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9届二轮复习天体运动中常考易错的个难点课时作业(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9届二轮复习天体运动中常考易错的个难点课时作业(全国通用)

‎2019届二轮复习 天体运动中常考易错的个难点 课时作业(全国通用)‎ ‎[双基过关练]‎ ‎1.[2016·北京卷,18]‎ 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 B.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 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 解析:卫星在轨道1上运行到P点,经加速后才能在轨道2上运行,故A错误.由G=ma得:a=,由此式可知B正确、C错.卫星在轨道2上的任何位置具有动量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D错.‎ 答案:B ‎2.(多选)如图所示,同步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向心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半径为R,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A.= B.=2‎ C.= D.= 解析:对于卫星,其共同特点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故=.对于同步卫星和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其共同特点是角速度相等,有a=ω2r,故=.‎ 答案:AD ‎3.‎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运送两名宇航员前往在‎2016年9月15日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宇航员计划在“天宫二号”驻留30天进行科学实验.“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变轨过程如图所示,AC是椭圆轨道Ⅱ的长轴.“神舟十一号”从圆轨道Ⅰ先变轨到椭圆轨道Ⅱ,再变轨到圆轨道Ⅲ,与在圆轨道Ⅲ运行的“天宫二号”实施对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一号”在变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可让“神舟十一号”先进入圆轨道Ⅲ,然后加速追赶“天宫二号”实现对接 C.“神舟十一号”从A到C的平均速率比“天宫二号”从B到C的平均速率大 D.“神舟十一号”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与“天宫二号”运行周期相等 解析:“神舟十一号”飞船变轨过程中轨道升高,机械能增加,A选项错误;若飞船在进入圆轨道Ⅲ后再加速,则将进入更高的轨道飞行,不能实现对接,选项B错误;飞船轨道越低,速率越大,轨道Ⅱ比轨道Ⅲ的平均高度低,因此平均速率要大,选项C正确;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椭圆轨道Ⅱ上的运行周期比圆轨道Ⅲ上的运行周期要小,D项错误.‎ 答案:C ‎4.(多选)‎ 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互相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在浩瀚的银河系中,多数恒星都是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AO>OB,则(  )‎ A.星球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B.星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B的线速度 C.双星间距离一定,双星的质量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 D.双星的质量一定,双星之间的距离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 解析:设双星质量分别为mA、mB,轨道半径为RA、RB ‎,两者间距为L,周期为T,角速度为ω,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mAω2RA ①,=mBω2RB ②,RA+RB=L ③,由①②式可得=,而AO>OB,故mARB,则vA>vB,B正确.联立①②③得G(mA+mB)=ω‎2L3,又因为T=,可知D正确,C错误.‎ 答案:BD ‎5.[2016·全国卷Ⅰ,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1 h   B.4 h   C.8 h   D.16 h 解析:地球自转周期变小,卫星要与地球保持同步,则卫星的公转周期也应随之变小,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可知卫星离地球的高度应变小,要实现三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的,则卫星周期最小时,由数学几何关系可作出它们间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2R 由=得=.‎ 解得T2≈4 h,选项B正确.‎ 答案:B ‎6.[2018·河北唐山期末](多选)‎ 荷兰某研究所推出了2023年让志愿者登陆火星、建立人类聚居地的计划.登陆火星需经历如图所示的变轨过程,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在轨道上运动时,运行的周期TⅢ>TⅡ>TⅠ B.飞船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Ⅱ上的机械能 C.飞船在P点从轨道Ⅱ变轨到轨道Ⅰ,需要在P点朝速度方向喷气 D.若轨道Ⅰ贴近火星表面,已知飞船在轨道Ⅰ上运动的角速度,可以推知火星的密度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飞船在轨道上运动时,运行的周期TⅢ>TⅡ>TⅠ,选项A正确;飞船在P点从轨道Ⅱ变轨到轨道Ⅰ,需要在P点朝速度方向喷气,从而使飞船减速到达轨道Ⅰ,则飞船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Ⅱ上的机械能,选项B错误,C正确;根据G=mω2R以及M=πR3ρ,解得ρ=,已知飞船在轨道Ⅰ上运动的角速度,可以推知火星的密度,选项D正确;故选A、C、D.