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湖北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中物理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2. 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3.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4. 进一步熟练掌握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过程和方法 1.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处理三力平衡问题时一题多解的能力。 3. 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2. 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 教学难点 1.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 超重、失重现象的实质,正确分析受力并恰当地运用正交分解法。 教具准备 饮料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共点力平衡条件 [提问](1)什么是共点力? (2)什么是平衡状态? (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是什么? [讲解]前面我们学习了共点力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的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共点力。我们还知道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知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这里有两点提醒大家注意: ①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共点力,仅限于同一平面上的共点力。 ②平衡状态的定义中,所谓保持静止状态,指的是v=0,且a=0,若是v=0而a≠0 ,如弹簧振子振动的过程中,到达压缩量或拉伸量最大的位置,速度为零而加速度达到最大值,这时弹簧振子并非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平衡状态指的是加速度为零的状态,而不是速度为零的状态。 ③有时物体并不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它在某个方向上的加速度为零,那么,它在这个方向上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可见牛顿第二定律具有独立性。 例题一的讲解 [课堂练习]《中华一题》P70 (2)(3)(6) 超重和失重 例题二的讲解 [讲解]物体对支持物体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体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提问]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呢? [讲解]人站在体重计上,下蹲、站立,能看到体重计的示数在变化,(下蹲时变小而站立时变大);我们站在升降机里,上升或下降时有不同的感觉(上升时觉得人沉甸甸的,而下降时觉得人轻飘飘的)。 [演示实验]在饮料瓶的下方戳一个小孔,瓶中灌水,手持饮料瓶,小孔中有水喷出。放手让瓶自由下落。 问:请大家观察喷水的变化。解释这个现象。 分析:由于处于自由落体运动状态,是完全失重状态,没有水流出。 [提问]刚才我们讲了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看起来物体的重力好像在改变,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从运动学的观点来看,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呢? [分析]物体的重力其实并没有变化,而是物体受到的拉力(或支持力)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示重的变化。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不一定是竖直向上做加速运动,也可以是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即只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物体都处于超重状态。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同理,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物体既可以做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也可以是竖直向上做减速运动。 (是否讲解视学生接受情况而定)另一方面物体不在竖直方向运动,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即a≠0,则当ay方向竖直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ay 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当物体正好以向下的大小为g的加速度运动时,物体对支持面、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即示重为零,称为完全失重。 [课堂练习](2020年高考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杆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上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中华一题》P70(7)(8)(9) 小结:(略) 板书设计 一、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平衡状态、平衡条件 二、超重和失重 1、定义 2、实质: 超重……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失重……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布置作业 教材P94(4) 反思与改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