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文档:寒假作业(十三) 一模考前适应性训练(四)
寒假作业(十三) 一模考前适应性训练(四)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5~8 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 6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2017·合肥二模)如图所示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置—时 间图像(xt 图像),P(t1,x1)为图像上一点。PQ 为过 P 点的切线,与 x 轴交于 点 Q。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 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1 t1 B.t1 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1-x2 t1 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x1-x2 t12 D.0~t1 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x1-x2) t1 解析:选 B x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则 t1 时刻,质点的速率为 v=x1-x2 t1 ,故 A 错误, B 正确;根据图像可知,t=0 时刻,初速度不为零,根据 a=v-v0 t 可知,加速度 a= x1-x2 t1 -v0 t1 ≠x1-x2 t12 ,故 C 错误;0~t1 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v=x1 t1 ,故 D 错 误。 2.(2017·潍坊期中)如图所示,绝缘空心金属球壳不带电。现在中间 放一带电荷量为 Q 的正点电荷,a、b、c 分别是球壳内、球壳中、球壳外 的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球壳内壁不带电,感应电荷全部分布在外表面上 B.a、b、c 三点中,b 点的电势最低 C.Q 在 b 点产生的场强为零 D.b 点的场强为零 解析:选 D 由于静电感应,金属球壳内壁感应出负电荷,外表面感应出正电荷,故 A 错误。球壳内部电场线从 Q 出发到球壳内壁终止,球壳外部电场线从外表面出发到无穷远 处终止,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且整个金属球壳是一个等势体,可知,a、b、c 三点中,a 点的电势最高,c 点的电势最低,故 B 错误。静电平衡后,金属球壳中的场强处 处为零,则 b 点的场强为零,故 D 正确。b 点的合场强为零,但 Q 在 b 点产生的场强不为 零,故 C 错误。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 S 闭合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将滑片 N 向右滑动时,电容器放电 B.将滑片 N 向右滑动时,电容器继续充电 C.将滑片 M 向上滑动时,电容器放电 D.将滑片 M 向上滑动时,电容器继续充电 解析:选 A 当滑片 N 向右滑动时,R3 减小,电容器的电压也减小,故电容器在放电, 故 A 正确,B 错误;当滑片 M 向上滑动时,对电路结构没有影响,电路总电阻没有变化, 故电容器保持原来的状态,故 C、D 均错误。 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三个相同的物体 a、b、c 叠放在一 起,a 的左端通过一根轻绳与质量为 m=3 kg 的小球相连,绳与水 平方向的夹角为 60°,小球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器皿中。水平向右的 力F=40 N 作用在b 上,三个物体保持静止状态。g 取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 c 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 B.物体 b 受到一个摩擦力,方向向左 C.桌面对物体 a 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撤去力 F 的瞬间,三个物体将获得向左的加速度 解析:选 B 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设 a、b、c 的质量为 m1,由于均静止,故加速度 为:a1=0;对 c 分析:设 b 对 c 的静摩擦力为 f,则水平方向上只受 f 影响,且 c 保持静止,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1a1,代入数据得:f=0,故 A 错误;对 b 分析:b 静止,设 a 对 b 的静摩擦力为 f1,则水平面上:F+f1=m1a1=0,即:f1=-F=-40 N,故 b 只受一个静摩 擦力,方向与 F 相反,即水平向左,故 B 正确;对 a 分析:a 静止,设绳的拉力为 T,器皿 对小球的弹力为 N,桌面对 a 的静摩擦力为 f2,则水平方向上: -f1+f2-T=m1a1=0①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于小球静止,故竖直方向上: Nsin 60°+Tsin 60°=mg② 水平方向上:Ncos 60°=Tcos 60°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解得: T=10 3 N,f2≈-22.68 N,故地面对 a 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故 C 错误;若撤去 F, 对 a,水平方向上受绳的拉力:T=10 3 N<f2,故整个系统仍然保持静止,故 D 错误。 5.(2017·泉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5U 的半衰期约为 7 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B.