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学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学案(2)

‎1. (多选)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答案】AB ‎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  )‎ ‎【答案】C ‎【解析】由于考虑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当不挂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x>0,所以选C.‎ ‎3.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答案】B ‎【解析】由F=k(l-l0)可知,当F=0时,l=l0,即图象的横轴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A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B正确、C错误;图象不过原点,D错误。‎ ‎4. (多选) 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关于测量弹簧原长的操作步骤先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测量弹簧的原长,后竖直悬挂 B.先竖直悬挂,后测量弹簧的原长 C.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弹簧的自身重量 ‎【答案】BD ‎5.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2)弹簧的弹力为5N时,弹簧的长度为 。‎ ‎【解析】由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可知,弹簧原长L0=‎10cm;弹簧形变量大小x=‎5cm时,弹力F=10N,由胡克定律F=kx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弹簧的弹力为5N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2.5cm,当弹簧被压缩时,弹簧的长度为‎7.5cm,当弹簧被拉伸时,弹簧的长度为‎12.5cm。‎ ‎【答案】(1)200N/m (2)‎12.5 cm或7.5 cm 课堂讲练 ● 典例分析 考点一 实验原理和操作 ‎【典例1】 (2015·四川高考)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1= cm。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 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 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 。作出Fx曲线,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答案】25.85 0.98 弹簧原长 ‎【反思总结】‎ ‎1.仪器安装 如图所示,将铁架台放在桌面上(固定好),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横梁上,在靠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1 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重垂线检查刻度尺是否竖直。‎ ‎2.测量与记录 ‎(1)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即弹簧的原长。‎ ‎(2)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待钩码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l,求出弹簧的伸长量x和所受的外力F(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 ‎(3)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将所测数据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记录表:弹簧原长l0= cm。‎ 次数 内容 ‎1‎ ‎2‎ ‎3‎ ‎4‎ ‎5‎ ‎6‎ 拉力F/N 弹簧总长/cm 弹簧伸长/cm ‎【跟踪短训】‎ ‎1.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为‎30 g。实验中,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下端,稳定后依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g取‎10 m/s2)‎ 记录数据组 ‎1‎ ‎2‎ ‎3‎ ‎4‎ ‎5‎ ‎6‎ 钩码总质量/g ‎0‎ ‎30‎ ‎60‎ ‎90‎ ‎120‎ ‎150‎ 弹簧总长/cm ‎6.00‎ ‎7.11‎ ‎8.20‎ ‎9.31‎ ‎10.40‎ ‎11.52‎ ‎(1)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 ‎(2)由图线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见解析图 (2)27‎ ‎【解析】 (1)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2)弹簧的劲度系数k等于F-x关系图线的斜率,故k==27 N/m。‎ 考点二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典例2】为了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某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图象。‎ ‎(1)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照实验要求做,从而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 。‎ ‎(2)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N/m和 N/m;若要制作一个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 。‎ ‎(3)从上述数据和图线中分析,请对这个研究课题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建议。‎ 建议: 。‎ ‎【答案】(1)形变量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2)66.7 200 甲 (3)见解析 ‎【反思总结】‎ ‎1.数据处理 ‎ ‎(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 ‎(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 ‎(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 ‎2.误差分析 ‎(1)弹簧拉力大小的不稳定会造成误差。因此,使弹簧的悬挂端固定,另一端通过悬挂钩码来充当对弹簧的拉力,待稳定后再读数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 ‎(2)弹簧长度的测量,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 。所以,测量时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 ‎ ‎3.注意事项 ‎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要注意观察,适可而止。 ‎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 ‎ ‎(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免增大误差。 ‎ ‎(4)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曲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 ‎(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 ‎【跟踪短训】‎ ‎2.