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与详细解答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与详细解答

1 第 23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 2006 年 11 月 深圳 ★ 理论试题 一、 建造一条能通向太空的天梯, 是人们长期的梦想. 当今在美国宇航局 ( NASA )支持下,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已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一种简单的设计是把天梯看作一 条长度达千万层楼高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缆绳, 它由一种高强度、 很轻的纳米碳管制成, 由传 统的太空飞船运到太空上, 然后慢慢垂到地球表面. 最后达到这样的状态和位置: 天梯本身 呈直线状; 其上端指向太空, 下端刚与地面接触但与地面之间无相互作用; 整个天梯相对于 地球静止不动. 如果只考虑地球对天梯的万有引力, 试求此天梯的长度. 已知地球半径 R0 = 6.37 ×106 m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g = 9.80 m·s-2 . 二、 如图 所示,一内半径为 R 的圆筒(图中 2R 为其内直径)位于水平地面上.筒内放一矩 形物. 矩形物中的 A 、B 是两根长度相等、 质量皆为 m 的细 圆棍,它们平行地固连在一质量可以不计的,长为 l = 3R 的矩形薄片的两端.初始时矩形物位于水平位置且处于静止 状态, A 、B 皆与圆筒内表面接触.已知 A 、 B 与圆筒内表 面间的静摩擦因数 μ都等于 1. 现令圆筒绕其中心轴线非常缓慢地转动, 使 A 逐渐升高. 1.矩形物转过多大角度后, 它开始与圆筒之间不再能保 持相对静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数值,不要求写出推导过程) 2.如果矩形物与圆筒之间刚不能保持相对静止时,立即令圆筒停止转动.令 θ表示 A 的中点和 B 的中点的连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 求此后 θ等于多少度时, B 相对于圆筒开始 滑动.(要求在卷面上写出必要的推导过程.最后用计算器对方程式进行数值求解,最终结 果要求写出三位数字. ) l A 2R 2 三、 由于地球的自转及不同高度处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差异, 静止的大气中不同高度处 气体的温度、 密度都是不同的. 对于干燥的静止空气, 在离地面的高度小于 20 km 的大气层 内,大气温度 Te 随高度的增大而降低,已知其变化率 △Te △z = -6.0 × 10-3 K·m-1 z 为竖直向上的坐标. 现考查大气层中的一质量一定的微小空气团(在确定它在空间的位置时可当作质点处 理),取其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 z = 0 ),这时气团的温度 T 、密度 ρ、压强 p 都分别与周 围大气的温度 Te 、密度 ρe 、压强 pe 相等. 由于某种原因, 该微气团发生向上的小位移. 因 为大气的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微气团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 其体积要膨胀, 温度要变 化(温度随高度变化可视为线性的) .由于过程进行得不是非常快,微气团内气体的压强已 来得及随时调整到与周围大气的压强相等, 但尚来不及与周围大气发生热交换, 因而可以把 过程视为绝热过程. 现假定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在绝热过程中, 其压强 p 与体积 V 满足绝热过程方程 pV γ= C .式中 C 和 γ都是常量,但 γ与气体种类有关,对空气, γ= 1.40 .已知空气的摩尔质量 μ= 0.029 kg ? mol -1 ,普适气体恒量 R = 8.31 J ? ( K ? mol ) -1 .试 在上述条件下定量讨论微气团以后的运动. 设重力加速度 g = 9.8 m·s-2 ,z = 0 处大气的温度 Te0 = 300 K . 四、 图 1 中 K 为带电粒子发射源,从中可持续不断地射出质量、电荷都相同的带正电的粒 子流,它们的速度方向都沿图中虚线 O′O ,速度的大小具有一切可能值但都是有限的.当 粒子打在垂直于 O′O 的屏 NN ′上时,会在屏上留下永久性的痕迹.屏内有一与虚线垂直的 坐标轴 Y ,其原点位于屏与虚线的交点 O 处, Y 的正方向由 O 指向 N .虚线上的 A 、B 两处,各有一电子阀门 a 和 b .阀门可以根据指令开启或关闭.开始时两阀门都处于关闭 状态,挡住粒子流. M 、M′是两块较大的平行金属平板,到虚线 O′O 的距离都是 d ,板 M 接地.