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物理选修3课件-4-1《划时代的发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2)
4.1 划时代的发现 自主学习--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依据:信念 哲学家康德:各种自然现象之间是 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 实例:摩擦生热、蒸汽机 物理学将不再是关于运动、 热、空气、光、电、磁以及我们 所知道的各种其他现象的零散的 罗列,我们将把整个宇宙纳在一 个体系中。 奥斯特实验:奥斯特在作报告时,无意中发现 小磁针偏转 奥斯特断言:电与磁是有联系的! 解释奥斯特实验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 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 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 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 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 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 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自主学习--法拉第心系“磁生电” 一品:对称性的思考…… 英国的法拉第认为: 电和磁是一对和谐对称的 自然现象。 依据:磁化和静电感应现象 猜想:磁铁应该可以感应 出电流! 信念:一定要转磁为电! 法拉第 日记 未显示作用 毫无反应 不行 从普通的磁铁中 获得电的希望,时 时激励着我从实验 上探求电流的感应 效应。 二品:科学的实验方法 1825年11月28日 实验1. 两根长4英寸长的导线平行放置, 用两张厚 纸将它们隔开, 先把其中的一根导线接到电池的两 端通电,再把另一根与电流计相连。 实验2. 将空心螺线管接到电池的两极, 把一直导线 引进螺线管, 直导线两端与电流计相连 。 实验3. 将实验2中的直导线与电池两极相连, 螺线 管与电流计连接 。 实验4. 把两根导线互相缠绕着, 先把其中的一根的 两头接到电池上通电, 把另一根的两头接到电流计 上。 麦克斯韦:科学家其实也有许多 粗糙的想法和不成功的经验。他们是 伟大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1831年8月29日 法拉第线圈:与160年后出现的现代变压器 出奇的相似,现已成为著名的科学文物。 开关电池组 电流计 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 铁芯和线圈A是产生这一效应的必要 条件吗? 铁芯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 交了一个报告,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磁生点“是一 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五种类型可以引起感应电流: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 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有规律吗? “跑失良机”的科拉顿 螺旋管电流计 三品:创造性的思维 为什么以往的实验都失败了? 法拉第敢于突破,终于有了划时代的发现! 1831年10月28日 法拉第的创新: 圆盘发电机,首先 向人类揭开了机械能转 化为电能的序幕。 最早的电动机:电磁旋转器 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磁场”和 “力线”的概念。暗示了电磁波存在的可能 性,并预言了光可能是一种电磁振动的传 播 。 爱因斯坦的评价:场的思想是法拉第最 富创造性的思想,是牛顿以来最重要的发现。 麦克斯韦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场的思想,为之 找到了完美的数学表示形式从而建立了电磁 场理论。 1.你能从这个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的特例中 总结科学发现或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 法? 2.从法拉第十年探索的艰难历程,你对法拉第 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精神,得到了什 么体会和感想? 3.法拉第出生贫寒,只读了两年小学,但最 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依靠的是什么?对 此,你有何感谢? 自主学习--科学漫步 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使整个科学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它证实电现象与磁 现象是有联系的。法拉第赞扬道:“它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 充满光明。” 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使人们对电和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宣告了电磁学 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诞生,为电磁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小结: 关于法拉第,过去说得多的:穷苦、顽强、不为名利。 现在:除此之外还有,甚至更重要的是―― (1)正确的指导思想(自然现象的相互联系) (2)抹去科学家头上的光环,正确认识失败 科学是人做的,科学是为人的 ――科学中的人文精神。 科学史上许多重要发现和发明,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罩上神秘的光环,似乎 科学家都是呼风唤雨的魔术师。但是我们在这里看到,具有闪光思维的奥斯特和 法拉第,在做出伟大发现的过程中也受着历史局限性的束缚,也有过“可笑”的 疏忽与失误。他们是伟大的,但也是可以学习的真实的人。麦克斯韦曾就法拉第 的著作说道:“他既告诉我们成功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不成功的经验;既告诉我 们那些成熟的想法,也告诉我们他的粗糙想法。读者的能力可能远不及他,但是 感到的共鸣却常常多于钦佩,并且会引起这样一种信念:如果自己有这样的机会, 也会成为一个发现者。” 对以往知识的熟知和对新鲜事物及其 发展前景的敏感,是一个人的创造力的源泉。 ——汤川秀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