场干燥中药技术基本原理图,在大导体板 MN 上铺一薄层中药材,针状电极 O 和平板电极 MN 接高压直流电源,其间产生较强的电 场.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可以看成棒状带电体,一端带正电,另一端带等量负电;水分子在 电场力的作用下会加速从中药材中分离出去,在鼓风机的作用下飞离电场区域从而加速干 燥.图中虚线 ABCD 是某一水分子从 A 处由静止开始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5 A.A 处的电场强度大于 D 处 B.B 处的电势高于 C 处 C.水分子做匀变速运动 D.水分子由 A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 答案 D 解析 根据电场线的疏密,可知 A 处的电场强度小于 D 处,故 A 错误;根据沿电场线方向 电势降低,B 处的电势低于 C 处,故 B 错误;电场力大小变化,水分子做变加速运动,C 错 误;水分子由 A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D 正确. 7.(多选)(2017·扬州中学 12 月月考)如图 6 所示,绝缘轻杆两端固定带电小球 A 和 B,轻杆 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不考虑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初始时杆与电场线垂直,将杆右 移的同时顺时针转过 90°,发现 A、B 两球电势能之和不变.根据图中给出的位置关系,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图 6 A.A 一定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 B.A、B 两球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 qA∶qB=1∶2 C.A 球电势能一定增加 D.电场力对 A 球和 B 球都要做功 答案 BD 解析 电场力对系统做功为零,因此 A、B 电性一定相反,A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故 A 错误;电场力对 A、B 做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有 EqB×L=EqA×2L,因此 qA∶qB =1∶2,故 B、D 正确;A 的电性不确定,无法判断其电势能的变化,故 C 错误. 8.(多选)(2017·盐城中学月考)两个等量同种电荷固定于光滑水平面上,其连线的中垂线上有 A、B、C 三点,如图 7 甲所示,一个电荷量的绝对值为 2 C、质量为 1 kg 的小物块从 C 点静 止释放,其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 B 点处为整条图线切线斜率最大的位置(图中 标出了该切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7 A.小物块一定带正电 B.B 点为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最大的点,场强 E=1 V/m C.由 C 到 A 的过程中物块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 D.A、B 两点间的电势差 UAB=5 V 答案 AB 9.(多选)(2018·仪征中学模拟)真空中存在一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其中 a、b 两点的电场强度 方向如图 8 所示,a 点的电场方向与 ab 连线成 60°角,b 点的电场方向与 ab 连线成 30°角.另 一带正电粒子以某初速度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由 a 运动到 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 8 A.a、b 两点的电场强度 Ea=3Eb B.a、b 两点的电势 φa<φb C.带正电粒子在 a、b 两点的动能 Eka>Ekb D.带正电粒子在 a、b 两点的电势能 Epa>Epb 答案 AD 解析 a 点到 O 点的距离 ra=Labcos 60°=1 2Lab,b 点到 O 点距离 rb=Labcos 30°= 3 2 Lab,根 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E=kQ r2 ,可得:Ea Eb=rb2 ra2= ( 3 2 )2 (1 2 )2 =3 1,故 Ea=3Eb,故 A 正确;在正电荷 的周围越靠近场源电荷电势越高,故有 φa>φb,故 B 错误;a 点的电势高,带正电粒子在电 势高处的电势能大,且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所以带正电粒子在 a、b 两点的动能 Eka <Ekb,Epa>Epb,故 C 错误,D 正确. 10.