在两板间加上如 图 2 所示的周期为 2T 的交变电压 u ,u 的正向最大值为 2U ,负 向最大值为 U .已知当带电粒子处在两平板间的空间时, 若两平板间的电压为 U ,则粒子 在电场作用下的加速度 a 、电压 u 的半周期 T 和平板到虚线的距离 d 满足以下关系 aT2 = 1 5d 3 已知 AB 间的距离、 B 到金属板左端的距离、金属板的长度以及金属板右端到屏的距离 都是 l .不计重力的作用.不计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打开阀门上的粒子被阀门吸收, 不 会影响以后带电粒子的运动.只考虑 MM ′之间的电场并把它视为匀强电场. 1.假定阀门从开启到关闭经历的时间 δ比 T 小得多,可忽略不计.现在某时刻突然开 启阀门 a 又立即关闭;经过时间 T ,再次开启阀门 a 又立即关闭;再经过时间 T ,第 3 次 开启阀门 a 同时开启阀门 b ,立即同时关闭 a 、b .若以开启阀门 b 的时刻作为图 2 中 t = 0 的时刻, 则屏上可能出现的粒子痕迹的 Y 坐标 (只要写出结果, 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假定阀门从开启到关闭经历的时间 δ= T 10 ,现在某时刻突然开启阀门 a ,经过时 间 δ立即关闭 a ;从刚开启 a 的时刻起,经过时间 T ,突然开启阀门 b ,经过时间 δ关闭 b .若以刚开启阀门 b 的时刻作为图 2 中 t = 0 的时刻,则从 B 处射出的具有最大速率的 粒 子 射 到 屏 上 所 产 生 的 痕 迹 的 Y 坐 标 ( 只 要 写 出 结 果 , 不 必 写 出 计 算 过 程 )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具有最小速率的粒子射到屏上所产生的痕迹的 Y坐标(只要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t / T0 2 4 6 8 10 12 u 2U -U 图 2 K O′ M′ N ′ N Y O M B A a b l l l l 图 1 4 五、 如图 所示,坐标系 Oxyz 的 x 轴和 z 轴都位于纸 面内, y 轴垂直纸面向里.两无限大金属极板 P 和 Q 分别位于 x = -d 和 x = d 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的匀强磁场的方向平行于 Oxz 坐标平面, 与 z 轴的夹 角为 α.在坐标原点 O 处,有一电荷为 q(> 0)、 质量为 m 的带电粒子,以沿 y 轴正方向的初速度 v0 开始运动.不计重力作用. 1.若两极板间未加电场, 欲使该粒子在空间上恰好能到达极板 (但与板不接触) ,则初 速度 v0 应为多大?所需最短时间 t0 是多少? 2.若在两极板间沿 x 轴正方向加上一场强为 E 的匀强电场,使该粒子能在第 1 问中所 求得的时间 t 0 到达极板,则该粒子的初速度 v0 应为多大?若 α= π 4 ,求粒子到达极板时粒 子的坐标. 六、 在高能物理中, 实验证明, 在实验室参考系中, 一个运动的质子与一个静止的质子相碰 时, 碰后可能再产生一个质子和一个反质子, 即总共存在三个质子和一个反质子. 试求发生 这一情况时,碰前那个运动质子的能量(对实验室参考系)的最小值(即阈值)是多少. 已知质子和反质子的静止质量都是 m0 = 1.67 × 10-27 kg .不考虑粒子间的静电作用. 2d P z B Q O x α 5 第 23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参考解答 一、 要使天梯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 由地面伸向太空, 与地面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这样的天 梯的下端只能位于赤道上某处,且天梯与该处地球表面垂直,并与地球同步转动.如 图 1 所示. 从坐标原点与地球中心固连、 坐标轴指向恒星的惯性参考系来看, 天梯和地球一起匀速 转动.天梯所受的外力只有地球的万有引力. 把天梯看作是由线密度为 ρ的许多非常小的小 段组成, 则每小段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不同, 因而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也不同, 其中与地心的 距离为 ri -1 到 r i 间的长度为△ ri 的小段所受地球引力为 f i = G M ρ△ri r 2 i ( 1) 整个天梯所受的地球引力 F 就等于每小段所受地球引力之和, 即 F = 1 n i i f = 2 1 n i i i M rG r ( 2) 符号 1 n i 表示对所有小段求和.