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9/00/6d84ffb09bfb405e7ee0fb61e6f502c3/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9/00/6d84ffb09bfb405e7ee0fb61e6f502c3/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9/00/6d84ffb09bfb405e7ee0fb61e6f502c3/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8届二轮复习选修3-3提升练习学案(全国)
选修3-3提升练习 1. (1)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大 B.温度越高,布朗运动就越显著 C.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E.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此时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得越快 (2)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气缸竖直固定放置,开口向下,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下边用轻绳吊着一个物体,活塞和物体的质量均为m,与容器底部相距h.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气体的温度为T0时活塞下降了h.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活塞与气缸间摩擦. ①求温度为T0时气体的压强; ②现停止对气体加热,同时剪断轻绳,经足够长时间稳定后,活塞恰好回到原来位置,此时气体的温度T. 解析:(1)外界对物体做功,若物体放热,则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大,选项A错误;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就越显著,选项B正确; 当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增大,选项C正确; 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选项D正确;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蒸发的速度越接近水蒸气液化的速度,水蒸发越慢,故E错误;故选BCD. (2)①设气体压强为p1,由活塞平衡知 p1S+2mg=p0S 解得p1=p0-. ②设活塞回到原位置时气体压强为p2,对活塞由平衡有 p2S+mg=p0S 得p2=p0- 对气体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有 = 代入解得T=T0. 答案:(1)BCD (2)①p0- ②T0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晶体和多晶体均存在固定的熔点 B.空气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水蒸发越快 C.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 D.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时,用油酸溶液体积除以油膜面 积,可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 E.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2)一开口向上且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用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不计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系统平衡时,活塞到气缸底部的距离为h1=10 cm;外界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将质量为2m和m的砝码甲、乙放在活塞上,系统再次平衡时活塞到气缸底部的距离为h2=5 cm;现将气缸内气体的温度缓缓地升高Δt=60 ℃,系统再次平衡时活塞到气缸底部的距离为h3=6 cm;然后拿走砝码甲,使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再次缓缓地升高Δt′=60 ℃,系统平衡时活塞到气缸底部的距离为h4,忽略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力,求: ①最初气缸内封闭的理想气体的温度t1为多少摄氏度; ②最终活塞到气缸底部的距离h4为多少. 解析:(1)单晶体和多晶体均存在固定的熔点,选项A正确;空气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水蒸发越慢,选项B错误;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选项C正确;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时,用油酸溶液中含有的纯油酸的体积除以油膜面积,可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选项D错误;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张力,选项E正确;故选ACE. (2)①假设气缸的横截面积为S,气体初态:V1=h1S;p1=p0;温度T1 将甲、乙两砝码放在活塞上后,体积V2=h2S;温度T1;p2=p0+; 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 解得p2=2p1=2p0,即p0= 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60 ℃时,温度为T3=T1+60;体积为V3=h3S, 经等压变化,则由盖—吕萨克定律= 解得T1=300 K,即t1=T1-273=27 ℃. ②如果拿走砝码甲,使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再次缓慢升高Δt′=60 ℃时,压强p4=p0+=p0,体积V4=h4S;温度T4=T1+Δt+Δt′=420 K 由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方程= 解得h4=10. 5 cm. 答案:(1)ACE (2)①27 ℃ ②10.5 cm 3.(2017·江西五市联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反映了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C.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D.“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此过程中分子间引力、斥力都增大 E.落在荷叶上的水滴呈球状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缘故 (2)竖直平面内有一直角形内径处处相同的细玻璃管,A端封闭, C端开口,最初AB段处于水平状态,中间有一段水银将气体封闭在A端,各部分尺寸如图所示,外界大气压强p0=75 cmHg. ①若从C端缓慢注入水银,使水银与端管口平齐,需要注入水银的长度为多少? ②若在竖直平面内将玻璃管顺时针缓慢转动90°,最终AB段处于竖直,BC段处于水平位置时,封闭气体的长度变为多少?