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浙江省高考物理教师文档讲义:第七章实验十-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学考)(9页)
实验十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学考) [考纲解读] (1)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之间的定量关系。(2)掌握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3)掌握螺旋测微器及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4)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5)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并能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一、螺旋测微器 1.构造:如图所示是常用的螺旋测微器。它的测砧A和固定刻度B固定在尺架C上,旋钮D、微调旋钮D′和可动刻度E、测微螺杆F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套在B上。 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误差出现在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读数: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 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温馨提示 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 最后一位数字为估计数字,读数和记数时估计位为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 例如 如图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半毫米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 二、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1.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刻度尺,四段不同的金属导体a、b、c、d(a、b、c为镍铬合金丝,d为康铜丝;a、b长度不同,横截面积相同;c横截面积与a不同,长度相同;d的横截面积与长度都与a相同)。 2.实验步骤 (1)测量各段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2)请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 (3)测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 (4)闭合开关,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b、c、d四段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从而知道它们的电阻比。 (5)比较a、b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长度之比;比较a、c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比较a、d的电阻是否相等。 (6)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获得多组实验数据。 (7)总结得出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这三个因素的关系。 注意事项 (1)通电时间不宜太长,电流要小。 (2)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取最大值。 (3)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接线是否正确,量程要适当。 (4)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得到多组U、I值,分别计算R,再取平均值,或依据这些数据做出U-I图象,由图象的斜率求得R的值。 (5)导线长度测量要注意测导线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 三、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注意事项 1.先测直径,再连电路:为了方便,测量直径时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 2.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误差分析 考点一 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读数 1.完成下列读数 a. mm b. mm c. mm d. mm。 答案 a.0.482(0.481~0.483) b.0.532(0.531~0.533) c.4.078(4.076~4.078) d.5.666(5.665~5.667) 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两个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则甲、乙金属丝的直径分别为 mm, mm。 解析 对图甲:甲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半毫米的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对图乙:乙金属丝的直径为4.8×0.01 mm=0.048 mm。 答案 2.150 0.046(0.045~0.047) 考点二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1.(多选)如图所示为“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的电路。a、b、c、d是不同的金属导体,b、c、d与a相比,分别只有一个因素不同:b与a长度不同,c与a横截面积不同,d与a材料不同,各导体两端的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分别用Ua、Ub、Uc、Ud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闭合前,需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 B.研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需分别测量a、b两条导体两端的电压值 C.如果Ua<Uc,说明导体c的横截面积大于导体a的横截面积 D.如果Ua<Ud,说明导体d材料的电阻率大于导体a材料的电阻率 答案 ABD 2.“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a、b、c、d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丝。现有四根镍铬合金丝和两根康铜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mm2 A 镍铬合金 0.8 0.8 B 镍铬合金 0.5 0.5 C 镍铬合金 0.3 0.5 D 镍铬合金 0.3 1.0 E 康铜合金 0.3 0.5 F 康铜合金 0.8 0.8 (1)电路中四种金属丝应分别选用上表中的 (用编号表示)。 (2)某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电路图中四种金属丝的电阻R与长度L、横截面积S的关系可用比例式R∝来表示。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交流合作时,有位同学提出用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只要将图中P端分别和1、2、3、4相接,读出电流,利用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也能探究出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请你对其作出评价。 解析 (1)本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分别选用导体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不同,B、C符合要求;选用导体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不同,C、D符合要求;选用导体横截面积相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材料不同,C、E符合要求。故选B、C、D、E。 (2)不正确,因为它们的材料不完全相同 (3)不能探究出。实验过程中无法保证每次金属丝两端的电压相等 答案 (1)BCDE (2)见解析 (3)见解析 考点三 伏安法测电阻(或电阻率) 仪器选择的基本思路 (1)优先考虑安全因素: 各电表的实际读数不能超过其量程,电阻类元件中的实际电流(或电压)不能超过其允许的最大电流(或电压) (2)考虑读数误差因素: 一般要求各电表的实际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以减小读数误差。 (3)仪器选择的一般步骤: ①首先选择唯一性的器材; ②粗画电路图(暂不接电流表和电压表); ③估算回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最大值,在电表的指针有较大幅度的偏转但不超过其量程的情况下,结合已知器材的规格,确定实验电路和实验器材。 1.某同学在一次“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米尺测出接入电路部分的金属丝长度为l=0.720 m,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直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阻值大约为5 Ω),然后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 A.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3 V) B.电流表 A(量程0~0.6 A,内阻约0.125 Ω) C.电压表 V(量程0~3 V,内阻3 kΩ) 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 Ω) E.开关、导线等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 mm。 (2)根据所提供的器材,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3)若根据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阻值为Rx=4.0 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 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3)由Rx=ρ得ρ==,将Rx=4.0 Ω、l=0.720 m、d=0.600 mm=0.600×10-3 m代入得ρ=1.6×10-6 Ω·m。 答案 (1)0.600 (2)如图所示 (3)1.6×10-6 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5 Ω,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 A.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为15 kΩ) B.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为75 kΩ) C.电流表 (量程0~3 A,内阻约为0.2 Ω) D.电流表 (量程0~0.6 A,内阻约为1 Ω) E.变阻器R1(0~100 Ω,0.6 A) F.变阻器R2(0~2 000 Ω,0.1 A) G.电池组E(电动势为3 V,内阻约为0.3 Ω) H.开关S,导线若干 (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填代号)。 (2)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图中 (选填“甲”或“乙” )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并按所选择的电路原理图把图中的实物图用线连接起来。 (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00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及两电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 mm,电阻值为 Ω。 解析 (1)由于电源的电动势为3 V,所以电压表应选A;被测电阻约为5 Ω,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约为I== A=0.6 A,电流表应选D;根据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可知,变阻器应选E;还要选用电池和开关,导线若干。故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ADEGH。 (2)由于>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应选图乙所示电路,实物连接如图所示。 (3)从螺旋测微器可以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0.635(0.635~0.637) mm,从电压表可以读出电阻两端电压为1.20 V,从电流表可以读出流过电阻的电流为0.50 A,被测电阻的阻值为Rx== Ω=2.4 Ω。 答案 (1)ADEGH (2)乙 实物图见解析 (3)0.635 2.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