因△ r i = r i - ri-1 是个小量,注意到 r iri-1 = r i( r i -△ r i ) ≈r 2 i ,因此 1 2 1 1 11 1 0 1 1 1 1( ) n n n i i i i i ii i i i i n r r r r rr r r r r 用 R0表示地球半径,也就是天梯下端到地心的距离, Rl 表示天梯上端到地心的距离, 则 r0 = R0 ,r n = Rl ,代入( 2)式得 F = GMρ( 1 R0 - 1 Rl ) (3) 整个天梯的质量 m = ρ( Rl -R0 ) (4) L R1 R0 O 图 1 6 天梯的质心位于天梯的中点,它到地心的距离 r C = R0 + Rl -R0 2 (5) 根据质心运动定理,有 F = mr C ( 2π T )2 (6) 式中 T 为地球自转的周期. 由( 3)、(4)、(5)、( 6)式可得 ( Rl -R0 ) ( R2 l + R0Rl - GMT 2 2π2R0 ) = 0 Rl -R0 = 0 ,表示天梯无长度,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的天梯长度满足的方程为 R2 l + R0Rl - GMT 2 2π2R0 = 0 (7) 因为 GM = R2 0g ,所以得 R2 l + R0Rl - R0gT2 2π2 = 0 ( 8) 【从跟随地球一起转动的参考系看,也可得到( 8)式.这时,天梯在地球引力和惯性 离心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静止状态,地球引力仍为( 3)式,天梯所受的惯性离心力可由 下面的方法求得:仍把天梯看作由很多长度为△ r i 的小段组成,则第 i 小段受的惯性离心力 为 f i′ = ρ△r i( 2π T )2 r i (4′) 对所有小段求和,就得到整个天梯所受的惯性离心力 F ′ = 1 n i i f = 1 n i ( 2π T )2 ri △ri ( 5′) (5′)式中所示的和可以用 图 2 过原点的直线 y = ρ( 2π T )2 r 下的一个带阴影的梯形面积 来表示,即 O R0 Rl r y ρ( 2π T )2 Rl ρ( 2π T )2 R0 图 2 7 F ′ = ρ( 2π T ) 2 R0 + Rl 2 ( Rl -R0 ) (6′) 因为地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平衡,由( 3)式和( 6′)式可得 GM ( 1 R0 - 1 Rl ) =( 2π T )2 R0 + Rl 2 ( Rl -R0 ) (7′) 因为 GM = R2 0g ,化简( 7′)式最后也能得到( 8)式.】 解( 8)式得 Rl = -R0 ± R2 0 + 2R0gT 2 π2 2 (9) 根号前取正号,代入有关数据,注意到 T = 8.64 ×104 s ,得 Rl = 1.50 ×108 m (10) 所以天梯的长度 L = Rl -R0 = 1.44 ×108 m (11) 二、 1.90 °. 2.当矩形物处于竖直位置即 θ= 0 °时, B 不会滑动,矩形物静止.当圆筒缓慢转动使 θ刚超过 0°时, A 将离开圆筒内表面而开始倾倒,按题意此时圆筒已停止转动.假定 B 仍 不动,此后, A 在竖直平面内从静止开始绕 B 做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径向方程(牛顿第二 定律)为 m v2 l = mgcosθ-T (1) 这里 v 表示 A 的速度. T 是刚性薄片对 A 的作用力,规定其方向从 B 到 A 为正.根据 能量守恒,有 mgl (1-cosθ) = 1 2mv2 ( 2) 联立( 1)、(2)式,得 T = mg ( 3cosθ-2 ) (3) 如果令 T = 0 ,可得 θ= arccos ( 2 3 ) = 48.2 ° 显见, θ< 48.2 °时,作用力是径向正向,对 A 是推 力; θ> 48.2 °时,作用力是径向反向,对 A 是拉力. 120° 30° O A B θ 8 现在再来看前面被假定不动的 B 是否运动.我们可以在 B 处画圆筒内表面的切面,它 与水平面成 30°夹角.因为假定 B 不动,其加速度为零,所以 B 在垂直于切面方向的受力 方程为 f⊥ -mgcos30 °-Tcos ( 30 °-θ) = 0 (4) 这里 f⊥ 是圆筒内壁对 B 的支持力.由( 4)式和( 3)式可以论证,如果在 θ等于 60° (A 将与圆筒相碰) 之前 B 不动, 则 f⊥ 必将始终不等于零, 这就是说, 在 B 开始滑动以前, B 不会离开筒壁. B 对筒壁的正压力是 f⊥ 的反作用力,大小和 f⊥ 相同.式中的 T 是刚性薄 片对 B 的作用力,它和( 1)式中的 T 大小相等(因薄片质量不计) .由于 μ=1,所以最大 静摩擦力 fmax 的大小就等于正压力. fmax = μf ⊥ = mgcos30 ° + Tcos ( 30 °-θ) (5) 其方向是沿切面方向.沿切面方向除摩擦力外, B 还受到其他力 f∥ = mgsin30 ° + Tsin ( 30 °-θ) (6) 只要 f∥ 不大于最大静摩擦力, B 就不滑动.这个条件写出来就是 f∥ ≤ fmax (7) B 滑动与否的临界点就应由 f∥ = fmax 求出,即 mgcos30 ° + Tcos ( 30 °-θ) = mgsin30 ° + Tsin ( 30 °-θ) (8) 将( 3)式的 T 代入( 8)式,化简后得方程 ( 3cosθ-2 )[ cosθ+ ( 2 + 3 )sinθ] + 1 = 0 (9) 这个方程可用数值求解,即取不同的 θ值代入逐步逼近,最后可得 θ = 54.9 ° (10) θ超过此值, B 将开始滑动. 