(2015·福建理综·19(1))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①下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 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为 cm;‎ ‎②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③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①6.93 ②A ③钩码重力超过弹簧弹力范围 考点三 实验拓展与创新 ‎【典例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某一深度为h=0.25 m、且开口向右的小筒中(没有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另一部分位于筒内),如图甲所示,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距筒口右端弹簧的长度l,现要测出弹簧的原长l0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l,作出F-l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由此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 ; ‎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弹簧的原长l0= m; ‎ ‎(3)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 ;缺点在于 。 ‎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在弹性限度内,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 ‎【反思总结】‎ ‎1.实验原理的创新(如图甲、乙、丙所示)‎ ‎2.数据处理的创新 ‎(1)弹力的获得:弹簧竖直悬挂,重物的重力作为弹簧的拉力,存在弹簧自重的影响→弹簧水平使用,重物的重力作为弹簧的拉力,消除了弹簧自重的影响.‎ ‎(2)图象的获得:由坐标纸作图得F-x图象→由传感器和计算机输入数据直接得F-x图象.‎ ‎【跟踪短训】‎ ‎3.(2014·新课标Ⅱ·23)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 P1‎ P2‎ P3‎ P4‎ P5‎ P6‎ x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 ‎10‎ ‎20‎ ‎30‎ ‎40‎ ‎50‎ ‎60‎ k(N/m)‎ ‎163‎ ‎①‎ ‎56.0‎ ‎43.6‎ ‎33.8‎ ‎28.8‎ (m/N)‎ ‎0.006 1‎ ‎②‎ ‎0.017 9‎ ‎0.022 9‎ ‎0.029 6‎ ‎0.034 7‎ ‎(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 ,② .‎ ‎(2)以n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图10给出的坐标轴上画出-n图象.‎ ‎(3)上图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N/m.‎ ‎【答案】 (1)①81.7 ②0.012 2 (2)-n图象如图所示 ‎(3)( ) ( )‎ ‎【解析】 (1)①k==≈81.7 N/m;‎ ‎②= m/N≈0.012 2 m/N.‎ ‎(2)描点法,画一条直线,让大部分的点都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3)设直线的斜率为a,则有=an,即k=·,通过计算斜率即可求得;弹簧共60圈,则有n=,把其代入k=·中可求得.‎ 备课札记]‎ ‎ ‎ 课后巩固 ● 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如图(甲)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 B.弹力增加量与对应的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 N/m ‎ 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 ‎【答案】A ‎2.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 ‎【答案】(1)刻度尺 (2)弹簧原长、弹簧所受外力与对应的伸长量(或与弹簧对应的长度) (3)200 弹簧自重 (4)CBDAEFG。‎ ‎(4)根据完成实验的合理性可知先后顺序为CBDAEFG。‎ ‎3.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先按图1对弹簧甲进行探究,然后把弹簧甲和弹簧乙并联起来按图2进行探究。‎ 在弹性限度内,将质量为m=50 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分别测得图1、图2中弹簧的长度L1、L2如下表所示。‎ 钩码个数 ‎1‎ ‎2‎ ‎3‎ ‎4‎ L1/cm ‎30.00‎ ‎31.04‎ ‎32.02‎ ‎33.02‎ L2/cm ‎29.33‎ ‎29.65‎ ‎29.97‎ ‎30.30‎ 已知重力加速度g=9.8 m/s2,要求尽可能多地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弹簧甲的劲度系数k= 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表中数据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乙的劲度系数。‎ ‎【答案】49 能。‎ 综合应用 ‎4.(2014年高考·浙江卷)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甲)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1)某次测量如图(乙)所示,指针示数为 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如下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 N/m(重力加速度g=10m/s2).由表中数据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钩码数 ‎1‎ ‎2‎ ‎3‎ ‎4‎ LA/cm ‎15.71‎ ‎19.71‎ ‎23.66‎ ‎27.76‎ LB/cm ‎29.96‎ ‎35.76‎ ‎41.51‎ ‎47.36‎ ‎【答案】(1)16.00(15.95 16.05,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5(12.2 12.8) 能 弹簧B的形变量,所以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4.甲、乙两个物理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甲组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将弹簧的上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读出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刻度尺的刻度值,然后在弹簧下端钩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依次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尺的刻度值,所读数据列表如下:(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重力加速度g取9.8‎ ‎ m/s2)‎ ‎1‎ ‎2‎ ‎3‎ ‎4‎ ‎5‎ ‎6‎ 钩码质量m/g ‎0‎ ‎30‎ ‎60‎ ‎90‎ ‎120‎ ‎150‎ 刻度尺读数x/cm ‎6.00‎ ‎8.34‎ ‎9.48‎ ‎10.64‎ ‎11.79‎ ‎①实验中挂30 g钩码时刻度尺的读数如图,请你将这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②该小组根据所测数据,在图(b)中的坐标纸建立xm坐标系,并描出5组测量数据,请你将第2组数据描在坐标纸上,并画出xm的关系图线。‎ ‎③作出的图线与坐标系纵轴有一截距,其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 ‎(2)乙组同学利用图(c)所示的装置,用与甲组同样规格的弹簧做实验,他们将弹簧左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读出不挂钩码时弹簧右端指针所指刻度尺的刻度值,然后通过定滑轮在弹簧右端的细绳上钩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依次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尺的刻度值。之后他们经历了与甲组同样的实验步骤,最后甲、乙两组将测出的劲度系数进行比对,发现乙组的测量结果总比甲组的测量结果稍大一些,其原因是 ,这种误差叫 (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答案】(1)①7.15 ②见下图 ③弹簧的原长 25.4 (2)滑轮与轴及滑轮与细绳之间有摩擦 系统误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