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任何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 应 解析:选 BD 原子核的半衰期与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由内部自身因素决 定,地球环境变化,半衰期不变,故 A 错误;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 结构模型,故 B 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的越牢固,故 C 错误;要有光电子 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m>0,即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即 ν>ν0 时,才会有光电子逸出,故 D 正确。 6.(2018 届高三·莆田六中检测)在轨道上运动的质量为 m 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面 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 R,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 g,忽略地球自转影响,则( ) A.卫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2gR B.卫星运动的周期为 4π 2R g C.卫星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1 2g D.卫星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1 4g 解析:选 BD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地球质 量为 M、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r,则GMm r2 =mv2 r =mω2r=ma=m4π2r T2 又 r=2R 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有GMm R2 =mg,所以卫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v= GM r = gR 2 , 故 A 错误;T=2π r3 GM=4π 2R g ,故 B 正确;a=GM r2 =g 4,故 C 错误;卫星轨道处的重 力加速度为g 4,故 D 正确。 7.水平长直轨道上紧靠放置 n 个质量为 m 可看作质点的物块,物 块间用长为 l 的细线连接,开始处于静止状态,轨道与物块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 μ。用水平恒力 F 拉动物块 1 开始运动,到连接第 n 个物块的线刚好拉直时整体速 度正好为零,则( ) A.拉力 F 所做功为 nFl B.系统克服摩擦力做功为n(n-1)μmgl 2 C.F>nμmg 2 D.nμmg>F>(n-1)μmg 解析:选 BC 物块 1 的位移为(n-1)l,则拉力 F 所做功为 WF=F·(n-1)l=(n-1)Fl, 故 A 错 误 。 系 统 克 服 摩 擦 力 做 功 为 Wf = μmg·l + … + μmg·(n - 2)l + μmg·(n - 1)l = n(n-1)μmgl 2 ,故 B 正确。据题,连接第 n 个物块的线刚好拉直时整体速度正好为零,假设 没有动能损失,由动能定理有 WF=Wf,解得 F=nμmg 2 。现由于绳子绷紧瞬间系统有动能损 失,所以根据功能关系可知 F>nμmg 2 ,故 C 正确,D 错误。 8.如图,一粒子发射源 P 位于足够大绝缘板 AB 的上方 d 处,能够在纸 面内向各个方向发射速率为 v、电荷量为 q、质量为 m 的带正电的粒子,空 间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粒子重力。已知粒 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大小恰好为 d,则( ) A.能打在板上的区域长度是 2d B.能打在板上的区域长度是( 3+1)d C.同一时刻发射出的带电粒子达到板上的最大时间差为7πd 6v D.同一时刻发射出的带电粒子达到板上的最大时间差为πqd 6mv 解析:选 BC 打在板上粒子轨迹的临界状态如图甲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知,带电粒子能到达板上的长度 l=R+ 3R=(1+ 3)R=(1+ 3)d,故 A 错误,B 正确;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和最短的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由几何关系知,最长时间 t1=3 4T 最短时间 t2=1 6T 又有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 T=2πr v =2πd v ; 根据题意:t1-t2=Δt 联立解得:Δt= 7 12T=7πd 6v ,故 C 正确,D 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47 分) 9.(6 分)(2016·浙江选考)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已有铁架台、铁夹、电源、 纸带、打点计时器,还必须选取的器材是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 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①在重锤的正下方地面铺海绵;②调整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 孔连线为竖直;③重复多次实验。以上操作可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解析:需要选取的器材是重锤和刻度尺,故选 B、D;能减小实验误差的操作是②③。 答案:BD ②③ 10.(9 分)(2018 届高三·武汉十一中检测)用伏安法测量一电池的内阻。已知该待测电池 的电动势 E 约为 9 V,内阻约数十欧,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 50 mA,可选用的实验器材 有: 电压表 V1(量程 5 V); 电压表 V2(量程 10 V); 电流表 A1(量程 50 mA); 电流表 A2(量程 100 mA); 滑动变阻器 R(最大电阻 300 Ω); 定值电阻 R1(阻值为 200 Ω,额定功率为1 8 W); 定值电阻 R2(阻值为 220 Ω,额定功率为 1 W); 开关 S;导线若干。 测量数据如坐标纸上 UI 图线所示。 (1)在下面的虚线方框内画出合理的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所选器材的符号。 (2)在设计的电路中,选择定值电阻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 UI 图线求得待测电池的内阻为__________Ω。 (4)在你设计的电路中,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应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电压表测路端电压, 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路图如图所示: (2)定值电阻 R1 在电路中的最大功率:P1=I2R1=0.052×200 W=0.5 W>1 8 W,定值电阻 R2 在电路中的最大功率:P2=I2R2=0.052×220 W= 0.55 W<1 W,为保护电路安全,则定值电阻应选择 R2。 (3)由图像可知,电源内阻 r=ΔU ΔI = 7.50-7.00 0.034-0.024 Ω=50 Ω。 (4)由实验电路图可知,相对于电源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 表所测电流小于电路电流,电压表分流是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 答案:(1)电路原理图见解析 (2)定值电阻在电路中消耗的功率会超过 1 8W,R2 的功率满足实验要求 (3)50 (4)电压表分流 11.(14 分)如图所示,AB 是倾角为 θ=30°的粗糙直轨道,BCD 是 光滑的圆弧轨道,AB 恰好在 B 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 R。一 个质量为 m 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从直轨道上的 P 点由静止释放,结 果它能在两轨道上做往返运动。已知 P 点与圆弧的圆心 O 等高,物体与轨道 AB 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物体对圆弧轨道的最大压力大小; (2)物体滑回到轨道 AB 上距 B 点的最大距离; (3)新的释放点距 B 点的距离 L′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能顺利通过圆弧轨道的 最高点 D。 解析:(1)根据几何关系:PB= R tan θ= 3R 从 P 点到 E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mgR-μmgcos θ·PB=1 2mvE2-0 代入数据:mgR-μmg· 3 2 · 3R=1 2mvE2 解得:vE= (2-3μ)gR 在 E 点,根据向心力公式有:FN-mg=mvE2 R 解得:FN=3mg-3μ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圆弧轨道的最大压力为 3mg-3μmg。 (2)设物体滑回到轨道 AB 上距 B 点的最大距离为 x,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BP-x)·sin θ-μmgcos θ·(BP+x)=0-0 代入数据:mg( 3R-x)·1 2-μmg· 3 2 ( 3R+x)=0 解得:x= 3-3μ 3μ+1 R。 (3)刚好到达最高点时,有 mg=mv2 R 解得:v= gR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L′sin θ-R-Rcos θ)-μmgcos θ·L′ =1 2mv2-0 代入数据: mg(1 2L′-R- 3 2 R)-μmg· 3 2 L′=1 2mgR 解得:L′=3R+ 3R 1- 3μ 所以 L′≥3R+ 3R 1- 3μ 时,物体才能顺利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D。 答案:(1)3mg-3μmg (2) 3-3μ 3μ+1 R (3)L′≥3R+ 3R 1- 3μ 12.(18 分)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 L,导轨电阻不 计,上端 a、b 间接有阻值为 R 的电阻,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 且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质 量为 m、电阻为 r 的导体棒与固定弹簧相连后放在导轨上。初始时刻, 弹簧恰处于自然长度,导体棒具有沿轨道向上的初速度 v0,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 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弹簧的中心轴线 与导轨平行,弹簧重力不计。 (1)求初始时刻通过电阻 R 的电流 I1 的大小和方向; (2)初始时刻导体棒的加速度 a 的大小; (3)导体棒最终静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Ep,求导体棒从开始运动直到停止的过程中, 电阻 R 上产生的焦耳热 Q。 解析:(1)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1=BLv0 通过 R 的电流大小为:I1= E1 R+r=BLv0 R+r 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得知:电流方向为 b→a。 (2)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F=BI1L=B2L2v0 R+r ,方向沿斜面向下,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θ+F=ma 解得:a=gsin θ+ B2L2v0 m(R+r)。 (3)导体棒最终静止,有:mgsin θ=kx 弹簧的压缩量为:x=mgsin θ k 设整个过程回路产生的焦耳热为 Q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1 2mv02+mgxsin θ=E p+ Q0; 解得:Q0=1 2mv02+ (mgsin θ)2 k -Ep; 电阻 R 上产生的焦耳热为: Q= R R+rQ0= R R+r[1 2mv02+ (mgsin θ)2 k -Ep]。 答案:(1)BLv0 R+r 方向为 b→a (2)gsin θ+ B2L2v0 m(R+r) (3) R R+r[1 2mv02+ (mgsin θ)2 k -Ep] 三、选考题(共 15 分,请从给出的 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多答则按所答的第一题评分) [物理—选修 3-3] (15 分) 13.