三、 设微气团中空气的质量为 m ,当其位移为 z 时,气团的体积为 V ,气团内气体的密度 为 ρ,气团周围大气的密度为 ρe .气团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mg = Vρg 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Vρe g 作用,若气团的加速度为 α,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α= -Vρg + Vρe g = -V( ρ-ρe ) g (1) 或有 α= -g ρ-ρe ρ (2)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9 pV = m μRT ( 3) 可知气体的密度 ρ= m V = μp RT (4) 利用( 4)式,注意到 p = pe ,( 2)式可化成 α= -g Te-T Te (5) 周围大气在 z 处的温度 Te 等于 z = 0 处的温度 Te0 加从 0 到 z 温度的增量,即 Te = Te0 + △Te △z z (6) 若气团中气体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为 △T △z ,根据题意,有 T = T0 + △Te △z z (7) T0 为气团位于初始位置时气团中气体的温度.根据题意 Te0 = T0 ,把( 6)、( 7)式代入 (5)式得 α= - g Te ( △Te △ z - △T △ z ) z (8) 在( 8)式中,若 ( △Te △z - △T △z ) > 0 ,则加速度方向向下,作用于气团的力有使气团 回到初始位置的趋势,这样,大气层中的大气就处于稳定状态;反之, 气团将远离其初始位 置,大气层中的大气处在不稳定状态.因周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Te △z 是已知的,故只 要知道气团中气体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便可对气团的运动作出判断. 大气的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高度为 z 和 z +△z 处的压强差 △ pe = -ρeg△ z (9) 式中 ρe为 z 处的空气的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由( 4)式表示. 式中负号表示高度增加时,大气压强是减小的.把( 4)式代入( 9)式得 △pe = - μpe RTe g△z ( 10) 质量为 m 的气团在上升过程中,其压强将随周围大气的压强的减小而减小,体积要增 大,气团对周围空气做功. 因为过程是绝热的, 气团的内能要减少, 因而温度要降低, 温度、 压强的变化应满足绝热过程的规律.试题给出的绝热过程方程是关于压强与体积间的关系, 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把绝热过程方程表示为温度与压强间的关系. 由( 3)式得 10 V = m μ RT p (11) 把( 11)式代入 pVγ= C 得 T = 1 C μ mR 1 p (12) 当气团的压强由 p 变到 p + △p 时,气团的温度将由 T 变到 T +△T .由( 12)式 T +△ T = 1 C μ mR ( p + △p ) 1 利用二项式定理,忽略△ p 的高次方项,并注意到( 12)式得 T +△ T = 1 C μ mR [ 1 p + γ- 1 γ 1 1 p (△ p ) ] = T + γ-1 γ T p△p 故有 △T = γ-1 γ T p△p (13) 根据题意, p = pe ,△ p = △pe ,由( 7)式、(10)式和( 13)式得 △T △z = - γ-1 γ μg R T0 Te0 + ( △Te △ z + γ- 1 γ μg R ) z ( 14) 已知 △Te △z = - 6.0 × 10-3 K·m -1 ,代入有关数据可求得 γ-1 γ μg R =9.8 × 10-3 K ·m-1 当 z 不是很大时,有 Te0 +( △Te △z + γ- 1 γ μg R ) z ≈Te0 故有 △T △z = - γ-1 γ μg R (15) 代入题给的有关数据得 △T △z = - 9.8 × 10-3 K·m-1 (16) 负号表示高度增加时, 气团的温度要下降. 可见 ( △Te △z - △T △z ) > 0 ,作用于气团的 合力的方向与气团位移的方向相反, 指向气团的初始位置, 气团发生向上位移后, 将要回到 11 初始位置.当 z 不是很大时, (8)式中的 Te 可以用 Te0 代替,可知气团将在初始位置附近 做简谐振动.振动的圆频率 ω = g Te0 ( △Te △z - △T △z) (17) 代入数据,得 ω = 1.1 × 10-2 s-1 ( 18) 四、 1.Y1 = -0.3d ,Y2 = 0.9d . 2.Y ′ = -0.138d ,Y ′′ = -0.138d . 附参考解法: 1.