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评判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 A. 马拉松 B. 跳水 C. 击剑 D. 体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 A、马拉松比赛时,由于长路程,运动员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A正确; B、跳水时,人们要关注人的动作,故人的大小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B错误; C、击剑时要注意人的肢体动作,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 D、体操中主要根据人的肢体动作评分,故不能忽略大小和形状,故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是人工核反应方程,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A错误;B是U原子核分裂并只放射出氦原子核的反应过程,属于α衰变,B错误;C是轻核的聚变反应,C错误;D释放出一个电子,是β衰变的过程,D正确. 3.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 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 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答案】B 【解析】A、由图知,0.2-0.5小时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零,故A错误; B、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甲的斜率大,则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B正确; C、物体的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则知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错误; D、0-0.6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所以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 点睛:该题考查了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和应用,要掌握: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 4. 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 G和G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两根绳子等长并对称,所以两根绳子拉力应相等,所以C错。根据力的合成,这两绳子的拉力的合力应为G,因此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均为,答案为B。 考点:力合成与分解 5. 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它将220V交变电流改为110V,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800,则副线圈匝数为( ) A. 200 B. 400 C. 1600 D. 3200 【答案】B 【解析】 根据变压器的变压规律,代入数据可求副线圈匝数为400,所以B正确。 【考点】变压器、交流电 【方法技巧】本题主要是知道变压器的变压规律,试题比较容易。 6.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桌面的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方向如图所示.现撤去力F1,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 A. 0 B. 10N,向左 C. 6N, 向右 D. 2N, 向右 【答案】D 【详解】木块开始在水平方向受三个力而平衡,则有: f=F1-F2=10N-2N=8N;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说明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等于8N;撤去F1后,外力为2N,小于8N,故物体仍能处于平衡,故合力一定是零,静摩擦力与外力F2平衡,其大小为2N,方向向右; A. 0,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10N,向左,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 6N, 向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 2N, 向右,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Ru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B.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C.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滑片下移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减小,则外电路总电阻减小,电路中总电流增大,电源的内电压增大,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路端电压减小,故电压表示数减小; 由欧姆定律可知,R1上的分压增大,而路端电压减小,故并联部分的电压减小,则通过R2的电流减小,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R0的电流增大,则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故A正确,BCD错误 8.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设弹簧的原长为,当用压弹簧时,根据胡可定律可得,当用 拉弹簧时,根据胡可定律可得,联立解得,故C正确.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9.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 0-1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B. 0-2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 C. 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 D. 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BC 【解析】 【详解】A.0~1s内的平均速速度: , 故A错误。 B.0~2s内的位移大小即梯形面积大小为,故B正确。 C.0~1s内的加速度: 2~4s内加速度: 所以前一段加速度大,故C正确; D. 0-1s内与2-4s内速度均为正值,运动方向相同,选项D错误。 1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后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零时刻的初速度为4m/s B. 物体加速度大小为4m/s2 C. 物体3s内的位移为32m D. 物体最后1s内的位移为2m 【答案】BD 【详解】CD.采用逆向思维,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1:3:5:7,因为第1s内的位移为14m,则最后1s内的位移为: , 物体3s内的位移为 , 选项C错误,D正确; B.由可得 , 选项B正确; A. 物体零时刻的初速度为 , 选项A错误;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1.在竖直平面内,橡皮条一端固定在G点,另一端挂一小圆环,现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到O点,小圆环受到作用力F1、F2和橡皮条的拉力F0,如图所示. (1)此时要记录下拉力F1、F2的大小,并在白纸上记录__________,以及O点的位置. (2)实验中,不必要的是____________ 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圆环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校零 C.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拉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 D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要保持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 (3)图中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圆环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效果画出的图示。F与F´中,方向一定沿GO方向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 两个力的方向 (2). AD (3). F' 【解析】 【分析】 (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在实验中需要记录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便根据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做平行四边形. (2)明确该实验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产生误差原因等,如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要求两次橡皮筋的形变大小和方向相同,拉弹簧时两力的大小可以适当大些,夹角大小合适,并非要求为直角等. (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合力的理论值使用作图法,需要记录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实际值的测量则使用等效替代,需要测量结点O的位置及力的大小.另外实际值与测量值比较方法,是在同一点作出两力的图示,比较是否近似重合. 【详解】(1)该实验中,需要根据力F1、F2的大小和方向做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与一个弹簧拉橡皮筋时拉力F进行比较,因此需要记录拉力F1、F2的大小和方向; (2)A、本实验只需要保证橡皮筋的形变弹力和圆环的重力的总效果相同,即可用等效替代法验证,则不需要测量圆环的重力大小,故A不需要; B、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B项需要; C、该实验采用“等效替代”法,因此两次拉橡皮筋要到同一位置,故C需要; D、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量弹簧夹角适当,便于做平行四边形,便于减小误差即可,并非要求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故D不需要. 故不需要的步骤为AD. (3)实际测量的合力应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即F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为理论值与实际值有一定的偏差,即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为 ;则方向一定沿GO方向的是F. 【点睛】通过作出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要明确实验原理,理解“等效替代”的含义,重点是如何准确作出力的图示. 12.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物块放在桌面上,细绳的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挂上钩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左端,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接在物块上。物块在钩码的作用下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同学认为物块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在题干中横线处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释放物块 B.先释放物块,再启动打点计时器 (2)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A (2). 0.56 (3). 2.0 【解析】 【详解】(1)[1].实验时,要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释放物块,故选A; (2)[2].图中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因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 xAC=(4.61+6.59)cm=(4.61+6.59)×10-2 m; 打B点时小车速度为: (3)[3].xCE-xAC=[(8.61+10.61)-(4.61+6.59)]cm=[(8.61+10.61)-(4.61+6.59)]×10-2 m; 小车的加速度为: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 13.雨后,屋檐还在不断滴着水滴,如图所示.小红认真观察后发现,这些水滴都是在质量积累到足够大时才由静止开始下落.她测得,屋檐到施窗台的距离H=3.2m,窗户的高度为h=1.4m.如果g取10m/s2,试计算: (1)水滴下落到达窗台时的速度大小; (2)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 【答案】(1)8m/s (2)0.2s. 【解析】 (1)依题意可得:水滴做自由落体运动, 故据vt2=2gH可得,vt=8m/s; (2)屋檐距窗户顶的距离h1=3.2-1.4=1.8m,设水滴到达窗户顶端的速度为v1 则据:v12=2gh1,可得v1=6m/s; 据v1t+(gt2)/2=h得,t= 14.一质量为2kg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现将拉力F改为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仍为10N,物块从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运动.(sin 37°=0.6,cos 37°=0.8,g取10m/s2) 求: (1)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物体开始运动3s后的速度和位移 【答案】(1)0.5(2)0.5m/s2(3)1.5m/s 2.25m 【解析】 【详解】(1)水平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得: F-μmg=0 解得: (2)将拉力F改为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仍为10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3)物体开始运动3s后的速度: v=at=1.5m/s 位移: 15.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赶过汽车. (1)汽车从开动后到追上自行车之前要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 此时距离是多少? (2)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1)2s,6m;(2)4s,12m/s 【解析】 【详解】(1)汽车开始运动后速度由零逐渐增大,而自行车速度是定值,当汽车的速度还小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大,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小.所以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 有v汽=at=v自 代入数据得:t=2s; △x=v0t-at2=6×2-×3×22=6m (2)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位移相等:v自t′=a t′2 代入数据得t′=4s 汽车的速度:=3×4m/s=12m/s 答:(1)汽车从开动后到追上自行车之前.要经2s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6m (2)4s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12m/s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