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卷·2018届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湖北长阳二中2017春15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试卷共18小题,1~15为四选多的多项选择题,16~18为解答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在人类认识原子与原子核结构的过程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卢瑟福关于中子的猜想是正确的 B.汤姆孙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C.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 2.典型的铀核裂变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x个中子:U+n→Ba+Kr+xn,铀235质量为m1,中子质量为m2,钡144质量为m3,氪89的质量为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核反应类型属于人工转变 B.该反应放出能量(m1-2m2-m3-m4)c2 C.x的值是3 D.该核反应比聚变反应对环境的污染少 3.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B.核聚变反应方程H+H→He+n中,n表示质子 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 4.一静止的铝原子核Al俘获一速度为1.0×107 m/s的质子p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为p+Al→Si* B.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C.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不守恒 D.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C.分别用X射线和紫光照射同一金属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X射线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 D.基态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后,可能发射多种频率的光子 6.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这些α粒子( ) A.一直受到重金属原子核的斥力作用 B.动能不断减小 C.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出现大角度偏转是与电子碰撞的结果 7.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AB部分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BC部分是粗糙的水平面.今把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物体与BC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终小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于B、C之间的D点,则B、D间的距离x随各量变化的情况是( ) 图1 A.其他量不变,R越大x越大 B.其他量不变,μ越大x越小 C.其他量不变,m越大x越大 D.其他量不变,M越大x越大 8.关于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 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太阳光经过太阳大气层时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吸收后而产生的 C.根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可以分析太阳的物质组成 D.根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可以分析地球大气层中含有哪些元素 9.以下关于玻尔原子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 B.电子在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稳定地产生电磁辐射 C.电子从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3的能级时要辐射光子 D.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只有某些频率的光可以被氢原子吸收 10.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是电子打在玻璃管壁上产生的 B.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 C.阴极射线在电磁场中的偏转表明阴极射线带正电 D.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核大 11.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12.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能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 A.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 B.一定落在亮纹处 C.可能落在亮纹处 D.可能落在暗纹处 13.电子的运动受波动性的支配,对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可以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 B.电子绕核运动时,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它的轨道 C.电子绕核运动时,不遵从牛顿运动定律 D.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根据F=可把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受的合外力 B.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它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一个标量 C.动量定理的物理实质与牛顿第二定律是相同的,但有时用起来更方便 D.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是因为受到的冲量太大 15.如图3所示,甲、乙两车的质量均为M,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车相距为L.乙车上站立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他通过一条轻绳拉甲车,甲、乙两车最后相接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图3 A.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为 B.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为 C.甲车移动的距离为L D.乙车移动的距离为L 二.填空(共一大题,每空5分共15分) 16.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3所示.原子从能级n=3向n=1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图3 (1)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共能发出 种频率的光; (2)该金属的逸出功 (3)截止频率 (保留一位小数) 三计算题(共2大题,17题12分,18题13分总共25分) 17.(12分)如图6所示,光滑平台上有两个刚性小球A和B,质量分别为2m和3m,小球A以速度v0向右运动并与静止的小球B发生碰撞(碰撞过程不损失机械能),小球B飞出平台后经时间t刚好掉入装有沙子向左运动的小车中,小车与沙子的总质量为m,速度为2v0,小车行驶的路面近似看做是光滑的,求: 图6 (1)碰撞后小球A和小球B的速度; (2)小球B掉入小车后的速度. 18.(13分)如图7所示,小球A质量为m,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物块B质量是小球的5倍,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且位于O点正下方,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拉动小球使线水平伸直,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物块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后上升至最高点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小球与物块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碰撞过程物块获得的冲量及物块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 长阳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 理 答 案 时限: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D BC AD AB CD AC AB A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D BD CD CD CD AC AC 二.填空(共一大题每空5分共15分) 16 (15分) (1)6 (2)12.09 eV (3) 2.9×1015 Hz 三.计算题(共2大题,17题12分,18题13分总共25分) 17(12分) (1)设A球与B球碰撞后速度分别为v1、v2,并取方向向右为正,光滑平台,两小球为弹性小球,碰撞过程遵循动量和机械能守恒,所以 有mAv0=mAv1+mBv2 有mAv=mAv+mBv 由①②解得v1==-v0 v2==v0 碰后A球向左,B球向右. (2)B球掉入沙车的过程中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 mBv2+m车v3=(mB+m车)v3′且v3=-2v0 得v′3=v0. 18(13分)设小球的质量为m,运动到最低点与物体块相撞前的速度大小为v1,取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h=mv 解得:v1= 设碰撞后小球反弹的速度大小为v1′,同理有 mg=mv1′2 解得:v1′= 设碰撞后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2,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v1=-mv1′+5mv2 解得:v2= 由动量定理可得,碰撞过程滑块获得的冲量为:I=5mv2=m 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5μmg 设物块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为s,由动能定理有 -Fs=0-×5mv 解得:s=.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