‎ 答案:ACD ‎7.‎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b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星的周期为T,a、b两颗星的距离为l,a、b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Δr(a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星的),则(  )‎ A.b星的周期为T B.a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C.a、b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 D.a、b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 解析:由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可知,两星的周期相等,均为T,则A错.由ra+rb=l,ra-rb=Δr,得ra=(l+Δr),rb=(l-Δr),则a 星的线速度大小va==,则B正确.=,则C错.双星运动中满足==,则D错.‎ 答案:B ‎[技能提升练]‎ ‎8.[2019·福建厦门质检]科学界经过论证认定:肉眼无法从太空看到长城,但遥感卫星可以“看”到长城.已知某遥感卫星在离地高度约为‎300 km的圆轨道上运行,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9.8 m/s2,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5.6倍.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遥感卫星的发射速度不超过‎7.9 km/s B.遥感卫星运行速度约为‎7.7 km/s C.地球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约为第一宇宙速度的 D.遥感卫星只需加速,即可追上同轨道运行的其他卫星 解析:遥感卫星的发射速度是飞离地面的初速度,一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错误;由G=m,可得v=,而GM=R‎2g,r=6 ‎700 km,解得卫星的线速度v≈‎7.7 km/s,则B正确;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5.6倍,所以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约为第一宇宙速度的,故C错误;遥感卫星加速后将脱离原轨道,D错误.‎ 答案:B ‎9.[2019·吉林长春一模]如图所示,某双星系统的两星A和B各自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A星和B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相距为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星的轨道半径为d B.A星和B星的线速度之比为m1:m2‎ C.若在O点放一个质点,它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 D.若A星所受B星的引力可等效为位于O点处质量为m′‎ 的星体对它的引力,则m′= 解析:双星的角速度相等,是靠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来提供向心力,G=m1ω2r1=m2ω2r2,且r1+r2=d,联立解得r1=,r2=,故A错误;根据v=ωr,可得==,故B错误;若在O点放一个质点,此质点受到的两颗星对它的作用力大小不等,则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故C错误;若A星所受B星的引力可等效为位于O点处质量为m′的星体对它的引力,则G=G,得m′=,故D正确.‎ 答案:D ‎10.[2019·江西鹰潭一模]‎ 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点40分成功发射.量子卫星成功运行后,我国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假设量子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如图所示.已知量子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m倍,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倍,图中P点是地球赤道上一点,由此可知(  )‎ A.同步卫星与量子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 B.同步卫星与P点的速度之比为 C.量子卫星与同步卫星的速度之比为 D.量子卫星与P点的速度之比为 解析:根据G=mr,得T=,由题意知r量=mR,r同=‎ nR,所以===,故A错误;P为地球赤道上一点,P点角速度等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根据v=ωr,所以有===,故B错误;根据G=m,得v=,所以===,故C错误;v同=nvP,==,得=,故D正确.‎ 答案:D ‎11.如图为三颗卫星a、b、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其中卫星b和c都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a是地球同步卫星,此时卫星a和b恰好相距最近.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引力常量为G,则(  )‎ A.卫星b的周期小于24 h B.卫星b和c的机械能相等 C.卫星a和b下一次相距最近所需时间 t= D.卫星a的动能较大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C(常量),可知卫星越高(运动轨道半径大),周期越长,卫星a为地球同步卫星,周期是24 h,则卫星b的周期大于24 h,A错误;卫星的动能和机械能不仅与轨道半径有关,还与卫星的质量有关,由于三个卫星的质量大小关系不确定,因此无法进行比较,B、D均错误;卫星a为地球同步卫星,角速度为ω,设卫星b运动的角速度为ωb,有=mωr得ωb=,卫星a和b下一次相距最近所需时间t应满足关系式(ω-ωb)·t=2π,解得t=,因此C正确.‎ 答案: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