当阀门 a 第 1 次开启时, 具有各种速率的粒子 (称之为第一批粒子) 从 A 处进入 AB 之间,在 a 第 2 次开启时刻,第一批粒子中速率为 v1 = l T (1) 的粒子正好射到 B 处,被阀门 b 挡住.与此同时,第二批具有各种速率的粒子从 A 处 进入 AB 之间.在阀门 a 第 3 次开启的时刻,第一批进入 AB 间的粒子中速率为 v2 = l 2T = 1 2 v1 (2) 的粒子与第二批进入 AB 间的粒子中速率为 v1 的粒子同时到达 B 处.因此时阀门 b 已开 启,这些粒子都从 B 处沿虚线射向两平行板, 而第三批进入 AB 间的粒子在它们到达 B 处时, 被 b 挡住.由此可知,能从 B 处射向两平行板的粒子具有 v1 和 v2 两种不同的速率. 根据题意,粒子从 B 处射出的时刻为 t = 0 ,故速率为 v1 的粒子在时刻 t 1 = l v1 = T 进入两平行板之间,由本题图 2 可知,两板间的电压 u = -U 粒子在两板间的电场作用下的加速度为- a ,粒子通过两板经历的时间为 △t1 = l v1 = T 在△ t1 时间内粒子在 Y 方向获得的分速度和位移分别为 v1y = -a△t1 = -aT (3) y1 = - 1 2 a (△t1 )2 = - 1 2 aT2 (4) 12 因 aT2 = 1 5 d ,故 | y 1 | = 1 10 d < d ,表明速率为 v1 的粒子能穿出平板,粒子穿出 平板后做匀速运动.在从射出平板至射到屏的时间内,粒子在 Y 方向的位移 △y1 = v1y l v1 = -aT2 (5) 粒子在屏上产生的痕迹的 Y 坐标为 Y1 = y1 +△y1 = - 1 2 aT2 -aT2 = - 3 2 aT2 = - 0.3d (6) 速率为 v2 的粒子在时刻 t 2 = l v2 = 2T 进入两平行板之间,由本题图 2 可知,两板间的电压 u = 2U 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加速度为 2a ,粒子通过两板经历的时间为 △t2 = l v2 = 2T 因为两板间的电压在时间△ t 2内由 2U 变为- U,粒子的加速度亦将从 2a 变成- a ,由 此可求得在△ t 2时间内粒子在 Y 方向获得的分速度和位移分别为 v2y = 2aT - aT = aT (7) y2 = 1 2 ( 2a )T 2 + ( 2aT )T - 1 2 aT 2 = 5 2 aT 2 (8) 因 aT2 = 1 5 d ,故 y2 = 1 2 d < d ,表明速率为 v2 的粒子亦能穿出平板.粒子穿出 平板后做匀速运动.在从射出平板至射到屏的时间内,粒子在 Y 方向的位移 △y2 = v2y l v2 = 2aT2 ( 9) 粒子打在屏上产生的痕迹的 Y 坐标为 Y2 = y2 +△y2 = 5 2 aT2 + 2aT2 = 9 2 aT2 = 0.9d ( 10) 即粒子在屏上产生的痕迹是两个点,它们的 Y 坐标分别为 Y1 和 Y2 . 2.由于阀门从开启到关闭要经历一段时间,在阀门 a 开启到关闭经历的 δ时间间隔内 的不同时刻,都有各种不同速率的粒子从 A 处进入 AB 间,有的早进入,有的晚进入.由于 阀门 b 从开启到关闭也要经历一段时间 δ,粒子可能在最早的时刻即 t = 0 的时刻从 B 处射 出,也可能在最晚的时刻即 t = δ时刻从 B 处射出.在 a 刚开启的时刻从 A 处射入 AB 间, 并在 t = δ时刻从 B 处射出的粒子的速率最小,这最小速率为 13 vmin = l T + δ (11) 在阀门 a 刚要关闭时刻从 A 处射进 AB 间,并在 t = 0 的时刻从 B 处射出的粒子的速率 最大,这最大速率为 vmax = l T - δ (12) 在 t = 0 时刻从 B 处射出的速率为 vmax 的粒子在时刻 t1 = l vmax = T - δ 进入两平板之间,在时刻 t1′ = t 1 + l vmax = 2T -2δ 离开两平板.由本题图 2 可知,在 T - δ到 T 时间内,两板间的电压为 2U ,在 T 到 2T -2δ时间内,两板间的电压为- U ,与电压对应的粒子的加速度分别为 2a 和- a .在 粒子通过平板的时间内,粒子在 Y 方向获得的分速度和位移分别为 v1y = 2aδ- a (T - 2δ) = - aT + 4aδ (13) y1 = 1 2 ( 2a ) δ2 + ( 2a ) δ(T - 2δ)- 1 2 a (T - 2δ)2 = - 1 2 aT 2 + 4aδT - 5aδ2 (14) 粒子穿出平板后做匀速运动.从射出平板至射到屏的时间内,粒子在 Y 方向的位移 △y1 = v1y l vmax = (-aT + 4aδ) (T - δ) = -aT2 + 5aδT - 4aδ2 (15) 粒子在屏上产生的痕迹的 Y 坐标为 Y1 = y1 +△y1 = - 3 2 aT2 + 9aTδ-9aδ2 (16) 根据题意,代入数据得 Y1 = -0.138d (17) 在 t = δ时刻从 B 处射出的速度为 vmin 的粒子在时刻 t2 = δ+ l vmin = T + 2δ 进入两平板之间,在时刻 t2′ = t 2 + l vmin = 2T + 3δ 离开两平板.由本题图 2 可知,在 T + 2δ到 2T 时间内,两板间的电压为- U ,在 2T 14 到 2T + 3δ时间内,两板间的电压为 2U ,与电压对应的粒子的加速度分别为- a 和 2a .