(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布朗运动反映了组成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表现,选项A错误;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但要引起其他的变化,选项B正确;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选项C错误;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此过程中分子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斥力都增大,选项D正确; 落在荷叶上的水滴呈球状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缘故,选项E正确;故选BDE. (2)①以cmHg为压强单位.设A侧空气柱长度l1=30 cm-10 cm=20 cm时的压强为p1;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25 cm时,空气柱的长度为l2,压强为p2. 由玻意耳定律得p1l1=p2l2 其中p1=(75+5)cmHg=80 cmHg,p2=(75+25)cmHg=100 cmHg 解得l2=16 cm 故需要注入的水银长度Δl=20 cm-16 cm+25 cm-5 cm=24 cm. ②设顺时针转动90°后,水银未溢出,且AB部分留有x长度的水银,由玻意耳定律得p1l1=(p0-x)(l-x),其中l=30 cm 解得x1= cm=6.6 cm>0符合题意, x2= cm不合题意,舍去. 故最终封闭气体的长度为l-x=23.4 cm. 答案:(1)BDE (2)①24 cm ②23.4 cm 4.(2017·泰安模拟)(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表面张力 B.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 C.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D.空气的相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 E.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 (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管左端封闭右端开口,一段空气柱将水银分为A、B两部分,水银柱A的长度h1=25 cm,位于封闭端的顶部,B部分位于U型管的底部.右管内有一轻活塞,活塞与管壁之间的摩擦不计.活塞自由静止时底面与左侧空气柱的下端齐平,此时空气柱的长度L0=12.5 cm,B部分水银两液面的高度差h2=45 cm,外界大气压强p0=75 cmHg.保持温度不变,将活塞缓慢上提,当A部分的水银柱恰好对U形管的顶部没有压力时,活塞移动了多少距离? 解析:(1)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表面张力,选项A正确;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这就是表面张力的成因,选项B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也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要引起其他的变化,选项C错误;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选项D错误;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例如石墨和金刚石,选项E正确;故选ABE. (2)活塞自由静止时,右管内气体的压强p1,左管内气体的压强p2分别为 p1=p0,p2=p1-h2① 活塞上提后再平衡时,左管内气体的压强p3=h1② 设B部分水银柱两端液面的高度差为h3,则右管中被封气体的压强为p4=p3+h3③ 设左管中的气体长度为L,右管中被封气体的长度为l,管的横截面积为S,根据玻意耳定律 对右管中的被封气体:p1h2S=p4LS④ 对左管中的气体:p2L0S=p3LS⑤ 根据几何关系知h3=h2-2(L-L0)⑥ 设活塞上移的距离为x,则x=(l-h2)+(L-L0)⑦ 代入数据解得x=9.4 cm. 答案:(1)ABE (2)9.4 cm 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理想气体等温膨胀时,内能不变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分子热运动加剧,则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变大 D.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E.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颗粒内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2)如图所示,上端开口的光滑圆柱形绝热气缸竖直放置,质量m=5 kg、截面积S=50 cm2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内,在气缸内距缸底为h=0.3 m处有体积可忽略的卡环a、b,使活塞只能向上滑动.开始时活塞搁在a、b上,缸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温度为T0=300 K.现通过内部电热丝缓慢加热气缸内气体,直至活塞恰好离开a、b.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Pa.(g取10 m/s2),求: ①活塞恰要离开ab时,缸内气体的压强p1; ②当活塞缓慢上升Δh=0.1 m时(活塞未滑出气缸)缸内气体的温度T为多少? ③若全过程电阻丝放热95 J,求气体内能的变化ΔU. 解析:(1)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理想气体等温膨胀时,内能不变,选项A正确;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选项B正确; 分子热运动加剧,则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并非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变大,选项C错误; 在绝热过程中Q=0,外界对物体做功W>0,根据ΔU=W+Q可知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选项D正确; 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选项E 错误;故选ABD. (2)①活塞恰要离开ab时,由活塞平衡:p0S+mg=p1S 代入数据解得p1=p0+=1.1×105 Pa. ②活塞上升Δh=0.1 m过程中压强p=p1=1.1×105 Pa 由状态方程:=,有= 代入数据解得T=440 K. ③气体对外做功W=-pSΔh=-55 J 又气体吸收热量Q=95 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 所以气体内能增量为ΔU=40 J. 答案:(1)ABD (2)①1.1×105 Pa ②440 K ③40 J查看更多