(1)(5 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液体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B.分子间距离为 r0 时没有作用力,大于 r0 时只有引力,小于 r0 时只有斥力 C.液晶的微观结构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其光学性质会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D.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 E.当人们感觉空气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 (2)(10 分)如图 1 所示,水平放置的气缸内被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温 度为 17 ℃,活塞与气缸底的距离 L1=12 cm,离气缸口的距离 L2=3 cm,将气缸缓慢地转 到开口向上的竖直位置,待稳定后对缸内气体逐渐加热,使活塞上表面刚好与气缸口相平 为止,如图 2 所示。已知 g 取 10 m/s2,大气压强为 1.0×105 Pa,活塞的横截面积 S=100 cm2,质量 m=20 kg,活塞可沿气缸壁无摩擦滑动但不漏气,求: (ⅰ)活塞上表面刚好与气缸口相平时气体的温度为多少? (ⅱ)在对气缸内气体逐渐加热的过程中,气体吸收 340 J 的热量,则气体增加的内能为 多大? 解析:(1)影响布朗运动的因素是温度和颗粒大小,温度越高、颗粒越小,布朗运动就 越明显,故 A 正确;分子在相互作用的距离内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故 B 错误;液晶的光 学性质随温度、压力、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选项 C 正确;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 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遵循一定规则,故 D 错误;在一定气温条件下,大气中 相对湿度越小,水汽蒸发也就越快,人们就越感到干燥,故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 湿度一定较小,故 E 正确。 (2)(ⅰ)当气缸水平放置时, p0=1.0×105 Pa V0=L1S,T0=(273+17)K 当气缸口朝上,活塞到达气缸口时,活塞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 有 p1S=p0S+mg 则 p1=p0+mg S =1.0×105 Pa+ 200 10-2 Pa=1.2×105 Pa V1=(L1+L2)S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0L1S T0 =p1(L1+L2)S T1 则 T1=p1(L1+L2) p0L1 T0=1.2 × 105 × 0.15 1.0 × 105 × 0.12×290 K=435 K。 (ⅱ)当气缸口向上,未加热稳定时:由玻意耳定律得 p0L1S=p1LS 则 L=p0L1 p1 =1.0 × 105 × 0.12 1.2 × 105 m=0.1 m 加热后,气体做等压变化,外界对气体做功为 W=-p0(L1+L2-L)S-mg(L1+L2-L)=-60 J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W+Q,得 ΔU=280 J。 答案:(1)ACE (2)(ⅰ)435 K (ⅱ)280 J [物理—选修 3-4] (15 分) 14.(1)(5 分)有关电磁波与振动和波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日光灯是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的应用 B.单摆在做受迫振动时,它的周期等于单摆的固有周期 C.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它的频率保持不变 D.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E.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2)(10 分)如图所示,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直角三棱镜 ABD,光在 透明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2.4×108 m/s,一束光线在纸面内垂直 AB 面 射入棱镜,发现光线刚好不能从 AD 面射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0×108 m/s,sin 53°=0.8,cos 53°=0.6,求: (ⅰ)透明物质的折射率和直角三棱镜∠A 的大小; (ⅱ)光线从 BD 面首次射出时的折射角 α。(结果可用 α 的三角函数表示) 解析:(1)日光灯应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选项 A 正确;当单摆做受迫振动时,它振 动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不一定等于它的固有周期,选项 B 错误;机械波从一种介质 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选项 C 正确;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 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 D 错误;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只有动能和势能参 与转化,根据机械能守恒条件可知,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选项 E 正确。 (2)(ⅰ)由折射率与光速间的关系:n=c v 解出透明物质的折射率 n=1.25 由题意可知,光线从 AB 面垂直射入,恰好在 AD 面发生全反射, 光线从 BD 面射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设该透明物质的临界角为 C,由几何关系可知: sin C=1 n 解得:∠C=∠A=53°。 (ⅱ)由几何关系知:β=37° 由折射定律知:n=sin α sin β 解得:sin α=3 4。 答案:(1)ACE (2)(ⅰ)1.25 53° (ⅱ)sin α=3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