在 粒子通过平板的时间内,粒子在 Y 方向获得的分速度和位移分别为 v2y = - a (T - 2δ) + ( 2 a )3δ= -aT + 8aδ (18) y2 = - 1 2 a (T - 2δ)2 -a (T - 2δ) 3δ+ 1 2 ( 2a ) ( 3δ) 2 = - 1 2 aT 2 - aTδ+ 13aδ2 (19) 粒子穿出平板后做匀速运动.在从射出平板至射到屏的时间内,粒子在 Y 方向的位移 △y2 = v2y l vmin = (- aT + 8aδ) (T + δ) = -aT2 + 7aTδ+ 8aδ2 (20) 粒子在屏上产生的痕迹的 Y 坐标为 Y2 = y2 +△y2 = - 3 2 aT2 + 6aTδ+ 21aδ2 (21) 根据题意,代入数据得 Y2 = -0.138d (22) 由以上分析可知,速率最小和速率最大的粒子打在屏上产生的痕迹是位于 Y 轴上的同 一点. 五、 解法一 1.平行板间仅有磁场,带电粒子初速度 v0 的方向垂直于磁场,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 粒子将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 R0 = mv0 qB (1) 轨道平面与 Oxz 坐标平面的交线如 图 1 中 NN ′所示.要使粒子刚能到达极板 Q(与板 刚未接触) ,圆心 C 应是 ON ′的中点,有 2d P z B Q O x α C α 图 1 N N ′ 15 CN ′ = R0 = d 2cosα (2) 由( 1)、(2)式得 v0 = dqB 2mcosα (3) 粒子由 O 经过半个圆周到达 N ′,所经历的最短时间为圆周运动的半个周期 t0 = T 2 = πm qB (4) 2.以 y 轴为旋转轴,顺时针转动 α角,建立新坐标系 Ox′y′z′,如 图 2 所示.在新坐标 系中电场强度 E 的分量为 Ex ′= Ecosα Ey ′ = 0 Ez ′= Esinα (5) 磁感应强度 B 的分量为 Bx ′= 0 By ′= 0 Bz ′ = B (6) 带电粒子所受到的电场力的分量为 f Ex ′= qEx ′= qEcosα fEy ′= 0 fEz ′= qEz ′= qEsinα (7) 当带电粒子速度为 v 时,带电粒子所受到磁场力的分量为 f Bx ′= qvy′B f By ′= -qvx ′B fBz ′ = 0 (8) (i)关于带电粒子在 Ox′y′平面内的分运动 现设想起始时刻带电粒子沿 y′轴正方向的初速度 v0 用下式表示 v0 = v0 + v1- v1= v2- v1 式中 v2 = v0 + v1 (9) 现把 v0 看成沿 y′轴负方向运动的速度 v1 和沿 y′轴正方向运动的 v2 的合成.这样,与前者 z z′ B y ,y′ x′ O α 图 2 E v0 α 16 联系的运动使带电粒子受到沿 x′轴的负方向的磁场力作用,它与电场力的分量 f Ex ′的方向 相反,当 v1取数值 v1= Ex ′ B = E Bcosα (10) 时,与- v1 相联系的磁场力与 fEx ′的合力为零,其效果是带电粒子沿 y′轴负方向以速度 v1 做匀速运动; 与后者联系的运动使带电粒子仅受到磁场力作用, 此力的方向既垂直于磁场方 向( z′轴方向) ,又垂直于速度 v2 ,即位于 Ox′y′平面内,其大小为 fx ′y ′= qv2B (11) 粒子在此力作用下在平面内做速度为 v2 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周的半径 R = mv2 qB (12) 其圆频率 ω= q mB (13) 由以上分析可知带电粒子一方面在 Ox′y′平面内做上述匀速圆周运动, 另一方面圆心沿 y′轴负方向以速度 v1= E Bcosα做匀速直线运动. (ii )关于粒子沿 z ′轴的分运动 由( 7)、(8)两式可知,粒子在 z ′方向仅受电场力作用,其加速度 az ′= qEz ′ m = qE m sinα (14) 即粒子沿着 z ′轴以加速度 az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iii )关于粒子在 Ox′y′z′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 在只考虑圆周运动的情况下,粒子的坐标随时间变的关系为 x′ = R ( 1-cosωt ) (15) y′ = R sinωt (16) 图 3 y′ O x′ωt v2 17 z′ = 0 ( 17) 考虑了圆心运动及粒子沿 z ′轴的运动并注意到( 9)、(10)、(12)式,在 Ox′y′z′坐标 系中,粒子的运动方程为 x′ = mv2 qB ( 1-cosωt ) = ( mv0 qB + mEx ′ qB 2 ) ( 1-cosωt ) (18) y′ = Rsinωt - v1t = ( mv0 qB + mEx ′ qB2 ) sinωt - Ex ′ B t (19) z′ = 1 2 qEz ′ m t2 ( 20) (iv)粒子在 Oxyz 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 利用坐标变换 x = x′cosα+ z′sinα y = y′ z = -x′sinα+ z′cosα 并注意到( 5)、(9)、(10)、( 13)各式,可将( 18)、(19)、(20)式转换至 Oxyz 坐标 系,得到粒子在 Oxyz 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式为 x = m qB ( v0cosα+ Ecos2α B ) ( 1-cosq mBt ) + 1 2 qEsin2α m t2 ( 21) y = m qB ( v0 + Ecosα B )sin q mBt - Ecosα B t (22) z = - m qB ( v0sinα+ Esin2α 2B ) ( 1-cosq mBt ) + qEsin2α 4m t2 (23) 根据题意,将 x = d 和 t = t0 = T 2 = πm qB 代( 21)式,解得 v0 = 2qB2d -mE ( 4cos2α+ π2sin2α) 4mBcosα (24) 将 α= π 4 , t = t0 = T 2 = πm qB 和( 24)式代入( 21)、( 22)、(23)各式,可得粒子到达 极板 Q 时粒子的坐标为 x = d ( 25) y = - 2πmE 2qB2 (26) z = -d + π2mE 2qB2 (27) 解法二 1.与解法一相同. 2.以 y 轴为旋转轴,顺时针转动 α角,建立新坐标系 Ox′y′z′,设粒子速度在坐标系 18 Ox′y′z′中分量分别为 vx ′、vy ′、 vz ′,牛顿第二定律的三个分量形式为 m dvx ′ dt = qEx ′+ qvy ′B (1) m dvy ′ dt = -qvx ′B (2) m dvz′ dt = qEz′ (3) 将( 2)式表示为 dvy ′ dt = - qB m dx′ dt 两边积分后得 vy ′= -( qB m ) x′ + C1 C1 为待定常量,当 t = 0 时, x′ = 0 ,vy ′= v0 ,故求得 C1 = v0 ,上式应表为 vy ′= - q mB x′ + v0 (4) 将( 4)式代入( 1)式,得 m d2x′ dt2 = qE x ′ + q (- qB m x′ + v0 ) B d2x′ dt2 = -( qB m )2 x′ + ( qB m )2 ( mv0 qB + mEx ′ qB2 ) (5) 令 R = ( mv0 qB + mEx ′ qB2 ) ( 6) ω= q mB (7) X ′ = x′- R (8) (5)式可表为 d2X ′ dt 2 = -ω2X ′ (9) 这是简谐运动方程,其解为 X ′ = Acos ( ωt + θ) ( 10) 由( 8)式得 x′ = Acos ( ωt + θ) + R (11) dx ′ dt = vx ′ = -ωAsin ( ωt + θ) (12) 利用初始条件,由( 11)与( 12)式,得 -R = Acosθ 19 0 = -ωAsinθ 解得 θ = 0 (13) A = -R 再由( 6)式,得 A = -( mv0 qB + mEx ′ qB2 ) (14) 代入( 11)式 x′ = ( mv0 qB + mEx ′ qB2 ) ( 1-cosωt ) (15) 将( 12)式代入( 2)式,整理后得 dvy ′ dt = ω2Asinωt 对上式积分,考虑初始条件,得 vy ′ = dy ′ dt = -ωAcosωt - Ex ′ B (16) 积分( 16)式,考虑初始条件及( 14)式,得 y′ = ( mv0 qB + mEx ′ qB2 ) sinωt - Ex ′ B t (17) 对( 3)式积分可得 z′ = qE z ′ 2m t2 ( 18) (15)、(17)、( 18)式分别与解法一中的( 18)、(19)、(20)式相同,接下去的讨论与 解法一相同. 解法三 设粒子速度在 Oxyz 坐标中分量分别为 vx 、 vy 、 vz ,牛顿第二定律的三个分量 方程为 m dvx dt = qE x + qvy Bz ( 1) m dvy dt = -qvxBz + qvzBx (2) m dvz dt = -qB x vy ( 3) 令 ω= qB m (4) 20 v1 = E Bcosα (5) 方程变为如下形式 dvx dt = ωvy cosα+ ωv1 cosα (6) dvy dt = -ωvx cosα+ ωvz sinα (7) dvz dt = -ωvy sinα (8) 对( 6)、(8)两式积分,利用初始条件 t = 0 时, vx = 0 ,x = 0 ,y = 0 ,得 vx = ωycosα+ ω ( v1 cosα)t (9) vz = -ωysinα ( 10) 将( 9)、(10)两式代入( 7)式,得 dvy dt = -ω2y -ω2v1t = -ω2 ( y + v1t ) 令 Y = y + v1t (11) 得 d2Y dt2 = -ω2Y (12) 其解为 Y = Acos ( ωt + θ) 由( 11)式可得 y = Acos ( ωt + θ) -v1t (13) 由( 13)式得 vy = -Aωsin ( ωt + θ) -v1 ( 14) 由初始条件 t = 0 时, vy = v0 ,y = 0 ,得 Acosθ= 0 v0 = - Aωsinθ-v1 解得 θ= π 2 A = - v1 + v0 