(2017·南通市第二次调研)实验表明,地球表面上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且方向竖直向下, 说明地球表面有净负电荷.设地球表面净负电荷均匀分布,且电荷量绝对值为 Q,已知地球 半径为 R,静电力常量为 k,选地面电势为零,则与学校高度为 h 的教学楼顶等高处的电势 为(  ) A.- kQh (R+h)2 B. kQh R+h C.-kQh R D. kQh (R+h)2 答案 D 解析 地球表面电荷在地面上方 h 处的场强 E=k Q (R+h)2 ,因为距离地面 h,且 h 约为几十米, 电场强度变化不大,认为是匀强电场,有:U=Ed=k Q (R+h)2·h= kQh (R+h)2 ,地面电势为 0,故 地面上方 h 处的电势为:φ= kQh (R+h)2 ,故 D 正确,A、B、C 错误. 11.(多选)(2017·泰州二中模拟)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 x 轴正向运动,其电势 能 Ep 随位移 x 变化的关系如图 9 所示,其中 0~x2 段是关于直线 x=x1 对称的曲线,x2~x3 段 是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9 A.x1 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B.x2~x3 段的电场强度大小、方向均不变,为一定值 C.粒子在 0~x2 段做匀变速运动,x2~x3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0 与 x2 处电势 φ0、φ2 的关系为 φ0=φ2 答案 ABD 解析 根据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Ep=q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E=Δφ Δx,得 E=1 q·ΔEp Δx ,由 数学知识可知 Ep-x 图象切线的斜率等于ΔEp Δx ,x1 处切线斜率为零,则 x1 处电场强度为零, 故 A 正确;由题图看出在 0~x1 段图象切线的斜率不断减小,由 A 中知场强减小,粒子所 受的电场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做非匀变速运动;x1~x2 段图象切线的斜率不断增大,场强 增大,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增大,做非匀变速运动;x2~x3 段斜率不变,场强不变,即电场强 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是匀强电场,粒子所受的电场力不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 B 正 确,C 错误;0 与 x2 处电势能相等,根据 Ep=qφ 可知 0 与 x2 处电势 φ0、φ2 的关系为 φ0= φ2,故 D 正确. 12.(2018·徐州市二模)如图 10 所示,虚线左侧存在非匀强电场,MO 是电场中的某条电场线, 方向水平向右,长直光滑绝缘细杆 CD 沿该电场线放置.质量为 m1、电荷量为+q1 的 A 球和 质量为 m2、电荷量为+q2 的 B 球穿过细杆(均可视为点电荷).t=0 时 A 在 O 点以速度 v0 向 左做匀速运动,同时 B 在 O 点右侧某处以速度 v1 也向左运动,且 v1>v0.t=t0 时 B 到达 O 点 (未进入非匀强电场区域),A 运动到 P 点,此时两电荷间距离最小.静电力常量为 k. 图 10 (1)求 0~t0 时间内 A 对 B 球做的功; (2)求杆所在直线上场强的最大值; (3)某同学计算出 0~t0 时间内 A 对 B 球做的功 W1 后,用下列方法计算非匀强电场 PO 两点间 电势差: 设 0~t0 时间内 B 对 A 球做的功为 W2,非匀强电场对 A 做的功为 W3 根据动能定理 W2+W3=0 又因为 W2=-W1 PO 两点间电势差 U=W3 q1 =W1 q1 请分析上述解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B 球运动过程中只受 A 球对它的库仑力作用,当它运动到 O 点时速度跟 A 球相同 为 v0. 此时两电荷间距最小,由动能定理得库仑力做的功为 W=1 2mv02-1 2mv12 (2)因为 A 球始终做匀速运动时,t0 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x=v0t0 此时的库仑力 F=kq1q2 x2 =kq1q2 v02t02 因为 A 球始终做匀速运动,所以非匀强电场对它的作用力与 B 球对它的库仑力是一对平衡 力.当 B 球到达 O 点时,两带电小球间的距离最小,库仑力最大.因此,电场对 A 的作用力 也最大,电场强度也最大. E=F q1= kq2 v02t02. (3)该同学的解法是错误的. 因为 B 球向 A 球靠近的过程中,虽然它们的作用力大小相等,但它们运动的位移不等,所以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做的功 W1、W2 的大小不相等,即 W2=-W1 是错误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