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2020年春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物理化学生物同堂分卷考试,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第I卷 选择题(54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9个小题,共54分;其中1-6题为单选题,7-9题多选题,少选得3分,多选错选得0分。) 1.如图所示是氢原子四个能级的示意图,当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动能增大 C. n=4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最大为12.75eV D. 用能量为11.0eV的电子轰击基态氢原子能使其跃迁到更高能级 2.下列关于电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以点电荷为圆心, 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场强都相等 B. 正电荷周围的场强一定比负电荷周围的场强大 C. 取走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荷后,该点的场强为零 D.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该点场强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3.如图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金属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A.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4.一正弦交变电流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交变电流 A. 周期为0.125s B. 电压的有效值为10 V C. 电压的最大值为20 V D. 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20sin4πt(V)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为自感线圈,为电源,为开关,关于两灯泡点亮和熄灭的先后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上开关,先亮,后亮;断开开关,、同时熄灭 B. 合上开关,先亮,后亮;断开开关,先熄灭,后熄灭 C. 合上开关,先亮,后亮;断开开关,、同时熄灭 D. 合上开关,、同时亮;断开开关,先熄灭,后熄灭 6.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正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以E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表示电容器的电压,Ep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A. U变小,E变小 B. E变大,Ep变大 C. U变小,Ep变大 D. U不变,Ep变大 7.如图所示,在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AB为中垂线,且AO=BO,则 A.A、B两点场强相等 B.正电荷从A运动到B,电势能增加 C.负电荷从A运动到B,电势能增加 D.A、B两点电势差为零 8. 某50Hz的钳形电流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通有交流电的导线从环形铁芯的中间穿过时,与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相连的电表指针会发生偏转。不考虑铁芯的漏磁及各种能量损耗,已知n2=1000,当用该表测50Hz交流电时 A. 电流表g中通过的是交流电流 B. 若g中通过的电流为50mA,则导线中的被测电流为50A C. 若导线中通过的是10A矩形脉冲交流电,g中通过的电流是10mA D. 当用该表测量400Hz的电流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9. 如图所示,倾角为a的固定斜面,其右侧有一竖直墙面.小球滑上斜面,以速 度v飞离斜面,恰好垂直撞击到墙面上某位置,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从飞离斜面到撞击墙面的过程中,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竖直墙面与斜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 C. 竖直墙面与斜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 D. 从飞离斜面到撞击墙面的过程中,小球的飞行时间为 第II卷 非选择题(56分) 二、实验题(16分) 10.(6分)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为某玻璃三棱柱的截面图,其折射率为,∠C=75°,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后,在AC边的D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可知∠A=______;光线在D 点反射后由BC边射出时,其折射角为______ 11.(10分)学习完电表改装一节的内容,小明和小华在实验室准备将量程为1mA的灵敏电流计改装成两个常用量程的电压表,设计电路如图1所示。 (1)他们在改装前先通过如图2所示的电路测量该灵敏电流计的内阻,先将R的阻值调至最大,闭合S1,调节R的阻值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达到满偏;然后闭合S2调节的阻值,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________,此时就认为电阻箱的阻值等于灵敏电流计的内阻。由于该方法实验原理不够完善导致测得的内阻要比真实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这种测量误差属于_______(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2)若用此方法测得该灵敏电流计的内阻为150Ω,则改装时R1=______Ω,R2=______Ω。 (3)如图3所示,改装完成后接着对电压表的3V量程进行校对,V0为标准电压表、V1为改装电压表,发现电压表V1的读数始终比标准电压表V0略大,需要把R1略微_____(填“调大”或“调小”)。 三、解答题(40分) 12.(9分)已知如图, , , , 的变化范围是。求: (1) 上消耗的最大电功率?(2)电源的最大输出电功率?(3) 上消耗的最大电功率? 13.(16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第二象限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第三象限内存在着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在y 轴的右侧存在着另一个匀强磁场,方向也垂直纸面向里。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一定初速度由坐标为(0,h)的P点沿x轴负方向进入磁场,并沿着y轴负方向垂直进入匀强电场,然后经过y轴上坐标为(0,-2h)的Q点进入y轴右侧的磁场,最后回到P点。不计粒子重力,求: (1)电场强度E; (2)粒子从P点出发到再次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 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分) A.理想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可视为理想气体的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氢气与氧气相比,平均动能一定相等,内能一定不相等 C.某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则该理想气体单个的分子体积为 D.甲、乙两个分子仅在分子力的作用下由无穷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都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E.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14(2)(10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从A→B→C→D→A的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所示的p-V图线描述,其中D→A为等温线,气体在状态A时温度为=300K,求: (i)气体在状态C时温度; (ii)若气体在A→B过程中吸热1000J,则在A→B过程中气体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15(1).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的x坐标为3m,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分) A.波速为4m/s B.波的频率为1.25Hz C.x坐标为15m的质点在t=0.6s时恰好位于波谷 D.x坐标为22m的质点在t=0.2s时恰好位于波峰 E.当质点P位于波峰时,x坐标为17m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 15(2)(10分).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和S2距离之差为2.1×10-6 m,今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1)已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 m; (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sin 37°=0.6,cos 37°=0.8); (3)若用A光照射时,把其中一条缝遮住,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C 6.C 7.AD 8.AB 9.ACD 10.45° 45° 11.半偏(或满偏的一半) 偏小 系统误差 2850 12000 调大 12.(1)当R2=0Ω 时,电路中电流最大,则R1上功率最大,最大功率: ; (2)当R1+R2=r=2Ω,即R2=0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最大为: ; (3)将R1视为电源的内电阻处理,则根据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特点,知道当R2=R1+r=4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即外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 。 13.(1)由题意知粒子在第二象限做圆周运动,半径为h,则有: 粒子在第三象限做类平抛运动: qE=ma 联立解得, (2)粒子在第二象限运动时:, 运动时间: 粒子在第三象限运动的时间为: 粒子离开第三象限时,:; 速度偏向角为,,可知 粒子在y轴右侧运动时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知:解得: 运动的时间: 粒子运动的总时间: 14.BDE 14.(2)(i)D→A为等温线,则,C到D过程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所以: (ii)A到B过程压强不变,由: W=─p△V= ─2×105×3×10-3= ─600J 有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则气体内能增加,增加了 15.BDE 15.(2)(1)设A光在空气中波长为λ1,在介质中波长为λ2,由得 λ1=nλ2=1.5×4×10-7 m=6×10-7 m 根据路程差Δr=2.1×10-6 m 所以 由此可知,从S1和S2到P点的路程差Δr是波长λ1的3.5倍,所以P点为暗条纹. (2)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sin C=得 由此可知,B光在空气中波长λ3为 λ3=nλ介=×3.15×10-7 m=5.25×10-7 m 所以 可见,用B光做光源,P点为亮条纹. (3)光屏上仍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但中央条纹最宽最亮,两边条纹变窄变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