ω ( 15) 由( 15)式,注意到( 4)式、(5)式,得 21 y = m qB ( v0 + Ecosα B ) sin q mBt -Ecosα B t (16) vy = ( v0 + Ecosα B ) cosq mBt -Ecosα B (17) 把( 17)式代入( 1)式,经积分并利用初始条件,可得 x = m qB ( v0cosα+ Ecos2α B ) ( 1- cosq mBt ) + 1 2 qEsin2α m t2 (18) 将( 17)式代入( 8)式,经积分并利用初始条件,得 z = - m qB ( v0sinα+ Esin2α 2B ) ( 1- cosq mBt ) + qEsin2α 4m t2 (19) (18)、(16)、( 19)式分别与解法一中的( 21)、(22)、(23)式相同,接下去的讨论与 解法一相同. 六、 在讨论本题之前,先看一下相对论能量和动量的普遍关系式,即 ( mc2)2 = c2p2 + m0 2c4 ( 1) 式中 c 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m 为粒子的质量, p 为其动量, m0 为静止质量. 【此关系式可由能量 E = mc2 和动量 p = mv = m0v 1- ( v c )2 导出, v 为粒子的速度. E 2 -c2p2 = m0 2c4 1- ( v c )2 -c2 m0 2v2 1- ( v c )2 = m0 2c4 1- ( v c )2 1- ( v c )2 = m0 2c4 故 E 2 = c2p2 + m0 2c4 】 由此关系式可知,对每一个粒子,其能量的平方与 p2 成线性关系. 解法 从实验室参考系来看, 碰前系统的总动量等于运动的那个质子的动量, 设其方向沿 x 轴 正方向, 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总能量守恒. 若要碰后能存在三个质子和一个反质子 且总能量为最小值,则可论证这四个粒子的动量必定相等. 22 1.先讨论碰后四个粒子的动量都沿 x 轴正方向的情况. 令 p1 、p2 、p3 、p4 分别表示它们动量的大小,这四个动量中,若有任何两个不相等, 如 p1 ≠ p2 ,设 p1 < p2 ,则若将 p1 增加△ p(△ p < p2 -p1)而将 p2 减少△ p(这时总动 量不变) ,则有 ( p1 +△ p )2 -p1 2 = 2p1△p + (△p )2 p2 2- ( p2 -△ p )2 = 2p2△p-(△p )2 这样一来, 第一个粒子能量的平方增加了 c2 [ 2 p1△p + (△p )2 ],而第二个粒子能量的平 方减少了 c2[ 2 p2△p- (△p )2 ],两个粒子能量平方的净增量为 c2[ 2 p1△ p + (△p )2 ]-c2 [ 2p2△ p- (△p )2 ] = c2 [ 2 △p ( p1-p2 +△p ) ] 因已设 p1 < p2 ,且△ p < p2 - p1 ,所以净增量是负的,总能量将减少.这就是说, 设 p1 ≠ p2 时对应的总能量并不是最小值.由此可判断,四个粒子的动量必相等. 2.若四个粒子中,有一个粒子其动量 p1 沿 x 轴的负方向,因为总动量守恒,则必有沿 x 轴正方向运动的另一粒子的动量增加了 p1 ,因为能量的平方与 p2成线性关系,所以这时 的总能量必然大于 p1 沿 x 轴正方向运动时的能量.也就是说,只要四个粒子中,有沿 x 轴 负方向运动的,则总能量必不是最小值. 3.若四个粒子的动量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时将它们沿 x 轴方向和垂直于 x 轴方 向分解,沿 x 轴方向总动量守恒;垂直于 x 轴方向的动量互相抵消,但它们却使粒子的能量 增大了,也就是说,这时的能量也不是最小值. 总结以上可见, 要想碰后四个粒子的总能量最小, 根据总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及相对论 能量和动量关系式可知,碰后四个粒子的动量必相等. 设碰前运动质子的动量为 p ,质量为 m ,碰后四个粒子的动量为 p1 、p2 、p3 和 p4 , 四个粒子的质量为 m1 、m2 、 m3 和 m4 ,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 p = p1 + p2 + p3 + p4 (2) mc2 + m0c2 = m1c2 + m2c2 + m3c2 + m4c2 ( 3) 由上面论述可知 p1 = p2 = p3 = p4 = p 4 (4) 再由( 1)式可知,碰后四个粒子的能量从而质量必相等.以 m′表示碰后四个粒子中 每个粒子的质量,由( 3)式得 23 mc2 + m0c2 = 4m′c2 (5) 对碰前那个运动的质子,由相对论能量和动量关系有 ( mc2)2 = c2p2 + m0 2c4 (6) 对四个粒子中任一个粒子,由相对论能量和动量关系有 ( m′c2)2 = c2 ( p 4 )2 + m0 2c4 (7) 由( 5)、(6)、(7)式可得 mc2 = 7m0c2 (8) 代入数据得 mc2 = 1.05 ×10-9 J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